熥饽饽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gmouse09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几天,内弟来我家里,见到饭桌上一个大“枣眼”饽饽风干得裂了纹,上面还有一些霉斑,顺手拿起就要扔到垃圾篓里,幸亏我发现得及时,抢救下了它。内弟眼里流露出了一种不屑:“大哥啊,你穷仔细啥,吃不上饭了?饽饽都这样了还能吃啊?你不怕得病啊?”一连串的问号,问得我不知如何回答他才好,可他哪里知道我的饽饽情结啊!
  那是我小的时候,家里的日子过得比较拮据,也是那个时候所有人家里的实况。我自幼随姥姥一起生活,姥姥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深深地感染着我,也在我的记忆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记。那时每到过年的时候都要提前留出两个饽饽,一个等到二月二的早上吃,另一个要一直留到清明的时候吃,据说是清明吃了过年的饽饽麦芒伤不到嗓子。真假不知。虽然目前在我们的家乡已几乎见不到小麦了,可对于我来说却作为一个习俗一直保留到现在,我还会继续地一直把它延续下去,因为这对于我来说是一种思念,一种缅怀。
  当时还没有冰箱,饽饽无法保鲜,只能放在一个篮子里,然后把篮子挂在墙壁上,等到清明的时候饽饽已经是风干得像骨头一样硬了,姥姥把它拿出来,放在菜板上用刀先从中间剁开,一半继续放在篮子里挂起来留着日后慢慢吃,另一半用刀一点点地剁成核桃一般大,然后放在砂碗里,先撒点水,再放点葱花,撒点盐粒,因为那时候还没有精包装的碘盐一说,都是大大的盐粒,论斤称回家的。最后用筷子蘸上两滴油,放在锅里熥。等到锅开始冒气了,一股浓浓的香味扑鼻而来,这时候的我真的是垂涎三尺,姥姥看火候差不多了就掀开了锅,找出两个小碗,盛一些给我母亲,因为母亲常年卧病在床需要营养,虽然母亲也舍不得吃,可姥姥还是要盛给她的,然后姥姥再盛给我,剩下了一点点饽饽渣渣归了姥姥。我问姥姥自己为啥不吃,姥姥说,大人的嗓子眼粗不怕麦芒伤,小孩子的细必须吃啊。我问姥姥我母亲也是大人为什么可以吃呢?姥姥告诉我,母亲是病人,病人的嗓子眼也是细的。我当时似信非信,似懂非懂。直到很多年以后,我才知道了这其中的秘密。
  姥姥啊,您的恩情比天大,比海深!
  多少年过去了,用过去的话说,我已到了知天命的年龄了,但我会把您的故事,把您的一个平凡人那不平凡的故事一代代地传给后人,让他们永远记住您,记住您无私无我、先人后己、任劳任怨的精神。
  每当我看到了饽饽,每当我想起了您“熥饽饽”的情景,我的眼泪就会情不自禁地奔涌而出。姥姥——您永远活在我的心中!
  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山珍海味也吃腻了,对有了霉斑的饽饽更是不屑一顾了,可我们却不能忘记过去,忘记了过去就意味着背叛!
  我的家里现在也有了冰箱,可我更愿意看到两个风干裂口的饽饽,愿意看到长了霉斑的饽饽,愿意吃那“熥饽饽”,愿意重温那“熥饽饽”的情景,愿意去找回那“熥饽饽”的感觉。
  愿我们的嗓子眼永远不被麦芒伤着!
  责任编辑:子非
其他文献
在我家乡农村的百姓中,多年来形成了一种礼仪风俗习惯,那就是婚丧嫁娶时兴雇鼓吹乐队,演二人转,唱流行歌曲。谁家儿子娶媳妇,闺女出门子,提前几天就在大门外搭起戏台和喇叭棚子,请来二人转班子,唱有关婚姻爱情内容的节目,如《双拜花堂》《红月娥做梦》《大西厢》《王美莹观花》等,吹奏《百鸟朝凤》《喜相逢》《步步高》《洞房花烛夜》等欢乐喜庆、吉祥、热闹的曲子,唱《上花轿》《月亮代表我的心》《真的好想你》等歌曲。
期刊
一天夜晚,我又梦见了被我称为父亲花的那棵花。  东厢小院儿是我在上世纪80年代末期曾经住过的一处宅院,位于古堡双城西南隅新民街博知胡同28号,每年开春,我都在院里种上各种各样的小菜儿和花草。  记得父亲病逝的第二年初夏,我像往常一样,清晨起来为花草蔬菜浇水、薅菜、摘菜、赏花,突然,发现在小院东南角的残土堆上,长出一棵敦敦实实长相独特的花。深绿色猪心形的叶子,和庄稼地里长的野甜星星叶子差不多。上面飘
期刊
那一年,我七岁,你十四岁。那一年,我家里出了点变故,母亲养不活四个孩子,把最大的我送到县城的外公家。当时,你是初中三年级的翩翩少年,我则是小学二年级的黄毛丫头。  你是我的五舅,你的父亲是我的外公。上世纪20年代末,外公毕业于上海国立音乐院,这个学院是伟大的民主革命家、杰出的教育家、思想家蔡元培先生和音乐教育家萧友梅博士共同创办的,当时的院长就是蔡元培。  外公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无论是革命思想,还
期刊
冬至晚上熬羊头,俗称“熬冬”,是冀中平原的民俗。它的寓意在于熬过一年中最长的冬夜,迎接阳气回升的头一天。  在古代,冬至节备受抬举,和过年、端午、中秋并列为四个最大的节日。清代顾禄所著《清嘉录》中,还有“冬至大如年”之说,足见古人对冬至节十分重视。“冬至熬羊头,五谷大丰收”说的是只要在冬至节的晚上熬羊头吃,来年就会五谷丰登,吃喝不愁。“喝了羊头汤,养个好儿郎”是指冬至喝了羊头汤怀孕后,可以生个健康
期刊
当特朗普成为候任的美国总统后,一时间,刷爆社交网络圈的却是他的漂亮女儿伊万卡。她金发碧眼,身材高挑,一笑一颦、一言一行间皆有风姿,绝对的高颜值。可是看了她的人生简历后,就觉得她不但养眼,而且养心了。  作为富二代,伊万卡完全可以依仗土豪父亲,坐享其成。可她并非如此,在大学是学霸,同时是一名出色的模特,并受到顶级品牌的认可。模特生涯可以说是顺风顺水,但她从小的梦想是当一名成功的商人,因此,从宾夕法尼
期刊
父亲由于家境贫寒,初中刚毕业就辍学回家务农,他志向远大,当然不甘如此平庸,半年后,响应国家“支援建设大西北”的号召,与杨华喜、朱昌福、孙占杰等热血青年远赴新疆,策马天山,跋涉大漠,探油寻矿,很快就被提拔为地质二队的队长。  一纸“母病危,速归”的电报,彻底改变了父亲的命运。那时火车速度慢,从新疆到栖霞得七天六夜,等父亲赶回家乡,奶奶早已入土……在奶奶坟前,父亲长跪不起,泪流不止……我想,那时他承受
期刊
大山如诗,黄土如海——陕北的山,像一群抱团的雄狮怒吼在高原上,裸露的黄土哟,绵绵延延地像海浪波涛汹涌地翻滚着。  这片神奇的土地,几百平方公里的土地,蕴育了多情的故事,面朝黄土背朝天、穷不过的庄稼汉们,在日月煎熬中,骨子里流淌着英雄的血液,凝聚着英雄的气概,无情与艰难总摧不垮那不屈的脊梁。从北魏年间多民族汇聚中,这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豪气的陕北男人和似水的陕北女人唱着信天游,走过了一道道山梁…
期刊
深秋已至,在一个繁忙的上午,收到了远在山东的老母寄来的包裹。不出意外的,里面是老人家亲手为外孙缝制的棉衣,外加两床老棉布床单,熟悉的花色,久违的温暖气息,使得自己这颗已漂泊在外十年的心霎时湿润了。  记忆中,属于家的印象里,老棉布是不可或缺的。特别是在物资还不甚丰盛的80年代,老棉布充斥在偏远小乡村生活的角角落落里,人们不仅用它做床单、被罩,甚至还用来缝制衣物。我犹记得小时候的家里大大小小的鞋子里
期刊
在上饶生活、学习了三年,印象最深的是上饶的炒粉。上饶的炒粉好吃,这基本上是大家公认的。唯有广丰的同学有些不以为然,他们说广丰的炒粉比上饶的好吃得多,还说上饶的炒粉其实是从广丰传过来的。上饶的炒粉是不是广丰传过来的,我不知道,但是广丰我也去过几回,品尝过广丰的炒粉,感觉味道和上饶的差不多。  上饶师专的门前,马路边,有一家卖炒粉的小店。上世纪80年代的上饶师专,大门和马路隔着几十米。一条水泥路连接着
期刊
心若安了,冰天雪地中也觉心底有一片春天般的温热;心若安了,四海为家,苦难中也有真欢笑。  昔时,苏轼试问落难好友画家王巩的歌女宇文柔奴:“广南风土,应是不好?”柔奴浅浅一笑:“此心安处,便是吾乡。”语罢,苏东坡心生敬佩:小女子亦有大胸怀。美丽的柔奴随主人王巩被贬宾州(今广西宾阳),并未倒在岭南的风雪中,而是行医救人,深受老百姓爱戴。柔奴,便是那凌寒而开的梅花,静静地扎根于岭南地区,以苦为乐,生命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