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效课堂下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3059543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42.421
  随着新课改的推出,传统的教学方式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成了教学中的重中之重,而本人认为创设教学情境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有效方式。
  一、从社会生活和社会问题入手来创设有效性教学情境
  生活中有非常多的化学知识,在化学教学中,通过结合生活事例来将学生们带入到情境中,不仅能够使学生们体会到化学的重要性,同时还能够强化学生们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习新课标人教版《钠的性质》一课时,笔者在进入教室后,并不忙于这一课的开始,而是为同学们讲述了一则报道:在广东市珠江河段出现了“水雷”,该“水雷”是六个装满金属钠的铁皮水桶,它们漂浮在水上,其中已有三个发生了爆炸,而另外三个则被成功打捞。根据现场了解,当天早上10点左右,河内有白烟冒出,有一只水雷伴有黄色火苗出现,随后发生了爆炸。围观的群众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为什么这个东西在水里还能够着火,甚至还出现了爆炸。在将水雷打捞上来后,立即将盖子打开,里面迅速冒出了白色烟雾,并且碰触到桶内物质的人们均有强烈的疼痛感……后消防队员将铁通置入到煤油中浸泡才给这件事画上了句号。这时学生们的注意力已经完全集中到了这则报道中,笔者随后提出了问题“为什么这个东西在水里还能够着火,甚至还出现了爆炸”以及“为何消防队员要用煤油浸泡”,“为什么将盖子打开后出现了白色烟雾,并在碰触到桶内物体后又疼痛感”。将这些问题抛给同学们然后,组织他们进行分组讨论,后再由学生们发表自己的看法,由于报道激发了学生们的好奇心和兴趣,有效将学生们引入到了《钠的性质》一课的情景创设中,并通过课堂实践成功引导学生们掌握了这一课的知识。
  二、从化学实验入手来创设有效性教学情境
  化学本身就是以实验为主的学科,由于,实验本身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因此,通过实验创设教学情境,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够将抽象的化学概念具体化,使学生们更加容易掌握,更加便于理解。例如,在学习新课标人教版《硫和氮的氧化物》一课时,笔者带入很多化学器具进入教室,学生们的目光很快被吸引,并不急于开始这节课,而是引导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们自己通过实验来了解硫和氮,一部分学生们取出少量的硫和氮注入到试管内,对硫和氮的性质进行了描述;一部分学生们则采用试纸对其进行了酸碱度的测试;还有少部分同学根据课本提示在试管内加入1-2滴品红溶液,观察其变化,并对试管进行加热处理,再观察颜色变化;最后教师引导学生们自行总结,并在课堂即将结束时,对学生们采用的不同方法进行了总结,并对不同方法产生的不同结果进行了汇总。通过实验观察,教师的逐层分解,学生们逐渐掌握了该课的知识,并且对硫和氮有了更深的了解,成功达到了教学目的。
  三、利用问题创设有效性教学情境
  问题是教学中经常使用的方法,该方法运动适当,能够有效激发学生们的思维,带动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为此,利用问题将学生们引入到教学情境中是非常有效的方法。但该方法的关键在于问题的设计,不仅要具有思考的价值,同时还必须能够调动学生兴趣,并且还需要为学生们提供足够的思考空间和学习的目标。例如在学习新课标人教版《硫酸、硝酸和氨》时,笔者首先为学生们展示了一瓶浓硫酸,让学生们通过讨论等形式对其进行了性质分析,再用玻璃棒蘸取少量硫酸滴在试纸上,发现试纸迅速变红再变黑,这时笔者提出了问题“变黑后的物质是什么?这种现象表示硫酸具有什么样的性质?”学生们议论纷纷,最后教师根据学生们的讨论结果,引导学生们认识到黑色物质为炭,也说明了硫酸具有较强的脱水性和酸性。随后笔者再次在硫酸中置入蔗糖,引导学生们观察气味的变化和物质颜色体积的变化,并让周围学生触及烧杯外壁,发现蔗糖被迅速炭化,最后体积膨胀为黑色疏松多孔状,给学生们带来了非常直观的感受,同时也引起了学生们的探究兴趣。
  化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方法多种多样,但情境创设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始终掌握课堂主题,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将学生们引入课堂的氛围中,利用学生被激发的兴趣,进入化学的学习中,最终达到传播化学知识的目的。
其他文献
摘要:文章提出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营造有效教学氛围,精心创设情景,根据学生已有经验,找准有效教学的生长点,设计有效的练习,及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数学思想解决实际问题。  关键词:有效教学;策略;小学数学;渗透数学思想。  中图分类号:G623.5  有效教学是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量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如何取得好的教学效果,课堂教学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注
中图分类号:G642.421  在社会课堂教学中,学生是课堂教学中的主体。笔者以为“合作学习法”能在课堂教学中起到建构学生主体地位的作用。在当下的课堂评价中,把课堂上有无开展学生合作学习这一环节,作为评价教师课堂教学质量高低的依据之一。然而,一些教师流于形式的做法值得我们反思;如今课堂上的合作学习缺的不是热热闹闹的教学氛围,也不是表面的小组合作学习形式,而是我们真正对合作学习的深刻理解和如何充分利
摘要:备好课是上好课、提高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教师应从以往“只见教材不见学生”的备课方式中转变出来,注重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而不是简单照搬教案、再现教材。  关键词:小数备课;体现主体;设计合理  中图分类号:G623.5  备好课是上好课、提高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那么面对新课程,教师该如何备好数学课呢?我认为要备好以下三个环节:  一、备教材,在课前深入钻研教材,创造性地使用
第一部分猪F-box基因家族部分基因的分子特征、SNP检测与性状关联分析从早期追求猪生产性能的提高到现在生产性能与免疫抗性并重,人们已经认识到单纯的提高猪的生产性能会导
内容提要随着我省高中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与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之间存在着矛盾,而且这种矛盾日益激化,教学内容逐渐增多,课时却越来越紧张,这两者之间的矛盾也越发突出,在高中课程改革大张旗鼓的展开之时,当前高中教育界的热门话题和关注的焦点便是讨论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通过课堂教学的方式使得学生的能力得到明显的提高,学生的学科素质也得到不断的发
图分类号:G642.421  地理新课程标准指出: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改变地理学习方式;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1]。地理是高级中学的一门必修课,它以人类所生存的地理环境、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为主要内容,在素质教育中承担着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任务,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必不可少的。地理教师必须
摘要:生物课堂要怎样上才能不失活力,关键在于学生的兴趣。而兴趣是在不同情境下产生的。因此教师要创设质疑情景、探究情景、想象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敢想、敢做。打造充满生命活力的生物课堂。  关键词:活力;生物课堂;创设情境  中图分类号:G633.91  生物课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至关重要。既要考虑这节课和整个生物学科的教学目的,又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因此教学方法不能千课一律,必须因材施教,
中图分类号:G623.5  传统数学教学认为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往往忽视了数学教育的文化价值,总给人以呆板、枯燥、抽象、冷漠的印象。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从理念、内容到实施,都有较大变化,这就向我们广大中学数学教师提出了挑战。在我们走入新课标的这段时间,我对自己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反思,用新课标的理念,对曾经被视为经验的观点和做法进行了重新审视,现将在教学中得到的体会总结出来,以求与同行共勉。  
本论文通过盲肠内容物发酵试验、饲养试验和肠道碳水化合物酶活性测定三个试验,研究蒸汽压片玉米对蛋鸡盲肠发酵、产蛋性能、蛋品质及肠道碳水化合物酶活性的影响。 试验一
摘要:课堂分层教学是一种对传统班级采用“一刀切 齐步走”的方法进行教学的改造。遵循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尊重学生学习能力的个体差异,满足各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实施分层教学是一种积极的教学模式。本文重点阐述了教师在课上如何有效组织分层教学,调动各层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最终达到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共同目标。  关键词:英语课堂;分层教学; 个体差异  中图分类号:G623.31  1.问题提出  《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