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都的喜鹊叫喳喳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o1597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值金秋,天高气爽。秋日的朝霞染红了东方的苍穹,在六盘水机务折返段厂区, 梧桐、桂花、松树、柏树、桃树相互掩映,当一阵秋风迎面轻轻吹来,让人神清气爽。
  就在我启动电脑,一边敲打键盘,一边有条不紊地工作时, 蓦然听见几声清脆悦耳的“叽叽喳喳”鸟鸣声。抬眼望去,三五成群的喜鹊、画眉、麻雀正在厂内树梢跳跃、欢叫。那黑白相间的羽毛在枝叶婆娑的绿叶中,不停地追逐着、嬉耍、亲昵着, 长长的尾翼不住地上下扇动着。多年不闻的鸟叫声,让人感到欣喜和振奋。
  童年时代,在沪昆铁路沿线小站,在茂盛葱茏的松树、梨树、桃树、白杨树的树林里,到处呈现出一片鸟语花香的情景。喜鹊的鸟巢搭建在房前屋后的树顶,每天清晨,喜鹊“叽叽喳喳”的叫声不绝于耳,成为小站一道自然古朴靓丽的风景线。记得母亲常对我们说,喜鹊象征幸福、吉祥,能给家庭带来和睦、人丁兴旺。假如喜鹊落在谁家院里的树上更是看作幸福、吉祥来到了这家。是的,喜鹊是吉祥鸟。“喜鹊喳喳叫,亲人快来到”,“喜鹊一张口,好事天天有”。在铁路沿线小站,如果喜鹊在谁家房前屋后“喳喳喳”叫个不停,说明谁家就要来客人或是要有什么喜事,并且这种现象常常在生活中得到应验。此外,在民间传说中,每年七夕这天,织女渡银河与牛郎相会,人间所有的喜鹊会飞上天河,奉献出羽毛和身体,填河成桥,让分离的牛郎和织女相会,因而鹊桥也寓意男女情缘与牵手,有成人之美的品德。因此,在我们那里常有“喜鹊闹,喜事到”的说法。如两只鹊儿面对面叫“喜相逢”,双鹊中加一枚古钱叫“喜在眼前”,一只獾和一只鹊在树上树下对望叫“欢天喜地”。流传最广的,则是鹊登梅枝报喜图,又叫“喜上眉梢”,喻示一个人节节向上,家里的子女出人头地。时至今日,在凉都六盘水,人们曾经用过的门帘、枕头、衣柜、餐具等器物上仍不时出现喜鹊的图案。
  记得母亲曾经给我讲了一个喜鹊报恩的故事。唐朝有个叫黎景逸的人,门前的树上有个鹊巢,他常喂食巢里的喜鹊,天长日久,人鸟有了感情。一次,黎景逸莫名其妙地吃上了官司,喜鹊不但到监狱看望安慰他,还化身成人,假传圣旨,帮助黎景逸脱难,无罪释放。为了告诫我们不准伤害小鸟,保护鸟窝,母亲对我们说:“如果伤害了小鸟,鸟妈妈回来找不到自己的孩子,该是多么伤心呀!”偶尔,母亲也用善意的谎言吓唬我们,如果谁爬上树去掏鸟窝里鸟蛋, 喜鹊就会咬谁。还说,捉玩了小鸟,写字手就会发抖,字就写不好,老师就不喜欢,小朋友就不和你玩耍。总而言之,就是要爱护小鸟。
  喜鹊善于筑巢,是只勤劳、幸福的鸟。喜鹊营巢,历时很久,从外面一根一根叼来枯树枝编织鸟巢,初步建成巢的外形,加上内部工程全部结束,需4个月左右时间。喜鹊巢的外部枝条纵横,貌似很粗糙,其实,它的全部结构非常复杂、精细。整个鹊巢外形为直立的卵形,巢侧留有圆洞,栅门防御,随意关启,适合喜鹊出入。巢顶厚实,内部搭着一根粗如拇指的柳木横梁,以防风吹雨打,是巢顶的坚固支架。枝条排列致密,韧草复缮,骤雨下落,经久不漏。鹊巢底部分为四层:最外层由杨、槐、柳枝叠成,枝粗长短不一,交错编搭牢靠。里面一层用柔细枝梢的垂柳盘旋横绕成一个半球形的柳筐,镶在巢内下半部。再里面,是用河泥涂在柳筐内塑成的一个“泥碗”,碗壁光滑坚实。最里面,是一层贴身的铺垫物,用芦花、棉絮、兽毛、人发和鸟的绒羽混在一起压成的一床柔软舒适“弹簧褥子”。
  喜鹊生性机警,成对觅食,轮流负责守卫。雄鸟在地上找食,雌鸟站在高处守望,雌鸟取食则雄鸟守望。一旦发现危险,守望的喜鹊鸣发出惊叫报警,与觅食鸟儿一同飞走。喜鹊飞翔能力较强,且持久,飞行时整个身体和尾呈一直线,身姿舒展优美。喜鹊在繁殖期常常出双入对,雌雄喜鹊前后相随,从不会轻易分离。
  曾几何时,由于乱砍滥伐森林和毁林开荒,气候变化,河塘干涸,农田大量使用剧毒农药,结果是害虫消灭了不少,但鸟类也遭到了“株连”。最可恨的是一些缺少环保意识之人用气枪对鸟儿实行了“大扫荡”,使得原来与人类“和平共处”的鸟类失去了栖息的场所。随着喜鹊、啄木鸟、麻雀等鸟儿的消失,病虫大肆猖獗,森林中的树木上爬满了千奇百怪的虫子,啃食树叶树木,成片的树林被害虫吞噬得千疮百孔,树木由青泛黄,整株干枯死亡,大风一吹就拦腰折断。这是人作孽,天报复。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缺少食物的喜鹊无处搭窝建巢,只好远飞他乡。在我们生活的周围很少见到鸟儿的踪影,生活的空间一度变得单调起来,鸟语花香成了神话般的故事。
  其实,喜鹊和其他鸟类都是益鸟,多数为杂食性,它们既吃野果,而更多的时候则是捕食蝗虫、蝼蛄、地老虎、金龟甲等各类昆虫,还会捕捉传播疾病的老鼠,因而是大家公认的益鸟。啄木鸟就有“森林医生”之美名,据悉,一只啄木鸟每天能吃掉大约1500条害虫。鸟儿在吃野果的同时,为传播物种、延续生物的多样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猫头鹰、黄鼠狼和蛇类是老鼠的天敌,是人类进行生物防治的最好帮手。保护鸟类就是保护了我们绿色的家园,使森林中的害虫有了克星,使农作物及城市绿化苗木有了守护神。鸟儿为人和自然和谐生活奏响了美妙的交响曲。
  近年来,由于凉都六盘水种草植树,退耕还林、还草等一系列重大环保政策的实施,城市绿化林木葱郁、绿草如茵、山清水秀,枝繁叶茂的树木吸引了大批鸟儿在城里“安营扎寨”。让森林走进凉都,让凉都拥抱森林。喜鹊、画眉、麻雀、绿头鸭、白天鹅、苍鹭、白鹭、钳嘴鹳、斑鸠、燕子、啄木鸟等鸟儿再次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从远离人群到在公园、厂区、居民区筑巢,繁衍后代,这是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的好兆头。
  “喳喳喳!”“喳喳喳!”枝头的喜鹊还在欢叫。我在心里默默地祈盼喜鹊,希望鸟儿们永远在凉都六盘水这方热土上定居、繁衍,无论山川,还是田野,郊区还是城镇,随时都能看到鸟儿美丽的身影,聆听到鸟儿曼妙的歌声,让我们的生活充满鸟语花香。只有人鸟和谐相处,世界才会变得更加多姿多彩!
  责任编辑:黄艳秋
其他文献
冬至晚上熬羊头,俗称“熬冬”,是冀中平原的民俗。它的寓意在于熬过一年中最长的冬夜,迎接阳气回升的头一天。  在古代,冬至节备受抬举,和过年、端午、中秋并列为四个最大的节日。清代顾禄所著《清嘉录》中,还有“冬至大如年”之说,足见古人对冬至节十分重视。“冬至熬羊头,五谷大丰收”说的是只要在冬至节的晚上熬羊头吃,来年就会五谷丰登,吃喝不愁。“喝了羊头汤,养个好儿郎”是指冬至喝了羊头汤怀孕后,可以生个健康
期刊
当特朗普成为候任的美国总统后,一时间,刷爆社交网络圈的却是他的漂亮女儿伊万卡。她金发碧眼,身材高挑,一笑一颦、一言一行间皆有风姿,绝对的高颜值。可是看了她的人生简历后,就觉得她不但养眼,而且养心了。  作为富二代,伊万卡完全可以依仗土豪父亲,坐享其成。可她并非如此,在大学是学霸,同时是一名出色的模特,并受到顶级品牌的认可。模特生涯可以说是顺风顺水,但她从小的梦想是当一名成功的商人,因此,从宾夕法尼
期刊
父亲由于家境贫寒,初中刚毕业就辍学回家务农,他志向远大,当然不甘如此平庸,半年后,响应国家“支援建设大西北”的号召,与杨华喜、朱昌福、孙占杰等热血青年远赴新疆,策马天山,跋涉大漠,探油寻矿,很快就被提拔为地质二队的队长。  一纸“母病危,速归”的电报,彻底改变了父亲的命运。那时火车速度慢,从新疆到栖霞得七天六夜,等父亲赶回家乡,奶奶早已入土……在奶奶坟前,父亲长跪不起,泪流不止……我想,那时他承受
期刊
大山如诗,黄土如海——陕北的山,像一群抱团的雄狮怒吼在高原上,裸露的黄土哟,绵绵延延地像海浪波涛汹涌地翻滚着。  这片神奇的土地,几百平方公里的土地,蕴育了多情的故事,面朝黄土背朝天、穷不过的庄稼汉们,在日月煎熬中,骨子里流淌着英雄的血液,凝聚着英雄的气概,无情与艰难总摧不垮那不屈的脊梁。从北魏年间多民族汇聚中,这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豪气的陕北男人和似水的陕北女人唱着信天游,走过了一道道山梁…
期刊
深秋已至,在一个繁忙的上午,收到了远在山东的老母寄来的包裹。不出意外的,里面是老人家亲手为外孙缝制的棉衣,外加两床老棉布床单,熟悉的花色,久违的温暖气息,使得自己这颗已漂泊在外十年的心霎时湿润了。  记忆中,属于家的印象里,老棉布是不可或缺的。特别是在物资还不甚丰盛的80年代,老棉布充斥在偏远小乡村生活的角角落落里,人们不仅用它做床单、被罩,甚至还用来缝制衣物。我犹记得小时候的家里大大小小的鞋子里
期刊
在上饶生活、学习了三年,印象最深的是上饶的炒粉。上饶的炒粉好吃,这基本上是大家公认的。唯有广丰的同学有些不以为然,他们说广丰的炒粉比上饶的好吃得多,还说上饶的炒粉其实是从广丰传过来的。上饶的炒粉是不是广丰传过来的,我不知道,但是广丰我也去过几回,品尝过广丰的炒粉,感觉味道和上饶的差不多。  上饶师专的门前,马路边,有一家卖炒粉的小店。上世纪80年代的上饶师专,大门和马路隔着几十米。一条水泥路连接着
期刊
心若安了,冰天雪地中也觉心底有一片春天般的温热;心若安了,四海为家,苦难中也有真欢笑。  昔时,苏轼试问落难好友画家王巩的歌女宇文柔奴:“广南风土,应是不好?”柔奴浅浅一笑:“此心安处,便是吾乡。”语罢,苏东坡心生敬佩:小女子亦有大胸怀。美丽的柔奴随主人王巩被贬宾州(今广西宾阳),并未倒在岭南的风雪中,而是行医救人,深受老百姓爱戴。柔奴,便是那凌寒而开的梅花,静静地扎根于岭南地区,以苦为乐,生命的
期刊
前几天,内弟来我家里,见到饭桌上一个大“枣眼”饽饽风干得裂了纹,上面还有一些霉斑,顺手拿起就要扔到垃圾篓里,幸亏我发现得及时,抢救下了它。内弟眼里流露出了一种不屑:“大哥啊,你穷仔细啥,吃不上饭了?饽饽都这样了还能吃啊?你不怕得病啊?”一连串的问号,问得我不知如何回答他才好,可他哪里知道我的饽饽情结啊!  那是我小的时候,家里的日子过得比较拮据,也是那个时候所有人家里的实况。我自幼随姥姥一起生活,
期刊
小村在辽西努鲁儿虎山褶皱之中,几十户人家,于两山罅隙分布得错落有致,高高矮矮的房屋和直曲相间的院墙,用并不遥远的距离,把张王李赵等人家分得泾渭鲜明。  只是炊烟,总不甘一家一户的局限,每天都会三番五次打破人与人和家与家的界限。周而复始之际,牵起风的手,飘过房脊,穿过院墙,越过通道,不问是浓的还是淡的,不看是张家的还是李家的,不分是春夏秋冬哪季的,亲亲热热地一起相拥,飘向村头的田野,飘向东面的山岗,
期刊
赫章,地处贵州西北乌蒙高原,是“中国樱桃之乡”和“中国核桃之乡”,其自然风光旖旎秀美。在这片苍茫而神奇的土地上,不仅蕴含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和风能资源,也孕育了深厚的民族文化和神秘的古夜郎文化。怀着好奇,在临近中秋时节,我踏上了去赫章采风的路。  夜幕降临,大巴车还奔驰在高速路上。明净的秋月,紧紧相随,就像旅途有情人相伴,令人十分舒心愉悦。闭目正沉醉地想象着采风途中的未知美景,突然,有人喊:“赫章到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