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与能力的养成

来源 :现代教育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fc12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课题提出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核心,是一个人精神成长的主要渠道,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每个民族的文化传承相当大一部分必须是靠阅读来完成,民族的精神、文化、智慧很多时候是在阅读熏陶、浸染中习得的。一个热爱读书的民族一定是一个强大的抑或是蕴藏着巨大发展潜力的民族。正因为阅读有如此重要的意义,国内外都很重视儿童阅读教育。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98年4月签署了阅读卓越法案,美国的儿童每天都有一个小时在阅读作业室工作。早在95年8月,意大利教育部长就宣布了一个“促进学生阅读计划”。我国台湾省于00年8月开始在全岛内从学校、社区运作、家庭教育三方面实施了儿童阅读计划。的确,阅读对一个人的成长有着巨大的作用。
  一个在少年时代没有大量阅读过中外名著的人,他就很难为自己的发展构建坚实的、宽厚的基础。古今中外,凡是成就大事业者,无论在自然科学领域还是人文科学领域,我们只要认真研究其成长经历,无论他是否接受过正规的教育,肯定都会有过一个大量、专注阅读的阶段,肯定都有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语文能力是在听说读写的实践中形成的,而语文素养是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长期过程中积淀而成的。课堂教学效果再好,学生在40分钟里得到的东西也是有限的。吕叔湘和张志公都说过,他们的语文能力30%得益于课内,70%得益于课外,于永正老师则说,他的语文能力90%得益于课外,且是得益于出了校门后的“课外”。
   二.课外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1.选编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目。
   《新课标》明确提出学生小学阶段应完成145万字的阅读量。这么大的阅读量应怎样得到保证?学生应阅读、适合阅读哪些材料呢?国家课程标准虽在“附录”部分,提出了“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但推荐的读物太少,太一般化,缺少层次性,为此,我们实验班的老师经过反复研究讨论认为理想的小学生课外阅读课程应包括以下内容:
   (1)诵读类。包括古诗词、中华经典语录、现代优秀诗文的诵读。像《唐诗三百首》、《小学生必读古诗词80首》及里面的补充诗词240首、《三字经》、《小学生优秀作文》、《名人名言录》、《常见歇后语》等宜在晨读课、语文课及各种活动课中,让学生吟诵、熟读,以积累语言材料,形成语感,接受传流文化的熏陶。长期坚持,一定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2)名著类。课程标准提出了应该引导学生阅读整本书的要求,这一点我们很多学校和老师还认识不够,实践不足。名著是人类文化的精华,让学生阅读名著,和大师对话是一个最好的学习语言、进行精神提升的途径。
   (3)浏览类。指时文、报刊、网络的阅读。学生毕竟生活在现代生活社会中他们不仅应该接受传统的文化、人类优秀文化的熏陶,也应该感受身边的生活。老师应该把引导学生阅读报刊、网络作为自己的教学任务之一。如果能让学生养成阅读报刊的习惯,那么语文教育就成功了一半。
   2.读书活动荟萃例析。
   (1)建立“读书积分卡”。
   建立“读书积分卡”。为了促进孩子在课余时间进行大量阅读,对孩子的读书活动进行量化,每个实验班都成立了读书会,给每个会员建立了“读书积分卡”。以学校推荐书目为主进行阅读,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书目阅读,学生读书积分成绩由实验老师认真核实。学生每阅读一万字的内容,可积10分。设立“读书星计划”,四至六年级学生积满50分,可获得一颗读书星,获得30颗读书星,将荣获“班级读书大王”称号;获得60颗读书星,将荣获“校级读书大王”称号,荣获“校级读书大王”称号的学生,可获得老师赠送的精美图书一套。
   (2)举办读书成果展览会。
   a.剪报本——每生用厚16开白纸自己装订成几个剪报本,可根据各人的兴趣爱好,把自己从报刊中看到的最喜欢的内容剪下来,分门别类贴在这些本子上,每张报都要尽量做得精美别致,比如加上标题,在四周添上花边,或在适当处加插图或加一段读后感。
   b.摘记本——每生准备一个厚硬皮本,专门摘记从课外书报中读到的重要信息,如好词好句、名人名言、格言、谚语、歇后语、古诗词知识、写作知识、对联、8字成语、文学常识等等。同样,学生要精心制作每一页版面,做到图文并茂。
  (3)争当最佳图书推销员——孩子们开始热爱读书了,可书从何来?a.充分利用学校图书室,里有藏书几十万册,除必读书外,每个学期再搞个调查,列出班内学生最想看的书目,每个月让图书管理员到图书室去借出多于班级学生数10本的书,做好有关登记后,一一借给学生看,然后在每天中午半小时阅读课中,学生可以随时先还后借,每次限借一本,最迟在7天内归还。b.学生个人购书。每个家庭都会拥有一些适合孩子看的课外书。
   (4)举办“读书节”系列活动。
   实验班每学期都要组织“读书节”主题读书会活动,且各有侧重,三、四年级为童话系列;五年级为古典名著系列;六年级为了解中外著名诗人、作家与作品系列活动。而背诵积累中华古诗词活动则始终贯穿整个小学语文学习阶段。
  少年儿童阶段,正是人生吸收精神营养的最佳时期,这一时期读什么书、怎样读书、形成什么样的读书习惯,可以说是影响人一生的发展——而且这是长大以后没有办法弥补的。在这样一个黄金时期,我们把人类文化的精品,把最优秀的文章精心选择之后推荐给孩子,引导他们阅读,这意味着学生从人生一起步就与最精粹的文本对话,与最杰出的人物、最高尚的灵魂对话。
  一个从小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长起来的人,将来定会是一个人文底蕴宽厚、基础牢固、素养全面的人。让孩子从小学会自主阅读,让阅读成为孩子的一种习惯,这是每位小学语文老师的迫切任务,也是我们语文教学中的主要任务之一。
  (邢台市经济开发区留村学区留村小学)
其他文献
最近几年,大到国家教育部门,小到学校,无不打出:“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这样的口号,喊的时间不短了,但怎样才算把课堂还给学生了呢?作为教师的我们想方设法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争取物理课堂像磁石一样紧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就要求我们从学生实际出发,激扬学生学习的天性,为学生营造一个激情而快乐的课堂。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课堂充满欢声笑语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
期刊
从事小学体育教学工作多年,我发现我们基层教学中普遍存在一种现象:学校和家长只关心学生的语文、数学成绩,只要学生的语文、数学在考试中能获奖,就是最主要的目的,其余都是次要的。家长知道知识的重要、是好事,但我认为这种意识是片面的。  人常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如果没有强壮的身体,孩子怎能学好文化知识?当然,文化知识是众多知识中占人生知识需要比例较大的一种,可我们的家长和学校却把它当作衡量一个学生学习
期刊
音乐教学在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过程中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不管我们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都能够直接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某些特质。在音乐教学内容里,有歌颂祖国、歌颂党和勤劳人民的精神,有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事迹,有祖国美丽家园的诠释,有是与非、对与错、美与丑、善与恶的判断标准。我们通过音乐教学,可以直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审美意识、学生的责任感、荣誉感、独立性、知识性等品质。同时,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运用语言
期刊
高三的语文课,因为是复习,因为要高考,所以大多老师只重视知识的梳理、能力的训练,而忽略情感的培养和激情的激发,致使教学枯燥、冰冷,丧失生机、缺乏趣味。其实,高三语文课也应该是生动有趣的,应该是让学生在愉快中接受知识、形成能力的。   一、利用生动的故事   故事生动、有趣,本身就有很强的吸引力,学生最喜欢听故事。利用故事能起到引人入胜的效果。例如,讲诗歌炼字的时候,就用下面的故事引入:  
期刊
语文教学应是一种情感丰富的教学。它不单是借助一篇篇典范的作品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的教学,更应是教师以自己对学生真挚的爱心,借助作者的情感与学生进行情感的交流的教学过程,教师要努力使自己的语言生动有趣,富有感染力,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情感,用真情拨动学生的心弦,引起感情上的共鸣,调动学生的情绪,让课堂生动。   一、语文生动的教学有助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生动的语文教学,首先是构建“生命”课堂教学,
期刊
课堂教学效率就是师生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教学任务,即投入的时间、精力与“产出”的关系。它是衡量课堂教学实效的一个重要指标,影响着学生作为社会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数学知识的学习、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  有些老师想通过延长上课时间、大搞题海战术来提高教学的质量,可结果对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带来很大的压力,甚至危害到学生的身心健康。用尽量少的时间与精力,让学生获得最大限度的学
期刊
一、语法教学在英语教学中地位的变化  在新课改实施以前,语法教学一直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法教学上教师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解决那些枯燥而又难以掌握的语法规则,而这些规则也一直困扰这我们的学生。  2001实行的《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此次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因此从2001年开
期刊
过去的体育课堂教学强调封闭式、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从而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化和程式化,学生只是机械地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没有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和热情。针对这样的教学现状我认真做了研究,尤其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给了我指导性的方向,使我牢固树立起 “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以快乐教学作为宗旨这就决定了在教学目的和教学形式的设置方面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充分体验运动的快乐,把快乐带人课堂,变要我学
期刊
摘要: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学生就学得主动,学得有效率。学习方法从何而来?它来自老师的指导,来自课堂教学的影响,更重要的是来自学生自己。    关键词:英语教学 学法 探索      在初中英语教学实践中,我们往往会碰到这样的情况:同样是从初一开始学英语。同是一个老师教,一部分学生越学越好,兴趣越来越大;另有一部分学生虽然求知欲望很强,学习刻苦。但成绩不理想,渐渐失去了信心。  这种现象到了
期刊
创新,顾名思义,创造新的事物。《广雅》:“创,始也”;新,与旧相对。创新一词出现很早,如《魏书》有“革弊创新”,《周书》中有“创新改旧”。和创新含义近同的词汇有维新、鼎新等。创是始的意思,所以创造不是后造,而是始造。通常说创新,大致有两种意味。一种意味是创造了新的东西,这和创造实际是同一个意思。另一种意味是本来存在一个事物,将它更新或者造出一个新事物来代替它。实际上,创新中包含了创造。现代课程改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