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种植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lee_j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观察力是科学探究过程中一种基本的和普遍的能力,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一个人的智慧应从观察天上和地下的实在的东西中来,同时观察越多,获得的知识越牢固。”。
  观察是一切知识的门户,是科学实验和科学发现的基础。伟大的生物学家达尔文曾说过:“我既没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是在觉察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其进行精细观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众人之上。”所以,在人一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幼儿期,应当重视幼儿观察力的培养。观察力是智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抓好观察力的培养,有利于幼儿智力的增长和智力水平的提高。要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从幼儿的兴趣点出发,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兴趣是幼儿学习最好的老师”,幼儿只有对观察的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才会积极主动地观察。通过对幼儿的观察,发现幼儿喜欢观察活的、动的物体;喜欢观察颜色鲜艳的东西;喜欢看大而清晰的物体图像;位置明显的物体容易被观察;差别大的物体容易被观察出来等。
  1、捕捉孩子的兴趣,引导观察
  幼儿天生就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对周围的事物有着极大的兴趣,只要我们倾听和观察就会发现。因此,我们要把握时机,正确引导幼儿去观察发现。
  2、选择适合的观察对象,引导幼儿乐于观察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我为幼儿多选择色彩鲜艳、新奇、活动等幼儿感兴趣的事物作为观察对象。幼儿对这些喜欢的东西常常没有成人指导下自主的去看看、摸摸、碰碰等观察,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各种感官。
  例:在开学初我们和孩子们一起在种植园地中进行了萝卜种子的播种。孩子们开始关注种子的发芽,关注叶子一点点长大。慢慢的萝卜长大了,也到了收获的时候。有白萝卜,胡萝卜,红萝卜。孩子们对萝卜有了一定的认识,初步具备了一些个体的经验,通过创设情境,让幼儿看看、摸摸、比比中感受萝卜的特征,通过品尝活动等感知萝卜的味道和用途。幼儿在学习的同时也享受着活动所带来的乐趣,使幼儿真正体验到了玩中学,学中玩的快乐。
  二、教给幼儿正确的观察方法,培养幼儿善于观察
  幼儿的观察条理性差,如果孩子不会用正确的方法观察事物,而是东看看、西瞧瞧,就会把要观察事物的重要特征遗漏掉。这主要是幼儿没有学会观察的方法,教师必须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进行观察。
  1、顺序法
  顺序法指以一定顺序来进行观察。有从远到近、从整体到局部、从局部到整体、从上到下、从明显特征到不明显特征等等。
  例:种植园地种了许多的玉米,因为是和孩子们一起种的,所以孩子们特别的感兴趣,小朋友们天天去观察、照顾、浇水。幼儿们在观察玉米的活动中,有的幼儿从上到下的观察,是叶、茎、根;有的幼儿让他们从整体到局部观察,观察玉米长得有多高时,果实是怎样的,通过玉米的高矮来判断玉米的果实是否成熟。
  2、比较法
  比较法指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物或现象比较他们不同点和相同点,让幼儿进行分析、比较、判断、思考,从而正确细致、完整认识事物。
  例:在萝卜丰收时,老师会带着小朋友观察白萝卜、红萝卜、胡萝卜。让幼儿从萝卜外形特征,如茎、叶方面,比较其明显与不明显的不同特征。不仅认识了三种萝卜,又发展了幼儿的观察力。
  3、追踪观察法
  追踪观察法是指让幼儿对某一事物或现象的变化和发展进行间断性的、有系统的观察,使幼儿了解其生长变化和发展的全过程,从而形成完整的认识。
  例:春季在种植园地播种蚕豆后,让幼儿阶断性地观察并记录。了解蚕豆从发芽——长叶——开花——结果的生长过程,及丰收蚕豆再种植这种生物循环的规律
  这种方法比较有持久性,在其过程中能锻炼幼儿的耐心、敏锐性、细致性,对培养幼儿良好的观察习惯有独特作用。这种方法也较适合中大班幼儿。
  三、引领幼儿在“自然情景中”提高观察能力
  观察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日积月累的。因此,日常生活中要创造机会,培养幼儿勤于观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为了让幼儿能对观察有持久性,我们在自然角饲养了一些小动物、各种各样的植物,让幼儿在产生兴趣的同时能每天都来观察它们;让幼儿善于发现种植中的观察时机,如:在种植活动中观察各种种子的发芽、牵牛花爬藤、蔬菜的发芽,让幼儿学会留意和发现种植中的一些现象。大自然的一草一木都蕴藏着丰富的教育资源,正是因为它们的平凡,所以易被人们忽视,但在孩子们的眼里,却有着无穷的吸引力。为了让孩子能更多的了解我们的大自然,我园组织幼儿“走进田野“亲近大自然,让他们投身到泥土的芳香中,更多的去接触种植,让孩子们在田野中观察更多的新鲜事物,了解各种农作物的生长、名称,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在活动中,孩子们感受了大自然给我们带来的惊喜外,拓宽了视野,还了解了一些野外的植物的知识等。并激发他们关心周围事物的兴趣,积累生活经验。
  总之,在种植活动中对幼儿进行观察能力的培养是必要可行的,观察是幼儿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在其成长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将为幼儿提供各种观察的机会,选择幼儿容易理解的事物,循序渐进地启发他们思考,使他们从小养成认真观察事物的习惯,发展他们的观察能力,有效地提高幼儿的智力。
  【作者单位:常州市西林中心幼儿园 江苏】
其他文献
我们的幼儿教育,就是要创造条件让幼儿尽可能与周围各种事物接触,扩大幼儿的眼界,丰富幼儿的感性知识,培养他们的探索欲望,同时发展多方面的能力。  一、在园内创设良好的环境  环境是幼儿学习、探索、实践的物质基础,良好的环境对幼儿的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应尽量将大自然、大社会的各种内容搬进幼儿园这个小环境,让幼儿在园内也能不时地体验到其中的乐趣。  1.静态环境的创设。  活动室是幼儿在园里的主
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英语作业与课堂教学紧密配合,能不断促进学生知识、思维、智力、兴趣、意志等方面的健康发展,同时也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目前的作业模式背离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作业形式单一。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布置的作业多以书面形式为主,机械地、反复地抄写单词、句子和课文,一味追求数量而忽视了质量,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二、作业评价缺乏鼓励性。
教学分析:  《水面的秘密》是青岛版五四制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水的科学》第四课。本课是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想、假设、实验探究等活动,发现水的表面张力现象,初步得出结论,在获得新知的过程中实践科学探究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细心操作的习惯,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活动,发现水的表面张力。  2.养成细
幼儿时期是人生起步阶段,也是各种行为习惯的养成阶段。为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盛菊影幼儿园依托园文化建设载体,充分挖掘“坚持与尊重”这一盛幼武术文化特色内涵,以级部为单位开展了“好习惯?我养成”美丽行动微课题研究。在《指南》精神引领下,经过一阶段“教学科研”一体化行动实践,我们明晰了“3——6岁幼儿礼仪行为”形成的规律:礼仪情感是基础、礼仪认知是前提、礼仪实践是过程。遵循以上规律,我们从幼儿园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新的理念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的现代课堂教学定能彰显个性,散发活力。     一、朗读表演培养语感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的美妙,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和关键的时期。如何培养和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呢?《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语言区正是提供给幼儿这样一个运用语言的场所。教师可以根据语言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水平,投放有效的材料,让幼儿在活动中轻松愉快、没有心理压力地按自己的意愿自主地选择活动内容、活动方式和
对小学生来说,要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思维能力,除了用普通的讲授法外,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自主学习,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要提高学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对教师的要求是很高的。教师需要营造合适的教学氛围,在此基础上采用小组合作等方式学习数学,再利用多媒体等先进设备辅助教学,并给学生适当的空间展示自我。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小学数学教学,能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乐趣,同时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认识自己所生活的环境与社会”,学会“数学地思考”。所以,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用数学眼光去观察生活实际,从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课程标准》又强调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如何贯彻落实这些新课程理念,是摆在我们数学教师面前的难题。下面摘录本人《加法结合律》教学实践中的几个教学片段,来谈谈自己对新课程理念的
在教学活动中,提问是教师组织教学活动时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教师灵活有效地运用提问,可以促使幼儿的思维和活动紧密联系,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好的提问,能够让幼儿获得更多学习的快乐,知识的积累,能力的培养。实现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同伴之间的交流与分享。  现在,幼儿园的多数活动都是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相互学习方式进行的。在师幼互动中,提问是教师、幼儿和活动内容三者间互动的途径,是
绘画是孩子思维的标志、是孩子思维发展的外显形态。绘画活动,不但让幼儿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得到提高,而且能让幼儿在轻松、愉快、自然的氛围中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在美术活动中,幼儿常会在不经意中把自己的喜悦、快乐、悲哀、烦恼在画中流露出来,使之成为他们自己特有的语言。《纲要》中提出:“语言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语言教育应当渗透在所有的活动中。艺术是幼儿的另一种表达认识和情感的‘语言’”。“培养幼儿建立画面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