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式体验在乡村景观设计中应用研究

来源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chon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旅游经济的发展,“乡村游”逐步普及,原汁原味、独具特色的乡村景观日益受到人们的喜欢。随着乡村旅游资源的挖掘,乡村景观的设计也逐步受到重视。如何通过设计乡村景观强化游客的沉浸式体验成为吸引游客的关键,解决这个问题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全面促进乡村旅游蓬勃发展。沉浸式体验通俗来说就是能够让游客全身心融入乡村环境,去享受乡村生活的一种体验。基于此,笔者结合多年研究,以新昌棠村为例,从乡村建筑立面、室内空间、户外景观、风俗文化以及景观宣传中的应用等方面就沉浸式体验在乡村景观设计中的应用进行具体阐述。
  关键词:沉浸式体验;乡村景观设计;新昌棠村
  中图分类号:TU982.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1)06-00-03
  乡村景观设计与城市景观设计截然不同。在乡村景观设计中,村落、耕地、街道、河流湖泊、石墙、小桥、水井等独具特色的元素随处可见。在当前的乡村景观设计中,普遍存在设计同质化的问题。随便进入一个村子,大同小异,特色上没有显著区别。同质化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限制乡村旅游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之下,结合乡村的实际特点,通过景观设计来强化沉浸式体验,能够保留乡村景观的特色,继而有效地促进乡村旅游经济的发展。
  一、沉浸式体验的特点
  从理论上来说,沉浸式体验重视参与者的感官,一般会通过一些现代化设施,如光影设备等,更形象生动地引发人体的视觉、听觉、触觉以及嗅觉等,让参与者在参与过程中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沉浸式体验在乡村景观设计中应用能够让游客在参与过程中感知到游玩的欣喜和愉悦。
  (一)目标性
  目标性是沉浸式体验的重要特点。所谓的目标性是让参与者在沉浸式体验的过程中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明确目标之后开展沉浸式体验活动更具有针对性。对于乡村景观设计而言,要结合乡村景观的特点,通过沉浸式体验营造什么样的氛围,引导游客达到怎样的体验目的是关键。棠村位于绍兴市新昌县,文化深厚,历史悠久,临靠澄潭江,孕育出独特的乡村文化,因此,在明确自然资源和文化的基础上打造、设计沉浸式体验显得尤为重要。
  (二)交互性
  交互性是指在沉浸式体验中将不同景观进行交互设计的一种特点。对于乡村景观设计而言,将同一元素融入不同景观区域的设计是一种交互性的表现,或者针对同一风格的环境给予相关主题的设计。以新昌棠村为例(如图1),棠村地处新昌县西部山区,距澄潭镇所在地约5公里处,离风景秀丽的穿岩十九峰景区很近。整个村落风景优美,同时也有较为显著的现代建筑。在沉浸式体验中,就通过交互性的特点来进行不同区域的景观设计。
  (三)多感官性
  感官是沉浸式體验设计的重要元素。多感官性是指通过设计来激发参与者不同的感觉认知,不单纯是视觉或者听觉,而是将参与者的视觉和听觉结合或者将视觉和触觉等结合。真正通过调动参与者的多感官来进一步强化其更真更美的体验。
  (四)差异性
  沉浸式体验式要结合自身特点来开展设计,因此,差异性是在开展过程中最基本的特点。对于乡村景观而言,每个乡村有各自不同的景观、文化等特点,因此,在景观设计中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设计沉浸式体验。比如,临平的农村将民俗文化、地域文化、创意文化活动融入“心流体验”“品牌理念”;再比如,南王镇在秋收的时候,巧用五谷杂粮拼贴出秋日印象的“五谷田间绘”,搭配草帽服饰、亲手制作个性十足的“创艺稻草人”,搓草绳、草绳拔河、跳草绳等活动,真正让参与者沉浸式体验了丰收的欢愉。
  (五)科技性
  沉浸式体验空间具有高沉浸感、高逼真感的特点,在全息投影上具有广泛应用。裸体3D投影利用人两眼具有视差的特性,在不需要任何辅助设备的情况下,即可获得具有空间、深度的逼真立体影像[1]。互动投影系统是时代新兴的产品。互动投影作为一种虚拟现实技术和动感捕捉技术的结合体,能根据互动者的肢体动作,无缝配合进行完美的主动式互动体验,无论是从视觉上、还是体感上、抑或是情感上,都能带给人一种前所未有的、全新人机完美融合的互动新体验。新奇独特的展示效果,拥有吸引人流的特点。
  二、沉浸式体验在乡村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实践——以新昌棠村为例
  棠村位于新昌县西南方的澄潭镇,毗邻澄潭江,南面是著名的穿岩十九峰景区,一小时交通圈可达嵊州市、沃洲镇、甘霖镇、石璜镇和长乐镇等地方。方便的交通为沉浸式体验提供了参与者。沉浸式体验能够真正让游客感受到身临其境的快乐,可以在不同的层面开展。棠村致力于打造国内首个沉浸式体验乡村,通过技术与景观资源的科学营造,打造“棠村奇缘”。下面,笔者结合新昌棠村的实际情况和具体案例,从乡村景观里面、室内空间、户外景观、风俗文化以及景观宣传等角度具体分析和阐述沉浸式体验在乡村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在部分乡村景观设计中,也会借助观感体验、听觉体验、触感体验、视觉体验等来分析沉浸式体验的设计内容。
  (一)沉浸式体验在乡村建筑立面中的应用
  从理论层面来看,建筑立面主要是指建筑和建筑之外的空间直接接触的一种界面。一般来说,其能够给观者最直观的形象感知。沉浸式展览最大的特点就是让观展人置身于庞大的装置结构中,更容易静下心来,发挥无限的想象力。在沉浸式展览中,观众全身心的体验都被艺术家设置的技术装置所影响[2]。因此,在建筑立面设计中,多在墙体表面进行3D手绘,以立体、直观的形象给游客以视觉享受。随着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文化墙逐步成为当今乡村的重要装饰。文化墙有当地文化的发展,有文化理念的发展,当游客置身其中,也能够沉浸当地的景色与文化发展中。尤其是科技的发展,可以在文化墙上附上二维码,游客扫描就可以听到故事。这样,游客就能获得视觉和听觉的双重体验。
  (二)沉浸式体验在乡村室内空间中的应用   随着设计水平的提升,乡村室内空间的审美水平也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将乡村景色与设计理念结合,通过一个个新颖的设计理念和技巧,让游客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乡村的无限美丽。尤其是民宿的设计,真正将环境与室内融为一体,给予游客无限美的视觉盛宴。需要注意的是室内外环境的设计一定要和谐。如果过于突兀,反倒无法达到沉浸式体验的效果。落地窗是沉浸式体验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元素,能够真正将室外环境一览无余地呈现在游客眼中。比如,柿园民宿是以柿园为主要景色设计的,通过大大的落地窗,游客仿佛置身于柿园之内,是非常典型的沉浸式体验。再比如,有的民宿建于湖边、河边,透过大大的落地窗,可以看到平静的湖面。在生活压力较大、生活节奏较快的今天,通过室内设计来引导游客享受与景色融为一体的沉浸式体验,能够真正放松游客心情,受到游客的喜欢。
  (三)沉浸式体验在乡村户外景观中的应用
  沉浸式体验在乡村户外景观中的应用是设计师根据户外不同区域的分类科学系统地设计的,不同户外景观的沉浸式体验设计不同。在户外景观中,将感官与户外景观结合,能够真正提高沉浸式体验效果。下面,就以新昌棠村为例进行简要说明如图2。
  户外景观的应用往往是依托科技,通过多媒体的光电科技与景色融合,让游客在夜色中感受大自然隐匿在层层暮色下的星河月色。因此,在滨河游步道、水岸古情街以及民情风俗街等地方,都可以设计夜间的沉浸式体验。让游客在光影科技的应用之下,感受这些区域和场所夜间不同的风景。这样,游客不僅能在夜色中继续体验梦幻的田野风光、小桥流水等自然景观,还能感受高科技带来的震撼,真正让游客沉浸式体验乡村生活,促进乡村夜游经济的开发及提升。沉浸式体验能够带动乡村旅游,进一步扭转乡村夜晚的游客流失现象,并大量提供当地就业机会,构架乡村长远品牌体系,带动当地经济持续发展。
  (四)沉浸式体验在乡村风俗文化中的应用
  新昌棠村历史悠久,因此,可以通过沉浸式体验的方式挖掘诸多文化元素,让游客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到棠村悠久的历史发展以及浓郁的文化氛围。沉浸式体验在乡村风俗文化中的应用可以分为两方面:一是高科技打造得沉浸式体验文化场景。在景观设计的过程中,设计者根据棠村的历史人文发展路线,设置12处光影应用,打造出“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情景结合”的行走探索式光影交互体验。画中事物即可以凸出于画面之外,也可以深藏于画面之中。色彩艳丽、层次分明、活灵活现、栩栩如生,是真正意义上的三维立体影像[1]。通过此种方式讲述棠村从无到有的发展历程,这样的3D MAPPING乡村投影,更让人震撼,真正将乡村历史人文与自然界的静谧纯粹相结合,是全国首个户外沉浸式光影体验乡村。通过3D效果展示的故事远比单纯的音频或者视频更加精彩,也更能够吸引游客的注意。二是通过实践主题活动现场感受文化氛围。通过建筑仿古以及经营仿古的模式营造一种古文化的氛围。经营集市商家统一管理,穿着与时代或者年代相符合的服装,吆喝叫卖。真正营造一种让游客身临其境的氛围,使其感受浓郁的文化发展。实地参观体验给予人视觉、触觉以及听觉等享受,真正实现沉浸式体验。
  (五)沉浸式体验在乡村景观宣传中的应用
  随着自媒体的发展,当前对区域的宣传除了传统的图文新闻介绍之外,更多的是融入了立体动态的宣传。比如,掌上云等软件可以让景色实现360度体感欣赏,让游客随时随地了解景色的实地情况,想看哪里看哪里,达到沉浸式体验的目的。动态的、身临其境的宣传能够让游客在沉浸式体验中观察,提高其前往景区游玩的兴趣,实现景区增流,促进景观旅游经济发展。
  三、结语
  沉浸式体验是当前文化旅游发展的新兴内容,也是旅游市场发展过程中的必要经历。在传统的乡村自然景观以及乡村游面对同质化这一大背景之下,如何更大程度地发挥自然景观的价值显得尤为重要。上文中,笔者以沉浸式体验在乡村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为切入点,分别从乡村景观里面、室内空间、户外景观、风俗文化以及景观宣传角度具体分析棠村的沉浸式体验,真正将秀美的自然景观与沉浸式体验结合,促进区域乡村旅游的发展。将沉浸式体验融入乡村景观设计是近年来文化产业项目开发的流行模式之一,四川白马藏族文化的产业开发现面临开发模式老套、吸引力不足等各种因素,将传统的白马藏族文化与流行的沉浸式商业模式开发有机结合,是未来文旅项目开发的新模式之一。
  参考文献:
  [1]蒋书婷.引领数字时代的多媒体展览展示设计[C]//民主文化宫博物馆.中国民族文博(第六辑).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2017.
  [2]程木各.秘密星球:做沉浸式社交[J].风流一代,2019(36):40-41.
  (责任编辑:张咏梅)
  收稿日期:2021-03-26 修改日期:2021-04-01
  作者简介:吴窈窈(1989—),女,浙江东阳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景观设计研究。
其他文献
军队现职干部继续教育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其教学和管理体制应适应部队需要和现职干部自身特点。其中的政治理论课教学尤其如此。要对现职干部继续教育中的政治课教学进行改革,要在课程设置、教学环节的安排以及有关教学保障等方面进行必要的调整,形成和完善现职干部继续教育特有的不同于传统教学方式的教学体系,这对提高军队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时效性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以满足部队需要与教学双方的个性为原则,实现课程
期刊
“十五”时期是我区实施“科教兴新”和人才强区战略、加快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加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力度,全面提升专业技术人员队伍能力,培养和造就一支宏大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是加快我区现代化建设的有效保证。根据中央~2001年-2005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人发[2002]4号)和国家人事部《2003年-2005年全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划纲要》(人发[2002]98号)精神,结合我
期刊
成人高等教育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无论从教育、文化,还是从经济、政治以及社会文明的进步等方面去多角度审视、评判、衡量都有着不可忽略的重要作用。贯彻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改革的精神重构成人教育新观念和新体制,是新形势下成人高等教育与时俱进,适应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要求的必然选择。近年来,随着终身教育理念的确立和高等学校教育改革步伐的加快,一些高等学校纷纷将原有的学校成人教育管理机
期刊
一、专业技术干部继续教育学分登记制度的地位作用与内涵  专业技术干部继续教育学分制度,既属于法律规章的范畴,也属于教育评价、评估的范畴。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要求和对专业技术干部继续教育学分制度内涵的清醒认识,为落实专业技术干部继续教育学分制度提供了基本依据和动力:而对专业技术干部继续教育学分制度内涵和学科归属在认识上的模糊,引发出对实行和落实专业技术干部继续教育学分制度的种种困惑。  (一)继续教育学
期刊
近几年来,我校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和“三个面向”思想为指导,遵循成人教育学等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一切从实际出发,通过“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模式”课题的行动研究,积极发挥教师进修学校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的主体作用,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岗位成长与专业发展,为教育改革与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树立合作沟通和资源共享的理念,形成“上挂、中联、下辐射”的继续教育新格局  所谓“上挂、中联、下辐射”指的是,在中
期刊
一、国内外学习型组织理论发展与实践  世界上发达国家进入知识社会以后,关于学习型组织的研究取得一批丰硕的成果。九十年代初“学习型组织”一词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彼得·圣吉(Peter M.senge)和他的同事们在《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践》一书中首先提出。彼得·圣吉认为学习型组织是一种新型的组织概念:分权、扁平化、有弹‘睦、能够不断学习,不断超越自我与创造未来的组织。他将系统动力学与组
期刊
《继续教育》杂志2002年第4期刊登了总装备部继续教育中心孔壮、朱军老师写的《以学员为本,开展继续教育》一文,读来令笔者精神为之—振,认同感油然而生。禁不住写下此文,以求教于孔、朱二位老师。  二位老师在文中理论联系实际地提出继续教育要“认真分析,摸清学员参训动机和心理”、“丰富培训科目,以满足不同层次学员的需求”、“调整教学内容的结构,理论与实践并重”、“改善教学软硬环境,增强教学手段”、“积极
期刊
CIW全称Certified Intemet Webmaster,是针对互联网专业人员的国际权威认证。CIW代表着国际培训方向的主流,与Microsoft、Sun、Cisco等众多国际性的培训项目所不同的是,CIW不是针对某厂商产品的培训,而是立足于应用,超越厂商背景的中立性的培训,CIW系统管理课程涉及Windows NT、Linux、Unix、Novell等网络操作系统, CIW整个培训体系
期刊
摘 要:新时代,受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和价值多元化的影响,高校思政课教学迎来了极大挑战,“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日益成为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分析了“三个注重”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现状和原因,进一步提出了“三个注重”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需要坚守的原则和措施。  关键词:“三个注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
期刊
摘 要:农村社区教育具有群众性、地域性的特点,如何因地制宜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社区教育形式,破解农村社区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难题,提高群众文化生活的参与性、认同感和满意度,成为新时代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涵。本文通过对天水市秦州区天水镇社区教育调查,呈现了该地区社区教育的发展状况,探讨了在“互联网+”背景下,农村社区教育对于人民文化生活提高、奔小康、实现学习型社会发挥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农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