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进行分层教学

来源 :飞·素质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oshi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全面素质教育在于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每一个方面,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近几年以来,我在初中年级进行了分层教学的实验。以下谈谈对分层教学的一些做法:
  一、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教学目标分层是以学生分层为前提的。我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的差异和提高学习效率的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学习可能性水平,再结合初中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性格特征,按教学大纲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中层目标、发展目标这三个层次的教学要求,可将学生依下、中、上分为三个层次:下层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即能在教师和上层同学的帮助下掌握课文内容,完成练习及部分简单习题;中层是成绩中等的学生,即能掌握课文内容,独立完成练习,在教师的启发下完成习题,积极向上层同学请教;上层是拔尖的优等生,即能掌握课文内容,独立完成习题,完成教师布置的复习参考题及补充题,可主动帮助和解答下层、中层的难点,与中层学生结成学习伙伴。分层教学以班级教学为主,按层次教学为辅,层次分得好坏直接影响到“分层教学”的成功与否。但学生的层次也不是永远不变的,经过一段学习后,由学生自己提出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变化情况,作必要的调整(一般是半个学期或一个学期为一次),最终达到下层逐步解体,中、上层不断壮大的目的。教学是按预期目标改变学生行为的过程,分层次制定目标,就是要让学习程度不同的学生都明确要学什么,要达到什么程度或目标,以及怎样才能达到这种程度或目标。例如:在《分组后能直接提取公因式(一)》的课上我将教学目的分成三个层次提出要求,下层次学生要求掌握分组的基本方法,了解使用“分组”这种方法的依据是观察题目,分组后能提取公因式的可以进行分组;中层次学生要求理解掌握分组的过程:先分组、再提公因式。上层次学生要求掌握分组的技能:分组的原则是保证题目在分组后还能继续进行分解因式;"在分组后,能灵活运用其他方法解题。上层次学生要求还能总结并运用分组的常见规律:各组每项系数绝对值之比相等。"各组每项主元的指数按降幂排列。这样设计,就能适当地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活动分层
  教学是教师依据学习的原理原则,运用适当的方法技术,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以达成教育目的的活动。最关键的是要把课堂教学设计好。分层次地进行有效教学,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针对学生实际,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
  对于A层次学生,在课堂上我尽量做到多关心、多鼓励、多面批、多提问、多板演、多巡视,让他们有足够的理解时间及练习时间,在基本概念以及运算方面都能过关。对于C层次学生要加强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在可能的情況下,适时适度地让学生互相讨论、互相启发,让一些成绩比较好的学生配合教师对部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一帮一辅导。运用梯度例题、设计变式训练以及一题多解、一例多练等教学方法。例如:在讲解《三角形全等判定(二)》“角边角”公理的运用时,可以在课本的例一之前加上一道引例。课本的例一是这样的:层次的学生可以不提醒运用引例,让他们在求证的过程中,自己通过已有知识摸索出这一思路,然后自己总结出结论。这样处理,可以将课本的例一的难点分化,也可以帮助学生分层次分阶段逐步消化理解教学内容。
  (二)利用有利于分层教学的投影设备等现代化电教手段
  对于分层教学要顾及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仅有的一堂课内教学时间会显得紧张,利用投影设备、幻灯片来显示例题或者习题,可以节省书写黑板所需的时间,使教学过程紧凑。投影可以显示各组不同难度的题目,充分利用投影、幻灯,让它们有效地为各层次学生服务。分层辅导,要让上中下三个层次的学生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针对性地根据学生的情况和教学需要,为各层次的学生提供不同要求和形式的辅导。
  三、教学评价分层
  教学评价,是对学生课堂知识掌握情况的检查及补漏。美国提倡的“掌握学习”教学实施程序值得一提:诊断性评价,团体教学,单元形成性测验,已掌握者自由学习或帮助未掌握者(或未掌握者接受纠正),再次测验,给予认可,进入下一单元的循环。这种观点比较注重于通过测试对学生进行检查、评价。在这一问题上,我比较赞成通过适当的练习、测验,对学生进行评价,使教师不断获取最新的分层依据,让有所提高的学生能进入更高的层次,获得更适当的教育,也就是赋予分层教学以能动性。这也是分层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从形式上来分,可以有课堂分层次练习评价,也有课后分层次练习评价,和分层次测验评价。这些评价可以在教学进程中任何时候进行,但更多的是通过单元或章节结束时进行现成的测试获得比较全面的信息,这样,有利于鼓励顺利达标的学生向高一层次的目标努力,有利于教师调整教学要求。然而,在教学评价的过程中,有几个方面是必须注意的:教学评价由测试和评价组成,缺一不可。"测试内容必须按不同的层次设计。评价必须按照教学目标进行,不能要求,层次学生达到,层次水平。学生自我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要求学生每个星期做一次自我小结,总结学习情况,提出学习中存在的困难和进步的地方,充分发挥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
  四、课外辅导层次化
  教师要做补缺、提高工作,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开展第二课堂,因材施教,给没有过关的A层学生补课,给C层学生增加课外习题的难度。这样可进一步使A层学生“吃得了”,能奋发向上;C层学生“吃得饱”,能充分发展,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气氛。实践表明:面对学生“参差不齐”的实际水平,在普通初中数学教学中正确地运用分层教学,可使学生的学习目的性更明确,自觉性更强,学习兴趣更浓厚,达到缩小两极分化,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目的。
  当然,分层教学是一种新的操作难度大的工作,有待在今后的实践中探讨与改进。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炎症介质-脂多糖(LPS)诱导的炎症应激是否通过激活mTOR通路,增加SCAP/SREBP2表达,干扰SCAP/SREBP2负反馈调控,增加THP-1巨噬细胞对非修饰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摄
摘 要:兴趣是认识需要的情绪体现,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甚至达到废寝忘食的境地。情境创设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激起学生的高昂情趣,它的中心任务是如何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多创造身临其境的操作情景,组织学生参与探讨思考,具体应用的活动,不仅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还让学生在其中感到独立思考,独立操作的喜悦,让学生经常处在紧张艰苦而又欢乐满足的悄绪之中,有利于激发其学习兴趣。  关键词:
摘 要:新课程关注了学生的素质发展,新的教学目标指出:数学为其它学科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因此,发展学生的数学语言是提高学生交流能力的基础。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不但要培养学生理解数学语言的能力,而且教师要用规范的语言对学生施以良好的影响的同时,还要持之以恒地对学生进行训练,才能逐渐启迪学生数学语言的应用。  关键词:数学语言 课堂教学 金钥匙  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是每一个数学教师的基本任务之一
近年,我省初中语文教学领域又出现了一个新的改革热点——活动课。在一些中学,初中语文教学正改变传统的单一的课堂授课形式,以学生自主参与活动为特征的语文活动课正异军突起。占据一席之地,并以其生动活泼、切实有效而得到学生的欢迎。  语文活动课的出现,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次大改革,是语文学科课程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有力举措。  一、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一直处于高耗低效的状态,个中原因,虽说十分
美国心理学家吉诺特曾说过:“在经历了若干年的教师工作之后,我得到一个令人惶恐的结论:教育的成功与失败,我是决定因素,我个人采用的方法和每天的情绪是造成学習气氛和情境的主因。  身为教师,我具有极大的力量,能够让孩子们活得愉快和悲惨,我可以是制造痛苦的工具,也可能是启发灵感的媒介。”这充分反映了教师职业的重要性。的确,有时教师无意间的一句话,也许会影响孩子的一生。那么,作为教师,怎样做才能使自己的教
摘 要:语言的最高层次不是传统语法所说的句子,而是语篇。如何指导学生写好语篇,使其在高考中获得高分,也是为了使其在今后更好地交际。本文着重谈了以高考作文评分规则为指导,对学生进行语篇训练的一点体会。即如何狠抓基本功,避免常见错误;重词汇,句子结构选择转换,提升层次;加强语篇衔接,使文章更具丰采。  关键词:课堂教学 书面表达 训练体会  2010-2011两届高考均分比与同类班级相比提高最多,20
初一数学知识点虽然很多,但都比较简单,很多同学在学校里的学习中感受不到压力,慢慢积累了很多小问题,这些问题在进入初二后,就凸现出来。那怎样才能打好初一的数学基础呢?  一、细心地发掘概念和公式  很多同学对概念和公式不够重视,这类问题反映在三个方面:  一是,对概念的理解只是停留在文字表面,对概念的特殊情况重视不够。  二是,对概念和公式一味的死记硬背,缺乏与实际题目的联系。这样就不能很好的将学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