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谱华章

来源 :作文周刊·八年级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气和气候变化的科学规律隐藏在每天的天气里,需要不断观察、仔细分析和认真总结。
  竺可桢坚持观测和记录,从在哈佛大學的1917年起,就坚持每天写日记,认真记录每天观测到的气象数据,并仔细观察和记录各种植物发芽、开花、结果的日期,河流、湖泊结冰与解冻的状况,各种候鸟南飞与北归的日期。尽管经过了迁徙与战火,他依然保留下了他从1936年到1974年临终前两天的日记,总计有900多万字,被誉为“民国四大日记”之一。
  通过数十年如一日的观测,竺可桢总结出了现代物候的特征。通过与我国古代丰富的文献记录进行比较,了解了过去五千年我国的气候变化特征,也了解了我国各个区域气象灾害的发生特点,为防灾减灾和国家建设提供了基本依据。
  通过阅读浩渺如烟的文献资料,竺可桢计算出我国历史上“自公元1世纪到19世纪,各地总共发生658次水灾,1013次旱灾”。这样算来,我国基本上每隔两年有1次旱灾,每隔两年多有1次水灾,几乎每年都有灾害发生。气象灾害频繁主要是因为我国处于季风区,季风给我国带来水汽,是“中国雨泽的主要来源”。然而,当季风发生异常的时候,就容易发生灾害——“当夏季东南季风强盛时,长江流域主旱,华北偏涝;当东南季风不强时,长江流域主涝,而华北偏旱”。因此,季风无论强弱,都容易造成灾害,风调雨顺反倒频次较低。竺可桢指出,无论是为了农业生产、国民经济发展,还是国民福祉,都必须将防灾减灾放在首位。
  《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是竺可桢集“毕生之力”的著作。1964年,在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思考与研究后,74岁高龄的竺可桢开始动笔书写最后的华章。这部著作集合了大量的考古资料、丰富的古文献中的物候资料、全面的地方志资料、各种仪器观测资料,并与挪威雪线资料、格陵兰岛冰芯的氧同位素资料等对比,对我国近五千年来的气候变迁做了全面的总结。1972年,《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正式发表。一经发表,即被国内外学者广为赞誉。著名历史地理学家谭其骧评价道:“对气候变迁文每读一遍,都觉得这篇文章功力之深,分量之重,实为多年所少见的作品,无疑应属于世界名著之林。”
  (节选自魏科《求真求实、风云一生的竺可桢》,题目为编者加)
  心湖涟漪
  纵观竺可桢先生精彩的人生,我们由衷地敬佩他崇高的科学精神、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对中国气象学事业的巨大贡献。早在哈佛念书时,竺可桢就坚定了以研究中国气候为己任;回国后,他创办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主持浙江大学,他的气象学研究引领着中国,影响了世界;建国后,作为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他组建自然科学史研究室,使国家的科学史研究事业走上了正规化、职业化的道路。竺可桢先生执着、刚毅而温和,谦虚而正直,温润如玉,树立了一个中国典型知识分子的丰碑。
其他文献
穿过林涧,攀登高山,看到辽阔的高原,这是大自然环境的开阔;通过读书、学习知晓古往今来,这是知识文化眼界的开阔;我们学会沟通和交流,拥有宽广的胸怀,这是人生成长境界的开阔。   升入七年级,新的环境,陌生的面孔,让我很难适应初中生活。由于同学们不穿校服,总吃零食,上课回答问题你一句他一句,没有秩序,我越来越排斥他们。原先有序、友爱的小学生活总在我的脑海中浮现,我每天望着窗外,神魂飘荡……   期中考
期刊
在你的记忆里,是否有过这样一天,阳光正好,微风不燥,暖暖的,甜甜的……风吹过小巷,无论带走什么,留下什么,都是美好。这是属于每个人的风景。   请以“阳光,正好”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阳光,正好   “砰!”随着我猛关卧室门发出的一声巨响,我的心仿佛才冷静下来。   今天回到家,从换拖鞋时妈妈就开始唠叨:“你能不能把你的拖鞋放好……你一个女孩子,能不能注意一点形象……”我烦躁起来,
期刊
一   小屋后面有一棵高过屋顶的大树,细而密的枝叶伸展在小屋的上面,美而浓的树荫把小屋笼罩起来。这棵树使小屋予人另一种印象,使小屋显得含蓄而有风度。   换个角度,近看改为远观,小屋却又变换位置,出现在另一些树的上面,这个角度是远远地站在山下看。首先看到的是小屋前面的树,那些树把小屋遮掩了,只在树与树之间露出一些建筑的线条,一角活泼翘起的屋檐,一排整齐的图案式的屋瓦。一片蓝,那是墙;一片白,那是窗
期刊
2020年1月19日,被称为新版“限塑令”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发布,不可降解塑料袋、一次性塑料餐具、快递塑料包装等被纳入禁止、限制使用的塑料制品范围。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新闻发言人孟玮介绍,新版“限塑令”三步走,按照“禁限一批、替代循环一批、规范一批”的原则,分2020年、2022年、2025年三个时间段,明确加强塑料污染治理分阶段的任务目标。  “限塑”十余年,依然我行我
期刊
游锡兰岛   好几年没有航海,这次远游,在船中日日和那无限的空际相对,几片白云,自由舒卷,找不出它的来由和去处。晚上满天的星,在极静的境界里头,兀自不歇地闪动。天风海涛,奏那微妙的音乐,侑我清睡。日子很易过,不知不觉到了哥伦波了。   哥伦波在楞伽岛,这岛土人叫它锡兰。我佛世尊,曾经三度来这岛度人,第三次就在岛中最高峰顶上,说了一部《楞伽经》。相传有许多众生,天咧,人咧,神咧,鬼咧,龙咧,夜叉咧,
期刊
文题呈现   柳宗元当永州太守时期,永州是一个很荒凉的地方,但自然景色很美。为排遣心中之“忧”,柳宗元发现了小石潭。《小石潭记》有发现之乐,有潭水的清澈之乐,有潭中的鱼与游人的逗乐。“乐”是自然之乐,“乐”是灵魂的欢愉。然而,作者却说“凄神寒骨,悄怆幽邃”,那么,他心中之“忧”又是什么呢?   “游览”小石潭,给你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如果你也坐在小石潭边,会有怎样的感受?试着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
期刊
文题呈现   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是个人间仙境,那里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那里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那里黄发垂髫,怡然自乐。那样一个没有战争的硝烟、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的理想社会,不仅是作者所向往的世界,也是人人都憧憬的世界。   请以“我心中的桃花源”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写作点拨   题目由两个关键词组成:“心中”与“桃花源”。“桃花源”前因为有“心中”这一定语,所以不是指本义上的
期刊
《回去,给老屋换片瓦》  1.“我”陪父亲回去给老屋换瓦。  2.本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老屋比作孤寡老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屋的孤独寂寞和沉默。  3.与开头“最近,父亲总嚷着要回老家,说,老屋屋顶的瓦要换,多雨的天气要来了,碎瓦不换掉,房子会被雨漏倒的”形成呼应,交代了父亲坚持要回去给老屋换瓦的原因;同时,表现了父亲对老屋的挂念,对故土的怀念。  《茶是家乡醇》  1.(1)翻涌:多指云、
期刊
春天是一点一点化开的   立春那天,我在电视中看到,杭州西子湖畔的梅花开了。粉红的、雪白的梅花,在我眼里就是一颗颗爆竹,噼啪噼啪地引爆了春天。我想这时节的杭州,是不愁夜晚没有星星可看了,因为老天把最美的那条银河,送到人间天堂了。   而我这里,北纬五十度的地方,立春之时,却还是零下三十摄氏度的严寒。早晨,迎接我的是一夜寒流、冷月和凝结在玻璃窗上的霜花。想必霜花也知道节气变化了吧,这天的霜花不似往日
期刊
一篇好的说明文,不仅要求作者对说明对象有清楚的认识,能抓住其特征,把握要点;还要求作者能熟练掌握和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方法,使内容与形式完美地结合起来。如《大自然的语言》一文,竺可桢先生综合运用了举例子、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下定义等说明方法,说明了什么是物候、物候学,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和研究物候学的意义等,我们读后受益匪浅。   文章在说明有关问题时,举出不同的事例。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