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和德育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tiankong19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韩愈在《师说》中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今天,我们的教师不但肩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责任,而且还要更进一步地完成对学生的美育和德育。笔者认为,语文教学中美育和德育问题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
  语文即是语言文学,她本身就是美的化身。由语言文字而创作的小说、散文、诗歌、戏剧无不具有意蕴丰厚的美感和动人的艺术魅力。在我们初中语文课本中有许多这样的课文,它们都是活生生的教材。朱自清的《春》让我们感受到了江南春天的妩媚,《背影》让我们领略到了父爱的伟大与深沉;鲁迅的杂文使我们与他同仇敌忾,散文又使我们回到了他美丽的童年;《雷雨》使我们更加痛恨假恶丑,《驿路梨花》使我们更加要歌颂真善美……文学作品中这些可歌可泣的故事本身就可以唤起人们心中对美的向往与渴求。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利用这一学科的人文优势对学生加以熏陶,使学生在欣赏美的过程中心灵得到净化、道德得到升华、品质得到培养。那么要如何才能在我们的教学中贯彻实施这一教学理念呢?我认为主要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语文教师必须从根本上重视美育和德育,这样才能在备课和课堂发挥中时时想到并有意做到
  时下有许多学校将目标完全定在考学上,根本无视学生究竟会成为什么样的人,这就意味着我们培养的只是一些IQ高而EQ低的书呆子型人才,甚至会是一些知识丰富而心灵贫乏的人才。这样的人才是不是会适应我们社会建设的需要呢?这样的人才能否成功迎接新形势下激烈竞争的挑战呢?我们都知道,随着社会的发展,市场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而教育的目标要是不能面向社会,那将是失败的教育。有人说:第三次世界大战已经打响了,那就是教育的战争。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在现在和未来紧紧抓住教育的这杆枪,那么他就抓住了未来的世界。作为中国基础教育的一个重点学科,语文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我们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这些都是我们可以傲人的资本。汉语是我们的母语,是与我们民族共同生长起来、与我们的生活水乳交融的东西。作为一名教师,应该为自己能站在语文课堂上而骄傲和自豪,因为,无论从历史的角度还是文化的角度来说,语文课堂对于学生都是最富激情、最有活力的课堂,语文教师对于他们来说都是最具亲和力、最富人格魅力的老师,语文课堂对于他们来说都该是最富诗意、最具灵动性的课堂。因缘际会,我们站在了这个神圣而又充满使命感和责任感的讲台上,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怀着一个崇敬的心,在对学生进行文化熏染和情感交流的同时,不断拓展自己的生命空间,不断实现心灵的律动,不断创造崭新的自我,不断提升生命品位。
  二、教师必须改变传统教育观念和教育结构,在和谐的课堂环境和氛围中对学生进行培养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达和普及,学生接触的信息越来越多,他们的视野也越来越宽阔,这也意味着他们对教师的服从性和盲目依赖性会大大减少。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想要凭以前那种普通的死板的说教来讲解课文并对学生进行定性的价值观培养显然是不可能的。新时期的和谐课堂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导向,我们教师如果能够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充分发挥语文课的优势,在语文课堂上创造一个和谐的氛围,在给学生知识指导的同时加深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在师生平等和谐的交流与对话中对学生进行引导,相信其结果必定是事半功倍。
  以往的教学中,我们的语文课更多把精力放在生字、中心思想、结构、段落大意上,即使偶尔对学生进行美育或德育的培养也只是发生在个别教师身上,似乎这些都是班主任或是政治老师的事情。其实,对于学生人格和价值观的影响,没有比语文学科更具优势的了。
  我们学习鲁迅的《风筝》,不仅可以学习鲁迅语言的风格,了解其童年的生活,更多地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反省的力量。伟人亦没有停止过反省,没有对自己的错误进行掩饰,反而拿出来示众,表达自己深深的忏悔,何况是普通的我们?孔子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又说:吾日三省吾身。与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样的文章、句子,这样的道德思想,在语文中随处可见,在语文课堂上俯拾即是。如果教师能够充分利用这些道德资源对学生进行影响和教育,相信比起做单纯的思想工作效果要好得多。当然,这需要我们教师充分调整课堂结构,把和谐对话放在首位,让师生在平等的交流中、在各抒己见的讨论中认识到什么是对的、什么是美的、什么是可爱的、什么是可鄙的。
  三、语文教师必须挖掘和展示语文学科的魅力,让诗意和灵性充满我们的语文课堂
  语文学科是一个充满美的学科,包括自然美、语言美、人情美、价值美、情感美等等。这就给了我们语文课堂和语文教师一个极大的展示平台,如果我们能够利用好这些因素来为我们的语文课堂服务、为我们的学生的服务,让诗意和灵性充满我们的语文课堂,那么语文这小小的课堂将焕发出美丽的光彩。
  讲《陋室铭》时,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居住环境的清幽美、谈笑往来的人情美、纵情做事的潇洒美和安贫乐道的节操美。如果我们学习这些优秀文章时,不把所有的目光聚焦在字词的解释上,而是认真在思想内涵上下功夫,那么即使是短短的一篇小文章也可以给我们莫大的启示,学生也可以从中领略到真正的美的东西。一个人的美感和道德感的提升不是瞬间完成的,而是通过潜移默化来完成的。语文学科对学生美育和德育的培养恰好符合这一特点。当然,要想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提高自身修养,将语文课堂的美丽进行到底。
  总之,语文学科的潜力是巨大的,要想使语文学科发挥出更多的光彩,还有待于我们语文教师的不断探索和思考。
其他文献
数学阅读是学习数学的基本途径,是积累处理数学信息的必由之路。数学阅读能力是一种重要的数学能力,它是数学思维的基础和前提。数学阅读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探究数学问题的解题思路的阅读实践活动。要提高学生对数学阅读的认识,创造阅读机会,教给学生阅读方法,不断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阅读中,学生会遇到很多的问
期刊
从目前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来看,按部就班、就问题讲问题、赶教学进度的现象还比较严重。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学生就不可能有一个宽松的创新思维空间,创新教育也将成为一句空话。  要使创新教育得到落实,笔者认为应做到如下几个方面:  一、营造民主氛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必须为学生营造宽松、愉悦、和睦融洽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开展争论。教师可旁敲侧击,精讲点拨,激发学
期刊
摘 要:受当今开放性的多元化的媒体影响,有些学生在情感方面过早成熟,他们或者会做出些怪异、反常的举动来向对方表达感情,或者会自我捆绑,挣扎于情感的漩涡而胡思乱想,学习不专心。我们就有加强小学高年级青春期教育的必要,特别是做好青春期的女生教育,显得更为重要。  关键词:青春期教育 出现的现象 正确引导 摆脱困惑  不知不觉,和我们班的孩子相处已经快五个年头了,在我的心目中,一直觉得他们天真无邪、乐观
期刊
摘 要: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就是这种新型的活动课程,为低年级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让学生在一种真实环境中学会分辨是非、学会求知、学会发现、学会做人,从而引发道德体验,提高道德认知,开阔知识视野,培养多种能力,继而成为学生道德形成之路的奠基石。  关键词:品德与生活 道德情感 课程改
期刊
小学数学大纲指出:“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智力得到发展,能力得到提高,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在新的课程标准中也把德育教育放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这充分说明了德育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肯定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数学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传授数学知识,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同时也要结合数学教学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  下面我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略谈一
期刊
摘 要:健康的心理是良好的心理素质的重要标志,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从事教育二十多年来,我认识到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生全面发展中发挥着保证、枢纽和推动的作用,是学生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条件。  关键词:健康的心理 素质教育 核心  健康的心理是良好的心理素质的重要标志,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在学习生活中,由于受到情感与需要、生理与心理等状态的影响,导致学生的心理出现了不稳定。  
期刊
摘 要: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一大批未成年的孩子被留在家里,在农村出现了一个新的特殊儿童群体——留守儿童,而且这个群体的人数还在迅速扩大。农村留守儿童主要由祖辈或亲戚代为教养,隔代托管普遍,有少数儿童没有明确的托管人,处于放任自流、教育和情感缺失的成长环境,严重影响了身心健康,使大多数留守学生在思想道德、心理健康等方面出现了问题。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
期刊
摘 要:在课程目标中指出: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的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行为习惯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本文将就怎样挖掘课程资源,如何将课堂活动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品德课堂更具实效性等问题进行粗浅的交流。  关键词:生活 真实 活动 情感 超越 提升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品德与社会》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
期刊
温家宝总理说:如果我们的国家有比黄金还要贵重的诚信,有比大海还要宽广的包容,有比高山还要崇高的道德,有比爱自己还要宽广的博爱,那么我们这个国家就是一个具有精神文明和道德力量的国家。新课程更加关注回归儿童当下的真实生活,道德教育是在儿童生活的基础上展开的,道德教育在生活化的德育理念的指引下开始了新的旅程,即引领儿童过有道德的生活。而使儿童过有道德的生活关键是要唤醒儿童的道德生命,为儿童播下道德的种子
期刊
对于将英语作为外语的中国人来说,英语阅读不仅是英语学习的目的,也是英语学习的主要手段和途径。英语阅读技能不仅是最重要的语言技能之一,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学习技能之一。阅读理解能力的考查在中考中占有很大比例,但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忽略了阅读策略和方法的指导,过于重视知识点的讲解,从而导致学生的阅读能力得不到提高。基于目前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去年我把阅读理解策略训练当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