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语文教学应渗透美学知识

来源 :中外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jing2027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86年12月由国家教委颁布的建国以来的第四份《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提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第一次把审美教育列入教学目的,从而引导广大语文教师自觉地进行语文学科美育。如今,美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已被愈来愈多的语文工作者所重视,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美学知识,已成为语文研究中的亮点。
  在以往应试教育理念下,语文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读和写的能力,在这种教育理念的影响下,语文纯粹处于一种僵滞的状态,而学生学习语文这一学科的目的和作用远远没有有效的发挥出来。其实,语文教学除以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外,还应当培养学生的感知力、想象力、鉴赏力、创造力,以及丰富的情感和坚定的意志等。这些因素的实现,离不开美学知识的渗透。在语文教学中应用美学知识,不仅使学生更好的掌握语文基础知识,而且通过具有审美氛围的教学,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浓厚兴趣,培养其感知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最终提高语文的教育教学成绩。
  细心的语文工作者不难发现,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如何鉴赏文章的美,那是至关重要的。如《黄河颂》一文,语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赏析,探究诗歌的美点,激活学生的赏析品味意识,真正使学生成为鉴赏的主体。可以要求学生以“我欣赏这首诗的,因为”的句式说话。学生们就会各抒己见,大谈内心的感受和体会:“我欣赏这首诗优美的旋律,因为它汩汩而下,让人读着读着,不觉低声吟唱,从心理流出音符,流出诗情,真可谓:黄河之水心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我欣赏这首诗雄浑豪迈的风格,诗歌以明朗的语言塑造了黄河奔腾不息,气势宏伟的形象,而且多处以‘阿,黄河……’这样的句式直抒胸臆,充满了雄浑豪迈之美”等。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而且还增强了对祖国大好山河的热爱。语文教学中的美还表现在对学生的想象力的培养方面,如《沁园春﹒雪》一词中“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不仅表现了祖国幅员的广阔,还把学生引入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并且让学生体会到诗人的博大胸襟和豪迈的气概。
  可见,美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视。让我们在语文教学中适当渗透美学知识是会收到好效果的。语文教学过程包括许多环节,在每一个环节上都可以渗透美学知识,如朗读课文:我们知道,语言具有音乐美,朗读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通过美读可以把文章的节奏韵律美表现出来,学生定会被朗读带来的美的氛围所感染,从而就会对文章的内容有了更好的理解。特别是诗歌,讲究音律节奏,通过美读就会较好地把作品的音律美和诗人的感情表现出来。教师的在讲解过程中渗透美学知识更是必不可少的,因为语文课文的内容大多数是生动形象并且文字里就透出声、色、情的,展示丰富多彩的生活。因此要求教师对不同的情景应有不同的发挥,使整个课堂充满新鲜感,还应注意知识的融会贯通,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语文的魅力。当然,在教学中老师抑扬顿挫的声音也同样是一种美。它能紧紧扣住学生的心扉,使学生的心情处于一种亢奋状态,精力高度集中,从而对所授知识能很好的把握,同样会收到良好的效果。讲解过程还应注意板书,板书得体,同样是美的,它直观形象、简洁明了、充满情趣,对于把握课文的关键问题起着很大的作用。
  近几年语文的考题灵活多变,很多题目都是考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如中考题目中的诗歌鉴赏题,要求考生去发现这首诗的美点,从不同角度去表现。如果学生对美的概念一无所知,缺乏审美的眼光,那这个题目就无以下笔,语文分数就会大打折扣。
  总之,作为一名语文教学工作者,没有美的意识,那形象的语文课将会失去学生的热情,乃至会招到学生的厌弃,是不会收到好效果的。因此我们必须把美学知识与语文教学结合起来,把传授知识与审美教育相统一,尽力在语文课中去挖掘审美因素,在教学中营造审美氛围,使学生在接受语文知识的同时,受到美的熏陶。最终不断提高语文学习成绩。
  (作者单位:551104贵州省息烽县乌江复旦学校)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风筝(鲁迅)一文通过回忆作者与弟弟的在误解与冲突中产生的弟兄情谊,抒发了作者对弟弟的执爱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希望解放民众思想,实现民主平等。  【关键词】冲突与误解约束补过冰心执爱在玉壶    新课程中的探究式学习给我们教师们带来了自由,在课堂与学生一起研讨争论问题,大大促进了语文教学的民主科学性。我在上七年级语文第五单元的第一篇文章时就非常兴奋。我和学生们一同研究《风筝》(鲁迅)的
期刊
中学文言文教材大多是情文并茂的传世佳作,它们凝练含蓄,意蕴深厚,留有大量的想象空间,但在我们的学生面前失去了原有的魅力。学生们宁愿看小说、笑话,甚至睡觉,也不会自愿地去读一篇文言文,上课勉强听讲,也是为了毕业或升学的纯功利目的,这不能不说是文言文教学的一大悲哀。  其实,学习文言文,主要目的是两点:一是让学生了解古代人的生活,思想感情和审美情趣,强化丰富学生的传统文化底蕴。二是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
期刊
教学是学校式作的重中之重,贯穿于学校工作的始线,教学中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是新课改提出的新要求,这就毫无疑问地要求教师以往“一言堂”“注入式”“师道尊严”的教学方式,确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培养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寻求知识。这就使我们必须建立主体性教学机制,主体性教学机制的建立与教师素质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首先要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    一、更新育人观念,转变教学理念    传统
期刊
小学语文大纲指出:朗读和默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各所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但是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着偏重写的训练,忽视其他方面的训练的现象。其中朗读的训练是最容易被忽略的。    一、朗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    语文教材中选编的文章,大多是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为学生学习语言文字提供了丰富隽永的材料。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能充分利用教材
期刊
2007年,陕西省全面实行新课程改革,在语文《大纲》中,对三维目标做了详细的规定,在多次的课改培训中,我把自己的课改精神的体会和听取来的外省的做法尝试着用到自己的课堂中,收效甚好。现在,我把我对语文教学探索的做法讲述一下。    一、以引代学,让学生走出“依赖教师和教参”的误区    以往的课堂教学,我们总是按部就班的准备好教案,学生只是聆听,遵照教师预设的“阅读、思考、发言、练习”的方式进行,尽
期刊
中职语文的目的是为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实用人才服务。因此,学生不仅要有语文知识的基础积累,而且还要有实际的语文应用能力。作为中职的语文教学必须准确定位,理清发展思路,明确教学方向和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找准自己的定位区间和发展空间。我认为,中职语文教学应完成以下任务:积累知识,指导阅读,引导鉴赏,学会表达,应用操作,学会做人。从这几点任务出发,中职语文教学内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  定位。
期刊
汉语拼音是认识汉字,学好普通话不可缺少的的工具,是小学语文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一年级的学生第一次接触拼音,难度较大,学生的注意力不持久。那么,如何在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进行汉语拼音教学呢?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下面我就以a的教学为例,浅谈我对拼音教学的一点体会——“活化”拼音教学。    一、积极引导,培养兴趣    有句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学生具有了积极的学习愿望是学好拼音的前
期刊
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人与人的关系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方面,是教师与学生教育过程中以“传道、授业、解惑”为中介而形成的一种最基本和最主要的人际关系。   师生之间关系如何,直接影响着教育工作的效果。有的教师虽然知识渊博,功底深厚,但不善于同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甚至产生对立情绪,学生往往因为对这位教师的成见而不愿意学他所授的那门学科。相反,有的教师不仅注意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专业水平,更善于同学生建
期刊
近年来,高考作文都是以“话题作文”的形式出现,它给考生的作文提供了较大的空间,拓宽了写作的内容,形式也多样化,同时还考察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这是作文考试的必然。很多省份的中考作文也以“话题作文”的形式出现。收效很好,大有全面推开的可能性。所以,作为中学语文教师,全面理解“话题作文”方方面面的同时,还要进一步探索如何进行话题作文的教学,让学生了解“话题作文”,并掌握与此相关的技能技巧,有效提高学生“话
期刊
要想学好语文,上好语文复习课是重要环节。通过复习,可以将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归纳、总结,从而达到加深理解,系统吸收、 灵活运用的目的。  那么,如何上好复习课呢?  我们可以看到:每到期末,枯燥无味的复习课往往令学生感到头疼。主要原因,一是复习内容简单重复,无法激起学生的兴趣;二是复习形式单调乏味,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其实,复习课还是需要老师深入研究,讲究方式方法的,而不是一味地让学生背背背、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