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学生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rp8808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活动化课堂最重要的是备学生。建构活动化课堂,学生应成为活动的中心和主体。教师要尊重学生、研究学生、引导学生,抓住学生的个性特点,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关键词:尊重;研究;引导
  课堂教学活动化是指尽力通过让每一位学生参与活动,在活动中激发兴趣、产生质疑、引发思考、引导创新,最终实现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活动。在华盛顿儿童博物馆的墙上有一幅醒目的格言:“I hear,I forget. I see,I remember. I dO,I understand. ”(听到的,过眼烟云;看见的,铭记在心;做过的,入髓沁肌)这句格言充分体现了活动对学生的重要影响。随着课堂改革的逐渐深入,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建构活动化课堂,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已成为必然。影响建构课堂活动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重要的一点是关注学生的一切。在活动中,学生应该是活动的中心和主体。经过多年的实践,我感觉到只要掌握学生的发展规律,抓住学生的个性特点,切实做到以下几点,课堂活动化就能取得较好的成果。
  一、尊重学生
  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卢梭在18世纪时就曾提到:“在万物的秩序中,人类有它的地位,在人生的秩序中,孩子有它的地位。”学生也是一个有民主权利的人,虽然他们有的还未成年,但是我们应该把他们看做是一个值得尊重的个体。作为一名中职学校机械专业课教师,面对的是中职学校单招班的学生,他们都渴望能有机会进入高等学府深造,但由于在初中的时候基础不好,受到过同学、老师的歧视,内心总有一种深深的自卑感,对老师有一种天生的抵触情绪,在这样的情况下要将课堂氛围搞活,体现教学过程活动化的特点,难度可想而知!虽然现代社会对职业学校的学生认可程度不够,但是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给学生以更多的尊重(采用压制和严格管教的方法想让学生屈服肯定是行不通的)。如何在师生关系的建立中平衡好“敬”与“畏”的关系?作为一名好的教师,应该让学生因“敬”而“畏”还是让学生因“畏”而“敬”?古代的教学是先畏后敬,教师为保持师道尊严,手中戒尺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落到哪名学生的头上或手上;现代提倡民主,提倡师生平等,故教师应使学生对你因敬而畏,让学生从心底里佩服你、因服而畏。教师应有真本领,不但在自己的专业领域里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而且能触类旁通,对其他领域的知识也能略知一二,这样学生才能从心底佩服你,从而尊重你。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授课中我总是将自己生活中的一些经验、遇到的实例讲给学生听,让学生切实感到这门课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对学习这门课的知识更有兴趣。
  二、研究学生
  当今的教学由“传授——接受”已经转变为“研究——建构”。这是世界百年教学的大趋势。教师把教学研究变成学生研究,其主要核心是两个方面:思想和情感。
  研究学生的思想是为了了解学生感兴趣的知识点,了解学生的探究思考能力以及他们的思维能力,从而帮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自主学习。而研究学生的情感是为了了解学生的兴趣与爱好,对其学习方法、习惯进行适当的指导与建议,引导其向更好的方向发展。在课外,教师除了备课、分析教材,还应该多和学生交流,研究他们的思想动态。由于学生整天学习枯燥,神经过度紧张,为了让他们能轻松地学习,我在课间总是和他们谈人生、谈理想,有时候和他们一起下象棋,让他们感觉到老师和他们是亲密无间的。这样,学生上课时气氛就比较活跃,并且当一个问题提出来,甚至有学生主动走上讲台来解答。
  倾听是了解学生的一种有效方法。传统的教学总是要求学生在上课时候专心听讲,倾听教师上课,但现代的教学已经变成了教师在上课过程中时刻倾听。倾听的过程既是研究学生的过程,又是与学生合作探究问题的学习知识的过程,并能为学生提供主动建构知识的情境和帮助。因此,教师对学生的倾听、理解是教学的关键。
  三、引导学生
  杜威曾说过:“如果他不能筹划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自己寻找出路,他就学不到什么。”因此,教师要创设活动情境,提供活动安排,引导质疑和讨论,并对学生的表现及时总结和评价。同时,教师更要改变观念,大胆放手,尽量让学生组织活动。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遇到不会做的问题很正常,教师应该多了解问题的原因,而不是表现出不耐烦甚至嘲笑。学生不管出现什么问题,都应主动积极地去问老师,哪怕是十分简单的一加一等于几。教师在第一节课就要教学生学习方法的三要点:课前多预习,课堂认真听,作业独立做。课堂认真听,是让学生要听进脑子里去,充分理解,而不是一个耳朵进一个耳朵出;作业独立完成,对于一些基础不太好的学生来说确实有一点的困难,但是教师可以给他们更多完成作业的时间,并且要明确告诉他们作业不会做不要去抄袭,因为抄100道题不如自己认真独立完成一道题,不会做的可以空在那里,这样方便老师发现问题,并能针对每位学生的薄弱点有的放矢地讲解。这样的做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能让学生从应付教师检查作业的状态中解放出来,做学习的主人,主动去学习,并且由于允许学生将有空白的试卷交上来批阅,让学生感觉到不会做题目并不是一件可耻的事情,而抄袭却是可耻的,从而提高了学生向教师提问题的积极性,形成了良性循环。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学和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要使每一个学生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成功的乐趣。”建立活动化课堂是否成功,影响的因素是很多的,方方面面考虑到的问题也很多。但我相信,只要我们教师多点爱心、多点耐心,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了解学生的表现力,那么学生会十分乐意配合我们上出精彩的课。
  参考文献:
  [1]宋秋前.有效教学的理念与实施策略[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
  [2]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宜兴市张渚中等专业学校)
其他文献
〔摘要〕“两绘”心育课,即绘本心理活动课和绘画心理体验课,是一种在小学生班级团体心理辅导实践中探索出来的行之有效的教学形式。这种以班级为单位实施的心育模式,遵循面向全体学生和关注个别差异相结合、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相结合的原则,以活动和体验为主要教学形式,实现了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发展、预防和矫治相结合的教育目标。本文详细论述了“两绘”心育课程的架构和实施要点。  〔关键词〕绘本;绘画;班级心育课  〔
最近,美国科学家发现了植物的新用途,可以经过基因改造后用来反恐,发现那些隐蔽的炸弹。培育出反恐植物的,是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的女生物学家居恩·梅德福特等人,她利用植物的自卫反应机制找到了探测炸弹的新方法。虽然植物没有像动物一样的感觉器官,也不能像动物一样四处奔跑,但是它们也能感知环境,并能趋利避害,人们可以用植物的这种特性来监测环境。  梅德福特培育出一批能反恐的拟芥兰,可检测由黄色炸药制成的炸弹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因此,人人都可能犯错误,只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能因势巧导,正确地、巧妙地加以利用错误,那么错误就能成为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亮点,为数学教学添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一、发现错误,高兴地面对  俗话说,“金无赤金,人无完人。”作为数学教师,没有谁没尝过错误的滋味。例如,教学方法错误
幼儿期是儿童合作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在学前期,儿童的合作已经出现并获得了一定的发展。从幼儿心理发展规律来看,处于幼儿期的准备阶段是合作学习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因此,教师在组织幼儿合作学习前要做好准备工作,才能保证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  一、确立合作学习目标  合作学习目标与传统目标相区别的是,合作学习强调合作性目标。合作性目标是指幼儿在合作学习活动中应该达到的社会性合作方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深,我国的经济发展在面临巨大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极大的挑战。要抓住机遇,应对挑战,使我国的经济保持高速发展的势态,离不开劳动者整体素质的提高。因此,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的发展,引起了全国上下的高度关注。国家颁布了《职业教育法》,提出职业教育要培养同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良好素质的、能适应不断发展和变化职业要求的一线实用人才。
从无到有,从有到精,是高职高专教育规划教材必然要经历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因为种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部分规划教材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内存在或多或少的缺陷与纰漏实属在所难免。其中,语言表达方面的不严谨尤为教材编写者及高职高专教育工作者应该重视的问题——“语言是思想的外衣”。基于此,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本着“建设性的目的”,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6月第2版赵中利编著的《现代秘书心理学》中的瑕疵作以下
美国宇航局2010年12月3日表示,在地球上发现全新的微生物,它能利用砷进行新陈代谢,砷含有剧毒。该细菌能依靠砷维持生长。该发现推导出新的可能,即有机体可以在宇宙中任何地方存在,甚至是在地球上利用生物化学能生长,这是过去未曾发现的。细菌从加利弗尼亚单色湖(Mono Lake)中提取,然后密封培养。  科学家说,结果如果被确认,那么“生命是什么、生命存在于何处”概念的范围将扩大。哥伦比亚大学天体生物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在我们面前展开,这给我们教师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机遇。课程改革,需要一批有改革意识的教师来操作。从理论上以及实践的经验上来看,教师本身的素养能否跟得上课程改革的步伐,从根本上决定了课程改革的成败。教师在面临新课程改革时,除了要认真解读、领悟新课程体系中蕴涵的思想,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还要根据新课程的要求,改变自身的教学行为。  一、从“注重知识传授”转向“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回顾
摘要:新课改过程中,不少教师仍把思想政治课上得枯燥无味,学生听得索然寡味。如何把思想政治课上的绘声绘色、让学生入耳入脑,发挥思想政治课应有的价值呢?动人春色不须多,教师若能在导入新课时做到精彩巧妙,就能触动学生的动情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动情点;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新编思想政治课教材具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旗帜鲜明地坚持正确的政治、思想观点,进行马克思主义的教育;二是体现了课改
《五人墓碑记》中的“谁为哀者”一句,人教版和苏教版的新老课本都没有给单独作注。简单的四个字,似乎很容易解释,其实不然。就笔者目前所见到的新旧《教学参考书》及许多文言翻译资料,没有一种解释能让人信服。现将各种翻译列举如下。  一种是以人教版的旧《教学参考书》(1991年第1版——1999年第3版)为代表的理解翻译。把“为”理解为“在”,把“哀者”理解为“哭”,把“谁为哀者”译为“谁在哭”。  二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