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的北平

来源 :作文新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45537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家乡,一个带着丝丝缱绻温存的词汇,我们爱它的一草一木、一树一花,感受拂晓日暮,历经春夏秋冬,它有不足,但始终是扎根的地方。叶,怎能不爱它的根呢?我们终归,在心里爱着它,这份爱,无法言说,就像老舍在《想北平》中写的那样:“可是,我真爱北平。这个爱几乎是想说而说不出的。我爱我的母亲。怎样爱?我说不出。”
  老舍,生于北平,眠于北平,这个伟大卓越的作家用众多作品,诠释了“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想北平》以朴素平实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古色古香的北平,在他的笔下,北平时而充满古玩文物的墨气,时而充满瓜果蔬菜的清香,即使是欧洲四大“历史的都城”伦敦、巴黎、罗马、堪司坦丁堡也比不上这座古城。
  他说:“真愿成为诗人,把一切好听好看的字都浸在自己的心血里,像杜鹃似的啼出北平的俊伟。”北平孕育了老舍,它早已成为深入骨髓、与心灵相连的思念,离不开,忘不了。老舍最终沉于太平湖,永远与北平融为一体。
  《想北平》的开头提到:
  如果让我写一本小说,以北平作背景,我不至于害怕,因为我可以捡着我知道的写,而躲开我所不知道的。
  的确,老舍这样做了,他以北平为背景创作了长篇小说《骆驼祥子》,与散文不同的是,小说中除去了日常生活的气息,用浓厚的艺术风格形式,刻画了一个坚硬残酷的北平,没有古玩文物,没有瓜果蔬菜,有的只是社会底层贫苦市民用血汗染成的故事。
  《骆驼祥子》中的众多环境描写,蕴含着一种被压抑的嘶吼,灰色黯淡,为后文作铺垫,从而进一步揭露当时社会的黑暗、资产阶级对劳动者的压迫与剥削。
  云还没有铺满了天,地上已经很黑,极亮极热的晴午忽然变成黑夜似的。风里带着雨星,像在地上寻找着什么似的,东一头西一头的乱撞。北边远处一个红闪,像把黑云掀开一块,露出一大片血红似的。
  这是祥子生病之前一段对天空自然环境的描写,细致地展现了暴风雨袭来的景象,像是金戈铁马的战争,一触即发。如此恶劣的天气,仿佛正在预示祥子之后生活的坎坷与困苦,不禁令人心寒与哀伤。
  也许这就是北平的另一面,这就是社会的另一面,“它污浊,它美丽,它衰老,它活泼,它杂乱,它安闲,它可爱,它是伟大的夏初的北平”。它是老舍笔下凛冽锋利的都城,也是心中爱着念着的家乡,它是与老舍血肉相连的北平。
其他文献
教育制度,即国民教育制度。是国家或社会为了从组织系统上保证教育目的、教育方针的贯彻和实施所建立的制度。它规定了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人物、入学资 Education system,
AIM:To optimize conditions of DHPLC and analyze theeffectiveness of various DNA polymerases on DHPLCresolution,and evaluate the sensitivity of DHPLC in themuta
我国民族器乐有着悠久、深厚的历史传统。我们的先人经过长期的创造,为我们留下了多种多样富有特色的民族器乐演奏方式,以及大量的优秀器乐曲并且积累了丰富的艺术经验和比较
2006年我赴厦门观摩了由来自全球五大洲八十多个国家400个合唱团,约两万名选手参加的“第四届世界合唱比赛”。在26组合唱比赛项目中,我仿佛置身于世界合唱艺术博览会,我一次
地台社火流传于陕西宝鸡市千阳县一带。因有时表演中也有唱词,故而又称其为“唱社火”。由于地台社火不上桌,不踩跷,不用车马来装扮,而以广场表演为主,因此它比起背芯子等其
黑翅土白蚁可危害多种木材、杂草等,是树木、建筑、桥梁、堤岸的大敌,在我国南方许多省较为常见。最近我们在丽水县峰源公社发现它危害水稻。对此,我们与公社农技干部一起在
从演奏风格来说,吉他可以分为古典吉他、民谣吉他、弗拉门哥吉他、爵士吉他、夏威夷吉他及电吉他几个大类。民谣吉他可细分为Acoustic guitar和Cutting down(缺角琴),前者适
尉有夜半击令之门者,求见甚急。令曰:“半夜有何事,请俟旦。”尉曰:“不可。”披衣遽起取火,延尉入。坐未定,问曰:“事何急?岂有盗贼窃发,君欲往捕耶?”曰:“非也。”“然则
如今,音乐作为文化符号,成为区分代际的文化标签。如果说,摇滚乐属于反战一代,饶舌乐属于X一代,那么当今的音乐则越来越属于“体感一代”。在这个强调“体感”的时代,是用身
AIM:To seek the X associated protein(XAP)with theconstructed bait vector pAS2-1X from normal human livercDNA library.METHODS:The X region of the HBV gene was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