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医学会第21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纪要

来源 :中华神经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n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医学会第21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于2018年9月6—9日在上海举行。会议共设2场全体大会、19个分论坛,共有215个专题发言,论文报告交流468篇,壁报交流1 240篇。会议聚焦神经病学研究进展,覆盖领域包括脑血管病、癫痫与脑电图、神经肌肉及病理、肌电图与临床电生理、痴呆与认知障碍、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睡眠障碍、头痛、神经免疫疾病、神经系统感染与脑脊液细胞学、神经心理与行为神经病、神经遗传疾病、神经重症、神经生化、神经康复及神经护理等领域。会议期间成立了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护理协作组。会议收到投稿4 760篇,参会医务人员共6 000余人。

其他文献
抑郁症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但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研究发现膳食与抑郁症存在一定关联,而且不同的生活方式对抑郁症的影响不尽相同。本文通过对既往文献进行综述,探讨营养素、膳食模式和生活方式等与抑郁症的关系,为抑郁症的防治提供一定的依据。
目的探讨孕妇血红蛋白浓度与早产关联强度的剂量反应关系。方法选取广西壮族自治区武鸣、平果、靖西、德保、隆安、田东等县级医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入院的12 780例壮族孕妇及其分娩的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地收集研究对象的一般人口学资料、孕期产检资料以及出生结局资料。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方法初步分析孕期贫血对早产的影响,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分析孕期血红蛋白浓度与早产关联强度剂
社区建成环境对居民身体活动、饮食行为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对建成环境的概念以及身体活动、饮食行为相关建成环境的评价方法做了概述,对近年来国内外身体活动、饮食行为与建成环境的关联研究现状和主要结果进行了综述。分析表明,改善建成环境有望控制身体活动不足和不健康饮食行为流行带来的健康负担,但该领域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仍有很多尚待回答的研究问题。通过对已有研究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本文对今后的研究提
目前随着神经介入领域高速发展,临床工作中对于专业介入操作的需求愈加强烈,但如何科学构建介入神经病学的专业导管室目前仍未有明确规范。我们综合专家讨论结果,从导管室的构架要求、管理要求以及质量控制要求等方面提出了具体共识性意见,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目的分析以脑血管病为主要表现的神经型布鲁杆菌病的临床特点,并探索可能的脑血管病发病机制。方法回顾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007年1月至2018年2月以脑血管病为主要表现的神经型布鲁杆菌病患者,采集其一般人口学信息、流行病学史,血/脑脊液常规及病原学、影像学(MRI平扫+弥散加权成像、磁共振血管造影、头颈CT血管造影)检查结果、心脏超声、治疗方案及预后等信息,并结合其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分析神经型布鲁杆
目的探讨醒后卒中的发病机制及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连续收集2016年10月至2017年12月在徐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发病时间分为醒后卒中组和非醒后卒中组,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人口统计学、血管危险因素、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等临床资料,明确醒后卒中的发病机制。按照患者发病6个月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
目的探讨脊髓造影包括数字减影脊髓造影(DSM)、计算机断层脊髓造影(CTM)在自发性颅内低压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6月于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10例自发性颅内低压患者脊髓造影(包括DSM及CTM)结果,部分患者根据脊髓造影结果进行靶向硬膜外血贴治疗。结果10例脊髓造影检查均发现了漏点,各例漏点数目为1~16个,总漏点数目90个,平均每例9个。90个漏点中,
目的应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采用低频振幅和功能连接方法探讨急性小脑梗死患者静息态脑功能与认知功能的改变。方法对2017年5月至2018年6月在泰州市人民医院或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住院治疗的急性小脑后叶梗死患者(32例)以及同期招募的健康对照者(34名)进行认知功能评估及rs-fMRI扫描,比较其低频振幅和功能连接的差异,并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了解功能连接值与认知功能的
线粒体病是一组由线粒体基因或核基因突变导致的代谢性疾病。随着线粒体医学的发展,线粒体病的临床谱系不断扩大,中国常见的线粒体病临床亚型包括线粒体脑肌病伴高乳酸血症及卒中样发作、Leigh综合征、慢性进行性眼外肌瘫痪和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少见的亚型包括肌阵挛性癫痫伴随不整红边纤维、Kearns-Sayre综合征、线粒体胃肠脑肌病、Alpers病、肢带型线粒体肌病、感觉性共济失调神经病、神经病-共
深部脑刺激(DBS)通常被用于治疗运动障碍性疾病如帕金森病,现有的证据表明DBS对难治性癫痫也可能有作用,并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研究者发现刺激丘脑前核和海马体可以降低难治性癫痫的发作频率,而刺激其他部位的作用尚不明确。影像学是否显示有大脑结构异常以及电极位置是否准确,会影响个体效果。而且某些癫痫发作类型可能对特定部位刺激反应更好。尽管已经确定了数个与DBS治疗效果相关的因素,但仍有很大的未知空间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