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人像·1995-1999

来源 :大众摄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2269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3年,我曾经在新疆游历过8个月。那是第一次来新疆,一点精神准备都没有,一下子看到了空旷的戈壁、荒漠,一下子感受到一个人站在旷野中心灵与自然那种最直接的交流,我沉醉于新疆的大自然环境,在日出日落当中所呈现出来的各种奇妙色彩,那是一种能够净化心灵的自然环境,那是既神秘又直白的色彩。
  1995年是台湾婚纱摄影刚刚进入新疆市场,漂亮的包装、细致唯美的摄影风格几乎让所有的新郎新娘欣喜若狂,简直美得超凡脱俗了。我们也是模仿着学着拍,可就是觉得差那么一点,不是造型、背景土里土气,就是人物傻里傻气。就是拍不到那种甜美的“味道”。后来我让造型师完全照着图片一丝不差地模仿造型,我再完全模仿其用光、动作及神情拍摄,虽然找到了一点感觉,却仍是有些勉强,就在这次模仿拍摄中我得到了很深的启示:一种风格的摄影作品是摄影师或创作群体综合素质的表现,它包含着个人的学识修养,社会环境、生活习惯、物质条件以及人的精神状态等等一些复杂的因素。模仿只能拍到某种形式,却得不到其中的内容。而我是一个北方人,从小就感受着北方人粗犷豪爽的性格和自然、坦荡的文化气息,大自然环境中的景物让我向往,存留在心灵深处的是那种崇尚自然美的意识。


  我明白该怎样去拍,或者说该去拍什么样的照片,于是极力建议影楼老板把婚纱以艺术人像向大自然外景发展走出自己的独特摄影风格,充分利用新疆的特色地形开展外景婚纱·人像,经过几套样片的推出,很快各影楼争相效仿,很快在新疆的商业人像市场掀起了外景婚纱、外景情侣(包括科景)外景艺术人像的拍摄热潮,人们都意识到了,外景人像比室内人像有“感觉”。
  在乌鲁木齐附近,我选定了几个景点:天池、南山、柴窝堡等几个不同地貌、不同表现风格的外景点,那里有白得耀眼,终年不化的雪峰、碧绿的湖水、空旷的戈壁、荒草萋萋的旷野,在这些没有人为修饰的自然环境中,人是那么的自然纯朴,完全没有了人性中世故和虚伪。
  在感受大自然环境带给我的不同感受的同时,我也在努力观察、体会人像更广泛的表现形式,如果我们只是去表现脸上笑的有多么甜、衣服有多么漂亮,那就过于局限了。人像的美远不只这几种表现形式。如果你具有足够的爱心和观察力,你会发现在自然环境中的人像既有经典永恒的主题,又有极广泛的表现形式。
  在具体的拍摄当中,首先是选取景,应该很清楚这个景点适合拍摄什么题材,在不同的光线下能呈现出什么样的效果。接下来就是在什么时间段拍摄最合适,这就又涉及到模特或顾客什么时间开始化妆,之后乘车多长时间可到达拍摄景点,选用什么胶卷,以及准备拍几套服装。因为只有在特定的天气、时间、光线下才能有那种特定的效果,这一点在新疆的外景拍摄中由尤为突出,错过了时间,景物所呈现的面貌就完全不同了。
  然后就是器材的准备了,我习惯用120相机,常使用标准镜头,有时也用广角,很少用长焦,因为长焦头摄入画面的景物太少,又易虚化背景,不太适合我的意图表达。滤色镜虽可以帮助渲染气氛,但我使用最多的只是一块HOYA偏光镜。因为我担心过多使用滤色镜会破坏那种真实自然的感觉。对于胶卷来说我很随意的,只是根据不同的表现意图来加以区分。比如想表现夕阳下暖暖光线之中唯美的人像时,我常用GPX160。若表现夕阳荒凉的情绪人像时,我曾常使用一种过期十几年的EPD160。因为那种偏黄的色调和不饱和的色彩正适合我的要求。在拍黑白片时我不太注重光线的时间性,而是更倾向于人物的造型和情绪是否适合。常用柯达T-MAX100胶卷。


  外景的用光很关键,很多画面的气氛是靠光线烘托出来的。
  我拍外景常用一只功率大些的便携式闪光灯和一块反光板,在确定太阳这个主光源后再考虑是否需要补光,一般情况下一块大的反光板就够用了。当太阳落山到天黑的这段拍摄时间,我常用闪光灯加反光板,通过反光板反射闪光来给人物造成类似环境光源,选用慢速拍摄使背景与人物用光很好地协调。因为有测光表,反射闪光变得很容易掌握,就是闪光和反射角度值,拍摄时得注意。


  这幅获奖的照片就是在通往南山风景区的公路上拍摄的。那是1998年8月,我开车带着助手和模特准备到南山拍一套外景人体照片,下午8点左右,我驾车奔驰在戈壁中的一条柏油路上,夕阳下远处的天山山脉可以看得很清楚,天空中由于冷暖空气交汇的缘故形成了非常和谐壮美的自然画面,吉普车在这天地之间奔驰,心里有说不出来的痛快舒畅,我已融入天地景物之间,象一阵风一样飘过……


  这张人体照片就是在这种感受中拍摄的,使用布朗尼卡120相机,标准镜头,柯达GPX160胶卷,镜头加用了偏光镜和蓝色渐变镜。
  如果说这张照片应确定个风格,我称之为自然环境人像。◆
  
  


  为了河水清又长
  亚军
  浙江/汪建伟 摄/文
  1998年深秋时节,驻杭某部发扬了伟大的抗洪精神。在又黑、又臭、又冷的淤泥里,经过几天几夜的连续奋战,提前出色地完成了清淤任务,使杭州市民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战士的可爱、可敬。军民之间的鱼水情深,就象清澈的河水一样源远流长。
  当时战士们在淤泥里奋战的场面使我激动万分。拍摄时使用尼康F90X,80-200mm镜头,经过后期加工制作而成。
  
  


  老来乐 亚军 山西/崔和平 摄/文
  我的作品《老来乐》是从平凡的生活中捕捉到的。由于我在拍摄前有所准备,所以在角度上进行了一番经营,在构图方面也有意识的加以雕琢,再加上被摄者毫无察觉而真情的流露,使得画面更加情趣盎然。精彩瞬间是每一个摄影人苦苦寻觅的。然而它就融合在平凡的生活当中。我对“留住平凡生活中的美好瞬间”确实有了一些新的感悟。


  午体 季军 浙江/王文军摄


  协奏 季军/北京/庞立平摄


  找市场 入选奖 吉林/张奉清摄


  钟点工 入选奖/李文风摄


  矿工 优秀奖/重庆/李显放摄


  家园 优秀奖 北京/李怒聆摄


  我 优秀奖 山东/日越摄


  收获季节 入选奖/山西/张国田摄


  巧媳妇 优秀奖 浙江/徐小凤 摄
其他文献
看了《大众摄影》99年第8期刊登的刘靖业影友的《96大连》这幅图片和他的拍摄记后,我的心里就有许多感慨。因为我也是一位爱好摄影的同仁。我过去拍的照片也出现过这样或那样类似的问题,也在摄影创作和投稿过程当中走过了一段艰难的历程。  我认为刘影友拍的这幅《96大连》图片是一幅不合格的新闻图片,更不是一幅经过构思的艺术作品,该片的取景构图也很牵强附会。明确的主题是图片的第一生命。《96大连》没有一个明确
期刊
今年,是新中国诞生50周年,也是本世纪的最后一年,作为一名78岁的老兵,高帆思潮起伏,他有许多心里话要说。  60多年前,17岁的高帆刚从延安抗大毕业,分配到八路军129师政治部当宣传干事,来到了抗日前线。战友们为了新中国浴血奋战勇往直前的精神深深地感染着他。高帆希望自己也能拿起武器,汇入抗日战争的滚滚洪流。然而,领导却交给他一件特殊的武器——照相机,那是官兵们从敌人手里缴获来的。“别看它小,份量
期刊
我喜欢摄影这一行有十几年了,这几年又偏爱风光摄影,几年下来走过的地方有时连我自己都说不清,使用的相机也五花八门,从小到大;从机械到电子;从普通到高档;回头想想,哪种相机最实用?我认为还是120相机。  首先120相机的底片规格(6×4.5、6×6、6×7、6×9等)比较适应当前图片市场的需要。在商业图片市场中,许多客户对图像质量上乘,价格适中的120规格的底片情有独钟,135规格的底片因画幅较小,
期刊
1995年夏,我和爸爸借探亲途经北京的机会去天安门广场看升旗仪式。  我们住的旅馆离广场较远,又很偏僻,第二天特意起个大早。由于天还没亮,不太熟悉北京城的我们出了店门就搞不清东南西北,绕了好几个圈子好不容易搭上公共汽车到了广场,升旗仪式也快开始了。只见广场上人山人海,人们翘首祈盼国旗护卫队的到来,看来要想挤进去是不可能了,只好站在人群外面。为了看得更清楚,很多人爬到旁边的栏杆上,有的大人肩上驮着小
期刊
1999年10月28日,本刊与上海三亚艺术沙龙携手举办了一次专题研讨会“传媒时代的摄影”。正值“99国际摄影器材博览会”(PHOTO CHINA)在上海召开,国内众多摄影家云集申城,“一石激起千层浪”,研讨会召开当晚,优雅而显前卫的“三亚艺术沙龙”里来了近二百位客人, 把“沙龙”挤了个满满腾腾,而实际上我们只计划邀请五十位。  与会的上海摄影界人士有:顾铮、陈海汶、邓明、雍和、陆元敏、张善夫、贺思
期刊
1、在不用测光表的情况下,如何拍得较理想的夜景照片?  答:其实有了测光表,也不一定能够拍摄出理想的夜景照片。拍摄夜景照片,我自己的体会是经验比测光表更重要。灯光无论远近,直接对其测光,所得底片都有可能曝光不足,而测光点一旦偏至黑暗的景物,又会出现曝光过度。夜景之中,要想找一中灰部位进行测光实在不易。可试用如下方法对灯光夜景进行测光,以求曝光达到理想结果:用点测光表或相机内的TTL点测光或局部测光
期刊
1998年3月21日下午,我到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参加第9期中国摄影函授学院学习,途经天安门广场的时候,一眼看到了一对年青的恋人相互依偎躺在广场上。北京的三月乍暖还寒,躺在冰凉的地上,一定有什么原因。我迅速拿出随身带着的长江——巴尔达相机,一边走近他们一边调整角度拍照,当我试图再近些拍到那个男子的脸时,他们发现了我并坐了起来。这时我才看出原来小伙子是中国人,姑娘是外国人。  “你好!”姑娘先开口,很
期刊
看升旗 王文扬 摄 国旗下的婚礼 陈彭桂 摄 雨中 马有孝摄 就地取材 马有孝摄 留影 唐传生摄 放飞 唐传生 摄 干杯 唐传生摄 春 唐传生摄 悦
期刊
北京的七月烈日炎炎,第12届尼康奖“人物”专题影赛在北京评选。担任本届影赛评委是:中国摄影家协会秘书长刘榜、北京电影学院教授杨恩璞、《中国青年报》摄影记者解海龙、《大众摄影》主编高琴、《大众摄影》主任闻丹青。  第12届尼康奖“人物”专题影赛共收到34个省、市自治区来稿8112幅,作者1753人,同时收到台湾省、澳门地区及海外来稿52幅。比第一季度比赛有较大的增加,本季影赛虽以“人物”为题,但参赛
期刊
“没有创意,就没有摄影”,美国著名摄影家阿诺德·纽曼曾经这样说过。因此,我喜欢拍摄创意人像,我喜欢将自己的主观意念溶入到我的人像摄影作品中……  然而,作为职业人像摄影师,我常常会面对一些困惑。因为顾客大多有一种审美心理:追求自我价值的体现,追求人生的美好,为了迎合顾客的口吻,也为了生存,我不得不去做些背离自己想法的事。  记得在北京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读书时,老师告诉我一句话:艺有法,艺无定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