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财会专业《税法》慕课教学设计

来源 :商业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asr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各大慕课平台的税法课程资源已经十分丰富,慕课可充分发挥其特色,解决传统税法课堂痛点,更好地服务于财会专业的税法教学工作。本人在对比了部分税法在线课程并真实开展了税法慕课教学的基础上,以税法课程的特点和社会对财会专业人才的需求出发,对税法慕课教学的设计和教学模式进行反思和总结。
  近年来,线上教学及相关行业一路高歌猛进,取得巨大进展。同时,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文件规范线上教学工作,其中教育部等十一个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促进在线教育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相关发展目标:要求到2020年,在线教育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得到大幅提升,各项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资源和服务更加丰富,在线教育模式更加完善;到2022年,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应实现深度融合等等。在2020年的特殊背景下,线上教学水平切实得以迅速提高,且发展前景远大。

财会专业税法课程教学现状


  税法课时有限,税法内容繁杂
  我国税法的特征之一是综合性。税法并非由单一法律构成,而是涉及实体法、程序法、争诉法的多类多级税收法律、规章、制度的集合,该课程内容之多可以得见。针对财会专业开设的税法课程,多以正确应用为目的,教学内容以实体法为主,我国当前开设征收的实体税种共18个,以一税一法的形式予以颁布,各实体税种均规定了各自的要素,且各要素间不一定存在明显联系,因此,税法课程又有内容繁杂、规律性弱的特点。
  当前,应用型本科财会专业的税法课程课时量一般不超过64课时,而由于上述税法课程的特点,教师只能抓大放小:若能将主要理论知识点点拨到位,已是将课堂时间精打细算于极致,而安排不慎又容易陷入“满堂灌”的窘境,更遑论在课堂上充分分析涉税案例,或进行涉税经济业务的实践操作。
  由此可见,有限的课时与繁杂的内容,是学生畏难的主要原因。
  高校教学与社会需求有偏差
  应用型本科要求培养立足于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和国家经济建设,能胜任专业相关岗位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基本要求是具备相关技能,能胜任相关工作。税法是财会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具备极强的专业性和操作性,也是财务岗位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由于税法课程课时有限,当前的教学重心仍在理论知识的理解上,对于案例教学、实践教学开展的不够充分,这与当前社会人才需求存在一定差距。
  科技的飞速发展,同样推进了财会行业的飞速发展。随着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相继推出财务智能机器人,财务人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关于财务人何去何从的讨论,至今热度未减。由此可见,如果当前高校的税法教学仍然止步于基础知识、基础理论的学习,迟早会被社会前进的步伐所淘汰。
  税法时效性强,教学内容易滞后
  税法本身具有很强的时效性,税法课程自然也延续了这一特点。税法的时效性一方面表现为部分规章制度本身设定了时间范围,另一方面表现为频繁的税制改革变动。例如:企业所得税法中关于小型微利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连年调整,最新規定的时间适用范围调整为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个人所得税法在2018年10月进行了第七次大修,2019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2016年5月1日,在全国范围内推行营业税改增值税,而增值税税率在2016年到2019年的4年间经历了5次调整。
  我国税法制度的频繁改革,对教学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往往是刚学完不久的知识便需要立刻回头打补丁,使得本来就捉襟见肘的课堂时间变得愈加艰难,而许多以税法为前置课程的其他课程,也需要为此埋单,使本来就繁杂的学习内容变得更难以捉摸,学生叫苦不迭。
  由此可见,传统税法课堂急需改革,以切实适应当前社会变革和人才需求。

税法慕课教学现状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之初,教育部发布《关于疫情防控期间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九项意见,实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同时,立即组织22个在线课程平台,免费开放课程2.4万余门,覆盖本科学科12门。此外,各高些也积极应对,通过多个渠道开展线上教学工作,其中,慕课线上教学方式得以迅速发展。
  纵观几个主流的慕课教学平台可以发现,当前市面可见的税法在线课程有以下特点。
  课程针对大众开设
  所谓慕课,即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的音译,其产生的初衷是希望学习者不受诸多外在因素的影响,而仅仅以兴趣为导向,随时随地参与到相关知识的学习中去。因此,当前慕课平台的多数税法课程并非针对财会专业学生或相关专业人才设置,其受众极其广泛,课程也多以重要税种的基础知识点为主。这一点十分有利于各类、各层次学者把握税法的主要知识,但并不利于财会专业学生进行全面深入地学习。
  课程体系清晰,内容更新滞后
  得益于税法琐碎的特点,税法线上课程十分便于以知识点为单元设计、制作慕课,因此税法在线课程都具有结构清晰的优点,这样制作出来的税法课程,也为学生反复学习提供了便利。由于慕课的设计、制作耗时耗力,很难紧跟政策变化,做到时时更新,因此内容更新不及时,也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小到某一具体法条的更新滞后,大到基本税率的更新滞后,这为初学者的学习造成极大的困扰。
  师生交流效率倒退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课上过于安静、课后羞于开口,信息的传递总是单方向的,这一问题在线上教学中并未取得有效地改善。其中,慕课的学习多以单向传递信息的方式进行,即教师发放课程,学生学习课程。这样的教学形式使得问题反馈不够及时充分。在2020年上半年的税法慕课教学过程中,师生交流的情况与传统课堂几乎无异,即使依托平台功能,采取了匿名或发布话题等当前时兴的网络交流方式,也未能引发反馈热潮。

  有研究表明通过任意一种媒介进行沟通,都不如面对面沟通传递的信息更多。因此线上教学存在的普遍问题是:教师传递的教学内容,师生之间的交流程度、效率,都不及传统课堂传递信息来得充分、及时。

税法慕课设计思路及要点


  梳理目标定位,延长学习兴趣
  在税法线上学习正式开始前,应设置正式的教学环节,让学生清晰认识自身状况、社会状况,明确“通过本门课程要习得哪些知识,掌握哪些技能,解决哪些问题”,使学生产生习得感、使命感,从内而外的产生学习动力。这一线上教学设计与传统课堂相比显得尤为重要,目的是引导学生不受外在因素影响,坚持完成线上课程,以解决慕课完成率低的问题。
  由于无法实时监督,税法慕课教学应更注意课程设计和结构编排。前几节课的设计重点,应放在激發学生学习税法的兴趣、梳理税法知识点逻辑结构、适当施加学习压力上,以帮助学生设置学习目标,统筹把握税法学科的知识点布局。后续课程中,应重点把握视频内容设计、课程时长编排、教学案例放置等问题,以避免兴趣流失,学习懈怠。
  精炼基础知识,设置坡度案例
  税法线上课程应精辟讲解基础知识,重视税法基础理论的学习。由于在线学习方式可打破传统课堂局限,在时间与空间上得到一定程度的延伸,因此针对财税专业的实际需求,税法慕课课程可以实现广度与深度的双赢。另外,为了帮助学生适应社会变革、满足岗位需求,税法慕课应利用平台功能,归集税法案例资源,尽量做到讲解有案例、课堂练习有案例、课后巩固有案例、实践教学有案例。并且,随着学习的深入,还应逐步提高案例难度,既是为了夯实基础,更是为了锻炼学生分析复杂案例、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利用慕课开展税法教学,有利于整理琐碎繁杂的知识点,也适应当前人们碎片化的信息汲取方式,有利于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将教学重心向解决复杂问题转移。针对目前已经可见的税法慕课教学问题,我们应从教学技能、教学手段、平台功能等多方面着手,进一步推进税法教学改革,更好地为培养应用型财务人才服务。
  [本文系武汉商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慕课平台的《税法》在线课程构建与教学设计研究(项目编号:2020N007)研究成果]
  (武汉商学院)
其他文献
【摘 要】电网安全关系到地方经济命脉和经济发展,是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源动力,电网调度和变电运行人员作为处理异常事故的主要人员,对能否正确、快速处理异常事故起着决定性作用,其中现场变电运行人员的异常事故处理能力对整个异常事故处理过程又起着尤为关键的作用,提高变电运行人员的异常事故处理能力是当前变电运行专业面对的首要培训课题。  【关键词】异常事故处理;能力;作用;对策  随着电网建设步伐加快,高
【摘要】随着遥感技术在地质中普及,应用程度也逐渐成熟。笔直在地质实践中不断总结,提出遥感技术的应用使地质探讨水平及效率逐渐提高,并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遥感技术;3s的结合;发展前景  1.遥感技术的找矿应用  1.1 地质构造信.息的提取  内生矿产在空间上常产于各类地质构造的边缘部位及变异部位,重要的矿产主要分布于扳块构造不同块体的结合部或者近边界地带,在时间上一般与地质构造事件相伴
【摘 要】企业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地位和作用是我们党根据我国企业的性质和状况做出的科学定位,是企业改革与发展的内在要求。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党组织在企业的作用是行之有效和无可替代的。加强企业党支部建设是一项长期的、持续的、与时俱进的工作,加强党支部建设是团结凝聚职工群众,维护各方面的合法权益,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内在动力。  【关键词】企业基层;党支部;管理制度;队伍建设    1、建设过硬班子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泥塑活动无疑就是孩子们灵巧的手上绽放的艺术之花。其中超轻黏土的色彩鲜艳、手感柔软、易于塑形等特点,让其成为孩子们
太阳能可能成为发展中国家解决昂贵的能源供应的最佳途径.为可持续的经济发展带来生机。太阳能不仅是取之不竭的可再生能源,并且随着技术发展其应用成本也会越来越低。
【摘 要】进入20世纪以来,对于社会技术系统研究中的技术研究开始从技术决定论和技术的社会构建论向着技术与社会共同影响论转变,这在某种意义上促使人们对工程伦理学研究进行深刻反思。因而,在工程伦理学的研究中,社会技术系统论有助于对传统工程伦理学的“外在主义进路”进行批判。本文对此进行了一系列阐述,介绍了社会技术系统论和工程伦理学,并对于社会技术系统论视角下的工程伦理学做了分析。  【关键词】社会技术
期刊
<正>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农村教育特别是山区农村教育如何为农村经济建设服务是当前我们亟待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笔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