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关于学习问题重要论述的内在逻辑

来源 :思想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dswdt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近平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学习和实践关系出发,高度重视全党全社会的学习问题,多次就学习问题发表重要讲话,系统阐述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什么要学习”“学习什么”“怎么样学习”等问题,形成了关于学习问题重要论述的内在逻辑.习近平关于学习问题的重要论述是对中国共产党学习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为建设学习型政党和学习型社会提供了理论支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精神力量.
其他文献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世界难治性疾病之一,其发病原因和机制尚未明确,制备稳定的动物模型是研究其病因、发病机制和防治此病的一个重要环节.UC动物模型发展至今其造模技术相对成熟,现有造模方法为免疫法、化学刺激法、复合法、中医证候模型、基因修饰法、细菌感染模型及自发模型.UC和中医学的“久痢”疾病临床表现高度相似,其以机体脾虚失运为主要发病机制,饮食不调、情志内伤为首要发病诱因.因此对于脾虚类UC动物模型的建立是探究UC众多中医证型的基石,故对脾虚类UC动物模型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便于研究学者应用与发展.
"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一理论内在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与实践当中,其重要性在第二个百年的新征程中愈发突显.中国共产党始终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看待传统文化,并以此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因为同中国具体实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而不断发展,进而形成中国马克思主义;而马克思主义同时也激活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其获得了时代价值.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能全面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深入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中国化,其原因和根据是多方面的,本文仅从三个方面加以阐释.首先,马克思的"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使革命的重心由西欧转向了东方,从而赋予中国革命以合法性.这是马克思主义所以在中国得以传播的历史必然性所在.其次,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的劳资关系,外化为西方—非西方国家的关系之后,无产阶级的角色因之转变为以民族为单位表征的形式.这是被压迫民族主体意识觉醒的历史契机,也是赋予马克思主义以民族形式的历史语境.再次,中国作为东方国家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的实际跨越,客观上格外要求中国革命的主体
深入阐释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需要上升到唯物史观高度.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内在规定性具体呈现在三个方面:其一,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现代化.它立足中国国情,实现了社会主义与现代化的有效"结合",成功开辟了一条不同于传统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新道路.其二,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驾驭资本的现代化.它既充分激活"资本的文明面",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又有效驾驭资本,始终坚持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其三,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的全面现代化.它遵循了整体性文明逻辑,构建了蕴含五大文
吞咽障碍是中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命质量.石学敏院士在“醒神开窍”针刺法的基础上创立了“通关利窍”针刺法,以“调神导气,滋补三阴,通关利窍”为治疗原则,选取内关、水沟、三阴交、风池、完骨、翳风等穴位,科学量化施术手法,能准确有效地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现整理近年来相关文献,从中风后吞咽困难的发病机制与治疗原则、“通关利窍”针刺法的穴位选择、施术手法及量学要求、临床疗效等方面,进行系统归纳总结,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发展、壮大一路相随,走过了百年历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中国共产党及其主要代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历史,也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理论创造的历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其发展历程是一个在坚持已有成果基础上一脉相承、与时俱进、创新发展的过程.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存在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双向互动、理论与实践的双向互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翻译传播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双向互动等互动关系.
个人信息保护的对象并不是个人信息本身,而是个人在各种社会关系中身份建构的自主性和完整性.通过历史梳理可以发现,人格权的发展过程,其实也是个人身份权益不断得到法律彰显的过程.而个人信息保护的规范特质,其实在于将对“作为结果的个人身份保护”转向了“作为生成过程的个人身份保护”.个人身份权益尤其是动态身份权益(也即个人的社会镜像)的保护,并不能为姓名、肖像、名誉、隐私等具体人格权保护所涵盖.在身份建构的视域下,个人信息的一系列制度安排有重新梳理和解释的必要.人类进入到数字时代后,面对个体自我的数字化呈现可能带来
"两个决不会"原理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包含着丰富的内容.一个社会形态只要其生产关系还能够以较快的速度推动生产力发展,这个社会形态的灭亡就不会立即出现;社会形态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指的是所有该社会形态国家的整体的生产力状况,不是仅仅指一个国家的生产力或者几个国家的生产力.任何一个社会形态都有与之相适应的社会生产力,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只要是在物质存在条件已经成熟的条件下,与这种物质条件相适应的社会形态就会产生,"物质存在条件"不能简单地等同于生产力.正确理解了"两
尊严死亡是颇具争议的现代社会现象,既牵涉发展演进中的死亡医学标准,也触及人格尊严和生命自决等法律议题.与自然死亡相比,尊严死亡是病人在病情无法救治并且遭受难以忍受的痛苦的情形下,迫不得已的生命抉择.尊严死亡的关切焦点不是死亡本身,而是生命安全和生命尊严.将生命权作为尊严死亡的权利基础,需要立足积极权利和消极权利的二元构造,构建包括生命安全权、生命自决权、临终医疗方式选择权、安宁疗护权和获得医生帮助权等在内的权利体系.为维护病人的生命权,避免尊严死亡滥用,降低医生面临的医疗法律风险,有必要基于病人最佳利益原
过罚相当原则与民法上的全额赔偿原则、刑法上的罪刑相适应原则一脉相承,而在行政法学上的地位却远不及后两者显赫,但这并未影响其在司法实践中常被援引为行政量罚审查之说理依据.过罚相当原则的司法适用目前存在诸多隐忧,突出体现在:与行政法一般原则中的比例原则、合理性原则、平等原则的边际不清;仅以未予相关考虑的量罚行为作为适用对象,而将裁罚因素上的不相关考虑排除在外;匹配的司法审查标准明显不当,滥用职权标准被忽略;个案选择的酌定裁罚因素变动不羁,适用结果的可预期性不足.过罚相当原则由手段与目的两个层面的要素组成,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