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六年级学生进行青春期教育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pipp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受当今开放性的多元化的媒体影响,有些学生在情感方面过早成熟,他们或者会做出些怪异、反常的举动来向对方表达感情,或者会自我捆绑,挣扎于情感的漩涡而胡思乱想,学习不专心。我们就有加强小学高年级青春期教育的必要,特别是做好青春期的女生教育,显得更为重要。
  关键词:青春期教育 出现的现象 正确引导 摆脱困惑
  不知不觉,和我们班的孩子相处已经快五个年头了,在我的心目中,一直觉得他们天真无邪、乐观开朗、活泼好动。但是,随着孩子们年龄的增长,个头长高了,特别是进入6年级后,我们发现有的学生似乎“沉稳”了许多,渐渐地,有的竟沉默起来,尤其男女同学之间再也没有那种两小无猜的无拘无束,似乎他们之间有隔膜存在。在班上出现了这样一些现象:
  现象一:课间休息或体育活动时,很少看到像以前一样男、女生凑在一起谈天、做游戏、无拘无束地打闹,取而代之的是男生一堆、女生一团,各自玩耍。
  现象二:如果由于工作上或者学习上的原因,男女同学必须交往的时候,一般也会叫上“第三者”在场,而且通常是一说完就赶紧离开,似乎害怕引起不必要的误会。一旦哪两个异性同学接触多了,便会有“好事者”宣扬:他们互相喜欢。搞得这两个当事人背上了沉重的包袱,不敢与他人正常交往而郁郁寡欢,心绪不宁而无心学习。
  现象三:一部分女生在生理上出现了微妙的变化,她们为此而感到困惑、羞涩,有的甚至感到这些变化给她们带来了恐惧感。她们变得情绪不稳、低落而影响学习。
  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以及找学生谈话,我发现了问题的症结——学生长大了,他们已经开始进入青春期,懂得封闭自己的心灵。学生进入青春期,虽然是自然规律,但也需要老师的正确引导,让他们走出封闭,摆脱青春的困惑,帮助他们放下思想包袱,轻松地踏入青春起跑线,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平稳度过青春期。于是,在这学期的班主任工作中,我尝试着对学生进行一些特殊的青春期教育,保证他们生理、心理不受伤害,而坦然地愉悦地步入青春期,体验新的人生赋予。
  一、纠正不恰当的称呼
  迈入青春期的异性学生之间开始有一种朦胧的羞涩感,他们不像以往那样单纯、直接地呼叫异性同学的姓名,女同学往往因羞涩而不与男同学打招呼,男同学则因羞涩有时会用“这个女人”、“那个女人”来代替,听上去十分刺耳。刚开始听到学生这样称呼时,我很生气,在班上狠狠地把男生批评了一顿,下了“通缉令”,告诫他们不许这样说。然而,事实告诉我,他们当着我的面不敢再说了,而背地里仍然我行我素。后来,我想这样就简单粗暴地制止不但达不到效果,反而让他们有愈演愈烈之势,于是在班队课上,我对学生们说道:“所谓的女人一般是指成熟的已婚妇女。只有丈夫才有资格称自己的妻子为“女人”、“女的”,如果哪个男生称某个女生为“女人”或“女的”,就意味着她是你的妻子。听到这样的诠释,学生们哄堂大笑,而在一片笑声中男生们记住了不能“莽然失言”,以免遭人取笑。这样“歪打正着”,反而取得了拔草除根之效。
  二、抵制伤害性的流言蜚语
  踏入青春期的学生们开懵懵懂懂地懂得男女两性之间的情感关系,他们认为男女同学之间过于友好就是“爱”的表现,因此很容易制造一些“谁跟谁好”、“谁爱谁”的绯闻,作谈笑之料,搞得“被害者”如同身处剑丛而惶恐不安,不敢与他人正常交往而郁郁寡欢,心绪不宁而无心学习。而且这种不良风气一旦蔓延开去,会加大男女同学之间的鸿沟,影响集体凝聚力,不利于开展各种活泼、生动的班队活动。我在课余时间单独把几个在这方面表现较为“突出”的孩子找来,真诚地和他们进行交流,让他们认识到随意开同学的玩笑是不尊重同学的行为,让他们明白男女同学之间是可以正常交往的,还应该换位思考,如果自己被其他同学误会怎么办?并且利用集体讨论等方法进行正面教育,设计一些活动来增进男女生之间的友好交往、团结合作,使他们淡化对男女性别的敏感度,勇于大方地逾越这条无形的鸿沟,依然无忧无虑地接触、交往、递增友谊。
  三、关注女生心理咨询站
  很多女生从五六年级开始经历了一些生理上的微妙变化,她们为此而感到困惑、羞涩,特别是月经来潮,更给她们带来了恐惧感,她们会变得情绪不稳、低落而影响学习。把女生组织在一起,给她们讲相关的生理知识,并让她们将自己的困惑、疑问提出来大家讨论,孩子们开始还不好意思,后来就放开了,大家你一言、我一句,一股脑儿说了好多平常根本不敢说的话题,从她们的表情中我看到了如释重负、如获至宝的喜悦。课后,我还告诉女生,随时欢迎她们来找我谈心,还可以通过写“悄悄话”、查阅资料、和妈妈谈心等形式了解青春期的卫生常识,让她们加深认识和了解自己在青春期的心理和生理的变化及成长,建立自信,做个接纳自己、欣赏他人的健康少年,享受花季的灿烂。
  我想,学生们一定能找到青春的真谛,心中充满青春之阳光,能够在青春的起跑线上奔跑。
  参考文献
  [1]萱草《读懂孩子的心理》.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01-103页。
  [2]张向葵《青少年心理问题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176-187页。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幼儿园德育工作中,校园文化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我园通过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重视情感教育、加强教师的心理教育、构建良好的校园秩序和抓好家长工作五个方面加强了校园文化建设,丰富了孩子们的幼儿园生活,促进了孩子道德观的养成,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质,让孩子们能够在健康、快乐的氛围中茁壮成长。  关键词:校园文化 幼儿园 德育 教育  幼儿园的德育工作对孩子健康成长和幼儿园的工作起着导向、动力
期刊
作文教学的评价机制主要是指作文教学活动与结果做出的一系列的价值判断行为,它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是提高学生作文兴趣的重要手段。目前的作文教学中,教师辛辛苦苦给学生们的作文左批右改,写上大段的评语,学生或认真拜读,或只关注成绩,之后,都渐抛脑后,教师的辛劳付之东流。学生的作文评价,多多少少成了语文教师不得已而为之、学生又从中获益甚少的一桩苦差事。现在的老师在批改作文时更多地关注于孩子的作文是否通顺、
期刊
一、教学内容分析  通过泥塑学习让学生学会如何去表现社会人物的情感和行为活动,引导学生去观察、去发现那些经常发生而又容易被人们忽略的生活细节中所蕴涵的美,从而培养提高学生的审美洞察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学习雕塑的基本知识,雕塑的不同功能、分类、形态,了解泥塑的基本制作方法。  2.技能目标  能够模仿优秀雕塑作品,尝试人物泥塑创作,初步表现出人的神情面貌、动作形态。  3.情感目
期刊
班主任,学校中全面负责一个班学生的思想、学习、健康和生活等工作的教师,一个班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也是一个班中全体任课教师教学、教育工作的协调者。  中国清朝于1904年1月13日公布的《奏定学堂章程》中规定,小学“各学级置本科正教员一人”,“通教各科目”,“任教授学生之功课,且掌所属之职务”。由一个教师担任一个学级的全部学科或主要学科的教学制度,称为学级担任制,简称级任制。负责一个学级全部或
期刊
摘 要:学生既是环境法律知识的学习者,又是环境法律知识的传播者,可通过地理的点滴渗透、潜移默化的学习方式,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实质内容有较为深刻的认识。  关键词:环境保护 中学 地理教学 法制教育 中学生 法律知识  依法治国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治理国家的基本方针政策,并写入了宪法,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已经成为党和人民的普遍共识。依法治国的主体是人民,而青少年学生是人民群众的一部分,是新世纪我国
期刊
近年来,赏识教育作为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被广大家长和老师推崇。“好孩子是夸出来的”的观念,一改过去“棍棒底下出好人”的教育方式。在许多家庭和幼儿园,“你真棒”、“你真聪明”的赞美之词无时不伴随着每一个孩子。在这些赞美声中,孩子不再自卑,不再忧郁,他们自信、快乐、无拘无束,然而由此引发的问题也随之而来。  一、案例描述  案例1:“我不到你们这里上幼儿园了”  新学期班上来了名新生叫张伊林,小家伙聪明
期刊
学校作为一个由管理、教育、教学、服务等系统构成的完整体系,要向素质教育转轨,必须进行全方位的整体性改革,狠抓德育工作、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劳动育人和环境育人。国家明确指出了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为此,本人想对学校德育工作进行一下浅说。  一、德育工作应在学校管理的首位  现代化学校管理向我们提出,要进行目标管理、科学管理、规范化和标准化的管理,因而,德育到首位这一重要的管理任务就不能没有
期刊
说到作文教学,不得不提一提什么叫作文。“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  写作能力是每位学生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水平也是当今中小学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教学目标和任务之一。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有关于习作的总目标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我们再纵观课标的各个年段的
期刊
数学阅读是学习数学的基本途径,是积累处理数学信息的必由之路。数学阅读能力是一种重要的数学能力,它是数学思维的基础和前提。数学阅读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探究数学问题的解题思路的阅读实践活动。要提高学生对数学阅读的认识,创造阅读机会,教给学生阅读方法,不断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阅读中,学生会遇到很多的问
期刊
从目前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来看,按部就班、就问题讲问题、赶教学进度的现象还比较严重。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学生就不可能有一个宽松的创新思维空间,创新教育也将成为一句空话。  要使创新教育得到落实,笔者认为应做到如下几个方面:  一、营造民主氛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必须为学生营造宽松、愉悦、和睦融洽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开展争论。教师可旁敲侧击,精讲点拨,激发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