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书谱》书法理论特征

来源 :世界家苑·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ne_mis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字本是用来进行记录与交流的一种符号语言,在漫长使用的过程中,不断改变与发展通过字体结构章法的变化进而产生出不同的字体。而在书写文字的过程中人们又在这一个个字之间注入了个人的情感与性格,进而产生了一种特殊的艺术——书法艺术。书法作为经过升华的具有生命的文字艺术,其艺术的本质早在唐朝时期孙过庭的《书谱》中就已进行了深入的探讨。首先,对于书法与汉字的关系,《书谱》对此有着十分清晰的认识:它阐明文字的功用是记录语言的,所谓"书契之作,适以纪言",而书法不仅能"功宣礼乐",还可"妙拟神仙",具有欣赏和抒情的功用,这就是所谓“达其情性,形其哀乐”。以书法抒发性情,这就将其提升至艺术的层次,要达到这一层次,需要主体在艺术创作手段上,客体在审美效果上也应达到相应层次,“涉乐方笑,言哀已叹”书法作品同诗歌艺术一样也是人的思想情感的流露,书风是人的精神的外化,是情感的外在显现这一观点正是《书谱》之精华所在。书法源于汉字的艺术化,那么汉字的本源又来自哪里?在孙过庭看来便是“源于自然”,而书法的最高追求也是“同自然之妙有,非力运之能成”,是一种对自然的回归,“自然”在孙过庭看来便是书法艺术的“本体”。关于汉字的起源,在《书谱》中只“六文之作,肇自轩辕”一笔带过,由此还是可以看出孙过庭对于汉字起源问题的理解也是依附于传统的“圣人造字论”的,而这也是在我国古代关于汉字的起源问题较流行的一种说法。此外作为汉字早期的甲骨文也是取法自然是对于自然事物的抽象与整合,从这一点也可以说汉字的起源也确是源于自然的。此外作为书法艺术本体的“自然”,其本身便蕴含着深厚的道家哲学思想。“自然”在道家思想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道家哲学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二十五章》,“自然”才是万事万物存在的本源,“道”和“自然”同是作为本体论范畴而出现的,“道”既是“有”又是“无”;“道”既原始混纯地存在着,又生生不已地运行着。这一切,看似“道”的特性,其實其本性是源自于“自然”的,书法也是如此,源于自然,其终点也将回归自然。通过有形的笔墨语言传达出无形的情感意蕴和精神追求。通过人为却能达到自然的境界,便就是最高的境界。
  书法家作为书法创作的主体,自然对书法的研究也就离不开对书法家本人的探寻,孙过庭在书中明确的提出书法艺术的最高成就,这就是《书谱》通篇都欲“取立指归”的“宗匠”——王羲之。孙过庭曾在书中多次提到王羲之的书法,在《书谱》开头便推出书史上影响最大的四位书法家:汉、魏的钟繇、张芝,晋末的二王,王羲之与王献之。在分析其高下、优劣的同时,提出了古今、文质、专精、博涉等评判标准,甚至儒家的伦理观念也被引为论据,最后得出了"逸少之比钟、张,则专博斯别;子敬之不及逸少,无或疑焉的结论。《书谱》这样开头正是为了推出“书圣”这一偶像。此外在文中更例举其作品,对其作品进行了形象而简练的点评:“写《乐毅》则情多怫郁,书《画赞》则意涉瑰奇;《黄庭经》则怡怿虚无,《太史箴》又纵横争折。暨乎兰亭兴集,思逸神超;私门诫誓,情拘志惨。所谓涉乐方笑,言哀已叹。”由此可以看到对王羲之评价之高,一方面,其作品确有极高的艺术水平,另一方面通过确立这一位有明确作品,形象鲜活的人以其作为最高标准就能更好的将理论落实到具体作品之中,如书法的审美、批评的标准、艺术创作的手段、书法学习的阶段性等。从创作主体出发,以此作为一个范本,一个依据。书中大量对于书法主体的论述也体现出“书法是人的艺术”这一观念。
  在文中孙过庭明确的提出“彼之四贤,古今特绝;而今不逮古,古质而今妍。”的观点,质朴因时代而不同,妍丽因时俗而变化,站在时代的角度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质”与“妍”的变化,认为“质”与“妍”是随着时代的推移,世俗的变化而变迁的,一切事物都是发展的,书法也应该随时代发展而发展,笔墨当随时代,既要学好法度,又不为法度所限,书法创新要"违而不犯,和而不同",在书法发展中做到“古不乖时,今不同弊”。篆书“婉而通”、隶书“精而密”、草书“流而畅”、“检而便”。各书体之间不仅各具特点、用途与特征又互为联系,密切相关,通过比较阐明各体间的不同与联系之后,还提出融会贯通的重要性,如钟繇"隶奇",张芝"草圣",此乃专精一体,以致绝伦。伯英不真,而点画狼藉;元常不草,使转纵横。自兹以降,不能兼善者,有所不逮,非专精也。”在孙过庭看来,相对于“专精一体”,后世学书者的“兼善”似乎更为重要,只有做到“镕铸虫篆,陶均草隶”,才能“傍通点画之情,博究始终之理”,并进一步提出“虽学宗一家,而变成多体,莫不随其性欲,便以为姿”,“书圣”虽然只有一个,但是后学者即使同时学习“书圣”的前提下,也可随着自己的性情,写出自己的风格。
  在提到书法创作时,孙过庭又提出著名的“五乖五合论”,他将 "五合""五乖"分为"志"、"器"、"时"3个层次。"志"包括"神怡务闲"、"心遽体留","感惠循知"与"意违势屈","偶然欲书"与"情怠手阑",这三组与创作状态直接相关。"器"指的是"纸墨相发"与"纸墨不称",与创作心态间接相关。"时"指的是"时和气润"与"风燥日炎",也与创作心态间接相关。"器"与"时"虽未直接论及创作也理,但是却是影响创作也理的重要因素。孙过庭这样概括书法艺术的创作必理,从直言创作心理的"志"到影响创作心理的"器"与"时",层次分明而论述完整,堪称书法艺术创作心理理论的经典之论。《书谱》全篇充满着朴素而合理的辩证性思维,能够从哲学高度度来认识书法中姿态万千、富有节奏、能够抒发性情的笔画,如从文中出现的大量“违”与“犯”、“和”与“同”、“燥”与“润”、“浓”与“枯”、“显”与“晦”、“行”与“藏”等对立统一的美学范畴,我们不得不钦服孙过庭对辩证法运用的娴熟,在论及“流畅”与“迟重”时称:将反其速,行臻会美之方;专溺于迟,终爽绝伦之妙,能速不速,所谓淹留;因迟就迟,讵名赏会! 非夫心闲手敏,难以兼通者焉,他认为速和迟的运用是有条件的,二者又有着相互为用、相互转换的关系,只有迟速运用得宜,线条才会丰富,才会产生“赏会”的效果。这完全符合哲学认识论中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显示了孙过庭对书法理论的哲理高度。
  书法是不忘熟”的地步,才能做到"规矩闇于胸襟,自然容与徘徊,意先笔后,萧洒流落,翰逸神飞"的地步,而“精熟”又与“心手”之间有着互为因果的关系,《书谱》多处提到“心手无间”、“心手双畅”、“心手会归”、“心悟手从”、“言忘意得”等,孙过庭追求的心手关系是一种在极精熟之后对笔墨技巧的自如应用,当能够真正做到心手之间不再有距离,心中有所想,即可用手完美地表达出来,自然也就达到了“精熟”的程度。书法创作应在心闲手敏、诸体兼通的基础上能够任意挥洒、尽情行发,同时还列举了弘羊、庖丁的寓言故事来说明这个道理。《书谱》可说是中国书论史上自觉揭示出书法具有“抒情”特质的第一篇,也是《书谱》为何能在古代书论中脱颖而出,传诵千古成为经典的重要原因之一。
  作者简介
  张静,青岛科技大学 视觉传达艺术设计。
  (作者单位:青岛科技大学)
其他文献
因循守旧,让人生黯淡无光,开拓创新,使梦想灿烂辉煌。  ——题记  守旧如漫漫长夜,创新如长夜的灯光,让人感受到光明;守旧如茫茫戈壁,创新如沙漠中绿洲,让人看到希望;守旧如山重水复,创新如独辟蹊径让人感受到柳暗花明。  翻开历史书册,守旧思想使人们陷入固步自封的泥泽,难以自拔。使人生堕入困境而无法救赎。  守旧思想使人们走不出固步自封的圈子。这个圈子封闭人们的眼界,阻碍人们的前进,甚至使人们沉溺于
期刊
摘 要:舞台设计越脱离原来剧本表面的规定,越是对歌剧本身精神的概括,越有当代性的艺术创造和特点,跟整个演出的密切交融变得更加重要,不然的话就会两败俱伤。--斯特法诺·波达 波达先生的作品始终是有整体性、创造性、连贯性、一体性的。这已能够反映出他的人生态度和哲学思考。他的作品常常是一个人在创作,无论是导演、舞台设计、灯光或者说是编舞,都是自己一个人创作完成。因为一个人思考所有的东西,能够体现出他的艺
期刊
摘 要:金针菇是人们比较喜爱的一种菌类,其营养价值丰富,所以在市场上的需求量比较大。就目前的金针菇食用分析来看,一般的金针菇食用会将菇根部位切除弃用,这造成了大量的金针菇菇根废弃。而从具体的研究来看,金针菇的菇根含有丰富的营养元素,对其进行利用有着突出的效果。基于此,将采摘的金针菇鲜切后将其菇根制成微粉并在中西式面点中进行应用不仅能够将金针菇的浪费情况做改善,而且可以提升中西式面点的营养价值和口感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研究武术动作在影视武打中的演变是为了揭开武术的神秘面纱,使更多的人了解武术,喜欢武术,进而为武术的推广做出贡献。本文通过研究武术动作在影视武打中的衍变,使人们能够了解武术动作在影视武打中的产生的作用与武打电影发生的衍变。  关键词:影视武打;武术动作;电影  一、影视武打的衍变与特征  影视武术在衍变过程根据表演形式和武术动作的变化可分为五个阶段:萌芽时期、形成时期、发展时期、鼎盛
期刊
摘 要:《美的历程》是一本广义的中国美学史纲要。作者以深邃独具的目光,雄浑凝炼的笔触,囊括了历史悠久的中国美学的整个历史。从龙飞凤舞的远古图腾到明清工艺,宏观地描述了中华民族审美意识发生、形成和流变的历程,将自己以唯物实践论为基石的“积淀说”美学思想贯穿其中,为中国美学史“勾画了一个整体轮廓。其中“青铜饕餮”作为宗法制社会初期的典型文化现象,对中华文化艺术后来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而李泽厚先生在此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依法治国的重要性逐渐得到凸显,加强法制社会的建设,在这一过程中树立发展意识,完善各项基本建设,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法制社会在中国的建设,对社会全体成员的行为进行规范,社会全体成员在一个共同体当中,开展社会活动时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对一些公共事务进行管理。在中国法制进程中,法制社会建设属于一项重要内容,加强完善各项法律体系,健全社会法制环境。  关键词:法制中国;法治精神;
期刊
摘 要:在社会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人们的物质需求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人们的需求已经转向精神需求,而色彩作为自古存在的一项元素,自然受到了人们的喜爱,人们开始对色彩进行研究,继而形成了一种全新的色彩美学。本文通过对《一千零一种生活-色彩空间》影片色彩美学进行分析,希望对人们了解色彩有所帮助。  关键词:色彩空间;色彩美学;颜色  引言:纵观古今中外的历史,色彩在艺术中占据了大量的比例,例如:西方的油画
期刊
摘 要: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是人类记事和交流思想的工具,传承着文化,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在文字的使用中,各地区伴随着各时期的文化和经济特征的差异,出现了各种文字书写形式,同时在人类审美需求的推动下,人类在生产实践中不断地创造不同的文字书写形式。字体设计是视觉传达设计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优秀的字体设计应用于视觉传达设计中,在传递信息的同时,更能突出审美特性,强化作品的视觉表现力。本文通过分析字
期刊
古村落是历史创造的不可再生的遗产,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悠久的历史,广阔的地域和人文环境形成了不同风格的古村落。在2017年入选浙江省首批省级传统村落,下伊村古村落是一座典型的南方古村落,历史悠久。到目前为止该村文化依旧保持了相对比较完整的村落格局和建筑风貌,而且积淀了丰富的地方乡土内涵,通过走访村中旧居,访谈村中老人,发放调查问卷,分析调查问卷内容,分析下伊村的地理环境、人文环境和民居建筑的特点
期刊
摘 要:纳兰容若词的意象往往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形成一个凄婉冷艳的充满悲剧性的意象世界,体现着词人极富戏剧性的人生历程,反映了纳兰词别具一格的美学风貌及独特的艺术价值。  关键词:纳兰词;意象构成;意象内涵  纳兰容若在自己的词作中所流露出的哀婉凄怨的情调与词人所处的现实环境格格不入,在他的作品中,既没有康熙盛朝朱轮华衮的生活场景,亦没有当时广阔的时代内容,而更多的只是情感落寞、现实矛盾、生命无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