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同龄人

来源 :晚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出生于1949年4月22日的帥正林回忆起70年来的生活和巨变,有太多太多的感慨......风雨中,苦累间,日子虽有波折,但他无怨无悔,有的更多的是满足感。
其他文献
近日,著名军旅儿童文学作家,小说、电影《闪闪的红星》的原著作者李心田逝世,享年91岁。  “红星闪闪放光彩,红星闪闪暖胸怀……”每当我们听到这震撼人心的歌声,便禁不住热血沸腾。这部电影的主人公——“潘冬子”犹如一颗闪闪的红星,永远闪耀在人们心中。  1927年8月1日,南昌城头的一声枪响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序幕。这支人民军队的光辉奋斗历程,是中国军事题材电影创作取之不尽
期刊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每当听到这首《我的祖国》,大家就不由得想起电影《上甘岭》中那位在坑道为重伤员深情演唱的女卫生员王兰。现实生活中的“王兰”就是当年的上甘岭战斗英雄王清珍。  王清珍出生在一个铁路工人家庭,幼年随家人逃难到贵州威宁一带,当时父亲王基庚在铁路工程局修铁路,母亲失业在家。  1949年11月,我二野五兵团及三兵团进军云贵,于12月16日解放威宁县城。1950年9月中旬
期刊
这是一个風云际会的时代,也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新时代的强军大幕已经开启,这是凤凰涅槃式的浴火重生,这是不忘初心的重整行装再出发。陆上猛虎、水下尖兵、空中骄子、航天英雄、导弹专家等在不同战线上的强军英雄正在竞相涌现。本期,就让我们一起讴歌这些强军英雄!
期刊
上个世纪70年代,一部名为《闪闪的红星》的电影轰动全国。因为这部电影,人们记住了电影的主人公——“潘冬子”。“潘冬子”犹如一颗闪闪的红星,永远闪耀在人們心中。  然而,很多人并不知道“潘冬子”的原型是谁,更不会想到他竟然是传奇将军许世友的儿子许光。  1929年,鄂豫皖红色革命根据地。在《八月桂花遍地开》的歌声中,红军将领许世友与结发妻子朱锡明的第三个儿子许光降生了,这也成为他们所生育的三个儿子中
期刊
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关于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通知》,部署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要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的各项工作。  《通知》要求,到2020年底,先行先試的46个重点城市,要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2025年前,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要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  “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任务艰巨,不可能一蹴而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副司长张乐群表示,下一步,住房和城
期刊
如今,已经退休颐养天年的滑俊,仍然会经常到机场转一转,每次他都会满怀激动和兴奋,他似乎仍然在回味着过去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  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他却先后驾驶过多种国产歼击机,完成了大量科研试飞任务,被中央军委授予“科研试飞英雄”荣誉称号,成为空军试飞员队伍中元老级的人物。  “没有风险,要共产党员干什么?”  新中国成立前期,滑俊入伍,经历了新中国解放大西北的战役。1950年1月,带着战场的征尘
期刊
江姐的事迹被后人广为传颂,但仍然有很多人并不知道这位女英雄的真名。2019年是江姐牺牲70周年。70年前,当她终于盼来新中国成立的曙光,却把所有愿望与爱久久地埋在了新中国的土地上。  江竹筠原名江竹君,1920年出生于今天的四川自贡市大安区大山铺镇江家湾,江竹筠是她被捕后用的名字。  1939年夏天,19岁的江竹筠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1年秋,被中共川东特委指派担任中共重庆新市区区委委员,单线联
期刊
聂荣臻用22年时间完成南昌起义经验教训的总结  聂荣臻元帅从1958年10月到1980年底,用22年的时间完成《南昌起义的历史意义和经验教训》。  为再现这一伟大的历史,聂荣臻查阅了叶挺、彭湃、邓中夏、恽代英、周逸群、谭平山等领导人参加南昌起义的历史档案。他说:“我们的战友们和烈士们的革命精神和他们所献身的革命事业,随着我们党领导的中国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高速度发展,正在整个亚洲,在东方,在
期刊
开国将军曾是警卫员 枪林弹雨中两救了“徐老虎”  1915年4月的一个深夜,詹大南出生在大别山里。小时候的詹大南就是苏维埃政府的小小交通员,他是儿童团的骨干力量。16岁时,詹大南和弟弟以及十几位同乡一起报名参加红军,开始了为穷苦百姓南征北战的戎马生涯。  1934年4月,鄂豫皖省委召开会议期间,时任红25军长的徐海东见他年龄不大却是个机灵鬼,军事方面的素质很不错,就把他调了过去做警卫员。  徐海东
期刊
毫无疑问,百万雄师过大江是党史军史上恢弘的一章,肯定是滚滚长江有史以来最壮观的一日——1949年4月20日晚至21日晚上,我第二野战军、第三野战军以及华东和中原的地方部队,兵力总计上百万,分别从南京以东的江阴到安徽的安庆千里江面,开始了“将革命进行到底”的伟大决战。  大江东去,惊涛拍岸,那些鲜为人知的细节与故事,應当成为我们永远的记忆。  谁是真正的“渡江第一船”  我们都敬仰“渡江第一船”上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