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探究”教学模式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中学物理·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ar513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指出,教学过程是一个让学生探求、尝试、体验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之前首先要对教学内容有横向和纵向的深刻把握.“课题探究”模式正是这一目标要求下提出的,其含义就是教师通过对教材精心处理,将教学内容转化为一个个课题,力求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来完成对学习内容的消化与掌握,提高教学效率.
  1教学流程
  在“课题探究”教学模式下,一节完整高效的课堂模式应围绕下面的环节来设计:
  确定
  教学课题学生
  自主探究教师指导
  组织探究小组学习
  尝试实践总结反思
  体会成功
  确定课题该环节是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处理,使之成为具有探究价值的课题.
  自主探究课前教师将探究的课题告诉学生,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小组合作进行初步探究.
  组织探究在初步探究的基础上,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展开深层次的探究.
  尝试实践根据教学内容,该环节可以在课堂进行,也可以留在课后,其目的是让学生在探究出基本规律之后,用来尝试解决实际问题,直到完全掌握规律.
  总结与反思在学生完成了对课题的探究之后,小组之间、师生之间进行总结反思,包括探究过程中用到的思想方法,探究中不成熟的地方等等,为以后的探究学习积累成功的经验.
  2操作方法
  2.1确定课题
  从教学内容看,物理教学中一个有利的因素就是可以把一节内容作为一个课题来探究学习,在这之前,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科学处理,对探究的方向与层次进行科学设计.以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二章第三节《串、并联电路中的电阻关系》为例,探究目标如下:
  (1)教材中用一个与R1、R2效果相同的电阻R替代了上述两个电阻,用到了什么研究思想?
  (2)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根据欧姆定律你能得出两个电阻两端的电压吗?
  (3)得到电压之后,利用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压之和,你能得到什么关系式.得出关系式后进行化简,讨论串联电路中,等效电阻与各串联电阻有何关系?
  (4)根据欧姆定律得出,U1=IR1,U2=IR2,等式左右两边相除后,发现串联电路中电压与电阻有什么关系?
  (5)根据以上的探究思路,并联电路中电流与电阻有什么关系?
  (6)串联电路的等效电阻与每一个电阻的大小关系如何,并联电路呢?
  (7)在串联电路中,一个电阻变化,等效电阻怎么变化,并联电路中呢?
  在上述内容中,(4)、(6)、(7)在教材中并没有体现,但是要把它作为一个探究内容来设计,因为这三点很好地体现了物理与数学的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在传统的教学设计中,(4)、(6)、(7)三点是通过教师的板演讲解把结论强加给学生,而在新的教学模式下完全是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合作探究得出的,体现了新课标强调的知识的获取过程与方法目标.
  2.2合作交流,自学探究
  (1)给学生充足的探究时间
  完成课题探究,达到教师预设的探究层次,一节课根本是不可能的,因此在探究课题确定以后,教师在课前将它提供给学生,以争取尽可能多的探究交流时间.
  (2)确定明确的探究目标和任务
  课题探究是一种开放的教学模式,而自主探究环节又是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确定明确的探究目标和任务就显得十分重要.探究目标和任务要体现层次性、激励性、可操作性、启发性.以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二章第四节《欧姆定律的应用》为例,探究目标和任务如下:
  ①用欧姆定律测电阻的实验中,如果电流表坏了只有电压表,还能测出导体的电阻吗?
  ②如图1所示,R2的阻值是5 Ω,电压表V1的读数是3 V,V2的读数是6 V,电阻R1的阻值是多少?
  ③没有电流表,如何知道通过电阻的电流,能直接得到吗?(提示学生:转换研究对象)
  .④本题中,流过R2的电流与流过R1的电流有什么关系,此时电压表与定值电阻R2并联相当于什么仪器?
  ⑤知道了待测电阻的电流,还需要什么量就可以测出其电阻,这个量依靠什么测得?
  ⑥为保护电路和调节电压,还应该加一个什么仪器?
  (3)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本,做好自学探究的最基本环节;
  (4)开放实验室与阅览室,为探究学习提供条件.
  2.3组织课题探究
  该环节是指在自学探究的基础上,在课堂中展开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与探讨,过程如下:
  (1)小组代表发言
  针对自学探究提纲,课堂上选取个别小组汇报研究成果并说明研究的过程与方法.这样做的目的有三个:一是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二是了解学生自学探究的程度,获取反馈信息;三是通过激励探究效果,在探究过程中形成比、帮、超的浓厚学风.
  (2)小组交流
  学生之间继续就自学探究中的目标提纲展开讨论,这样做有两个目的,一是希望通过讨论在学生之间产生相互启发、相互促进的作用;二是对探究成果不佳的组员,帮助他们相互启发进一步探究,直到取得最佳成果.
  (3)师生之间的专题讨论
  讨论结束后,大部分问题已经解决,对于重要的概念和规律的建立过程和研究问题的方法以及如何将问题再拓展,在师生之间展开专题讨论,这是一种研究方法的示范,又是对所学知识的整理与再认识.专题讨论可以围绕以下几个主体进行:
  ①对概念规律的建立过程展开讨论
  让学生经历知识探求的过程,无论是从掌握知识的角度还是研究方法的角度,都是一种科学的选择.比如密度、速度、磁场等概念,都需要通过探求概念的建立过程来掌握.   ②对规律的应用拓展展开讨论
  物理教学中的许多内容都是基本规律的应用,如密度公式变形,浮力、压强、电路串并联知识等,这些知识的重点是如何应用它们来解决实际问题,我们可以以基本的原理为依托,在应用时深化与拓展.
  ③对物理思想和研究方法展开讨论
  在解决物理问题的过程中,包涵着丰富的物理思想和物理方法,如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等,但思想和方法有时是隐性的,这就需要教师适时地加以引导和挖掘.
  如在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欧姆定律的应用》中,就是利用了等效替代法.在讨论中将思想与方法挖掘出来,让学生体验与领会,无论对科学思想的理解还是对形成问题的策略都是十分有益的.
  (4)尝试实践
  本环节实际就是对知识的应用过程,可以放在课内,也可放在课外,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入手:①有针对性的习题训练:题目的编写侧重于一题多问、逐渐递进,对学生思维过程进行考察;②能力提升的思考训练:这是一种对知识的整理和再认识的过程,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自身的知识结构;③动手实验的应用性训练:通过学生动手实验来解决问题,运用“实践-理论-实践”的认知规律,也符合新课标的要求.
  (5)总结与反思
  在以上环节完成之后,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以及研究方法进行一次回顾和总结,总结成功经验,反思不足之处.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①从知识学习的角度出发,回顾知识是如何产生与发展的,将知识的来龙去脉搞清楚,与所学知识相对应的典型物理事实有哪些;②从所学知识最本质的要义出发,掌握知识的精髓,能用画龙点睛的语言描述知识的本质;③从研究方法的角度出发,领悟探究的总体思路,产生登高望远,一览众山小的效果;④从探究过程蕴涵的物理思想出发,体会物理学中的归纳演绎、控制变量、等效替换等思想,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
  3“课题探究”教学模式的实施反思
  新课改环境下教学模式的创新探究仍处于起步价段,不少教师在认识上还有误区,甚至有抵触情绪,不能处理好新模式与传统模式之间的关系;有些教师在探究目标和提纲设计上存在能力上的问题.因此在“课题探究”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四点.
  3.1新教学模式并不排斥传统的教学模式
  时下,有些教师正在走向一种误区,逢上课必言创新,而不考虑其必要性和可行性.撇开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授课艺术以及课堂效果,一味追求表面的奢华,结果不是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就是使教师在课堂上顾此失彼,反而降低了课堂效果.实际上,有些教学内容,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也可以很好地解决问题.因此,必须破除“创新迷信”,在授课前充分论证教学创新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3.2新教学模式的实施可借助于教学媒体,以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在新的教学模式里应用教学媒体辅助课堂教学,就是利用其交互优势和试听优势,将抽象的,难以用语言来表达的概念和理论以形象的、易于接受的形式呈现给学生.比如在《磁场》这一节,先让学生在脑海中构建磁感线的分布,学生的兴趣非常高.教师再用媒体技术模拟各种磁场的磁感线分布,将学生难以理解、教师难以表达的磁场分布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原本枯燥的教学活动充满魅力.可见,在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感知规律和认知水平的基础上,恰当利用教学媒体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知识的记忆效果,又能加深概念的理解,顺利突破难点.
  3.3新教学模式要灵活处理好教师、学生、教材之间的关系
  新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学生、教材三要素彼此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在课题实施中,必须正确地处理好三要素之间的关系.新的教学模式仍然要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些教师要么把课堂变成个人独秀的舞台,教学内容强加硬灌,要么干脆利用媒体辅助完全代替教师,课堂声光流动,华而不实.
  3.4新教学模式中目标提纲的开发和设计必须具有科学性和必要性
  随着“课题探究”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的实施,教师参与目标提纲开发设计的热情逐渐高涨,但是提纲的开发没有注意科学性和必要性.有些目标提纲的设计缺乏层次性,对学生的启发不够;有些问题只是简单的“是否”判断,难以体现探究要求;有些探究的问题,难度太高,学生失去了兴趣.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必须透彻地研究教材,深入掌握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不能脱离学生实际.
其他文献
期刊
本文以故事教学为例,探讨了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对学生学习的作用,以及如何选择学生生活经验进行教材开发的流程,并提炼了相应的课堂教学框架和实施策略,同时指出教师应关注学生乡土
物理试题的解答离不开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借助物理知识渗透考查数学能力是高考命题的永恒主题.可以说凡是中学阶段学到的数学知识,基本都可能成为解答物理试题中的数学工具.然而在高中阶段所遇到变加速情况下求瞬时速度和位移;电磁感应中非匀变速运动的切割磁感线求位移、能量等问题;由于高中阶段还没有接触到高等数学中的与积分相关的知识,所以这些问题对于中学生来讲,成为一大难题.但是如果利用积分的思想,采用“微元
物理知识只有在实际应用中才能被学生所内化,习题教学是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如何组织高中物理习题教学呢?笔者认为习题教学应“求变”,通过变化,实现学生思维的跃迁和能力的提升.本文就“求变”策略结合教学实例进行简单的分析,望能有助于教学实践.  1 转变问题表现形式  该“求变”策略,变化的是非本质物理属性,通过变化目的在于强化不同情境中所包含的稳定的物理属性(基本的物理模型),帮助学生树立
理论探讨rn3 教师“减负”的路径初探rn6 新时代卓越教师的专业定位和职业境界专题研究9“九年一贯制学校”治理体系的构建与实施13 “九年一贯制学校”办学的探索与实践16
期刊
1教学设计  1.1教材分析  《电流做功与哪些因素有关》是沪科版物理九年级第十五章第一节的内容,是学生在前面两章学习了电流、电压、电阻、欧姆定律等内容和学会了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的使用的基础上学习的内容,是中学物理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本节课是本章第一节内容,由怎样测算家庭电费的话题切入课题,首先认识电能表,通过电能表计算电费;又由电能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是通过电流做功实现的这一思路引出电流
理论探讨rn3 教师“减负”的路径初探rn6 新时代卓越教师的专业定位和职业境界专题研究9“九年一贯制学校”治理体系的构建与实施13 “九年一贯制学校”办学的探索与实践16
期刊
“等效法”是物理学中最重要、最常用的思想方法之一,是把复杂的物理现象、物理过程转化为简单的物理现象、物理过程来研究和处理的一种科学思想方法.等效方法包含有模型等效法、过程等效法、作用等效法、本质等效法.等效法是一种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特殊方法,在电场一章中,题目大多比较抽象,若能利用等效法进行分析,可以较方便的得到结果.  例1 如图1所示,一个半径为R、电荷量为Q的均匀带电球体,若在球内挖去一半
【教材分析】  学生已经学过了弹力、重力、摩擦力,掌握了利用力的三要素来研究抽象的力学问题的一般方法,还学会了用力与运动的关系来分析具体问题,再来学习浮力就有据可依.在本节之前,学生还学习了液体和气体的压强,了解了它们的一般规律,在此基础上就容易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通过多个探究活动的训练,学生已经能够熟练运用控制变量法,借助弹簧测力计这个基本的测量工具,来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教材把浮力的内容安
本文介绍了行动研究在提高学生英语写作能力中的应用,从发现问题、提出对策、设计方案、结果分析和反思研究五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和分析。本行动研究以策略训练为手段,通过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