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留下脚印 人间四季轮回

来源 :作文周刊·八年级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YUE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春天是一点一点化开的
   立春那天,我在电视中看到,杭州西子湖畔的梅花开了。粉红的、雪白的梅花,在我眼里就是一颗颗爆竹,噼啪噼啪地引爆了春天。我想这时节的杭州,是不愁夜晚没有星星可看了,因为老天把最美的那条银河,送到人间天堂了。
   而我这里,北纬五十度的地方,立春之时,却还是零下三十摄氏度的严寒。早晨,迎接我的是一夜寒流、冷月和凝结在玻璃窗上的霜花。想必霜花也知道节气变化了吧,这天的霜花不似往日的,总是树的形态。立春的霜花团团簇簇的,很有点花园的气象。你能从中看出喇叭形的百合花来,也能看出重瓣的玫瑰和单瓣的矢车菊来。不要以为这样的花儿,一定是银白色的,一旦太阳从山峦中升起来,印着霜花的玻璃窗就像魔镜一样,散发出奇诡的光辉。初升的太阳先是把一抹嫣红投给它,接着,嫣红变成橘黄,霜花仿佛被蜜浸透了,让人怀疑蜜蜂看上了这片霜花,把它们辛勤的酿造撒向这里了。再后来,太阳升得高了,橘黄变成了鹅黄,霜花的颜色就一层层地淡下去、浅下去,成了雪白了,它们离凋零的时辰也就不远了。因为霜花的神经,最怕阳光温暖的触角了。
   虽然季节的时针已指向春天了,可在北方,霜花却还像与主子有了感情的家奴似的,赶也赶不走。什么时候打发了它们,大地才会复苏。四月初,屋顶的积雪开始消融,屋檐在白昼滴水了,霜花终于熬不住了,撒脚走了。它这一去也不是不回头,逢到寒夜,它又来了。不过来得不是轰轰烈烈的,而是闪闪烁烁地隐现在窗子的边缘,看上去像是一树枝叶稀疏的梅。四月底,屋顶的雪化净了,林间的积雪也逐渐消融的时候,霜花才彻底丢了魂儿。
   在大兴安岭,最早的春色出现在向阳山坡。嫩绿的草芽像绣花针一样顶破厚实的泥土,要用妙手给大地绣出生机。而背阴山坡的残雪,还妄想着做冬的巢穴。然而随着冰河乍裂,达子香花开了,背阴山坡也绿意盈盈了,残雪也就没脸再赖着了。山前山后,山左山右,是透着清香的树、烂漫的山花和飞起飞落的鸟儿。蜿蜒在林间的一道道春水,被暖风吹拂得起了鱼苗似的波痕。那投在水面的阳光,便也跟着起了波痕,好像阳光在水面打起蝴蝶结了。
   我爱这迟来的春天。因为这样的春天不是依节气而来的,它是靠着自身顽强的拼争,逐渐摆脱冰雪的桎梏,曲曲折折地接近温暖,苦熬出来的。也就是说,北国的春天,是一点一点化开的。它从三月到四月甚至五月,沉着果敢,心无旁骛,直到把冰与雪安葬到泥土深处,然后让它们的精魂,又化作滋养自己根芽的雨露。
   春天在一点一点化开的过程中,一天天地羽翼丰满起来了。待它可以展翅高飞的时候,解冻后的大地,又怎能不做春天的天空呢!
  (选自《迟子建散文》,有改动)
  读有所思
   1.文章开篇提及杭州西子湖畔的梅花有什么作用?
  
  
   2.作者主要通过哪些意象来写北国的春天是“一点一点化开的”?
  
  
   3.作者是从哪三个方面来描写霜花的?
  
  
   4.文章以“春天是一点一点化开的”为题有什么好处?
  
  
   5.春天一点一点化开的过程给了你怎样的人生启迪?
  
  
  
  节 气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二十四节气越来越在意了。春夏的几个节气感觉还好些,秋天就不同了,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像坐滑梯似的,止都止不住;况且它们的手一个比一个凉,表情也一个比一个冷漠、生硬,但又不得不跟着它们一步步地往岁月深处走,哪怕后退半步也是不可能的。走着走着,一场铺天盖地的白霜便突然降临了。
   其实,这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情是突然的。但我们还是喜欢用“突然”来表述那些出乎意料的现象。比如风,它来的时候也是有路数的。如果站在田野的高处,哪怕一个小小的坟包也行,就不难发现远处的那些亭亭玉立的玉米、高粱,开始悠悠地摇曳起来,一起一伏的,形似一个水波的巨弧,慢慢地推过来,推过来,经过身边时,“嗖”的一声,就蹿过去了。节气也是如此。就说惊蛰吧,也不是陡然的一声响雷这么简单。据我多年的观察,惊蛰也有着怀柔的一面。在它到来之前,常常会有几个暄透的好日头,笑容可掬的样子,把藏匿于瓦砾、枯草里星星点点的残雪悄悄消融掉,再把僵硬的泥土弄得酥软了,然后才是一记重雷。
   对于草木、庄稼和一些小生灵,惊蛰是一道关,霜降也是一道关。这两道关,一个主兴,一个主衰,可谓一阳一阴,一道一魔,它们配合得多么默契!在我看来,惊蛰的那一记霹雳,无疑是春天提炼出的一颗灵丹,那些沉睡的草木、庄稼和小生灵们,就着甜丝丝的雨水服下去,嘴巴咂呀咂的,一个个如灵魂附体,仿佛刹那间,一切该醒的都醒了,就连落在房顶瓦沟里的小小草籽也不肯错过机会。此时,沉寂已久的村庄和田野,到处眨动着惺忪的小眼睛,到处弥漫着慵懒的呵欠声。至于霜降,我想它更像是秋天念出的一句黑色的咒语。一语既出,该谢的,得谢;该落的,得落。没有什么好通融和商量的,即使心怀不满与怨恨,也不得不委曲求全,姑且抱着“留得青山在”的态度,暂时蛰伏下来,或者远走他乡吧。
   不知你留意过没有,霜降之夜总是出奇地静。一切生灵都缄默不语,就连絮絮叨叨的风婆子也闭上了嘴巴。是的,草木、庄稼和一切生灵也该静一静了。伫立在霜降之夜无涯的寂静里,呼吸着清冽的空气,我们不难从这大静大美之中,隐隐感悟到天道的伟大。
   这使我想起一桩往事。那是政治闹猛的年代,我和祖父在豆青河畔看管生产队里窖藏的红薯。霜降那天晚上,我半夜起来解手时吓了一跳,乖乖,满地的银霜!当我咝咝呵呵重新回到窝棚时,祖父自言自语地说,落霜了。说着抓起那把小酒壶晃了晃,脖子一仰喝个透干,然后醉眼蒙眬地看着我,诡秘地笑笑,说,豆子,爷爷考考你,你说这世上谁最伟大?我不假思索地指指自己的胸前,平时那里总是缀着一枚领袖的像章。祖父摇摇头,小声说出“时令”二字。我一时没听明白,感到祖父的话有些不可思议。而他,显然也没有让我彻底明白的意思,他说睡吧,到了我这把岁数,你就会明白的。
   祖父对时令是敬若神明的,他常常因为播种的时间问题与生产队长发生争执,每次他总会说,二十四节气虽然不会张口说话,但它心里比什么都清楚。人是糊弄不了它的。不信你瞧瞧!
   祖父后來是不是霜降时走的,我已经记不清了,但他跟所有的人一样,的确是在该走的时候走的,连一声叹息也没有留下。如今他的坟茔就匍匐在豆青山的荒草丛中,好安静啊。
   (节选自许俊文《乡村散板》,题目为编者加)
  读有所思
   1.第一段说“一场铺天盖地的白霜便突然降临了”,而第二段又说“其实,这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情是突然的”,作者这样说是否矛盾?为什么?
  
  
   2.文章主要写“节气”,为什么在第五、六段集中写对祖父言行的回忆?
  
  
   3.请简要分析第三段“此时,沉寂已久的村庄和田野,到处眨动着惺忪的小眼睛,到处弥漫着慵懒的呵欠声”这句话的表达效果。
  
  
   4.文章以“如今他的坟茔就匍匐在豆青山的荒草丛中,好安静啊”一句结尾,请简要分析这样结尾的作用。
  
其他文献
我认为人的一生中总会有某个时刻,需要坚守自己的决定,一个说“这就是我,这就是我的选择”的时刻。   三年前暑假的一天,一个平常的日子。我在桌前坐着,像往常一样与一些“难啃”的数学题作斗争;阳光也还是像往常一样洒在桌面上,一切看起来都那么平常。   那一天,风虽然大,可即使开着窗户,也吹不散我心中的燥热。面前的那道题逐渐变得狰狞起来,仿佛在嘲笑我的束手无策。“刺啦——”手中的笔划破了纸,我站起身去拿
期刊
记事本、作业本、改错本、课堂笔记本……那些大大小小的本子上,记录着我们的生活,寄托着我们的情感,见证着我们的成长,承载着我们的梦想……   请将“那 本上,满是回忆”补充完整,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那错题本上,满是回忆  ◎周煜宁   我书桌上的一个旧匣子里,放着一本线装的牛皮本子。我打开匣子,拿出本子,轻轻抚摸着曾经熟悉的封面,然后随意翻看着。因为过去了很长时间,牛皮本子的纸张一页一页
期刊
穿过林涧,攀登高山,看到辽阔的高原,这是大自然环境的开阔;通过读书、学习知晓古往今来,这是知识文化眼界的开阔;我们学会沟通和交流,拥有宽广的胸怀,这是人生成长境界的开阔。   升入七年级,新的环境,陌生的面孔,让我很难适应初中生活。由于同学们不穿校服,总吃零食,上课回答问题你一句他一句,没有秩序,我越来越排斥他们。原先有序、友爱的小学生活总在我的脑海中浮现,我每天望着窗外,神魂飘荡……   期中考
期刊
在你的记忆里,是否有过这样一天,阳光正好,微风不燥,暖暖的,甜甜的……风吹过小巷,无论带走什么,留下什么,都是美好。这是属于每个人的风景。   请以“阳光,正好”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阳光,正好   “砰!”随着我猛关卧室门发出的一声巨响,我的心仿佛才冷静下来。   今天回到家,从换拖鞋时妈妈就开始唠叨:“你能不能把你的拖鞋放好……你一个女孩子,能不能注意一点形象……”我烦躁起来,
期刊
一   小屋后面有一棵高过屋顶的大树,细而密的枝叶伸展在小屋的上面,美而浓的树荫把小屋笼罩起来。这棵树使小屋予人另一种印象,使小屋显得含蓄而有风度。   换个角度,近看改为远观,小屋却又变换位置,出现在另一些树的上面,这个角度是远远地站在山下看。首先看到的是小屋前面的树,那些树把小屋遮掩了,只在树与树之间露出一些建筑的线条,一角活泼翘起的屋檐,一排整齐的图案式的屋瓦。一片蓝,那是墙;一片白,那是窗
期刊
2020年1月19日,被称为新版“限塑令”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发布,不可降解塑料袋、一次性塑料餐具、快递塑料包装等被纳入禁止、限制使用的塑料制品范围。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新闻发言人孟玮介绍,新版“限塑令”三步走,按照“禁限一批、替代循环一批、规范一批”的原则,分2020年、2022年、2025年三个时间段,明确加强塑料污染治理分阶段的任务目标。  “限塑”十余年,依然我行我
期刊
游锡兰岛   好几年没有航海,这次远游,在船中日日和那无限的空际相对,几片白云,自由舒卷,找不出它的来由和去处。晚上满天的星,在极静的境界里头,兀自不歇地闪动。天风海涛,奏那微妙的音乐,侑我清睡。日子很易过,不知不觉到了哥伦波了。   哥伦波在楞伽岛,这岛土人叫它锡兰。我佛世尊,曾经三度来这岛度人,第三次就在岛中最高峰顶上,说了一部《楞伽经》。相传有许多众生,天咧,人咧,神咧,鬼咧,龙咧,夜叉咧,
期刊
文题呈现   柳宗元当永州太守时期,永州是一个很荒凉的地方,但自然景色很美。为排遣心中之“忧”,柳宗元发现了小石潭。《小石潭记》有发现之乐,有潭水的清澈之乐,有潭中的鱼与游人的逗乐。“乐”是自然之乐,“乐”是灵魂的欢愉。然而,作者却说“凄神寒骨,悄怆幽邃”,那么,他心中之“忧”又是什么呢?   “游览”小石潭,给你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如果你也坐在小石潭边,会有怎样的感受?试着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
期刊
文题呈现   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是个人间仙境,那里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那里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那里黄发垂髫,怡然自乐。那样一个没有战争的硝烟、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的理想社会,不仅是作者所向往的世界,也是人人都憧憬的世界。   请以“我心中的桃花源”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写作点拨   题目由两个关键词组成:“心中”与“桃花源”。“桃花源”前因为有“心中”这一定语,所以不是指本义上的
期刊
《回去,给老屋换片瓦》  1.“我”陪父亲回去给老屋换瓦。  2.本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老屋比作孤寡老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屋的孤独寂寞和沉默。  3.与开头“最近,父亲总嚷着要回老家,说,老屋屋顶的瓦要换,多雨的天气要来了,碎瓦不换掉,房子会被雨漏倒的”形成呼应,交代了父亲坚持要回去给老屋换瓦的原因;同时,表现了父亲对老屋的挂念,对故土的怀念。  《茶是家乡醇》  1.(1)翻涌:多指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