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大师伯格曼用摄影机窥探人类灵魂

来源 :看历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ane11t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超过60年的职业生涯中,伯格曼导演过62部电影,且大多都是自己编剧。这些作品以精简、沉郁的风格,探讨生命与死亡、灵魂与肉体、存在与虚无等重要命题,将电影纳入哲学的范畴,为世界电影乃至人类文明贡献了灿烂的篇章。
  伯格曼
  1918年7月14日,瑞典乌普萨拉(Uppsala),一个小生命呱呱坠地。这就是日后闪耀于世界影坛,用摄影机窥探人类灵魂,编导出无数部大师杰作,几乎把世界各大主要电影节的大奖都拿了个遍的英格玛·伯格曼(Ingmar Bergman)。
  在超过60年的职业生涯中,伯格曼导演过62部电影,且大多都是自己编剧。这些作品以精简、沉郁的风格,探讨生命与死亡、灵魂与肉体、存在与虚无等重要命题,将电影纳入哲学的范畴,为世界电影乃至人类文明贡献了灿烂的篇章。
  他一生共有3部作品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全世界只有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大师维多里奥·德·西卡与费德里克·费里尼能在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上与他比肩,这二位分别有4部作品获奖),另外他还于1971年获得奥斯卡金像奖的欧文·撒尔伯格纪念奖(The Irving G.Salberg Memorial Award)。而在其他世界一流的电影节中,他更是获奖无数:法国戛纳电影节获奖7次,德国柏林电影节获奖2次,意大利威尼斯电影节获奖4次,法国凯撒奖获奖1次,法国电影评论协会奖获奖1次,欧洲电影奖获奖1次,日本电影旬报奖获奖3次,美国导演工会奖获奖1次,美国国家影评人协会奖获奖7次,纽约影评人协会奖获奖4次……

童年记忆


  伯格曼全名厄恩斯特·英格玛·伯格曼(Ernst Ingmar Bergman),生于牧师之家。父亲艾瑞克·伯格曼(Erik Bergman)是位路德会的传教士,后来担任瑞典国王的宫廷牧师。母亲卡琳·伯格曼(Karin Bergman)则是一位强势的“大小姐”。
  伯格曼的父亲非常严厉,对孩子们的管教可谓严苛,经常对孩子们说的话就是:“知道吗?我惩罚你们,是因为爱你们!”或者:“吻我的手,请求原谅!”这种氛围对伯格曼的影响委实不小,甚至被他称为“教堂黑暗的一面”。在日后的作品《芬妮与亚历山大》里,我们还能看到这一时期的场景再现。
  伯格曼小时候很爱哭,他总是黏着母亲,希望得到母亲的爱与拥抱。由于哭闹太多,让母亲很是担忧,甚至把他带去看医生。医生不但很重视这事,还告诉母亲:“不能让他老是这样让人抱,要牢记,他不是女孩,该得有个男生的样子!”
  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市中心,索菲亚·赫默特(Sophia-Hemmet)医院附近的教区,有一座大公园,公园里有一幢房子,这就是伯格曼度过童年时代的地方。房子周围有大片树林,还有公墓和太平间。伯格曼小时候最有趣、或者该说最恐怖的经历,就是被恶作剧的太平间管理员和司机锁在停尸房里。他后来回忆道:“那次经历太恐怖,我至今还记得当时害怕的样子。旁边躺着个女人,眼睛还没完全闭上。当我走过去看她时,突然感觉她也在看我!”这段经历无疑给伯格曼留下不小的阴影,以至他晚年还时常梦到这个场景。而他在电影里对死亡的窥探,或多或少跟这一经历息息相关。
  伯格曼的祖母在乌普萨拉(Uppsala)有栋大房子,她和一位老管家住在里面。儿时的伯格曼非常喜欢去祖母家,他喜欢那栋又大又古老的公寓,认为里面充满了神秘与吸引力,可以尽情玩耍,尽情探索。每逢圣诞节,全家大小齐聚祖母的大房子一起庆祝,伯格曼在这儿得到了一个孩童应有的快乐,体会到跟父亲那“严厉黑暗”相对立的一面——开心和幸福。而这一切,都体现在了后来的史诗巨作《芬妮与亚历山大》中,事实上,这部电影大部分是以祖母的房子以及他在里面的活动为蓝本。
  伯格曼8岁左右时,他的梦想就是得到一部摄影机。恰好那年圣诞来临,孩子们陆续收到很多礼物,其中就包括一个装着摄影机的盒子。可是当父亲宣读盒子上的祝语时,伯格曼却大失所望,因为那是安娜阿姨送给哥哥达格(Dag)的。而安娜阿姨送给伯格曼的,却是一只泰迪熊。伯格曼认为简直没有比这更糟糕的事了,于是钻到桌子下,躺在地上大哭。他晚年回忆说:“从8岁那么小,到80岁这么老,我都没这么失望过。”
  那时伯格曼跟哥哥住同一个房间,而那台摄影机,就放在屋子中间的桌子上。伯格曼躺在床上,盯着摄影机,感觉它散发着神秘的光芒。他在心里琢磨,到底要如何才能得到它?
  有趣的是,哥哥对摄影机根本没兴趣,他喜欢锡铁玩具兵!伯格曼当时大约有150个玩具兵,于是他对哥哥说:“我把我的整个军团都给你,换你的摄影机怎么样?”哥哥覺得这个主意简直好极了,立马就答应了,于是伯格曼终于得到了他人生中的第一部摄影机。

初露锋芒


  在担任过一系列剧场导演、电影编剧、副导演之后,伯格曼终于获得了第一次导演电影的机会。然而这次机会却是痛苦大过快乐。由于伯格曼当时对电影导演知识知之甚少,缺乏自信心,使得他与摄制组沟通十分不畅,并最终导致“总是大喊大吵”,与团队相处极不融洽。
  眼看着拍摄一度陷入僵局,幸好此时电影艺术总监维克多·斯约史特洛姆(Victor Sjostrom)从英国回来,听到了同事们的抱怨。于是他在一个午餐时间“偶遇”了伯格曼,给他上了一堂生动的“导演课”。后来伯格曼回忆这次有趣的经历时说:“当时维克多站在广场上(等我),我走过去跟他鞠躬打招呼,他一把抓住我的后颈脖,一边摇晃一边说:‘我听说你们剧组经常发生争吵,但不是别人想吵,而是你!我觉得我们该谈谈。’于是我们来来回回走了一个小时,在众人围观、看热闹的情况下,他给我上了一课,教会我怎么制作电影。更重要的是,教会了我如何跟身边的同事相处。”
  这次经历让伯格曼受益匪浅。再后来有了多次导演经验后,他领悟到:“作为一个导演,要与剧组及演员和睦相处,坦诚以待,对他们负责,并支持他们的工作。”他甚至还允许演员自由发挥、即兴演出。   伯格曼第一次扬名世界,是因为影片《夏夜的微笑》(Sommarnattens Leende,1955年)的成功。本片获戛纳电影节最佳诗意幽默奖(Best Poetic Humor),并入围最佳影片金棕榈奖。
  伯格曼当时在报纸上看到一条瑞典电影在戛纳获得成功的消息,心想这倒是挺有意思的事儿。谁知继续往下一看,竟然是自己导演的电影获奖了。原来电影公司在没通知伯格曼的情况下就把电影送到戛纳参展了。
  《夏夜的微笑》是伯格曼职业生涯的转折点,因为影片大获成功,SF(Svensk Filmindustri)电影公司赚了很多钱,从此,伯格曼就可以自由拍摄电影,再没人干预他的工作了。

电影大师


  在得知《夏夜的微笑》获奖后,身在瑞典的伯格曼立马动身前往戛纳。随他同行的,还有一部剧本,即后来成为旷世杰作的《第七封印》。
  《第七封印》
  《第七封印》讲述了饱受精神折磨却又具有理想主义的骑士布洛克与同伴们在瘟疫横行的欧洲大路上艰难生存并遭遇死神的故事。透过一个个不同的社会层面,展现出不同的人物在面对死亡时不同的表现方式,体现了对宗教、对上帝是否存在的思考。
  《第七封印》最终荣获戛纳电影节评审团特别奖。电影一部分灵感来自伯格曼自身的痛苦经历和对死亡的恐惧,还有部分灵感来自教堂壁画。其中名垂影史的死神与骑士下棋的场景就来自著名教堂画家Albertus Pictor在乌普兰(Uppland)教堂所作的死神与骑士对弈图。
  此后,伯格曼佳作不断。电影《野草莓》讲述一位医学教授于晚年回母校接受荣誉,一路忆起一件件人生往事与一段段心路历程。本片获得第8届柏林电影节金熊奖、第23届威尼斯电影节影评人奖等多项荣誉。
  拍摄于1960年的《处女泉》讲述了一位天真无邪的女孩在去教堂的路上被歹徒玷污杀害,其父得知真相后亲手替女儿报仇。本片是伯格曼第一部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电影,表达了对上帝的控诉和怀疑。因为上帝总是看着罪恶发生,却并不制止。
  《穿過黑暗的玻璃》讲述一位患有精神病的女子在一座与世隔绝的岛上疗养,与父亲、男友及弟弟之间发生的故事。本片主要表达人与人之间的难以沟通,以至于每个人都是孤独的。电影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并在柏林电影节上也有所斩获。
  《假面》讲述一位女护士在护理一个精神出现问题的女演员时发生的一系列不可思议的故事,获美国影评人协会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奖。本片被伯格曼自认为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其中最著名的镜头就是两张面孔合二为一的那一幕。关于这一手法的创作灵感,伯格曼后来回忆说:“我当时一张张翻看着她们的照片,突然就想到了这个办法,觉得很有趣。”
  《婚姻场景》讲述一对原本生活幸福的夫妻,因丈夫的移情别恋而使婚姻生活陷入危机,最终走向离婚与分居。本片获金球奖最佳外语片,纽约影评人协会最佳剧本奖。电影取材自伯格曼的自身经历,他当时爱上了一位名叫Gun的女孩,于是跟妻子埃伦(Ellen)坦白说他打算离家,跟Gun一起去巴黎。
  《芬妮和亚历山大》讲述孩提时的芬妮与亚历山大父亲去世后,母亲改嫁给当地的主教。然而主教却是个伪君子,时常鞭打与虐待孩子。最终孩子们在好心人的帮助下逃离魔爪,生活重新回归正常。本片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威尼斯电影节费比西奖、法国凯撒奖最佳外国电影等诸多奖项。
  1976年年初的某一天,伯格曼正在瑞典皇家剧院指导排练,突然有人对他说:“楼下有警察想跟你谈谈。”在当时引起轰动的伯格曼税务风波就此拉开帷幕,他因被指控逃税而被警察拘捕。这次事件使伯格曼受到严重打击,他随后关闭自己的工作室,离开瑞典,去到德国,中断了8年电影工作。
  伯格曼结过5次婚,有9个孩子。但他自称对家庭并没有付出过什么,与孩子们的关系也不怎么样。
  从1965年到法罗岛为《假面》选外景地时,伯格曼就决定余生要在法罗岛度过。后来由于种种原因,“法罗岛民”的生活时断时续。
  到了晚年,伯格曼终于如愿以偿,非但不再离开他心爱的法罗岛,并且过上了理想的生活:房间里有一个大壁炉,炉火不灭,坐在壁炉旁,喝酒,沉思,看着窗外的风雪和大海……
  有人说,1999年电影界大知识分子罗伯特.布列松的逝世,冻结了全世界电影爱好者的心。那么2007年则更是令人扼腕叹息的一年,因为在这一年7月30日,两位世界一流的电影巨星意大利大师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与瑞典大师英格玛·伯格曼于同一天逝世。
  伯格曼逝于法罗岛,葬于法罗岛。他被誉为电影史上最伟大、最有影响力的导演之一。
  意大利国宝级导演费德里克·费里尼说:“把我跟伯格曼比,是在恭维我。”
  而伍迪-艾伦对伯格曼的赞美则更是高到无以复加:“他可能是自电影被发明以来,最伟大的电影艺术创作者。看了他的电影之后,我只觉得沮丧——他已经把电影拍到那种高度了,后来的电影还有什么拍头?”
  伯格曼的第一部摄影机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F114;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623(2006)01-0073-05  2005年11月24~25日,第九届“东亚经济合作论坛”在广西南宁市举办。本次论坛由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和日本综合研究开发机构共同主办,并得到了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的大力支持。
期刊
10月份,全部国有工业企业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6320亿元,同比增长16.12。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8.08%,同比下降O.47个百分点。工业企业共完成出口交货值4319亿元,同比增长19.8%。  从主要行业看,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增长5.1%,纺织业增长16.4%,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17%,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18.8%,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19.1%,通用设备
期刊
月亮在古代的生活中是如此重要,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人们望着同一轮明月,观察着同样的月面影像,却创造出不同的月亮别称和神话传说。嫦娥与蟾蜍  在我国古代关于月亮的神话传说中,嫦娥奔月流传最广也最为深入人心。千百年来,每到中秋的夜晚,在皎洁的月色中,弥漫着桂花香的树下,总有孩子专心地倾听着美丽的嫦娥偷吃了不死药而奔向月亮的故事。  现代嫦娥奔月的故事来源于东汉张衡的《灵宪》,英雄射手羿为了成为长生不死
期刊
从古至今,从幻想为神到踏上月亮表面,人类对月亮的观察与探索,从未停止。从想象到探索  每当晴朗的夜幕降临,夜空中便有一处光明高悬,却不知为何物,这让人十分好奇。月初弯弯,月中圆圆,阴晴圆缺的朦胧变化更让它为自己平添了几分神秘魅力。  浙江余杭的良渚,蕴藏着公元前3300-2250年的文明。其中,中国历史博物馆藏的玉琮和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的玉镯上,都有一个图形,其含义至今未解。圆形纹的下方,一个类似
期刊
一位宫廷庸医害死两位皇帝,最终只是获罪戍边,得以保全性命。这其中又有什么内幕?  拜各種古装宫廷影视剧所赐,我们知道古代宫廷的御医是高风险职业。御医难当,那些制造了医疗事故的御医们自然是难免死路一条,可是凡事都有例外,在大明朝就有这么一位奇葩御医。  弘治十八年四月,北京天坛。  一位清瘦的中年人已经在天坛上枯坐了很久,他不时地擦拭额头的汗滴,抬头焦虑地望着天空,仿佛在等待着什么。突然电闪雷鸣,大
期刊
最近的网络热播剧《延禧攻略》让乾隆帝再一次成为众多女生心中的男神,他治国有方,所统治的时代与康熙、雍正时期并称“康乾盛世”。不过,乾隆辉煌的政绩中,也有遗憾之事。  最近的网络热播剧《延禧攻略》让乾隆帝再一次成为众多女生心中的男神,郎世宁笔下的乾隆画像满足了大众的这种想象,清秀的面庞下,透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自信。也难怪,在乾隆统治时期,国家总体安定,商品经济繁荣,民众生活质量有所改善,与康熙、雍正
期刊
在四川教育吏上.尊经书院开创了新式书院教育的先河。那么是谁创办了这所在四川乃至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有着重要地位的书院呢?  尊经书院倡办于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次年即建成开课,曾经培养出一大批政治上、学术上大名鼎鼎的人物,是四川清末维新运动的大本营和后来辛亥革命人士的摇篮。1902年,清廷“废科举,兴学堂”,废旧式书院改西式学堂,时任四川总督奎俊遂以尊经书院为基础,在原址合并新办的四川中西学堂(
期刊
[摘要]卷入高速城市化进程的村委会型社区正在从农村社区开始转变成为与居委会型社区并列的城市社区。村委会型社区同时保留了一些农村社区的体制遗产,主要是排他性的农村集体经济、福利制度和个人住房制度。这样,在流动人口聚集的村委会型社区中,形成了不同于居委会型社区的本地人口与外来人口之间的分割与分层。这意味着,由于村委会型社区的出现,中国城市社会正在从单一的城乡分割式“本地—外来”二元结构向“双二元”结构
期刊
唐朝末年,四川前蜀与后蜀短暂出现又迅速灭亡,究其原因,还是因为两個不争气的“帝二代”。  唐朝末年,统治无能,天下大乱,烽烟四起,群雄逐鹿。一时间,那些有权有势的节度史、刺史等,纷纷拥兵自重,自立山头。中国大地,出现了若干个小国。这个时期,盘踞四川的王建与孟知祥,也仿效中原诸侯的做法,在这里建立了他们的独立王国:前蜀和后蜀。不过,这两个独立王国,分别存在了18年和32年,就土崩瓦解了。王衍:沉湎酒
期刊
李晓巧,文史作家,著有《古代官场那些事》等。无事翻翻经济史,算算中国古代经济那些账。  力历二十一年(1593年),来自美洲的番薯就在福建试种或功,但直到18世纪末,我国西北、华中地区才逐渐开始栽种这种可以教人性命的农作物,两三百年间官方与民间的推广经验,值得后世借鉴。  甘薯,甘甜可口,生熟皆可吃,可充粮食,在我国又被称为番薯、红薯、金薯、红芋、红苕、山芋、地瓜等,原产南美洲,是哥伦布大航海之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