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创新精神,成就师生精彩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thing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校教育是以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人才为根本宗旨的教育。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围绕培育高素质人才来推进各项教育工作,以激发师生参与创新活动的热情,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造精神,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师生共同收获别样的精彩。
  【关键词】复合型人才;有担当;主动创造;科学素养
  学校教育,是以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人才为根本宗旨的教育。在这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作为教育工作者 ,要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围绕培育高素质人才来推进各项教育工作,实现激发师生参与创新活动的热情、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精神、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的目标,形成学校的教育特色。
  一所普通的学校,在培育创新精神的路上行走了16年,一路耕耘一路高歌,在各级创新创客赛场上书写着奇迹。学校是怎样通过培育创新精神,成就师生精彩的?2004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学校两位教师指导学生创作绘画作品,参加县科协组织的科技创新大赛,从县赛到市赛再到省赛,在县科协和教育局的领导带领下到省比赛现场观摩。小小的际遇,让教师惊讶了——原来科幻画是那样画的,科技发明的作品也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于是,老师们收集了上一届获奖的作品集,用来学习、效仿,慢慢摸索出了门道,有了自己学校的特色。科技创新大赛从第20届到现在,学校已经连续参加了15届,越来越多的教师加入到研究的行列中来,用实际的行动回答了教育“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问题,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主旨,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课堂为主渠道,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一所学校重视什么,学生就会得到什么。在乎创新,学生的创新能力就会得到培养;在乎全面发展,学生就会对什么都保持着浓厚的兴趣。但是,教育不是一阵风,而是需要持续的投入。16年来,学校已有600多人次在各级比赛中获奖,在2016年省科技创新比赛中小学组评出的8个“天才创新奖”里,学校拿下了其中2个。比赛只是一个平台,更重要的是在参赛的过程中,学生的科学思维得到普及和锻炼,培养了自身主动思考并解决问题的习惯。
  一、与学科结合,培养全学科复合型人才
  为了将科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普及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校把创新教育与学科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使所有学科教师都成为科技教育的参与者和研究者。
  例如,美术教师在教学中采用“启发—欣赏—讨论—创作—展评”的方法,拓展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大胆进行艺术创作,让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开发,充分展现了美术学科与科技创新融合的特有魅力。又如,数学科也与科技结缘,获得第22届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技实践项目银奖的《治理白色污染,刻不容缓》,其取材来源于四年级的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可怕的白色污染》。学生通过调查、计算、讨论,经历了数据收集、整理、归纳的过程,既巩固了统计基础知识、培养了数感,又通过真实的数据,结合自然知识的渗透,使学生认识到白色污染的严重危害,从而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把数学与科技教育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分组开展调查、计算、讨论,撰写调查报告,并择优参赛,使学生的认识层次提升到社会的关注方面,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社会生活。再如,语文的实践活动课非常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五年级语文教材中有写调查报告的写作指导,语文教师根据学生的意愿分组,带领学生深入菜市场、农村、社区进行调查研究,撰写调查报告。其间,教师积极进行分类指导,使学生的语言表达与自主发展相结合,不但加强学生间的交流,还令学生主动深入到生活,研究各种有趣的生活事物,其中学生撰写的《美丽的红椎林——我们陆河的骄傲》获得全国综合实践类评选一等奖。
  二、与时代同行,培养关注社会有担当的人
  学生关注的内容与时代紧密相连,针对群众关注的焦点热点问题展开讨论,如《陆河发展青梅经济情况调查》《我县三轮车售货现象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的调查研究》《禽流感防户门》《禽流感检查器》等。学生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设计了各种方案,最终成功解决了问题。在活动中,学生不是单枪匹马,而是结伴同行,一起研究,进行合作探究。这样的做法能够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社会洞察力,提升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做一个有社会担当的人。
  三、从问题入手,培养善于主动发明创造的人
  学生的发明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源于生活的问题,如《防摔杯》《吃药提醒器》《密封夹挤压器》《导流式防积水雨衣》《防反穿童鞋》等。小发明家们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动手实践,在实物原有的基础上巧妙地加上自己的创意。在每年学校的科技节上,学生创意十足的作品让人眼花缭乱,学生活跃的思维令人惊叹。长久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令学生遇到事情会主动想办法解决,而且这种解决是从关注自我逐渐扩展到关注社会的。培养学生这种思维习惯不是一个个小小发明作品所能涵盖的,但学校的学生一次次在赛场上获奖,甚至获得国家专利,这成了最好的催化剂。在教师的指点中,学生的奇思妙想如泉涌,一个个创意思维在碰撞中诞生出创意成果。
  四、创校本课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将科学素养的各种基本因素,包括基本的科学知识、思维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等,分解成若干个知识或能力训练的“点”,精心设计,举一反三,逐渐丰富,形成校本课程,如《地热加能站》《瞬息万变》《奇妙的腳印》《美丽的纹样》《叶子上的小血管》《色彩的变化》等。
  结合新课程改革,学校把科技教育活动纳入教学课程,将科技创新教育校本化、课程化,使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教育科学、有序地推进。这样的做法最终目的在于让学生能够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在发明创造的路上不断探索,懂得只要肯动脑、肯动手,敢于想问题、敢于挑战,办法总比困难多。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时代呼唤创新人才,有特色的学校才有竞争力。在普及青少年的科学常识、树立青少年科学意识、提高青少年科学素养的创新教育工作中,学校正迈着坚实的步伐一路前行。
  [本文系2017年广东省教育科研重点项目“青少年健康成长实践研究”的成果(编号:ZDJK10)]
其他文献
一、选择题  下图所示我国某区域农作物遭受严重灾害。2017年8月29日6时,该区域气温突降至2℃左右,农作物叶片枯黄,挂满白色凝结物,但落叶较少。据此回答1~3题。  1.7月,我国出现图示自然灾害的地区最有可能是  A.黑 B.陇 C.鲁 D.青  2.推测图示区域28日夜间的天气特征最有可能  A.陰雨,风力强,湿度小 B.晴朗,风力弱,湿度大  C.阴雨,风力弱,湿度小 D.晴朗,风力强,
【摘要】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成长发展过程中必须具备的一个重要元素,对学生的学习与发展至关重要。其中,数学中运算能力是数学核心素养之一。然而,高中阶段学生运算能力低下是学生数学成绩和素养提升的瓶颈。现就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的运算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等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高中;数学运算;核心素养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下称《课程标准》)对高中数学知识体系
本报综合消息 7月11日下午,由广东省教育研究院主办的南方教育大讲坛2019年第一讲开讲。本次讲坛的主题是“人工智能、大数据与教育变革”,由华南理工大学计算机应用工程研究所所长、计算机所创新孵化基地主任张宇高级工程师,宝和数据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王一珉担任主讲嘉宾。省教育研究院院长汤贞敏研究员主持讲坛。省教育厅有关处室负责人,省教育研究院各机构人员,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外语外贸
【摘要】初中英语第一课堂的教学若要有效地改变古板的教学方法,针对学生英语偏差的现状,就要在一般的教学活动基础上实现引入第二课堂,推动教和学双边活动的融合与作用,实现第一课堂之外的、不局限于教材的学习活动。此方式能拓宽学生学习的空间,激发初中生英语学习的求知欲,提升英语教学质量。现阶段关于第二课堂模式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正处于摸索阶段,笔者结合个人经验,分析当前初中英语第二课堂模式导入的必要性和
2017年10月19日在清远市第二中学举行广州名师送教暨清远市高中片区教研活动。  活动的第一环节由清远市第二中学的张凤双老师与广州市第九十七中学崔嘉理老师进行课题为《细胞膜——系统的边界》的同课异构活动。所谓“同课异构”,是指同样的教材内容,由不同教师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知识背景、情感体验,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建构出不同意义的设计,呈现出不同教学风格的课堂,赋予静态教材以生命活力的一种教学形式,
【摘要】“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要激发全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新时代下加强文化自信教育既是应对多元文化冲突、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需要;也是增强民族凝聚力,实现中国梦的需要。本文尝试探讨的是新时代下高中政治课文化自信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高中政治;文化自信;文化自觉;科学内涵;课堂教学  文化自信是一个政党、一个民族、一个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积极探索教育现代化的过程中,微信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辅助工具在教育管理工作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在优化班级管理工作方面产生了相应的积极影响。本文简要分析了当前微信群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现状,并从人文设计入手,提出了借助微信群对班级管理工作进行优化设计的措施,希望提供相应的借鉴。  【關键词】微信群;班级管理;人文设计  在新一轮的教育改革中,越来越多的信息技术被应用在小学班级
几何是中學数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高学生思维素质的重要学科。新课程中对几何证明的内容进行了调整,难度要求降低,证明技巧淡化,但对几何证明教学的最基本能力要求其实并没有降低。课标中已明确指出,在“图形与几何”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与推理能力。虽然新的课程理念要求推理过程不能过繁,一切从简,但证明的过程要求做到事实准确、道理严密。初中的几何证明不
当前的孩子大多数为独生子女。长期  以来,由于不少父母对孩子毫无原则地溺  爱,“造就”了当今孩子以自我为中心、  自私自利的个性,他们面对父母、老师及  周围人的付出,不思回报,认为理所当  然。可见,當代小学生的知恩、感恩、报  恩意识已经严重缺失。中华民族灿烂的传  统文化是我们祖先思想、文化、生活的结  晶,它具有鲜明的民族和地方特色,其中  蕴藏着丰富的德育元素,是一种潜在的巨  大教育
摘 要:道德是对于真善美的觉悟,德育是一种真善美的培育,具有诗性的特征。德育之“赋”,是以生动的故事来说明和直解道德观念,形成道德知识;德育之“比”,是以关联思维来反思生活中的道德现象,形成道德认识;德育之“兴”,是回归现实生活本身,感受生活,形成道德意识。德育的赋比兴,落脚点是培养道德认知、道德情怀和道德追求相统一的道德意识。  关键词:德育;觉悟;真善美;赋比兴  中国文化有着诗教的传统,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