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是如何征服月亮的?

来源 :看历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ji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古至今,从幻想为神到踏上月亮表面,人类对月亮的观察与探索,从未停止。

从想象到探索


  每当晴朗的夜幕降临,夜空中便有一处光明高悬,却不知为何物,这让人十分好奇。月初弯弯,月中圆圆,阴晴圆缺的朦胧变化更让它为自己平添了几分神秘魅力。
  浙江余杭的良渚,蕴藏着公元前3300-2250年的文明。其中,中国历史博物馆藏的玉琮和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的玉镯上,都有一个图形,其含义至今未解。圆形纹的下方,一个类似弦月的纹饰将其托起。假若让今天的人们用线条勾勒太阳和月亮,最简单的方法也许就是圆圈代表太阳,弯弯的牙代表月亮。但圆形纹不是太阳的专属,光明崇拜本身就由日和月组成。满月,同样也很圆。
  古巴比伦的月神西恩(Sinn)从公元前1800年开始,接受了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人们数世纪的顶礼膜拜。西恩身旁两侧一来一去的猎狗,盈满亏损的象征意义为人熟识。
  因为我们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在世界几大文明体系中,人们对月亮的崇拜并没有受到地域的限制。古埃及有月神康斯(Khonsu)守护,满月与新月的合体庇佑着夜空下的人们。腓尼基人也拥有新月在上、满月在下的月神。
  在世界各民族的早期信仰中,圆锥形的月亮圣石、结满果子的月亮圣树、护卫航程的月亮船和可以通天的月亮山,都是月神的化身。
  在中国,吃下长生不老药奔月的嫦娥,从西汉时期《淮南子·览冥训》开始,就在月宫住下,在没有吴刚的岁月里,也有玉兔和蟾蜍陪伴,成为中国几千年来的月神形象。
  夜晚的天空是孕育想象力的地方。在古巴比伦人眼中,阴晴圆缺映照出的内心景象,是来来去去的猎狗。而在中国,战国时期屈原就在《天问》中问出:“夜光何德,死则又育?厥利惟何,而顾菟在腹?”
  在古人遨游天际的自由想象中,头顶的那一轮月明明暗暗,生生死死,周而复始,那些宇宙中的阴暗精灵“三日成魄,八日成光,蟾蜍体就,穴鼻始萌”。即使是身为天文学家的张衡,也在他所著《灵宪》里说:“月者,阴精,积而成兽,像蛤兔焉。”
  不过,正是因为有了天文学家的仰望,月亮逐渐从神话的祭坛中重新走回自然。即便如此,它对于人类的魅力依然未减,反而逐渐增强。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可以想象,夜晚,有多少诗人画家甚至科技工作者,把目光投向波光粼粼的海面,側耳倾听潮起潮落,想一探这脚下的海水流动和高高在上的明月究竟有什么关系。
  中国古籍中最早对海洋潮汐现象做出科学解释的,是东汉哲学家王充在《论衡·书虚》中提出的“涛之起也,随月盛衰”。出生于宋韶州曲江县(今韶关)的余道安,自幼在海边生长,有大量的时间观察、游学。“潮之涨落,海非增减,盖月之所临,则之往从之”的“月亮起潮论”被写入他的《海潮图序》中。这篇800多字的短文,因此成了中国科技史上极为重要的一篇文献。
  从魏晋到唐宋元明,当人们为月亮的美妙与神奇寻找依据,举头望明月的动作与思索从未停止。夜空,成就了一批凝望它光亮的人们。英国科技史家李约瑟指出:
  “在文艺复兴时期以前,他们(指中国)在潮汐理论方面一直比欧洲人先进得多。”
  不仅如此,我们还依照它和太阳的变化标记时间。太阳历中被忽视的月亮的作用,其实我们一直都记得,以月相记日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已成一种烙印,只要抬头看看夜空,就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从阴历到农历,二十四节气的出现直到今天仍在科学地指导着农业的生产。
  从周朝始,祭月就是一项重要的国家祭祀活动,祈求月神庇佑丰收,走进今天北京的月坛公园,还可以想象明清时祭月的盛大场面。大国如此,于小家,月亮也承担着祈福之责。

从观月到登月


  终于,人们不再满足于举头望月,而是想近距离看个究竟,月亮上有什么?从前的那个月亮,盛满了人类的想象,神秘,多变,情绪化而感性。望远镜的发明,改变了人们对月亮的认识。当人类第一次将望远镜对准月亮的时候,理性主义的启蒙就开始了。月亮走下了神坛,成为人类飞向天空的第一个目标:月球。
  1609年,伽利略创制了天文望远镜,透过狭窄的镜面,他第一次看到了月球凹凸不平的表面,并着手绘制了第一幅月面图。
  为让人们仿佛置身月球表面,而不止步于透过镜头观望,以虚代实的逼真幻象,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中叶在人们的视觉中持续了近一个世纪之久。纳史密斯以浮雕制成的铅制影像,比照片更优质。莱特投影在化学烧瓶上的月球负片影像,更让月球特征的分布都还原在了正确的相对位置上。
  儒勒·凡尔纳擅长在他的科幻作品中预言未来的科技发展,但即便如此,他也不会想到,他想象的杰作《从地球到月球》将对人类科学造成革命性的影响。科幻小说、科幻电影、科幻杂志甚至科普杂志的问世和井喷,让这股太空热一直延续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
  1959年,前苏联发射的“月球一号”无人探测器进行绕月飞行。“每个人都是月亮,有一面永远不被人所知。”前苏联从1959年1月进行登月计划,到1970年底完成了20次登月任务。苏联人在制成的月球阴暗面地图上,为“月球三号”拍到的每个看得见的特征疯狂取名。
  飞向月球,这是人类千百年来的梦想。1969年7月21日,阿姆斯特朗踏上月球表面,说出那句后来被奉为经典的话:“这只是我一个人的一小步,但却是整个人类的一大步。”人类的奔月梦想终于实现了。
  月球上,土是灰棕色的,天空是黑色的,没有大气,甚至连风都没有。从月球采集的约850磅岩石被带回地球研究。1972年,阿波罗十七号在太平洋结束航行,美国登月计划就此结束。在此期间,人类先后6次登月。
  此后的四十余年间,开展登月活动的国家只新增了日本、印度和中国。
  1990年发射接近月球的科学卫星“飞天号”,让日本成为继前苏联和美国后第三个进行月球探测的国家。而印度2008年发射的“月船1号”绕月飞行一年后失联,8年后被美国航空航天局(NANS)发现仍在绕月飞行,也就以失败告终。
  中国人“嫦娥奔月”的梦想一直渴望实现。从“神舟一号”到“神州五号”,是中国从无人飞船到实现进入太空梦想的突破。“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远程交会对接成功。而2016年发射成功的“天宫二号”,实现了与“神舟十一号”的成功对接,也成为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到2020年,中国将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拥有空间站的国家,到那时,登上月球将变得容易许多。
  美国总统特朗普于去年12月签署1号太空政策指令,要求美国宇航局(NASA)重新聚焦于载人航天项目,重返月球。8月23日,美国副总统彭斯在位于休斯敦的约翰逊航天中心发表演讲说:“我们的视线再次投向近邻月球,这一次,我们将不再满足于仅仅留下足迹。是时候了,美国需要在月球周围及月球表面建立永久基地。”
  人类飞向月亮的梦想实现了,我们就这样征服了月亮,且还在继续迈向太空的脚步。也许终有一日,人类会在月球上定居,彼时的中秋,当地球人仰望天空,月球人同样也在仰望地球吧……
其他文献
[摘要]在纪念深圳经济特区成立25周年之际,深圳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是什么?作者认为,就是要进一步搞好改革开放,进一步发挥改革开放“试验地”和“排头兵”的作用。具体而言,就是要争取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权,争取做政治体制改革的试验地,通过“区港联动”试点走向“自由港”,最后实现“深港都市圈”、“深港双子城”的构想。  [关键词]深圳经济特区新定位新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政治体制改革试点区港联
期刊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这是李白系列月亮诗作中最为脍炙人口的一首,题为《古朗月行》。相比他15岁时的处女作《初月》的明媚和浪漫,这首诗显然深沉、复杂得多。人到中年,诗人面对唐帝国时局,借月而申影射现实本义,月的意象较之《初月》,已由当初的单纯变得深婉曲折。  从《初月》而至《古朗月行》,李白对月亮的认识,其实也代表着大多数人的认知阶段和认知层次。中国佛教哲学界有一组重要
期刊
[摘要]1999年,“10+3”区域经济合作机制提出以来进展缓慢,惟有中国和东盟之间的自由贸易区建设取得了实质成果。本文主要分析“10+3”机制的脆弱性和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能够顺利实施的原因,并从这个背景下来考察中国华南地区与越南北部地区正在进行的次区域经济合作——“环北部湾经济圈”的意义。  [关键词]“10+3”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 环北部湾经济圈  [中图分类号]F127;P114 [
期刊
[中图分类号]F20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6623(2006)01-0005—05  编者按:为客观评估2005年宏观经济政策效应,合理预期2006年宏观经济运行趋势,深入探讨如何继续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于2005年12月31日在北京举行“2005中国宏观经济形势评估座谈会”。来自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国务院研
期刊
[摘要]泛珠三角处在我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10+1)的前沿,要推进自贸区的建设,必须发挥泛珠三角区域的省区与东盟直接、间接接壤的地缘优势,在加快建设自由贸易平台建立自由贸易区突破口,推进境内外交通设施建设,打造便利通道,发挥香港两个扇面作用等方面,发挥各具特点的功能作用,从而构建推进“10+1”自由贸易区的前沿阵地。  [关键词]泛珠三角 自由贸易区 不同地位 功能作用 前沿阵地  [中图
期刊
一直以来,月亮都是人类的引导者。人类跟随月亮的运转来開展自己的生活,比如按照农历(阴历)来播种和收获。面对这轮月亮,是中国人将“赏月”变成了一项群体性活动,不仅从“月亮”中参悟了阴阳的生存法则,还根据月的盈缺规律精心设计自己的生活。安排耕耘播种收获的农事,调节人世间的悲欢离合,甚至婚丧嫁娶。
期刊
古代祀典,最隆重者,莫过于天地之祭;而在天地之祭的诸种祀仪中,最典型、最庄重者又莫过于封禅,“封禅”。堪称为中国古代民族或国家的最高祭典。古代帝王的封禅仪式,皆在泰山。“封禅仪式”亘古就有  何谓封禅?司马迁在《史记·封禅书》中云:“此泰山上筑土为坛以祭天,报天之功,故日封。此泰山下小山除地,报地之功,故曰禅。”  通俗地理解,封禅即是人间帝王与天、地通话的一种神圣仪式。在泰山上筑土成坛,燔柴(烧
期刊
[中图分类号]F114;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623(2006)01-0073-05  2005年11月24~25日,第九届“东亚经济合作论坛”在广西南宁市举办。本次论坛由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和日本综合研究开发机构共同主办,并得到了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的大力支持。
期刊
10月份,全部国有工业企业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6320亿元,同比增长16.12。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8.08%,同比下降O.47个百分点。工业企业共完成出口交货值4319亿元,同比增长19.8%。  从主要行业看,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增长5.1%,纺织业增长16.4%,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17%,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18.8%,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19.1%,通用设备
期刊
月亮在古代的生活中是如此重要,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人们望着同一轮明月,观察着同样的月面影像,却创造出不同的月亮别称和神话传说。嫦娥与蟾蜍  在我国古代关于月亮的神话传说中,嫦娥奔月流传最广也最为深入人心。千百年来,每到中秋的夜晚,在皎洁的月色中,弥漫着桂花香的树下,总有孩子专心地倾听着美丽的嫦娥偷吃了不死药而奔向月亮的故事。  现代嫦娥奔月的故事来源于东汉张衡的《灵宪》,英雄射手羿为了成为长生不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