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飞机,四年只是起点

来源 :中学生百科·成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nsyx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八岁的时候,是很难看到自己几年后的人生的。当好不容易选定了大学专业,想到未来四年就这样确定了主题,还有些小激动呢。可是我不得不提醒各位站在分岔路口的小伙伴,你确定这个专业只是陪伴你四年吗?
  我主修飞行器设计与工程,大学是一所老牌工科类院校。作为内心小清新的文艺青年,当年的我觉得工科专业并没什么本质性的不同,误打误撞进入了航天学院。飞行器设计是个很“爷们儿”的专业。两个班,女生很少,一共只有六个。
  学了之后才知道,以前对这个专业最大的误解是,我们本科四年不是做航模的!航模也不是漂亮的小飞机!头两年的课程和机械、电气类没有什么太大的不同,一样要背着沉重的书包奔波在教室和实验室之间,熬夜画工程制图,为编程绞尽脑汁。而区别于其他专业的设计课,主要过程是用制图和计算软件在电脑上完成的,实际制作的航模是外表粗糙材质类似泡沫板的东西。
  失望是有的,而真正受打击的是,老师从一开始就告诉我们,大学四年的课程只是基础中的基础,真正想投身于航空航天事业,读研是必须的,出国是肯定的,博士后是一抓一大把的。
  且不说我对这个专业的兴趣远不足以支撑我七年十年甚至一辈子的热情,单是本科修了那么多学分背了那么多公式,却被告知只是纸上谈兵,离实际设计生产还远得很,简直是让人抓狂。
  可能你会怀疑,那么这四年我们到底学了些什么呢?我负责任地告诉你,绝对一点都不放水。每学期都有八门以上的主修课,从理工基础的高数、物理,到学科基础的八门力学,后两年则更多是航天器动力学、飞机总体设计之类的专业课程,除此之外。我们学校对于选修的课外学分还有二十分的要求。这二百多学分的课程,还不够吗?
  远远不够!
  大三时我们专业的在陕西的一家飞机修理厂进行产业实习。师傅们最初对我们报以无限厚望:“你们这些名校生将来是不会留在这种小地方的。”但实际上顶着名校光环,一线的修理任务我们却完全插不上手。
  本科四年能学到飞机的几种气动布局,但我辨识不出改造后的歼击机是什么型号;能估算战斗机的耗油量,但我说不出油箱具体在机体内的什么地方;画了那么多电路图,可是真正的电缆上百米长,接线的工程量根本不是我们能驾驭的。
  于是实习的这半个月成了朝九晚五的变相假期。每天一早去工厂打卡,师傅们见面只有三句话——来啦!注意安全!喝点绿豆汤吧!如果说还有第四句,那一定是“别动,小心伤着手”。
  我们学了那么多课程,离生产却还是那么遥远,这还仅仅是最基础的修理而已。每个飞设专业的学生都是怀有当设计总师的理想的,一架飞机只有一名总师,他需要对飞机的各个部位清清楚楚,庖丁解牛般对每个工序了然于胸。想要到达那样的地位,是需要几十年不懈的学习与钻研铺垫的。
  四年比你想象中短得多,你以为漫长的时间,繁重的课业,在庞大的航天航空领域连九牛一毛都算不上。“造飞机”这三个字说来恢弘霸气,但是没有几个人真正能做到。即使只是参与其中一个小角落的工作量,都需要多年的扎实基础。因此我们专业本科毕业的学生,基本上绝大部分都去读研了,少数工作的,也没有一个从事航空航天相关领域的,不是不想,而是做不到。
  那么读到研究生够了吗?研究生的课题范围很窄,可能三年的时间只是做了几个屈指可数的项目,这些项目有可能是飞机上的一块蒙皮材料的研究,抑或是卫星上某个传感器的设计。这几年里老师不再教授太多的课程,更多的是让学生在实践中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本科走马灯般学过的那些软件,只有在真正面临问题时才能派上用场。
  研究生的学长们掌握了许多实践经验,各种航空航天的研究所基本上已经向他们敞开了大门,但还是有许多人继续读博。有的时候读博不是自己愿意的,而是考研的时候选择的导师和方向就有规定要跟博士一起念。如果硕博连读大概一共五年结束,如果不是连读,那么三年的硕士毕业后,还需要用三到五年念博士,而且毕业条件不仅仅是年限修足,还要求专业刊物上发表的论文数量。所以如果不想念到二十八九岁才毕业,在考研时就要慎重考虑。
  四年不够学,这不仅是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的特例,许多理工科专业都是如此。你学习的课题越高精尖,就需要越长的时间越深的努力,这是非常正常的事情。我个人不想读研,打算在毕业后从事一个与本专业无关的工作,但是我对能够深入研究下去的同学们是非常佩服的。无论是出于考个更厉害的文凭方便找工作的角度,还是真正怀揣梦想愿意用多年学习充实自己,现实社会中研究生就是这样多如牛毛,工科专业就是轻视本科文凭的存在。
  所以虽然你有整个大学四年的时间来决定自己毕业后的路,但是选专业的时候就已经迈出了很靠前的一大步。如果选择了飞行器设计这样的专业,你多半不会在四年后就步入社会,是不是要在十八岁把未来七年以上的人生决策好,需要慎重再慎重。
  顺便对我的专业进行一点具体的介绍。飞行器设计与工程还算是一个新兴的专业,主干学科是力学和航空航天科技。在我考大学的那一年,开设这个专业的院校只有西安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七所院校,都是老牌军工类学校(女生较少,学风浓厚),近几年清华、北大、大连理工等学校也开设了这门课程,但是每个学校的侧重点不一样。像西安交大力学雄厚,会偏重力学基础研究;西工大是飞机制造的一流院校,会侧重航空工业;哈工大则偏向航天类。在选择院校的时候也一定要结合自己的兴趣点,航空和航天的侧重还是有很大差距的。
  我相信选择这个专业的同学都对军事有热忱,请务必把这份热忱延续在接下去的学业中。大学四年可以以不同的态度度过,唯有主动投入到学习和探索里的人,才是将来真正可以完成梦想、为国家航空航天事业做出贡献的精英。
  编辑/梁宇清
其他文献
Q:每年六月你上考场,似乎变成了一场秀。你会觉得这个过程是一种炒作吗?  A: 说我炒作的人,让他试着去考三年,其间不准打牌、每天有空就抱着书看,并且要看高中的教科书,他要是能坚持下来,才来说我是炒作。  Q:1983年以来,你已经失败了这么多次,你的信心从何而来?  A:信心主要是来自我对高中知识的领悟。有的东西真的是看上去一点都不难,不管是数理化还是英语这些,我看着都很简单,就这么回事儿。至于
期刊
[事件要点]  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莫言在广州中山大学演讲时,遇到了一位让他“坐不住”的中学生。该中学生提到一个问题:“莫老师的书看着看着就会看到一些描写性行为的部分,我不知道这适不适合中学生看?”莫言在受到提问后当场表示“坐不住”,并“谢谢小同学的坦率”。随后莫言给出了自己最“直接的建议”:“不要听你老师的,不要读我的书。可以读一些写母亲的,写乡村风景的,长大结婚后再读我的小说。
期刊
我在17岁的时候,听了父母的建议——他们认为我未来可以是一个土木工程师,所以我就选择了土木科系。到土木科系就读以后,我遇到了我的音乐老师,她提供了一个“未来,我可以是谁”的第二个选项。我在17岁之前从来不知道自己可以唱歌。就接受了她的训练。两年之后,我发现我心中“未来,我想是谁”的想法萌芽了。我就开始从这两个里面,选了我很喜欢的唱歌这件事情。  在那个时候,其实在学校里面有另外一个风云人物——李骥
期刊
南京,一座听起来就透着古朴的城市,六朝古都,岁月在这里留下了太多深深的印记,也给这片土地留下了深深的人文情怀。我一直觉得,每座城市都有其特有的韵味,而南京有的,大概就是漫长岁月所沉淀下来的厚重文化底蕴。就连很多高校,都是从百年风雨中一路走来,慢慢变成了如今桃李满天下的模样。这里有太多太多著名的高校,985、211不胜枚举,而我要说的,并不是早已声名在外的那些。  或许很多人都不知道,紫金山下、玄武
期刊
最近一次想到高中语文老师,是在前天。  班里几个关系很好的女孩子组建个了群,拉我进去,说是要翻唱《北京东路的日子》。我之前没有听过这首歌,于是当即点开QQ音乐,循环了三四遍,直到旋律深深刻在脑海里,不由自主地跟着唱,一摸脸颊,才发现眼泪哗哗的——这是一首关于毕业的歌曲。  右下角的企鹅小图标乐此不疲地闪啊闪,我点进一看,顿时什么眼泪啊悲伤的情绪啊全飞了。群里正热火朝天地讨论着改歌词的事,我看着“门
期刊
人们有时会流下喜悦的泪水,有时却在悲伤中苦笑。为什么两种相反的情绪会同时出现?心理学家研究了获奖、家人团聚、新人结婚等场景下人们的情绪后发现,人们遇到高兴事时用哭来表达,是为了更快地控制强烈的情绪。同理,人们在悲伤或身处困境时反而会笑。  你是不是冥思苦想也没想出好创意?那就赶紧站起来吧!研究人员给参试者30分钟时间来设计一则招聘广告,其中一组在配备了椅子和桌子的办公室内,另一组在没有椅子的办公室
期刊
无论是在过去的或者未来的多少年里,高中的老师对同学们说得最多的鼓励劝诫的话就是,同学们,坚持下去,不要老想着看什么电视剧玩什么游戏去哪里玩,现在苦点累点没什么,上了大学,你们就自由了,有大把多的时间,到那时候,你们想要怎么玩就怎么玩,想干什么就千什么……  在那些整日埋首于漫天飞舞狂轰滥炸源源不断的试卷的岁月里,我也曾那样执着地相信着,并以此供养自己消耗殆尽的对世界的热情。  有时望着教室窗外的白
期刊
一朵花的绽放,并不是悄无声息的,不知道要经过多少次的彷徨与挣扎,多少次撕心裂肺的呼喊之后,才能绽放得如此美丽  曾经的我,那么高傲狂妄。我以为,能写一手好字,弹一手好琴,便是一切。我以为,一时的辉煌,可以换来终身的幸福。  我把大学看得那么简单,就像,看待我轻浮的彼时。  我以一个普通二本的分数结束了高三生活。那时,我不知道自己该如何去接受,更不知道如何去面对父母、同学和老师。  还记得,那一年,
期刊
不早君,三次元女,外貌协会VIP;爱生活更爱吐槽,爱美食所以爱下厨,自封居家好少女,政治诚恳,严肃认真,请叫我“国民学姐”;人生格言:人丑就要多读书!  问题1  听说大学有很多好玩的选修课,想上什么自己选,爱选哪门选哪门,跟谁同学也不知道……简直太棒了!学姐能稍微介绍一下有什么比较有意思的选修课吗?好奇!  问题2  学姐,江湖中与一种传说,说的是大学里最吸引人的不是自己的专业课,而是瀚如烟海的
期刊
那是多年前的一个清晨了,我那时正上中学。在此之前,我每天都是不情不愿去学校,懒洋洋在那里熬一天,然后回家,敷衍了事地做作业。实际上,我这种习惯从上小学就开始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认为我的人生没得选择,只能如此。  可是那天早上,不知为什么,也许是窗前的麻雀叫得太欢,也许是院里的桂花香得太过浓郁,反正是我竟然比平时早起了四十多分钟,根本没有劳母亲三请四催。  起床后,我看到门前的菊花开得真是纵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