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体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对体育教师的要求不断提高。体育教学往往被忽,
不受家长和学生的关注,因此要求教师改变体育教学观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让学生热爱体育这门学科。
关键词: 教学观念 教学质量
新世纪教育发展与变革已成为世界各国应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的重要战略。当前,在科教兴国战略的指导下,党和国家对基础教育工作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并要求未来的基础教育工作应有助于培养能够适应新世纪科技革命需要和善于应对国际竞争的新型人才。这种人才培养的任务对现行的基础教育课程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课堂教学改革也因此而备受关注。由于受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教育观念、教学方法上均存在着弊端,阻障了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主要表现在: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法简单。
一、树立“健康人生”的指导思想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学校教育要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体育与健康课程更要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这正是新一轮教改中设立“体育与健康”综合课程的深刻含义。体育课程最终的目的就是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社会适应等方面得到健康发展。因此,体育教师,特别是老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要重视有利于学生健康的内容,同时,也要关注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内容,让学生确立正确的健康观,从而促进学生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注重身心健康越来越成为人们的普遍追求,参加健身锻炼,正在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因此,体育教师也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利用体育教学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从增进学生身心健康这一目标出发,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学会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培养坚持课外锻炼的习惯,增进身体素质、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等全面发展。
二、以学生为主体,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
传统的体育教学是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学生跟着教师转,教师跟着教材转,教师教无兴趣,学生学无乐趣。新课程以“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要求教师心中要装着每位学生的喜怒哀乐和身心健康,把学生看成学生的主体,学习的主人,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将学生的全面的发展放在首要地位。根据学生的体能和体育基本技能的差异,确定教学目标、安排教学内容,让全体学生都有平等参与体育活动的机会。关注学生的需求,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让学生在自主的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享受学习的乐趣,养成健全的人格。
三、转变教师角色,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新课程改革实施和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新课程的推进要致力于建立充分体现尊重、民主和发展精神的和谐师生关系,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以充分地发挥。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应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公平地对待学生,不能厚此薄彼,尤其是对于学习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教师要多鼓励、多关怀,相信他们的潜力,切实帮助他们,成为学生的促进者和服务者。传统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体育活动的组织者,成绩的判定者和绝对的权威者,而且,总是千方百计地把自己的要求“格式化”,根据自己的思路进行教学。新课程要求教师从知识技能的传授者转变成学生发展的促进者,由居高临下的指挥者转变成合作型的良师益友,使教学过程转变为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标准的过程。
四、摒弃传统教师主导地位,发挥学生主体性
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一贯是老教师的拿手好戏。但我们回顾过去,不难领悟到学生是被动地按照教师的安排进行练习以掌握某种运动技能。由于我们不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很容易让学生感到厌倦和反感。这样的教学模式或有助于知识的传授,但不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和能力的培养。《体育课程标准》关注核心就是满足学生需要和重视学生情感体验。体育老教师更要注意在课程的资源开发,课程设计,教学手段,教法创新,课程评价等方面,把学生主动全面发展放在中心地位。在体育活动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以小组为中心的自学自练,团结协作,相互交流,选择自己的活动方式,以优带差,并对自己的活动方法进行讨论,自评活动效果。教师还必须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知识基础,生活经验,认识能力,兴趣爱好等,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 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
大家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力求认识,探究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是他们积极主动参与体育运动的内部动力。
新课程对体育教师的要求是很高的,需要教师在深刻理解课程标准的精神基础上,吃透教材,对教材进行改造,加工,整合,使之变成学生喜欢的,可以亲身体验的,有兴趣的,对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可以明确一个合适的主题,联系生活中的实际。如发展学生耐力方面的教学,是学生最感到乏味和提不起兴趣的,而体育教师可以在跑道上设置一些障碍,有一个明确的主题,提示学生就像抗洪救灾的战士一样克服任何困难,最终到达终点。障碍与障碍之间也可以设置一些适合学生的重物,提示学生这是用于堵住洪水的沙包。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下,学生的积极性会提高很多。
总之,体育教师要克服困难,挑战自我,摒弃传统旧观念,与时俱进,刻苦学习现代教育思想,努力掌握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科研方法。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认真学习《体育健康标准》,以正确的健康观协调指导新教师和体育教学,紧随新课程改革的步伐,继续保持敬业爱岗的精神,使自己能在新课程中快速地实现思想转轨和再成长。在教改的过程中,继续发挥自己的骨干作用,做新时代体育教学的领头人。
不受家长和学生的关注,因此要求教师改变体育教学观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让学生热爱体育这门学科。
关键词: 教学观念 教学质量
新世纪教育发展与变革已成为世界各国应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的重要战略。当前,在科教兴国战略的指导下,党和国家对基础教育工作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并要求未来的基础教育工作应有助于培养能够适应新世纪科技革命需要和善于应对国际竞争的新型人才。这种人才培养的任务对现行的基础教育课程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课堂教学改革也因此而备受关注。由于受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教育观念、教学方法上均存在着弊端,阻障了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主要表现在: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法简单。
一、树立“健康人生”的指导思想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学校教育要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体育与健康课程更要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这正是新一轮教改中设立“体育与健康”综合课程的深刻含义。体育课程最终的目的就是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社会适应等方面得到健康发展。因此,体育教师,特别是老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要重视有利于学生健康的内容,同时,也要关注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内容,让学生确立正确的健康观,从而促进学生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注重身心健康越来越成为人们的普遍追求,参加健身锻炼,正在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因此,体育教师也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利用体育教学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从增进学生身心健康这一目标出发,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学会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培养坚持课外锻炼的习惯,增进身体素质、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等全面发展。
二、以学生为主体,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
传统的体育教学是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学生跟着教师转,教师跟着教材转,教师教无兴趣,学生学无乐趣。新课程以“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要求教师心中要装着每位学生的喜怒哀乐和身心健康,把学生看成学生的主体,学习的主人,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将学生的全面的发展放在首要地位。根据学生的体能和体育基本技能的差异,确定教学目标、安排教学内容,让全体学生都有平等参与体育活动的机会。关注学生的需求,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让学生在自主的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享受学习的乐趣,养成健全的人格。
三、转变教师角色,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新课程改革实施和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新课程的推进要致力于建立充分体现尊重、民主和发展精神的和谐师生关系,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以充分地发挥。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应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公平地对待学生,不能厚此薄彼,尤其是对于学习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教师要多鼓励、多关怀,相信他们的潜力,切实帮助他们,成为学生的促进者和服务者。传统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体育活动的组织者,成绩的判定者和绝对的权威者,而且,总是千方百计地把自己的要求“格式化”,根据自己的思路进行教学。新课程要求教师从知识技能的传授者转变成学生发展的促进者,由居高临下的指挥者转变成合作型的良师益友,使教学过程转变为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标准的过程。
四、摒弃传统教师主导地位,发挥学生主体性
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一贯是老教师的拿手好戏。但我们回顾过去,不难领悟到学生是被动地按照教师的安排进行练习以掌握某种运动技能。由于我们不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很容易让学生感到厌倦和反感。这样的教学模式或有助于知识的传授,但不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和能力的培养。《体育课程标准》关注核心就是满足学生需要和重视学生情感体验。体育老教师更要注意在课程的资源开发,课程设计,教学手段,教法创新,课程评价等方面,把学生主动全面发展放在中心地位。在体育活动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以小组为中心的自学自练,团结协作,相互交流,选择自己的活动方式,以优带差,并对自己的活动方法进行讨论,自评活动效果。教师还必须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知识基础,生活经验,认识能力,兴趣爱好等,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 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
大家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力求认识,探究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是他们积极主动参与体育运动的内部动力。
新课程对体育教师的要求是很高的,需要教师在深刻理解课程标准的精神基础上,吃透教材,对教材进行改造,加工,整合,使之变成学生喜欢的,可以亲身体验的,有兴趣的,对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可以明确一个合适的主题,联系生活中的实际。如发展学生耐力方面的教学,是学生最感到乏味和提不起兴趣的,而体育教师可以在跑道上设置一些障碍,有一个明确的主题,提示学生就像抗洪救灾的战士一样克服任何困难,最终到达终点。障碍与障碍之间也可以设置一些适合学生的重物,提示学生这是用于堵住洪水的沙包。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下,学生的积极性会提高很多。
总之,体育教师要克服困难,挑战自我,摒弃传统旧观念,与时俱进,刻苦学习现代教育思想,努力掌握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科研方法。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认真学习《体育健康标准》,以正确的健康观协调指导新教师和体育教学,紧随新课程改革的步伐,继续保持敬业爱岗的精神,使自己能在新课程中快速地实现思想转轨和再成长。在教改的过程中,继续发挥自己的骨干作用,做新时代体育教学的领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