炊烟是母亲的手臂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lyzhaoli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村在辽西努鲁儿虎山褶皱之中,几十户人家,于两山罅隙分布得错落有致,高高矮矮的房屋和直曲相间的院墙,用并不遥远的距离,把张王李赵等人家分得泾渭鲜明。
  只是炊烟,总不甘一家一户的局限,每天都会三番五次打破人与人和家与家的界限。周而复始之际,牵起风的手,飘过房脊,穿过院墙,越过通道,不问是浓的还是淡的,不看是张家的还是李家的,不分是春夏秋冬哪季的,亲亲热热地一起相拥,飘向村头的田野,飘向东面的山岗,飘向遥远的山那边,飘向儿女远方游荡和落脚的地方。
  炊烟是有温度的。在每一个早晨,每一个正午,每一个黄昏,母亲总于灶膛中燃起杨树枝的火、玉米秸的火和其他各类植物的火。这各式各色的火就是炊烟的温度,做饭的母亲是火的源头。凝望炊烟的时候,总会感觉热热的,不仅是火带着温度,更因为天天弄火的母亲。
  炊烟是会呼唤的。炊烟连着老家老屋的房顶,老屋的房顶连着烟洞,烟洞连着屋里的大炕,大炕连着年久的灶膛,灶膛上的铁锅连着母亲做给儿女们最喜欢的食物。每天炊烟升起的时候,相伴总有熟悉的饭菜香气,此时它是无声的语言,家里和家外的儿女灵犀都懂,那是母亲在召唤我们回家吃饭。
  无论任何地方,只要看见炊烟,就会想起故乡,就会想起母亲,就会想起母亲呼唤儿女那双温暖的手臂。
  责任编辑:青芒果
其他文献
一天夜晚,我又梦见了被我称为父亲花的那棵花。  东厢小院儿是我在上世纪80年代末期曾经住过的一处宅院,位于古堡双城西南隅新民街博知胡同28号,每年开春,我都在院里种上各种各样的小菜儿和花草。  记得父亲病逝的第二年初夏,我像往常一样,清晨起来为花草蔬菜浇水、薅菜、摘菜、赏花,突然,发现在小院东南角的残土堆上,长出一棵敦敦实实长相独特的花。深绿色猪心形的叶子,和庄稼地里长的野甜星星叶子差不多。上面飘
期刊
那一年,我七岁,你十四岁。那一年,我家里出了点变故,母亲养不活四个孩子,把最大的我送到县城的外公家。当时,你是初中三年级的翩翩少年,我则是小学二年级的黄毛丫头。  你是我的五舅,你的父亲是我的外公。上世纪20年代末,外公毕业于上海国立音乐院,这个学院是伟大的民主革命家、杰出的教育家、思想家蔡元培先生和音乐教育家萧友梅博士共同创办的,当时的院长就是蔡元培。  外公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无论是革命思想,还
期刊
冬至晚上熬羊头,俗称“熬冬”,是冀中平原的民俗。它的寓意在于熬过一年中最长的冬夜,迎接阳气回升的头一天。  在古代,冬至节备受抬举,和过年、端午、中秋并列为四个最大的节日。清代顾禄所著《清嘉录》中,还有“冬至大如年”之说,足见古人对冬至节十分重视。“冬至熬羊头,五谷大丰收”说的是只要在冬至节的晚上熬羊头吃,来年就会五谷丰登,吃喝不愁。“喝了羊头汤,养个好儿郎”是指冬至喝了羊头汤怀孕后,可以生个健康
期刊
当特朗普成为候任的美国总统后,一时间,刷爆社交网络圈的却是他的漂亮女儿伊万卡。她金发碧眼,身材高挑,一笑一颦、一言一行间皆有风姿,绝对的高颜值。可是看了她的人生简历后,就觉得她不但养眼,而且养心了。  作为富二代,伊万卡完全可以依仗土豪父亲,坐享其成。可她并非如此,在大学是学霸,同时是一名出色的模特,并受到顶级品牌的认可。模特生涯可以说是顺风顺水,但她从小的梦想是当一名成功的商人,因此,从宾夕法尼
期刊
父亲由于家境贫寒,初中刚毕业就辍学回家务农,他志向远大,当然不甘如此平庸,半年后,响应国家“支援建设大西北”的号召,与杨华喜、朱昌福、孙占杰等热血青年远赴新疆,策马天山,跋涉大漠,探油寻矿,很快就被提拔为地质二队的队长。  一纸“母病危,速归”的电报,彻底改变了父亲的命运。那时火车速度慢,从新疆到栖霞得七天六夜,等父亲赶回家乡,奶奶早已入土……在奶奶坟前,父亲长跪不起,泪流不止……我想,那时他承受
期刊
大山如诗,黄土如海——陕北的山,像一群抱团的雄狮怒吼在高原上,裸露的黄土哟,绵绵延延地像海浪波涛汹涌地翻滚着。  这片神奇的土地,几百平方公里的土地,蕴育了多情的故事,面朝黄土背朝天、穷不过的庄稼汉们,在日月煎熬中,骨子里流淌着英雄的血液,凝聚着英雄的气概,无情与艰难总摧不垮那不屈的脊梁。从北魏年间多民族汇聚中,这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豪气的陕北男人和似水的陕北女人唱着信天游,走过了一道道山梁…
期刊
深秋已至,在一个繁忙的上午,收到了远在山东的老母寄来的包裹。不出意外的,里面是老人家亲手为外孙缝制的棉衣,外加两床老棉布床单,熟悉的花色,久违的温暖气息,使得自己这颗已漂泊在外十年的心霎时湿润了。  记忆中,属于家的印象里,老棉布是不可或缺的。特别是在物资还不甚丰盛的80年代,老棉布充斥在偏远小乡村生活的角角落落里,人们不仅用它做床单、被罩,甚至还用来缝制衣物。我犹记得小时候的家里大大小小的鞋子里
期刊
在上饶生活、学习了三年,印象最深的是上饶的炒粉。上饶的炒粉好吃,这基本上是大家公认的。唯有广丰的同学有些不以为然,他们说广丰的炒粉比上饶的好吃得多,还说上饶的炒粉其实是从广丰传过来的。上饶的炒粉是不是广丰传过来的,我不知道,但是广丰我也去过几回,品尝过广丰的炒粉,感觉味道和上饶的差不多。  上饶师专的门前,马路边,有一家卖炒粉的小店。上世纪80年代的上饶师专,大门和马路隔着几十米。一条水泥路连接着
期刊
心若安了,冰天雪地中也觉心底有一片春天般的温热;心若安了,四海为家,苦难中也有真欢笑。  昔时,苏轼试问落难好友画家王巩的歌女宇文柔奴:“广南风土,应是不好?”柔奴浅浅一笑:“此心安处,便是吾乡。”语罢,苏东坡心生敬佩:小女子亦有大胸怀。美丽的柔奴随主人王巩被贬宾州(今广西宾阳),并未倒在岭南的风雪中,而是行医救人,深受老百姓爱戴。柔奴,便是那凌寒而开的梅花,静静地扎根于岭南地区,以苦为乐,生命的
期刊
前几天,内弟来我家里,见到饭桌上一个大“枣眼”饽饽风干得裂了纹,上面还有一些霉斑,顺手拿起就要扔到垃圾篓里,幸亏我发现得及时,抢救下了它。内弟眼里流露出了一种不屑:“大哥啊,你穷仔细啥,吃不上饭了?饽饽都这样了还能吃啊?你不怕得病啊?”一连串的问号,问得我不知如何回答他才好,可他哪里知道我的饽饽情结啊!  那是我小的时候,家里的日子过得比较拮据,也是那个时候所有人家里的实况。我自幼随姥姥一起生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