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处处需要正能量

来源 :晚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shengmin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你一定有过这样的体验:有些人,一和他聊天,他就抱怨、吐槽,抱怨生活不顺、工作不爽、家庭不幸福、自己不够厉害……在他眼里,似乎什么都不顺,似乎什么人都对他不好,似乎所有都是命运不公。遇到事情,第一反应不是寻求解决方法,而是下意识地吐槽。
  还有些人,看谁都不爽,每天吐槽别人,对别人的生活指指点点。面对生活,消极、悲观、颓废。
  生活中,像这样的负能量携带者,不在少数。他们常常有意无意地把悲观消极的情绪传染给身边的人,让你觉得前途渺茫、人生无望。
  即使你很努力地给予鼓励,换来的却依旧是唉声叹气、抱怨不休。更可怕的是,跟这些负能量的人相处久了,你也会不自觉沾染他的坏情绪。
  他们会在不知不觉中偷走你的梦想,使你渐渐消极、颓废,变得和他们一样负能量。
  人生处处需要正能量。
  正能量的人,可能是个乐观开朗的人。纵然有痛苦和悲伤,也能化为幸福和快乐。
  正能量的人,可能是个宽容淡定的人。面对悲喜交加,他们能够坦然面对,保持对人生人事的豁达与包容。
  正能量的人,可能是個睿智聪明的人。面对困难,他们会努力发现自己的不足,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正能量的人,可能是个光芒万丈的人。因为他们乐于帮助别人,所以经常容易感受快乐。因为他们热爱生活,总能发现生活的美好。
  正能量,代表着一种充满阳光的心境。他们可以自带光芒,犹如一种磁场,给对方的心灵以强大的吸引力。
  余生还长,请做一个正能量的人,温暖人心,给人希望。
  让乐观、积极、向上、善良、优秀、美好、幸福,成为生命中的主旋律,面对困难沉着冷静,对待生活热情似火。
  心若向阳,无惧悲伤;做阳光的自己,照亮自己,温暖他人。
其他文献
上个世纪70年代,一部名为《闪闪的红星》的电影轰动全国。因为这部电影,人们记住了电影的主人公——“潘冬子”。“潘冬子”犹如一颗闪闪的红星,永远闪耀在人們心中。  然而,很多人并不知道“潘冬子”的原型是谁,更不会想到他竟然是传奇将军许世友的儿子许光。  1929年,鄂豫皖红色革命根据地。在《八月桂花遍地开》的歌声中,红军将领许世友与结发妻子朱锡明的第三个儿子许光降生了,这也成为他们所生育的三个儿子中
期刊
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关于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通知》,部署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要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的各项工作。  《通知》要求,到2020年底,先行先試的46个重点城市,要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2025年前,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要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  “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任务艰巨,不可能一蹴而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副司长张乐群表示,下一步,住房和城
期刊
如今,已经退休颐养天年的滑俊,仍然会经常到机场转一转,每次他都会满怀激动和兴奋,他似乎仍然在回味着过去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  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他却先后驾驶过多种国产歼击机,完成了大量科研试飞任务,被中央军委授予“科研试飞英雄”荣誉称号,成为空军试飞员队伍中元老级的人物。  “没有风险,要共产党员干什么?”  新中国成立前期,滑俊入伍,经历了新中国解放大西北的战役。1950年1月,带着战场的征尘
期刊
江姐的事迹被后人广为传颂,但仍然有很多人并不知道这位女英雄的真名。2019年是江姐牺牲70周年。70年前,当她终于盼来新中国成立的曙光,却把所有愿望与爱久久地埋在了新中国的土地上。  江竹筠原名江竹君,1920年出生于今天的四川自贡市大安区大山铺镇江家湾,江竹筠是她被捕后用的名字。  1939年夏天,19岁的江竹筠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1年秋,被中共川东特委指派担任中共重庆新市区区委委员,单线联
期刊
聂荣臻用22年时间完成南昌起义经验教训的总结  聂荣臻元帅从1958年10月到1980年底,用22年的时间完成《南昌起义的历史意义和经验教训》。  为再现这一伟大的历史,聂荣臻查阅了叶挺、彭湃、邓中夏、恽代英、周逸群、谭平山等领导人参加南昌起义的历史档案。他说:“我们的战友们和烈士们的革命精神和他们所献身的革命事业,随着我们党领导的中国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高速度发展,正在整个亚洲,在东方,在
期刊
开国将军曾是警卫员 枪林弹雨中两救了“徐老虎”  1915年4月的一个深夜,詹大南出生在大别山里。小时候的詹大南就是苏维埃政府的小小交通员,他是儿童团的骨干力量。16岁时,詹大南和弟弟以及十几位同乡一起报名参加红军,开始了为穷苦百姓南征北战的戎马生涯。  1934年4月,鄂豫皖省委召开会议期间,时任红25军长的徐海东见他年龄不大却是个机灵鬼,军事方面的素质很不错,就把他调了过去做警卫员。  徐海东
期刊
毫无疑问,百万雄师过大江是党史军史上恢弘的一章,肯定是滚滚长江有史以来最壮观的一日——1949年4月20日晚至21日晚上,我第二野战军、第三野战军以及华东和中原的地方部队,兵力总计上百万,分别从南京以东的江阴到安徽的安庆千里江面,开始了“将革命进行到底”的伟大决战。  大江东去,惊涛拍岸,那些鲜为人知的细节与故事,應当成为我们永远的记忆。  谁是真正的“渡江第一船”  我们都敬仰“渡江第一船”上的
期刊
出生于1949年4月22日的帥正林回忆起70年来的生活和巨变,有太多太多的感慨......风雨中,苦累间,日子虽有波折,但他无怨无悔,有的更多的是满足感。
期刊
陈元荣,1949年7月18日生于兴义市。1968年8月毕业于兴义市师范学校。先后在望谟大观小学及兴义市向阳路小学任教长达35年。作为一名新中国的同龄人,跟随祖国走过了70个春秋。  “忆往昔勿忘党恩”这是父亲及我们一家人的家教宗旨。造就了我們这个家庭勤俭节约、尊老爱幼、努力工作、善待他人的良好家风。  回顾我的成长历程与新中国的发展息息相关。我出生在一个城市贫民家庭,有七兄妹,我排行第五。解放前,
期刊
1934年10月16日,中央红军从江西于都出发,至1935年新年的两个多月里,跋山涉水,英勇战斗,连续突破国民党军队四道封锁线。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2周年之际,我们重温红军长征起始阶段红军壮烈的牺牲故事,感奋于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精神气概,感受红军长征何以取得最后胜利。  不畏牺牲  红军战略转移先遣队的出发,比中央红军还要早两个月。1934年8月,红六军团9700余人,由江西遂川的横石和新江口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