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反思教学方式的出现,无疑是一种对教师及学生均富有挑战意义的教学新方式。对所教的职高的《PLC技术应用》进行了“反思教学”的尝试,从而使我对“反思教学”有了一定的认识和思考。
关键词:反思教学方式;PLC技术应用;课堂教学的预先设计
职业教育,呼唤着开放式教学,它要求教学第一线的每一位职教老师,不仅要探索教材内容及体系的改革,更要克服升学压力给教师带来的浮躁、急功近利的心态,去探索和尝试有效的教学方法、手段和策略,追求教学效率的最大化。反思性教学方式的出现,无疑是一种对教师及学生均富有挑战意义的教学新方式。对所教的职高的《PLC技术应用》进行了“反思教学”的尝试,从而使我对“反思教学”有了一定的认识和思考。
长期以来,《PLC技术应用》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就是:复习-导入-新授-巩固-作业-实训。教师总是拿着事先准备好的教案,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而学生,则处于上课听老师讲概念,推导定理、公式,分析解题思路,课后完成作业,从事大量机械性、重复性的练习。逐步形成了千篇一律的学习方式:吸收-储存-再现。这种被动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缺乏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抑制了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越来越感到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每当我们随着下课铃声的响起,还没有把所备的课讲完的时候;每当下课回到办公室,总感到这节课有些上得“不舒服”的时候,我们越来越体会到课后进行反思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随着“反思教学”观念的增强,是我们开始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如何通过课后对自己教学的反思,进行“自检”,并通过学生及备课组其他成员的“他检”,来完善教学设计,寻找教学规律和探索教学艺术。
课不厌其精,从重视教材传授的课前“设计”,到同时注重课后教学结果的“盘点”,这不是简单的叠加,而是对教学反思理念的一种新的尝试。
在PLC教学中进行“反思教学”,就是通过对教学活动的反思进行PLC的教学。即教师通过对教学目标、教学计划的完成情况,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度实施情况,对教学的反馈和评价情况的反思,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并积极地解决面临的问题。而学生则是通过对所学的数学知识的产生过程和内容的反思,巩固所学知识。并把已知的知识材料重新组合,产生出新的内容或思想,重构自己的理解。因此“反思教学”是将教学作为一种师生互动的、在教师引导帮助下,由学生为主体把要学的数学知识去发展或再创造的过程。它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成为有目标、有策略的主体行为。可使学习成为探索性、研究性的活动。有利于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个人的体验,提高个人的创造力。
在最初的尝试中,我们首先解决了“反思教学到底反思什么?”的问题。通过集体探索,主要反思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先前制定的教学目标达到了吗?达到的标志是什么?
(2)课堂教学的预先设计和实际教学过程有无差距?有的话是怎样处理的?
(3)这堂课存在那些问题?哪个是最关键的问题?下一节课如何处理?
(4)学生感到困难的问题是否也是我们感到的难点?如何化解这些难点?
(5)在实训课上如何直观地完成和解决上面提出的哪些问题?
(6)作业、实训考试、理论考试的情况是否达到了教学要求?
因此,教学反思不是一句空话,“反思教学”是建立在一种具体的教学反馈和改进的机制上的。我们的具体做法是:每节课后,写出反思教后记,每一模块教学结束后,再进行模块反思一次,使教学活动也更具有实效。通过教学性反思,最终在教学中取得了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吕炳文、陈颖.PLC应有技术(西门子).(任务驱动模式)
[2]张万忠、周渊深.可编程控制器应用技术.第二版
[3]黄净.电器及PLC控制技术.第2版
关键词:反思教学方式;PLC技术应用;课堂教学的预先设计
职业教育,呼唤着开放式教学,它要求教学第一线的每一位职教老师,不仅要探索教材内容及体系的改革,更要克服升学压力给教师带来的浮躁、急功近利的心态,去探索和尝试有效的教学方法、手段和策略,追求教学效率的最大化。反思性教学方式的出现,无疑是一种对教师及学生均富有挑战意义的教学新方式。对所教的职高的《PLC技术应用》进行了“反思教学”的尝试,从而使我对“反思教学”有了一定的认识和思考。
长期以来,《PLC技术应用》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就是:复习-导入-新授-巩固-作业-实训。教师总是拿着事先准备好的教案,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而学生,则处于上课听老师讲概念,推导定理、公式,分析解题思路,课后完成作业,从事大量机械性、重复性的练习。逐步形成了千篇一律的学习方式:吸收-储存-再现。这种被动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缺乏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抑制了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越来越感到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每当我们随着下课铃声的响起,还没有把所备的课讲完的时候;每当下课回到办公室,总感到这节课有些上得“不舒服”的时候,我们越来越体会到课后进行反思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随着“反思教学”观念的增强,是我们开始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如何通过课后对自己教学的反思,进行“自检”,并通过学生及备课组其他成员的“他检”,来完善教学设计,寻找教学规律和探索教学艺术。
课不厌其精,从重视教材传授的课前“设计”,到同时注重课后教学结果的“盘点”,这不是简单的叠加,而是对教学反思理念的一种新的尝试。
在PLC教学中进行“反思教学”,就是通过对教学活动的反思进行PLC的教学。即教师通过对教学目标、教学计划的完成情况,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度实施情况,对教学的反馈和评价情况的反思,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并积极地解决面临的问题。而学生则是通过对所学的数学知识的产生过程和内容的反思,巩固所学知识。并把已知的知识材料重新组合,产生出新的内容或思想,重构自己的理解。因此“反思教学”是将教学作为一种师生互动的、在教师引导帮助下,由学生为主体把要学的数学知识去发展或再创造的过程。它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成为有目标、有策略的主体行为。可使学习成为探索性、研究性的活动。有利于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个人的体验,提高个人的创造力。
在最初的尝试中,我们首先解决了“反思教学到底反思什么?”的问题。通过集体探索,主要反思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先前制定的教学目标达到了吗?达到的标志是什么?
(2)课堂教学的预先设计和实际教学过程有无差距?有的话是怎样处理的?
(3)这堂课存在那些问题?哪个是最关键的问题?下一节课如何处理?
(4)学生感到困难的问题是否也是我们感到的难点?如何化解这些难点?
(5)在实训课上如何直观地完成和解决上面提出的哪些问题?
(6)作业、实训考试、理论考试的情况是否达到了教学要求?
因此,教学反思不是一句空话,“反思教学”是建立在一种具体的教学反馈和改进的机制上的。我们的具体做法是:每节课后,写出反思教后记,每一模块教学结束后,再进行模块反思一次,使教学活动也更具有实效。通过教学性反思,最终在教学中取得了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吕炳文、陈颖.PLC应有技术(西门子).(任务驱动模式)
[2]张万忠、周渊深.可编程控制器应用技术.第二版
[3]黄净.电器及PLC控制技术.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