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L加固RC梁疲劳裂纹扩展规律及寿命预测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483294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iber Reinforced Polymer,简称FRP)具有高强度、高弹模、耐腐蚀、易施工等众多优点,近年来在结构加固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人们也越来越关心其疲劳及耐久性能。采用FRP加固后的带缺陷钢筋混凝土(RC)构件在疲劳载荷作用下,其疲劳裂纹扩展寿命占总寿命的绝大部分,因此对FRP加固RC构件在疲劳载荷下的裂纹扩展规律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此外,由于实际桥梁结构承受的载荷往往是随机载荷,因而对FRP加固RC构件在随机载荷下的疲劳性能和寿命预测的研究,对于合理确定结构的维修周期以及确保结构服役期的安全性及可靠性等方面具有重大的工程应用价值。本文以采用本课题组所发明的新型碳纤维片材——碳纤维薄板(Carbon Fiber Laminate,简称CFL)加固的RC梁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常幅载荷作用下CFL加固RC梁的疲劳裂纹扩展规律、以及在随机载荷下的疲劳性能及寿命预测方法。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基于虚拟裂纹模型并考虑了断裂过程区对加固梁抗裂阻力的影响,推导出CFL加固RC梁的抗裂阻力计算公式,分析了其影响因素,给出了抗裂阻力曲线。分析结果表明,当裂纹相对高度α接近0.7时,加固梁的抗裂阻力迅速增加,这与实验观测结果一致;参数化分析结果表明,钢筋含量和碳纤维含量的变化对抗裂阻力的影响较为明显。2)建立了三点弯曲载荷下含I型裂纹的CFL加固RC梁的断裂力学分析模型。其中,裂纹尖端附近区域的应力和应力强度因子的计算,系通过大型商用软件Ansys而建立的三维有限元模型予以实施。计算结果表明,随着裂纹相对高度α的增加,裂纹的应力强度因子KI先增加后减小,当α在0.3附近时,应力强度因子达到最大值;当α接近0.75时,KI趋于零。3)对常幅疲劳载荷下CFL加固RC梁的主裂纹扩展规律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疲劳主裂纹扩展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起裂及快速扩展阶段,稳定扩展阶段,失稳扩展阶段。其中裂纹稳定扩展阶段占总疲劳寿命的95%以上。根据实验结果,给出了加固梁在常幅疲劳载荷作用下的a~N曲线。4)根据a~N实验曲线,给出了第二阶段疲劳主裂纹扩展速率的半经验公式。式中,主裂纹(I型裂纹)的应力强度因子KI采用本文提出的公式进行计算。利用该半经验公式,可以方便地预测在I型断裂模式下加固梁的疲劳裂纹扩展寿命,并近似地预测加固梁的疲劳寿命。5)采用弹性理论推导了加固梁跨中处界面裂纹附近区域的剪应力计算公式,并根据边界条件得到了闭合解。计算结果表明,跨中界面裂纹尖端处的剪应力最大,而随着至该点距离的增加,界面剪应力迅速减小;界面裂纹长度对剪应力的影响不大。6)实施了界面疲劳裂纹(II型裂纹)扩展实验,得到了界面裂纹的a~N曲线,并据此给出了界面疲劳裂纹扩展速率的半经验公式。其中,界面裂纹应力强度因子KII的计算公式是基于周期裂纹的特点、以及上述界面裂纹附近区域的剪应力表达式而构成。利用该公式,可以预测在界面剥离破坏模式下加固梁的疲劳裂纹扩展寿命。7)提出了基于线性疲劳累积损伤准则下的剩余寿命预测模型和剩余强度预测模型,并对CFL加固RC梁在随机载荷下的疲劳寿命进行了估算,给出了随机载荷作用下加固梁的理论S~N曲线;通过加固梁的随机疲劳实验探讨了预测模型的有效性。根据实验结果,对累积损伤准则中的损伤总量进行了修正,提出了修正后的剩余寿命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考虑了初始承载力的剩余强度模型和修正后的剩余寿命模型对CFL加固RC梁随机疲劳寿命的预测结果较为准确。
其他文献
"一级政府、三级管理"体制是在2009年上半年深圳市上报国务院批准的《深圳市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中提出的。至今,深圳已经进行了光明新区、坪山新区的改革试点。深圳"一级
<正>教育教学工作从来不可能让学生"齐步走",都成为十分优秀的学生,教师的专业成长也是如此。今天,在教师的成长中,让一部分教师先"名"起来,是多数学校和地区的共同做法。名
细菌活的非可培养(VBNC)状态是细菌在不良环境下形成的一种休眠方式。在所在环境改善时非可培养细胞复苏为可培养状态,但有关细菌复苏机制并不明确。藤黄微球菌(Micrococcus
以‘卡巴克西米西’‘卡拉阿藏’‘大树上干’‘赛买提’等杏品种为试材,在盛花期分别喷施不同浓度的硼酸(0.05%、0.10%、0.15%、0.20%、0.25%)和外源赤霉素(50、100、150mg·L
金属纳米颗粒中的自由电子集体振荡——表面等离激元(Surface Plasmon,SP)共振,具有非常独特的光学性质,可以在纳米尺度对电磁场进行局域、传导、调控以及增强光与物质相互作用,因而受到广泛关注。目前关于SP的研究正逐步发展成为一门新的科学,即表面等离激元学(plasmonics)。本论文从理论上研究了金属纳米结构中SP共振耦合效应产生的Fano共振现象,创新性地提出了两种产生Fano共振
在本论文中,我们研究了共轭烯炔类化合物的可控性多样性转化,并由此制备了一系列在合成上和药物化学领域具有重要价值的含硅、含硼以及含氟的分子片段。本论文的主要工作可分
p BMSC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成体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以及多向分化的能力,在干细胞治疗以及临床应用前有效性、安全性评估中具有重要意义。在体外长期培养过程中,p BMSC会逐渐出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毒品犯罪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已于2016年1月25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676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
报纸
五指毛桃为华南地区较常用的草药,经考证其植物来源为桑科粗叶榕 Ficus hirta vahl的干燥根,主产于两广地区。
染料废水由于色度高、难降解、高毒性,给水环境构成巨大的威胁。近些年来,高级氧化技术,尤其是光催化氧化技术在染料废水处理领域备受关注。光催化氧化技术具有工艺简单,能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