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宾虹笔墨艺术中“积墨法”对山水画创作的影响

来源 :文艺生活·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_d0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中国山水画中的笔墨,历代大家、曾做过许多独到的阐述,从宋人开始,笔墨,贴近自然与生活,没有后世的概念化.元代的传统绘画,笔墨语言单纯化、程式化,是用笔书法画的转折点.在明清时代,文人画把持了绘画的阵地,关于笔墨的记载与推崇俯拾即是.笔墨艺术的精髓更是成为山水画的根本,成了山水画的灵魂.北宋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提到“用淡墨六七加而咸深,即墨色滋润而不枯.”这就是针对“积墨法”的描述.积墨法也是是黄宾虹山水画中用墨最精彩的一种墨法,在黄宾虹的晚期作品中,积墨法出现的最为频繁,甚至成为作品中的主打风格.黄宾虹在汲取前人笔墨的基础上,结合书学原理以及自己的写生经验和创作实践,总结出中国山水画用笔用墨的精髓,可谓“笔精墨妙;神韵贯通”,后人在研究他的笔墨过程中也体会到了不少,对运用到山水画的创作中有着重要的影响.
其他文献
本文主要针对现如今的小学语文阅读课堂的低效化现象,加以笔者简单的问题分析,再从实际出发,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提炼出解决阅读课堂低效化问题的三个"精",即:阅读课堂的教学目标设计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行与普及,中职教学目标要求相应提高,不仅要求课堂效率更加高效,同时对学生的创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审美能力等均提出了更高要求。情境化教学可将教学
论文论述了中西方绘画艺术的发展过程及其两种不同门类的绘画在审美趣味上、表现形式上达到的共识和形成的交汇点.让我们对自身的美术发展有更好的认识,使我们能更加明确我们
本文以温州各中学的师生为分析样本,系统的研究了教师表现在生活旨趣,认知风格,情绪特征,意志特征和态度倾向几方面的性格特征对教学效果的影响。
由于中西方的文化、生活方式、审美意趣等因素的影响,使得中西方绘画在各自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两大不同的艺术形态,在人类文明史上都展示出了各自独特的魅力.其中选择作画工具
语文教学手语正确运用科技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医学也在不断的发展,但是对于很多聋哑现象仍然是没有办法,黔驴技穷,面对这样的状况,聋哑儿童只能去专门的学校就读,但是在学校中,语文的
课堂教学是培养创新人才的主渠道,教师有责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会寻找知识、处理知识、理解知识、掌握运用知识,达到一种自身的突破和超越。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民主教学,营造创新氛围  心理学家认为“创造力不是教出来的,所谓的创造力教学,指的是学生要真正有被鼓励展开并发表他们想法的机会,如此
为了让学生学好初中化学,提高化学课堂的教学效率,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掌握相关的化学知识,并且能够做到活学活用,需要化学教师做到不断夯实基础、采用多
塘厦第一小学是东莞市塘厦镇第一所实行联合办学的学校,也是一所具有现代化办学条件的园林式学校。学校实现了教学与办公信息化,建成了一个千兆容量的校园网,配备有双向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