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面的秘密》教学设计与反思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ngshi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分析:
  《水面的秘密》是青岛版五四制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水的科学》第四课。本课是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想、假设、实验探究等活动,发现水的表面张力现象,初步得出结论,在获得新知的过程中实践科学探究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细心操作的习惯,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活动,发现水的表面张力。
  2.养成细致观察、大胆预测、认真实验的科学习惯;喜欢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了解水的表面张力现象。
  教学准备:
  带网透明的杯子、表面张力图片、视频;实验记录表;
  学生分组实验材料:水槽、广口瓶、滴管、硬币、抹布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魔术吗?这有一个带网的杯子,我把它装上水,装得满满的,如果把它倒过来会怎样?奇迹发生了,水竟然没流出来?这是怎么回事?想不想揭开这个秘密?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水面的秘密(板书:水面的秘密)。
  (设计意图:从蕴含科学道理的“魔术”入手,让学生感受科学的神秘,一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二“水杯倒过来,水竟然没流出来”,让学生产生强烈的认知冲突,引发学生探究欲望。)
  二、探究水的表面张力
  硬币装水
  1.谈话:(出示硬币)我们知道杯子能装水,硬币能装水吗?说能的同学怎么装?谁来试试?(实验投影:学生上台用滴管向硬币滴水)
  在操作时要注意什么?硬币能装多少滴水呢?
  2. 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实验操作方法、注意事项。
  3. 课件出示注意事项:(1)轻捏滴管胶头,靠近硬币滴,滴在硬币的中央。(2)从侧面仔细观察水面的变化情况。(3)水溢出停止,记录水溢出前的滴数,最后一滴不记录总数。(4)小组分工合作,填好记录表。
  4.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参与小组活动并适当指导。
  5.小组汇报
  (设计意图:学生年龄小,探究能力稍弱,教师要扶、放结合。在探究前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使学生始终围绕实验核心环节探究,既保证了实验探究的顺利进行,又培养了学生规范的操作方法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实验记录单上让学生画一画,写一写看到的现象,并让学生用语言描述出来,在玩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初步感知水的表面张力现象。)
  三、理解水表面张力科学概念
  1.谈话:刚刚同学们已经说出了自己的想法,现在我们来看科学家的解释。(巧虎科学动画视频:水的表面张力)
  2.总结:水由许多的水分子组成,水表面的分子他们非常地团结,手拉手抱得紧紧的,有一个相互吸引的力,这就是水的表面张力。
  (设计意图:虽然通过两个实验让学生感知到了水的表面张力现象,但是水的表面张力概念比教抽象,学生并不容易理解,通过动画视频,形象演示了水的表面张力,化难为简,让学生在前面实验基础上很好的理解了水的表面张力科学概念,突破了本课的难点。)
  四、了解生活中的表面张力现象
  1.了解水的表面张力现象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2.让学生解释导入时的“魔术”。
  3.播放宇航员太空授课视频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让学生知道生活中处处有科学;太空授课视频让学生感受科学的神奇,从而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五、课后拓展
  谈话:我们发现水有表面张力,那么其它液体如:牛奶、酱油、饮料也有表面张力吗?课下请同学们利用今天我们学到的方法探究一下吧!
  课后记
  一、关注细节,以“扶”为主
  《科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科学探究活动一般应掌握由简单到复杂、由教师扶着走到逐步放开,由模仿到半独立再到独立的过程逐步进行。”
  三年级学生刚开始接触科学课,探究能力较弱,更需要我们教师的扶持。在两个探究实验前,我在实验操作方法上、观察方法上进行了针对性的指导,让学生知道这个实验的目的是什么,要怎么样去完成;探究实验时,精心设计的实验记录单起到了较好的引导作用,如:(1)放入回形针以前水面是什么样的?(2)放入10个回形针时,水面是什么样的?(3)放20个回形针时,水面有什么变化?(4)你总共放了多少回形针?四个问题,把学生注意力集中在观察水面现象上,把握住观察此实验的关键。
  二、注重思维,培养能力
  章鼎儿老师说过:“没有思维参与的探究活动不能称之为科学探究。”在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课堂教学的一条主线,也是课堂的主旋律。本课中魔术导入激活学生的探秘思维,引导其主动参与;学生观察实验现象,产生认知冲突,学生的思维已经在进行强烈的活动,产生求知的欲望;思考现象实质,给学生一定时间,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作者单位:淄博市周村区教师进修学校 山东】
其他文献
一、实施情趣教育,活跃英语课堂气氛  情趣教育策略有利于促进活跃课堂效果的实现,能够充分焕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在教学实践中逐步增加学生应用英语开展有趣活动的时间,为学生创造运用英语表现的机会,让学生在语言的实践应用过程中体验成功的乐趣。情趣教育策略能够使课堂活跃起来,必须做到凡是学生能表达的让学生自己去说,凡是学生能动手的让学生自己去做,凡是学生能思考的让学生自己去想。因为有些小朋友上课胆子小,
班集体是班级成员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是班级成员健康成长的摇篮,对班集体的每一个成员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全面发展和注重和谐教育的新时期,小学班主任工作管理显得尤为重要。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我们的教育是培养真正的人!让每一个人从自己手里培养出来的都能幸福地度过自己的一生。”面对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使每个小学生都学有所成,让每一朵花儿都能竞相开放,必须要探索出一套班级工作管理的办法,来提高自己的管
兴趣是对事物喜好或关切的情绪。它表现为人们对某件事物产生出的积极的情绪反应。兴趣在人的实践活动中可以使人集中注意,产生愉快的心理情绪。兴趣对于一个学生而言,是快乐学习的基本保证。  一、例举课堂实践中常出现的问题  笔者参加工作近3年来,工作重心处在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虽说在课堂上的情况多有不同、孩子们的个性大不相同,但是细细分析,笔者总结出对于课堂效率低的产生原因:  1、低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 
剪纸活动是我国传统民间艺术之一,也是幼儿园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开展幼儿智力的一个重要手段。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慧在手指点上。”我国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也说:“小孩应有剪纸的机会。”因此,我们要从小培养幼儿的剪纸兴趣,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审美力,使幼儿的智力得到进一步发展。下面我就谈谈我是怎样培养幼儿剪纸兴趣的。  一、营造良好的环境,激发幼儿剪纸兴趣  为了
一、前言  足球教学是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一项重要教学内容。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和深入,对小学体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所谓“快乐体育”,就是指在体育活动中把内在乐趣作为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学思想,注重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收获体育知识。  二、“快乐体育”教学模式在小学足球教
复习课的目的在于巩固所学的内容,帮助学生进一步梳理知识,把知识转化为灵活运用语言的技能。牛津小学英语每册书上都有两个复习单元,复习单元里面又包括几个板块,每个版块都带有每个单元重点的内容,如何对这几个模块进行有效衔接,将零散的内容整合起来,形成一节高效的复习课。在有效整合的过程中,还要避免复习课“炒冷饭”的感觉,努力改变复习课枯燥无味的尴尬状态。这就要求教师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研究教材,遵循教学
一、 引言  厌学一般是指学生对学校的学习生活产生厌倦感、失去兴趣、持冷漠态度,甚至产生厌恶逃避的行为(如逃课、辍学等)。处在价值多元化的今天,人们不再将“知识改变命运”、“唯有读书高”的传统理念视为神圣信条。它的直接后果是导致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厌学。本文试以农村小学调研为基础,深入剖析这些问题,以期对小学学风建设有所碑益。  二、 研究方法  以问卷调查法为主,文献资料法、经验总结法、比较研究法为
新课程标准对于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的教育理念与从前相比发生了质的改变,当前更注重对学生创造性思维以及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众所周知,数学课堂中讲述的各项内容与学生的逻辑性思维之间存在较强的联系,因为数学所讲述的内容大都是抽象的,画图思想则是帮助学生将抽象的内容具象化,对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一、理解本质,避免画图策略的盲目性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目前许
我们的幼儿教育,就是要创造条件让幼儿尽可能与周围各种事物接触,扩大幼儿的眼界,丰富幼儿的感性知识,培养他们的探索欲望,同时发展多方面的能力。  一、在园内创设良好的环境  环境是幼儿学习、探索、实践的物质基础,良好的环境对幼儿的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应尽量将大自然、大社会的各种内容搬进幼儿园这个小环境,让幼儿在园内也能不时地体验到其中的乐趣。  1.静态环境的创设。  活动室是幼儿在园里的主
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英语作业与课堂教学紧密配合,能不断促进学生知识、思维、智力、兴趣、意志等方面的健康发展,同时也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目前的作业模式背离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作业形式单一。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布置的作业多以书面形式为主,机械地、反复地抄写单词、句子和课文,一味追求数量而忽视了质量,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二、作业评价缺乏鼓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