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学生考上了交大,本硕连读,教师节回母校看望老师.当老师们夸他学习习惯好、聪明时,学生回答了一句“是老师当时启蒙得好”——这句话深深触动了笔者,也让笔者觉得作为物理的启蒙老师,我们任重而道远.怎样才能更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让更多的学生喜欢物理?怎样构建魅力物理课堂,让物理课更吸引人?这些是每一个物理老师必须面对的问题,为此,笔者做了如下尝试.
1抓住兴奋点,hold住学生的注意力
前苏联的教育家马申斯基说过:“注意是一座门,凡是外界进入心灵的东西都要通过它”.心理学研究表明,注意力不可能以同样的强度维持25分钟以上.在明确活动的目的、任务的前提下,合理地组织活动,有助于集中注意力.自己作为学生参加过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发现在纯粹听讲时,作为成年人的我注意力集中时间一般持续十分钟左右,十分钟后就要插话或者干点别的什么事情,然后再回到课堂内容.而作为老师,我们希望学生四十分钟全程集中注意力,希望紧紧抓住学生的思维,构建更高效的魅力课堂,那么就必须利用这些规律,尽量让物理课堂丰富多彩.
于是在课堂上,笔者减少自己讲的时间,尽量多地安排形式多样的学生活动,最低限度十分钟一次. 例如,在学习《时间的测量》时,第一个十分钟学习时间的单位,我安排学生阅读课本自己找出常用的时间单位,根据已有知识说出他们的换算关系,当找出时间的国际单位时,由我来计时,同学们眨眼睛、数脉搏次数来感受一秒有多长;第二个十分钟学习测量时间的工具,从课本上了解历史上有哪些测时间的工具,让学生谈身边测时间的工具,然后同桌合作模拟打点计时器工作;第三个十分钟了解打点计时器,并练习使用,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解决碰到的问题,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成功的体验;第四个十分钟学生交流、总结与练习,由碰到问题的学生交流实验过程中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实验顺利的同学带着自豪去听,同时也增长了见识.整节课学生都处于兴奋之中,课堂效率当然也比较高.
2联系生活,使物理课充满活力
“水有源,故其流不穷;木有根,故其生不穷.”物理本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所以从与我们联系最紧密的生活中汲取需要的素材,无疑会极大的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要做到这点,教师自己首先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积累经验,必要的时候不妨让自己做模特.
例如,在学习《光》这一章时,笔者播放了自己随手拍下的与光有关的现象,并署上时间地点:2009年1月在香港维多利亚港拍下的光沿直线传播的图片,2011年4月在嘉定华亭人家拍下的自己在哈哈镜前的照片、玻璃水缸中乌龟的照片,2011年8月在家里拍下的光通过饮水机的水桶时发生色散的照片,这些来自生活的真实场景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与共鸣,当然也成功地激发了他们学习光學的兴趣.我同时鼓励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不妨像老师这样留心观察并记录下一些有意思的现象.
又如,在讲光的反射时,我问学生“我发不发可见光?”刚准备开小差的同学听到这句话奇怪地抬起头看着我“你当然不发光了”“那我不发光你们怎么会看到我?”.通过这样自己当模特,不仅成功拉回学生的思绪,而且自然而然过渡到下一环节.
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内在动机的满足在于学习过程的本身,即“乐在其中”.在合适的情景创设与具体的学习活动后,学生的问题得到有效的消除,学习期待达到了,学习需要得到满足,主体的学习动机会进一步强化,这对学生今后的学习有积极影响,内在动机随之形成,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在满足中逐步提升.而一次次学习兴趣的提升也让物理课生机盎然,充满魅力.
3鼓励赏识,让每一位学生自信满满
“我除了读不好书,其他什么都好”——班级里一位同学对自己的评价让我瞠目结舌.“你为什么会认为自己读不好?”“我妈妈一直这样说!”这太可怕了,不一定正确的评价,说的时间长了,连当事人自己都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了.
人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赞赏,处在集体中的学生尤其如此.基于此,通过作业、课堂表现、与班主任沟通,甚至是网络等途径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在我的课堂上经常会出现这样的场景: “接下来这个问题我相信×××一定能回答出来”、“你
考:“怎么做”,让学生提出不同的方案,设计实验、进行试验、分析实验;“为什么这么做”,交流讨论,总结出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在做中促进学生手脑并用,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2.4加强实验室的管理,适时开放实验室,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动手机会
开放实验室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有效措施,它克服了器材不足,实验课时少,课时分散等弊端.如:在学完托盘天平后,可要求学生利用小木条、瓶盖、铁丝、细线等自制简易天平,并用它测量一些物体的质量,与实验室中的天平进行测量比较.学生经历动手过程会倍感亲切,兴趣盎然.学校应尽快改变实验室的封闭式管理状态,制定开放管理办法,鼓励学生主动做课外实验,边学习边实践.其次,实验室要配有专职的实验员,要求实验员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良好的实验操作技能,同时也要具备科学管理的素质和创新意识.
2.5发挥多媒体技术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作用
在初中物理诸多的科学探究中,由于受时间、空间等的限制,常常会出现实验过程、现象不清楚、不全面或根本不可能实现,这些往往成了学生认识上的难点.例如:惯性定律、电荷的定向移动、分子运动等.而应用多媒体技术,充分利用其集成声音、图像、文本、影像、动画的功能,对实验现象进行模拟甚至仿真,既能吸引学生注意,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刺激,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尽可能获得更多的信息,是取得更好的实验效果的一条有效途径.
新世纪,伴随着新课改的脚步,物理实验教学改革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对于每一位物理教育工作者来说,都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作为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工作者,我们要迎难而上,投身于物理课程改革中,关注民族教育,关注物理实验教学研究,把物理实验教学研究引向深入,为基础教育改革的顺利实施添砖加瓦.
们以为人家回答不出来吗?我看未必,×××,证明给他们看!”——对基础薄弱的学生;“回答得非常好,声音响亮,表达清晰,没有一句多余的话,建议大家像他这样回答问题”、“问得好,只有敢于问出来,这节课你才是收获最大的,因为你的疑问得到了解答”、“再想想看,题目里有什么条件你没有注意到的?”——对优秀的同学;“同学们前一段的表现非常好,我相信这是因为大家的良好习惯所致”、“我一直认为我们班的同学非常不错,而且在办公室里跟其他老师这样表扬你们”——对全班学生.每一位同学都感受到老师对他的信任与赏识.于是,常常在课堂上会有这样的感叹词“噢……”“咦……”“对哦”;常常在上楼梯时,会有学生问我“老师,我昨天的作业做得还不错吧?”;常常在路上碰到时学生会说“老师,我相信我的物理成绩不会比×××(班级里成绩优异的同学)差”——为此,我也及时批改作业,及时反馈,并尽量记住那些特别需要关注的同学的表现.
4量身打造,体验成功的喜悦
上课前笔者会告诉学生,这节课我们的任务是什么,上完课后要达到什么程度才算达标.为了落实基本知识,检验自己是否达标,我关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量身定制习题,下课后马上将课堂练习的内容收上来,检查学生的落实情况,做到堂堂清、周周清.
在设计课堂练习时,我注意做到知识点单一,针对性强,面向全体.选用相关的基础的中考题,让学生了解怎么考.例如,在光的反射定律的练习中,我提出要求,这节课要达到三会:“会记”反射定律、“会用”反射定律解题、“会画”光反射的图并且不能丢分.“会记”采取全班齐读、齐表述的形式,“会用”采用当堂回答、个别提问的形式,“会画”采取教师演示、学生练习中考题、教师带着红笔当堂批改的形式,下课后交上来检查学生的订正情况.
设计课后的配套练习时,我注意紧扣学科教学基本要求,采取目标明确、目标细化的形式.在一张练习卷中,一般把一个知识块分为若干个细化的目标,而每个目标下有三到五道针对本目标的练习.学生做出了这三五道题,也就达到了此目标,也就达到了学科教学基本要求.布置作业时我注意根据各班的实际教学情况,布置相应的目标习题,一般在十五分钟左右完成.针对学习习惯不好的同学,为了杜绝试卷有去无回的现象,我一般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完成当天的作业.而这么一件容易的事情,学生也很乐于尽快完成.一段时间下来,他们有一种感觉——物理很容易学.
一章的教学结束后,笔者注意将学生易错的题目汇总成一张试卷,再次练习.经验告诉我们,第一次错的同学经老师讲解后虽然懂了,下次碰到可能还会用第一次错误的方法解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让每位同学在考试中取得理想的成绩,我采取反复练的措施.易错题重复做,直到讲出道理、不错为止.每一堂课内容的落实,让学生有了底气,当他们在阶段性测试中取得不错的成绩时,那种带着稚气的自豪也再次感染了我.
荀子说过“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只要我们不懈追求,我们的物理课堂一定会超越有效课堂、高效课堂,成为魅力课堂,我们的初中物理教师也一定会为学生启好蒙,让更多的学生喜欢物理!
1抓住兴奋点,hold住学生的注意力
前苏联的教育家马申斯基说过:“注意是一座门,凡是外界进入心灵的东西都要通过它”.心理学研究表明,注意力不可能以同样的强度维持25分钟以上.在明确活动的目的、任务的前提下,合理地组织活动,有助于集中注意力.自己作为学生参加过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发现在纯粹听讲时,作为成年人的我注意力集中时间一般持续十分钟左右,十分钟后就要插话或者干点别的什么事情,然后再回到课堂内容.而作为老师,我们希望学生四十分钟全程集中注意力,希望紧紧抓住学生的思维,构建更高效的魅力课堂,那么就必须利用这些规律,尽量让物理课堂丰富多彩.
于是在课堂上,笔者减少自己讲的时间,尽量多地安排形式多样的学生活动,最低限度十分钟一次. 例如,在学习《时间的测量》时,第一个十分钟学习时间的单位,我安排学生阅读课本自己找出常用的时间单位,根据已有知识说出他们的换算关系,当找出时间的国际单位时,由我来计时,同学们眨眼睛、数脉搏次数来感受一秒有多长;第二个十分钟学习测量时间的工具,从课本上了解历史上有哪些测时间的工具,让学生谈身边测时间的工具,然后同桌合作模拟打点计时器工作;第三个十分钟了解打点计时器,并练习使用,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解决碰到的问题,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成功的体验;第四个十分钟学生交流、总结与练习,由碰到问题的学生交流实验过程中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实验顺利的同学带着自豪去听,同时也增长了见识.整节课学生都处于兴奋之中,课堂效率当然也比较高.
2联系生活,使物理课充满活力
“水有源,故其流不穷;木有根,故其生不穷.”物理本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所以从与我们联系最紧密的生活中汲取需要的素材,无疑会极大的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要做到这点,教师自己首先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积累经验,必要的时候不妨让自己做模特.
例如,在学习《光》这一章时,笔者播放了自己随手拍下的与光有关的现象,并署上时间地点:2009年1月在香港维多利亚港拍下的光沿直线传播的图片,2011年4月在嘉定华亭人家拍下的自己在哈哈镜前的照片、玻璃水缸中乌龟的照片,2011年8月在家里拍下的光通过饮水机的水桶时发生色散的照片,这些来自生活的真实场景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与共鸣,当然也成功地激发了他们学习光學的兴趣.我同时鼓励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不妨像老师这样留心观察并记录下一些有意思的现象.
又如,在讲光的反射时,我问学生“我发不发可见光?”刚准备开小差的同学听到这句话奇怪地抬起头看着我“你当然不发光了”“那我不发光你们怎么会看到我?”.通过这样自己当模特,不仅成功拉回学生的思绪,而且自然而然过渡到下一环节.
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内在动机的满足在于学习过程的本身,即“乐在其中”.在合适的情景创设与具体的学习活动后,学生的问题得到有效的消除,学习期待达到了,学习需要得到满足,主体的学习动机会进一步强化,这对学生今后的学习有积极影响,内在动机随之形成,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在满足中逐步提升.而一次次学习兴趣的提升也让物理课生机盎然,充满魅力.
3鼓励赏识,让每一位学生自信满满
“我除了读不好书,其他什么都好”——班级里一位同学对自己的评价让我瞠目结舌.“你为什么会认为自己读不好?”“我妈妈一直这样说!”这太可怕了,不一定正确的评价,说的时间长了,连当事人自己都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了.
人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赞赏,处在集体中的学生尤其如此.基于此,通过作业、课堂表现、与班主任沟通,甚至是网络等途径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在我的课堂上经常会出现这样的场景: “接下来这个问题我相信×××一定能回答出来”、“你
考:“怎么做”,让学生提出不同的方案,设计实验、进行试验、分析实验;“为什么这么做”,交流讨论,总结出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在做中促进学生手脑并用,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2.4加强实验室的管理,适时开放实验室,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动手机会
开放实验室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有效措施,它克服了器材不足,实验课时少,课时分散等弊端.如:在学完托盘天平后,可要求学生利用小木条、瓶盖、铁丝、细线等自制简易天平,并用它测量一些物体的质量,与实验室中的天平进行测量比较.学生经历动手过程会倍感亲切,兴趣盎然.学校应尽快改变实验室的封闭式管理状态,制定开放管理办法,鼓励学生主动做课外实验,边学习边实践.其次,实验室要配有专职的实验员,要求实验员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良好的实验操作技能,同时也要具备科学管理的素质和创新意识.
2.5发挥多媒体技术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作用
在初中物理诸多的科学探究中,由于受时间、空间等的限制,常常会出现实验过程、现象不清楚、不全面或根本不可能实现,这些往往成了学生认识上的难点.例如:惯性定律、电荷的定向移动、分子运动等.而应用多媒体技术,充分利用其集成声音、图像、文本、影像、动画的功能,对实验现象进行模拟甚至仿真,既能吸引学生注意,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刺激,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尽可能获得更多的信息,是取得更好的实验效果的一条有效途径.
新世纪,伴随着新课改的脚步,物理实验教学改革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对于每一位物理教育工作者来说,都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作为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工作者,我们要迎难而上,投身于物理课程改革中,关注民族教育,关注物理实验教学研究,把物理实验教学研究引向深入,为基础教育改革的顺利实施添砖加瓦.
们以为人家回答不出来吗?我看未必,×××,证明给他们看!”——对基础薄弱的学生;“回答得非常好,声音响亮,表达清晰,没有一句多余的话,建议大家像他这样回答问题”、“问得好,只有敢于问出来,这节课你才是收获最大的,因为你的疑问得到了解答”、“再想想看,题目里有什么条件你没有注意到的?”——对优秀的同学;“同学们前一段的表现非常好,我相信这是因为大家的良好习惯所致”、“我一直认为我们班的同学非常不错,而且在办公室里跟其他老师这样表扬你们”——对全班学生.每一位同学都感受到老师对他的信任与赏识.于是,常常在课堂上会有这样的感叹词“噢……”“咦……”“对哦”;常常在上楼梯时,会有学生问我“老师,我昨天的作业做得还不错吧?”;常常在路上碰到时学生会说“老师,我相信我的物理成绩不会比×××(班级里成绩优异的同学)差”——为此,我也及时批改作业,及时反馈,并尽量记住那些特别需要关注的同学的表现.
4量身打造,体验成功的喜悦
上课前笔者会告诉学生,这节课我们的任务是什么,上完课后要达到什么程度才算达标.为了落实基本知识,检验自己是否达标,我关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量身定制习题,下课后马上将课堂练习的内容收上来,检查学生的落实情况,做到堂堂清、周周清.
在设计课堂练习时,我注意做到知识点单一,针对性强,面向全体.选用相关的基础的中考题,让学生了解怎么考.例如,在光的反射定律的练习中,我提出要求,这节课要达到三会:“会记”反射定律、“会用”反射定律解题、“会画”光反射的图并且不能丢分.“会记”采取全班齐读、齐表述的形式,“会用”采用当堂回答、个别提问的形式,“会画”采取教师演示、学生练习中考题、教师带着红笔当堂批改的形式,下课后交上来检查学生的订正情况.
设计课后的配套练习时,我注意紧扣学科教学基本要求,采取目标明确、目标细化的形式.在一张练习卷中,一般把一个知识块分为若干个细化的目标,而每个目标下有三到五道针对本目标的练习.学生做出了这三五道题,也就达到了此目标,也就达到了学科教学基本要求.布置作业时我注意根据各班的实际教学情况,布置相应的目标习题,一般在十五分钟左右完成.针对学习习惯不好的同学,为了杜绝试卷有去无回的现象,我一般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完成当天的作业.而这么一件容易的事情,学生也很乐于尽快完成.一段时间下来,他们有一种感觉——物理很容易学.
一章的教学结束后,笔者注意将学生易错的题目汇总成一张试卷,再次练习.经验告诉我们,第一次错的同学经老师讲解后虽然懂了,下次碰到可能还会用第一次错误的方法解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让每位同学在考试中取得理想的成绩,我采取反复练的措施.易错题重复做,直到讲出道理、不错为止.每一堂课内容的落实,让学生有了底气,当他们在阶段性测试中取得不错的成绩时,那种带着稚气的自豪也再次感染了我.
荀子说过“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只要我们不懈追求,我们的物理课堂一定会超越有效课堂、高效课堂,成为魅力课堂,我们的初中物理教师也一定会为学生启好蒙,让更多的学生喜欢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