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能把自己感动的人

来源 :中学生百科·成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eren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朵花的绽放,并不是悄无声息的,不知道要经过多少次的彷徨与挣扎,多少次撕心裂肺的呼喊之后,才能绽放得如此美丽
  曾经的我,那么高傲狂妄。我以为,能写一手好字,弹一手好琴,便是一切。我以为,一时的辉煌,可以换来终身的幸福。
  我把大学看得那么简单,就像,看待我轻浮的彼时。
  我以一个普通二本的分数结束了高三生活。那时,我不知道自己该如何去接受,更不知道如何去面对父母、同学和老师。
  还记得,那一年,我以全县前五名的成绩来到了全县最好的高中最好的班,享受着最优等的待遇;还记得,那些年,我也曾被同学羡慕,被老师称赞;还记得,不知什么时候,我开始不愿努力,消极生活,萎靡不振……
  当分数下来的时候,我无法面对这一切。天就像塌了一般,我恨,为什么别人都比我强?为什么我们明明有相同的起点,终点却会是这样?为什么我会如此颓废地度过高中的三年时光?
  那段时间,我终日像行尸走肉一般,面无表情,害怕面对这世间,害怕面对同学,甚至,害怕面对阳光。那些日子,爸妈的脸一直都是阴着,而我自己,已经麻木了。
  直到那天晚上,我无意中翻出了那张照片,是一张我与天津大学正门的合影。那所大学,一直都是我的梦想,对,不是清华北大,而是天大。那一夜,我死死地攥着那张照片,无法入睡。我不甘心就这样结束了。
  第二天,我做出了决定——我要去复读!
  我硬着头皮去了一所被称为地狱的复读中学。那是我自己的选择,我希望对自己更狠一些,希望自己发生改变,希望自己接受这崇高的洗礼。
  一年的时间,我每天早晨都是前几个到达跑操的地点,拿着书,无论严寒酷暑,都向着日出的方向,放声背书。
  一年的时间,我每天都是最后几个回寝室的人,每天在睡觉之前,都要重新回忆一遍当天学过的知识和做错的题,才会放下心中的石头,安心睡觉。
  一年的时间,我每天都是跑步打饭,我命令自己必须赶在别人前面吃完饭,这样才能争取更多的时间去学习。
  一年的时间,我只回过两次家,一次寒假,一次高考完之后,因为我明白,我需要一个绝对安静的环境来让自己反思,来完成历练。
  曾经那个孤傲的少年,那个上下午都要换衣服、挑食偷懒的少年,再也不见了。
  无数的伤痛,无数肉体与心灵上的折磨时刻向我袭来,我真的要放弃了,真的,我受不了了。然而,当我每次含着泪看到那张照片,看到那威严的大门,想起爸妈那期待的眼神,我只能狠狠地对自己说,忍着,是的,我只能忍着。
  五月份的强化,十五次的车轮考试,最关键的提分阶段,我病倒了。我不敢告诉家里,更因为怕浪费时间而不愿去排队打针。高烧,身体发软,我只能靠吃药抵御。身体滚烫,但我依然硬着头皮在考场上坚持着。终于,我忍不住了,泪水在眼睛里打转。那一次,我狠狠地拍着自己的脸:“我不要求你考多好的大学,但是你记着,这一年,我希望你可以把自己感动。”我一直记着这句话,每晚睡觉之前都要对自己说一遍,直到高考前的晚上。
  如今,回想起这一年走过的日子,我想可能这辈子都不会有这样的机会了。我明白,我很苦,但我很充实,很幸福,很坦然。这一年,我从没偷过懒;这一年,我一心一意地在做一件事;这一年,更是为我的一生填补了遗感。无论再有多大的困难我都不会怕,我知道,那里是地狱,我是从地狱里爬出来的啊。
  时隔多年,我还是来到了这里,天津大学。只是,我不再是以一个参观者的身份而驻足观赏,而是实实在在地成为了其中的一员,因为我最终以超过一本线90分的成绩考到了这里。当我再次站在那座大门前,竟一时哽咽得说不出话来。因为只有我自己明白,我所付出的终于换来了我应该得到的,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一缕阳光向我投射过来,暖暖的,那种感觉真好。我抬起头,猛然发现,其实,天空依然那么美,而之前所有的阴霾也都消失不见。我还记得,高四的时候,也曾有过这样明媚的阳光,只是那时,为了寻路,竞看不到天空如此晴朗。
  我走在一条幽静的小路上,路边的马缨花开了,发出阵阵芳香。也许,更多的人,只是闻到了这香味,看到了这花开得多么绚烂。然而,我却明白,一朵花的绽放,并不是悄无声息的,不知耍经过多少次的彷徨与挣扎,多少次撕心裂肺的呼喊之后,才能绽放得如此美丽。
  生命无言,但花开有声。
  我静静地走着,不知怎的,竟又想起我曾经不断对自己说过的话:“我希望你可以把自己感动。”
  我想,我做到了!
  编辑/梁宇清 张婷
其他文献
马克思17岁时,写过一篇《青年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从中可以看出,他对选择职业已有比较成熟的思考,并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虽然他后来并没有什么“职业”,一直靠恩格斯挣钱资助。奇怪的是。现在学生到了高三,往往不清楚自己以后要做什么。他们不是选择职业,而只是在选择大学;在得知自己考分后,开始考虑学校和专业。职业服从考分。  说说自己的职业理想,并不是什么重大问题。儿童认识世界时就会有这样那样的职业梦想。我
期刊
头条  如果你上过中学或者正在上中学,如果你经常参加语文考试,那么,恭喜你,即使你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书呆子,恐怕也知道写文章的周国平。为什么呢?因为他的很多文章都被搬到了试卷上,摇身一变成了“掌握”你的分数甚至命运的考题。  按理说,周国平先生应该感到荣幸,乐得合不拢嘴。然而现实却刚好相反,对此他居然怒不可遏。在“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首届年会上,作为中国社科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的周国平终于把压在
期刊
我们常常会陷入环境形或的或自己设置的困局。  想想看,如果不懂得欣赏美食,不管吃什么都只求果腹,当然是一大憾事,可如果真是个眼里揉不得沙子的吃货,又免不了要担心肥胖以及其他健康问题。如果从不曾有梦想,固然免去了奋斗的辛苦和失望的打击,人生又总会很无聊;反过来,诸如“白日梦”“痴人说梦”之类的说法也有可能深深地质疑那些怀着瑰丽梦想的人。  可以开怀饕餮又懂得适可而止吗?可以既沉浸于梦想带来的激励,又
期刊
Q:每年六月你上考场,似乎变成了一场秀。你会觉得这个过程是一种炒作吗?  A: 说我炒作的人,让他试着去考三年,其间不准打牌、每天有空就抱着书看,并且要看高中的教科书,他要是能坚持下来,才来说我是炒作。  Q:1983年以来,你已经失败了这么多次,你的信心从何而来?  A:信心主要是来自我对高中知识的领悟。有的东西真的是看上去一点都不难,不管是数理化还是英语这些,我看着都很简单,就这么回事儿。至于
期刊
[事件要点]  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莫言在广州中山大学演讲时,遇到了一位让他“坐不住”的中学生。该中学生提到一个问题:“莫老师的书看着看着就会看到一些描写性行为的部分,我不知道这适不适合中学生看?”莫言在受到提问后当场表示“坐不住”,并“谢谢小同学的坦率”。随后莫言给出了自己最“直接的建议”:“不要听你老师的,不要读我的书。可以读一些写母亲的,写乡村风景的,长大结婚后再读我的小说。
期刊
我在17岁的时候,听了父母的建议——他们认为我未来可以是一个土木工程师,所以我就选择了土木科系。到土木科系就读以后,我遇到了我的音乐老师,她提供了一个“未来,我可以是谁”的第二个选项。我在17岁之前从来不知道自己可以唱歌。就接受了她的训练。两年之后,我发现我心中“未来,我想是谁”的想法萌芽了。我就开始从这两个里面,选了我很喜欢的唱歌这件事情。  在那个时候,其实在学校里面有另外一个风云人物——李骥
期刊
南京,一座听起来就透着古朴的城市,六朝古都,岁月在这里留下了太多深深的印记,也给这片土地留下了深深的人文情怀。我一直觉得,每座城市都有其特有的韵味,而南京有的,大概就是漫长岁月所沉淀下来的厚重文化底蕴。就连很多高校,都是从百年风雨中一路走来,慢慢变成了如今桃李满天下的模样。这里有太多太多著名的高校,985、211不胜枚举,而我要说的,并不是早已声名在外的那些。  或许很多人都不知道,紫金山下、玄武
期刊
最近一次想到高中语文老师,是在前天。  班里几个关系很好的女孩子组建个了群,拉我进去,说是要翻唱《北京东路的日子》。我之前没有听过这首歌,于是当即点开QQ音乐,循环了三四遍,直到旋律深深刻在脑海里,不由自主地跟着唱,一摸脸颊,才发现眼泪哗哗的——这是一首关于毕业的歌曲。  右下角的企鹅小图标乐此不疲地闪啊闪,我点进一看,顿时什么眼泪啊悲伤的情绪啊全飞了。群里正热火朝天地讨论着改歌词的事,我看着“门
期刊
人们有时会流下喜悦的泪水,有时却在悲伤中苦笑。为什么两种相反的情绪会同时出现?心理学家研究了获奖、家人团聚、新人结婚等场景下人们的情绪后发现,人们遇到高兴事时用哭来表达,是为了更快地控制强烈的情绪。同理,人们在悲伤或身处困境时反而会笑。  你是不是冥思苦想也没想出好创意?那就赶紧站起来吧!研究人员给参试者30分钟时间来设计一则招聘广告,其中一组在配备了椅子和桌子的办公室内,另一组在没有椅子的办公室
期刊
无论是在过去的或者未来的多少年里,高中的老师对同学们说得最多的鼓励劝诫的话就是,同学们,坚持下去,不要老想着看什么电视剧玩什么游戏去哪里玩,现在苦点累点没什么,上了大学,你们就自由了,有大把多的时间,到那时候,你们想要怎么玩就怎么玩,想干什么就千什么……  在那些整日埋首于漫天飞舞狂轰滥炸源源不断的试卷的岁月里,我也曾那样执着地相信着,并以此供养自己消耗殆尽的对世界的热情。  有时望着教室窗外的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