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式教学法在高中语文课堂中的应用

来源 :语文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ngzi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语文教学与学习,丰富学生的语文思维和汉语言文学素养,并对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应用于实际交流的效果进行评估。学生在交流过程中,能够用清晰的语言将自己的思想、感悟及内心的向往传递给对方,再用加以修饰的语言表达自己内心的渴望,让人易于理解。通过表达,学生能主动呈现自己的内心世界,真正说出自己所需所想的东西,因此,高中语文教学内容以教学大纲为依据,以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为主,这也是语文学习的精髓和最高境界,也是将学生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过程。
  在高中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学校和教师应不断优化语文教育教学质量,将问题式教学方法应用于语文教学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带着问题与学生一起探索思考,积极引导学生进入教学状态,努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能力,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语文教学过程中,共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那么,如何有效地將问题式教学法应用于高中语文教学中呢?下面笔者就谈谈自己的一点拙见,供同仁参考。
  一、巧借问题,让师生良好互动
  问题式教学法,简单理解,就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它经常以提问的方式表现出来,教师提出具体问题,并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团队合作、师生互动等方式,最终将问题解决。问题式教学改变了教师和学生的角色,教师在其中充当配角,主要起引导和组织的作用,而学生才是学习的真正主角。教师在上课时先讲解需要学生掌握的概念性知识,然后根据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原则,针对某一个概念知识提出所含概念内容的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产生紧张感,并形成习惯,在独立思考环节完成后,教师要以提问的方式考查学生的掌握程度。
  如在学习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一词时,首先,教师让学生预习这首词,以达到基本理解这首词的主要意思,上课后教师先让学生朗读,然后提问每句词的意思,这时学生都怕教师点名回答问题而做好心理准备,也会认真思考教师所提的问题,并努力思考。在学习完知识概念后,教师应加大问题难度,将整首词串联在一起,综合性地提出问题。如通过学习这首词,主要表达了当时毛泽东所要表达的情感,随后组织学生互相讨论,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应提示学生对该问题的解答方向,教师听取每一组的代表分享该组的讨论成果,每个小组所谈论的结果和表达方式肯定不尽相同。在听取学生的讨论成果后,教师根据汇报情况做详细点评,最终结合各组的观点总结出能让所有学生信服的答案,也让学生从中学习到解决此类问题最有效的方法。
  可见,将“问题式”教学法应用到高中语文学习中,有效活跃了课堂教学氛围,锻炼了学生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的能力,有效提高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丰富了高中语文教育教学方式,对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思维能力起到关键作用。
  二、创设情境,以提问促进学生思考
  高中语文学习与小学、初中语文相比,其内容较为深邃,理解较难,表达方式更为多样,所学知识广泛,课堂教学氛围相对沉闷,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失去兴趣,学生容易分散注意力。因此,面对长期遗留的教学难题,语文教师不能再延续死板的教学方式,否则会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久而久之,学生觉得语文课堂太过沉闷,个性被抑制,以至于产生厌学情绪。语文教师要不断创新高中语文教育教学模式,不断探索适宜于学生成长和乐于学习语文的新途径,“问题式”教学方式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
  “问题式”教学方法应用于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和教师间的互动搭建了桥梁,能有效活跃课堂教学氛围,从而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氛围。为更好地将“问题式”教学方式应用于语文学习中,教师应根据课本知识和学生需要掌握的内容,设计适合学生的问题情景,让学生带着问题自主探索和思考。以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我有一个梦想》为例,教师在上课前应先搜集一些学生都熟悉的著名人物的名言警句,然后以微课或多媒体的形式让学生观看,通过介绍相关名人对国家做过的贡献,再通过名言警句激励学生努力去实现自己的梦想,让学生感受到梦想的伟大和实现梦想所做的努力,这样才能刺激学生对自己的梦想进行思考。当观看结束后,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适时适地地提出问题:“你们的梦想是什么,如何实现自己的梦想?”通过这样的问题调动学生积极思考,然后再向学生表明实现梦想多么不容易,并鼓励学生好好学习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总之,问题式教学法是解决现阶段高中语文教学存在问题的主要方法,语文教师在应用过程中应立足于教材知识,通过问题式教学法,让书本知识有效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动,共同提高高中语文教学质量。
  
  作者单位:安徽省合肥市梦园中学(230000)
其他文献
为了把事物描绘得更生动更形象,人们往往在一个比喻的基础上,以其喻体为起点,进一步将描述延伸下去。这种语言现象,我们称之为“喻体的延伸”。如: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子日: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又到了孩子们阅读的美好时光。一二年级的孩子们手捧《弟子规》《三字经》《唐诗》等经典绘本正津津
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系统勾画了我国教育现代化的战略愿景,并提出了“融合发展”的发展方向。为了给“教育现代化”营造更好氛围,快
21世纪80年代,由于“时空转换”技术得以成功的运用,现代文明世界出现了一些来自不同历史时段的“时空来者”。由于他们均是经过“时空隧道”之“超速粒子”再造重生的超强人
课堂的“开场白”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教学艺术。精彩、高超、新颖、别致的“开场白”必然能够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先声夺人、一举成功的效果,为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教育改革的深化发展使得阅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阅读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织形式,教师在教学中加强阅读有效性能够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有效拓展学生的语文思维和认知能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立足于学生,基于阅读教学的特点创新教学形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强化学生的阅读技巧,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为了促进学生在阅读中能够对文本内容有自己的独特见解和体悟,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认识到问题驱
在中国,杜甫是家喻户晓的大唐诗人。杜甫通过自己的诗歌传达出其独特的人格魅力,被中国人称为“诗圣”。“圣”也者,不仅“于事无不通谓”,而且与品德修养相关联,表达在某个领域绽
写人类散文往往和小说作品一样,将塑造人物形象作为主要内容。因此不少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会产生困惑,分不清散文和小说之间的区别。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比散文和小说,尝试弄清楚两者的区别,进而提高语文核心素养。下面以《我的母親》和《故乡》两篇文章为例分析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比较分析。   一、关注“我”,分清真实和虚构   教师首先可以让学生关注文本中的“我”,写人类的散文和小说有很明显的
“学习单”是基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教学探索,它突出学生学习主体地位,使学生在“学习单”的导引下,真正成为语文课堂学习的主人。  一、“学习单”的内涵与意义  “学习单”是指教师基于主导地位,给予学生实施指导,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一种书面载体。具有以下三个特点:学习载体。“学习单”从本质上来说,是教师实施主导作用的一种书面载体,它不是教学行为的最终目标,而是实现高中语文教学任务的手段、工具
关于自主意识,德国哲学家叔本华说:“只有我们独立自主的思索,才真正具有真理和生命。因为惟有它们是我们反复领悟的东西。他人的思想就像别人餐桌上的残羹,就像陌生客人身上的衣衫。”简而言之,学生自主学习所获得的知识才是自己的,才会游刃有余地为自己所用,才能从所学的知识中获得深刻的启发,进而自主地向其他知识领域延伸。  一、在导入环节中提出启发性问题  一个有悬念的课堂导入总能将学生代入教学的情境之中,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