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安吉游戏”

来源 :幼儿教育·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xiaomi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6月,纽约大学斯坦哈特学院的弗朗西斯·鲁斯特(Frances
其他文献
文化是幼儿园发展的灵魂和内生动力。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开始关注并建构符合自身特点的园所文化。幼儿园文化日益多元,更具地方特点和个性化特质。这对园所质量提升和内涵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幼儿园文化建设中也出现了注重特长培养而忽视全面发展、片面理解特色而忽视整体规划、突出个人意志而忽视园所共识、奉行“拿来主义”而忽视创新发展等误区。为克服这些问题和倾向,园所文化建设必须关注系统
今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60岁生日。我应该给自己的祖国母亲送点什么呢?想来想去,还是送我研制的“神舟文效号”吧!  我研制的“神舟文效号”外形像一支圆珠笔,左右两侧有两张翅膀,能给升空带来一定的帮助,下面有15个火药喷射孔,飞船有烧不完的燃料,不会因为燃料不足而升空失败。“神舟文效号”的返回舱是圆形的,进入大气层前,会从底部打开四个小孔,能把太空垃圾吸入,到大气层后,会利用与大气层的摩擦将
案例中的教师在根据幼儿提出的若干问题梳理出西瓜虫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这两条探究活动线索后,便急于让幼儿根据这两条线索进一步开展探究活动。从幼儿之后的行为中不难看出,他们一直沉浸在找西瓜虫、捉西瓜虫、玩西瓜虫的活动中,乐此不疲。我认为,教师不必着急让幼儿带着“任务”去与西瓜虫互动,不如顺应幼儿的兴趣,让幼儿继续按自己的想法找、看、玩,相信幼儿经过一段时间对西瓜虫的观察和与西瓜虫的互动后,自然而然地会
遇见“安吉游戏”   2014年7月,在安吉有一个1000多名教师参加的会议,我应邀在会上做讲座。在此之前,我在中国约10个城市做过演讲,探讨游戏对儿童的意义。   到安吉的第二天,我参观了两所幼儿园。第一所幼儿园的户外空间给我独一无二的感受,那是自由的感觉。这与我在美国以及中国其他地方的感受是那么的不同,我的每一块肌肉、每一个细胞都放松了,在幼儿园就像在家一样。第二所幼儿园只有三个房间。其中
孩子们的《成长宣言》不仅让他们对小学生活充满向往,也成了他们的行动指南。长大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希望长大后的他们能够仰望星空,脚踩大地,温暖而自信地站立。  快要上小学,我知道,我长大了!  长大是一件美好的事情,  長大意味着会拥有更多的本领。  钟表一分一秒不停地走,  让我学会了珍惜时间。  我给自己做了一个学习计划:  早上要早早起床、上学不迟到,  放学按时完成作业。  我要更加独立,自己
我认为教师和家长都需要正确认识“回家作业”的意义,从推进孩子发展及亲子关系的角度落实“回家作业”。“回家作业”是幼儿园课程和家庭生活的连接,有着促进孩子经验延伸拓展的重要价值,它不应只为收集活动材料、布置园所环境服务,否则势必与课程活动割裂,成为家长、孩子繁重的负担。如果我们只将“回家作业”视作收集材料、布置环境的一种手段,视作单纯的任务,那么我们只会关心孩子及其家长是否按时完成了任务,以及是否符
祖国妈妈,祖国妈妈!您真伟大!孕育了十几亿中华儿女,培育了无数的英雄人物。您的生日就快要来了,我们将会走上街头,一起为您在生日那天举办一个全国性的生日派对,为您庆祝生日。  国庆那天早上8点,我们将齐唱国歌,少先队员们戴着红领巾,在升旗台的地方缓缓升起国旗。国旗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升起,大家的神情庄重,每个人的眼睛都注视着国旗。唱完国歌,我们在国旗下宣誓:“不管风雨多大,不管困难再多,我们都不退缩,不
母亲(mother)一词是可以这样解释的:   M(many)妈妈给了我很多很多  O(old)妈妈为我们操心,白发已爬上了您的头  T(tears)您为我流过不少泪  H(heart)您有一颗慈祥温暖的心  E(eyes)您总是用充满着爱的目光注视我  R(right)您从不欺骗我们,教导我们去做正确的事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位真实而伟大的母亲: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他们就住在一套用
在开展大班主题活动“生活中的标记”时,我在班里组织了“藏宝”游戏。孩子们运用有关“标记”的经验,分组设计“藏宝图”,并让他人寻找“宝藏”。考虑到幼儿园开展“藏宝”游戏时参加的人多,每个孩子获得的机会并不多,所以,那一周我给孩子布置了一项“作业”:周末回家自己设计“藏宝图”,和爸爸妈妈一起玩一次“藏宝”游戏,下周把“藏宝图”带到幼儿园来与同伴分享。  过完周末,很多孩子都把“藏宝图”带来了。女孩嘉嘉
人们往往把交往看作一种能力,却忽略了独处也是一种能力,并且在一定意义上是比交往更为重要的一种能力。反过来说,不擅交际固然是一种遗憾,不耐孤独也未尝不是一种很严重的缺陷。   独处也是一种能力,并非任何人任何时候都可具备的。具备这种能力并不意味着不再感到寂寞,而在于安于寂寞并使之具有生产力。   人在寂寞中有三种状态。一是惶惶不安,茫无头绪,百事无心,一心想逃出寂寞。二是渐渐习惯于寂寞,安下心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