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全老人”乾隆的最大遗憾

来源 :看历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zv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的网络热播剧《延禧攻略》让乾隆帝再一次成为众多女生心中的男神,他治国有方,所统治的时代与康熙、雍正时期并称“康乾盛世”。不过,乾隆辉煌的政绩中,也有遗憾之事。
  最近的网络热播剧《延禧攻略》让乾隆帝再一次成为众多女生心中的男神,郎世宁笔下的乾隆画像满足了大众的这种想象,清秀的面庞下,透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自信。也难怪,在乾隆统治时期,国家总体安定,商品经济繁荣,民众生活质量有所改善,与康熙、雍正时期并称“康乾盛世”。
  乾隆对这样的功绩倒也一点不谦虚,晚年自称“十全老人”,所谓“十全”,指的是在乾隆统治时期发生的十次战争,清朝都取得了“胜利”。
  在这十场战争中,清缅战争却是“惨胜”,以至于乾隆晚年感慨说:“五十多年八桩战事,就征缅这桩不算成功。”
  清缅战争的导火索是什么?为什么一个东南亚的小国可以让处于盛世的大清朝栽跟头?
  这要从距乾隆出生四百多年前的元朝讲起。
  最初,蒙古为了征服南宋,采取了迂回大理从中国西南进军的策略,大理国被征服后,在这里设立了云南行省。之后蒙元帝国同缅族建立的第一个王朝——蒲甘王朝发生了冲突,蒙元帝国很快出兵摧毁了蒲甘王朝,在缅北地区扶持了一些掸族和傣族土司。明朝继承了元朝在这里的版图,设立了九个宣慰司,其中一个叫麓川的宣慰司在明朝正统年间发动了叛乱,战争的结果是,在缅北形成了若干个傣族土司,这些土司之间既相互联系,又互有斗争,成为明朝和缅甸之间的缓冲地带。
  16世纪中期,东吁王朝在缅甸中部兴起,很快统一了缅甸中部,结束了蒲甘王朝灭亡后的割据状况。统一后的东吁王朝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首先消灭了缅甸南部沿海地区的孟族势力,然后把目标锁定在缅北的掸族土司。
  这主要由缅甸的地势所决定,缅甸中部是平原地区,缅北则是掸邦高原,从高原进攻缅中平原有很大的优势。历史上,缅甸中部的势力强大后,都会进攻缅北,进而将这一地区纳入到缅中王朝的势力范围内,如果缅北势力强大,也会经常侵袭缅中地区。
  东吁王朝的侵扰,引起了明朝的反攻,明朝和缅甸在这一地区的争夺持续了半个多世纪,双方都没有能力完全统治这里,战争的结果是出现了木邦、孟养、八莫等土司,这些土司和南北两个强大国家之间是一种奇怪的关系,有些土司承认自己是明朝的宣慰司,但实际控制他们的是缅甸,另一些土司和缅甸建立了臣属关系,却被明朝实际控制。
  这种局面产生了一种叫作“花马礼”的贡税,“花马礼”是由花银和良马构成的贡税,缅北地区盛产银矿,当地土司花钱给缅甸缴纳贡税以换取和平。“花马礼”一直持续到了清朝,缅甸收取了“花马礼”,并不干涉当地事务,清朝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土司们的实际控制权仍在清朝这边就行。
  到18世纪中期,东吁王朝国内起义不断,1750年,面临亡国境地的东吁王朝向清朝派出使臣求救,使臣在缅北茂隆银厂矿主吴尚贤陪同下前往北京,向清朝表示臣服。乾隆帝没有接受东吁王朝使臣的求救,采取了中立政策。
  东吁王朝覆灭后,缅甸木疏村的部落首领雍籍牙重新完成了缅甸的统一,并一举奠定了佛教在缅甸的地位。国家统一后,雍籍牙立即进军缅北。
  缅甸首先侵扰的是缅北的桂家,桂家的领袖是宫里雁,他是追随永历帝进入缅甸的南明遗臣,永历帝被吴三桂杀害后,宫里雁留在缅北经营银矿,在这一地区非常富有,很容易成为缅甸的进攻目标。1762年,宫里雁兵败逃亡云南,以汉族人身份请求内附,却被秉持防御性策略的清朝所拒绝。
  缅甸趁着消灭宫里雁的机会,挺进云南,打算效仿东吁王朝,向当地土司索要“花马礼”。土司中孟连土司给了,但车里(西双版纳)土司没给,很多土司将这个消息报告给了清朝,清朝此时忙于西北战事,无暇顾及云南。缅甸对车里展开了报复,杀死了很多当地的土司。
  到1765年,乾隆帝才派云南总督刘藻剿灭来敌。刘藻书生出身,不擅军事,清朝的绿营兵被缅甸军队诱敌深入,中伏大败。乾隆相当生气,降刘藻为巡抚,改派他很信任的大臣杨应琚领军,建功心切的杨应琚没有把缅甸放在眼里,领了2萬多军队便火速南下。缅甸军队采取了坚壁清野的撤退,没有给清军留下任何物资,杨应琚却以为缅甸是被自己吓跑的,在没有乾隆得到允许的情况下,擅自领兵进入缅甸境内。
  缅甸军队中配备了从葡萄牙进口的欧洲先进火枪,甚至有欧洲雇佣军在缅甸军队中,他们以逸待劳等待清军的进攻。清军长途跋涉进入缅甸后,没有整休就展开进攻。结果清军损失严重。杨应琚在给乾隆的奏折里,把这种情况描述为清军的“胜利”,多次谎报战功。
  乾隆帝也不傻,战报上都是战功,战争却陷入了僵局,他派出情报人员刺探前方军情,才知道清军不断战败,已经转攻为守了。乾隆大怒,一气之下召回杨应琚赐死。
  此时,乾隆任命在西北战场上立有战功的明瑞为云贵总督,调集5万士兵和1万5000匹战马,拨发600万两白银作为军费,打算彻底扭转对缅甸战争的不利局面。但明瑞犯了和杨应琚一样的错误,他亲自率领1万7千人,孤军深入缅甸,被从暹罗班师回国的缅甸军队包围,明瑞自缢身亡。
  缅甸虽然打了胜仗,但自知国力不及大清朝,如果真的惹怒了清朝,倾全国之力攻打缅甸,缅甸肯定是抵挡不住的,所以派出使臣打算同清朝讲和。面对连损三员大将的境况,乾隆深感耻辱,断然拒绝了议和的提议。
  乾隆立即着手准备新一轮的攻势,这一次他动用4万兵马,9万民夫,阿桂等能征善战的将领也被派往前线。这一次清军水陆并进,从福建派出水师打算海陆夹击缅甸。但是缅甸人再次凭借强大的火器与清军周旋,无论是水战还是陆战,清军又一次陷入了僵局,双方打打停停,对国力损耗很大。这时候被缅甸攻击的暹罗在他信大帝的带领下开始反击缅甸,面对两线作战的压力,缅甸难以应付,最后主动向清朝提出议和。
  这场战争虽然以缅甸求和结束,但清廷也损失惨重,成为“十全老人”乾隆帝的心头憾事。不过,中缅关系也由此打开了新局面。清朝也借此机会加强了对土司的管理和控制,削弱大土司的势力范围,逐步分割土司的权力,最终完成了对西南边疆的控制。
其他文献
[摘要]1999年,“10+3”区域经济合作机制提出以来进展缓慢,惟有中国和东盟之间的自由贸易区建设取得了实质成果。本文主要分析“10+3”机制的脆弱性和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能够顺利实施的原因,并从这个背景下来考察中国华南地区与越南北部地区正在进行的次区域经济合作——“环北部湾经济圈”的意义。  [关键词]“10+3”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 环北部湾经济圈  [中图分类号]F127;P114 [
期刊
[中图分类号]F20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6623(2006)01-0005—05  编者按:为客观评估2005年宏观经济政策效应,合理预期2006年宏观经济运行趋势,深入探讨如何继续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于2005年12月31日在北京举行“2005中国宏观经济形势评估座谈会”。来自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国务院研
期刊
[摘要]泛珠三角处在我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10+1)的前沿,要推进自贸区的建设,必须发挥泛珠三角区域的省区与东盟直接、间接接壤的地缘优势,在加快建设自由贸易平台建立自由贸易区突破口,推进境内外交通设施建设,打造便利通道,发挥香港两个扇面作用等方面,发挥各具特点的功能作用,从而构建推进“10+1”自由贸易区的前沿阵地。  [关键词]泛珠三角 自由贸易区 不同地位 功能作用 前沿阵地  [中图
期刊
一直以来,月亮都是人类的引导者。人类跟随月亮的运转来開展自己的生活,比如按照农历(阴历)来播种和收获。面对这轮月亮,是中国人将“赏月”变成了一项群体性活动,不仅从“月亮”中参悟了阴阳的生存法则,还根据月的盈缺规律精心设计自己的生活。安排耕耘播种收获的农事,调节人世间的悲欢离合,甚至婚丧嫁娶。
期刊
古代祀典,最隆重者,莫过于天地之祭;而在天地之祭的诸种祀仪中,最典型、最庄重者又莫过于封禅,“封禅”。堪称为中国古代民族或国家的最高祭典。古代帝王的封禅仪式,皆在泰山。“封禅仪式”亘古就有  何谓封禅?司马迁在《史记·封禅书》中云:“此泰山上筑土为坛以祭天,报天之功,故日封。此泰山下小山除地,报地之功,故曰禅。”  通俗地理解,封禅即是人间帝王与天、地通话的一种神圣仪式。在泰山上筑土成坛,燔柴(烧
期刊
[中图分类号]F114;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623(2006)01-0073-05  2005年11月24~25日,第九届“东亚经济合作论坛”在广西南宁市举办。本次论坛由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和日本综合研究开发机构共同主办,并得到了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的大力支持。
期刊
10月份,全部国有工业企业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6320亿元,同比增长16.12。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8.08%,同比下降O.47个百分点。工业企业共完成出口交货值4319亿元,同比增长19.8%。  从主要行业看,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增长5.1%,纺织业增长16.4%,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17%,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18.8%,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19.1%,通用设备
期刊
月亮在古代的生活中是如此重要,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人们望着同一轮明月,观察着同样的月面影像,却创造出不同的月亮别称和神话传说。嫦娥与蟾蜍  在我国古代关于月亮的神话传说中,嫦娥奔月流传最广也最为深入人心。千百年来,每到中秋的夜晚,在皎洁的月色中,弥漫着桂花香的树下,总有孩子专心地倾听着美丽的嫦娥偷吃了不死药而奔向月亮的故事。  现代嫦娥奔月的故事来源于东汉张衡的《灵宪》,英雄射手羿为了成为长生不死
期刊
从古至今,从幻想为神到踏上月亮表面,人类对月亮的观察与探索,从未停止。从想象到探索  每当晴朗的夜幕降临,夜空中便有一处光明高悬,却不知为何物,这让人十分好奇。月初弯弯,月中圆圆,阴晴圆缺的朦胧变化更让它为自己平添了几分神秘魅力。  浙江余杭的良渚,蕴藏着公元前3300-2250年的文明。其中,中国历史博物馆藏的玉琮和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的玉镯上,都有一个图形,其含义至今未解。圆形纹的下方,一个类似
期刊
一位宫廷庸医害死两位皇帝,最终只是获罪戍边,得以保全性命。这其中又有什么内幕?  拜各種古装宫廷影视剧所赐,我们知道古代宫廷的御医是高风险职业。御医难当,那些制造了医疗事故的御医们自然是难免死路一条,可是凡事都有例外,在大明朝就有这么一位奇葩御医。  弘治十八年四月,北京天坛。  一位清瘦的中年人已经在天坛上枯坐了很久,他不时地擦拭额头的汗滴,抬头焦虑地望着天空,仿佛在等待着什么。突然电闪雷鸣,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