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任驾到

来源 :中学生百科·成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m4033797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一次想到高中语文老师,是在前天。
  班里几个关系很好的女孩子组建个了群,拉我进去,说是要翻唱《北京东路的日子》。我之前没有听过这首歌,于是当即点开QQ音乐,循环了三四遍,直到旋律深深刻在脑海里,不由自主地跟着唱,一摸脸颊,才发现眼泪哗哗的——这是一首关于毕业的歌曲。
  右下角的企鹅小图标乐此不疲地闪啊闪,我点进一看,顿时什么眼泪啊悲伤的情绪啊全飞了。群里正热火朝天地讨论着改歌词的事,我看着“门卫叔叔食堂阿姨很有夫妻脸”被改成“化学老师和班主任恩爱秀瞎眼”,“白色的校服”被改成“逗比的班服”,笑得连扶墙的力气都没有了。
  到了最后几旬,要把歌词里的人名改掉的时候,我忽然灵光一闪,开始敲字“把‘乌龟大师’改成‘王大主任’吧!”得到一片好评和成堆的“哈哈”。
  不是我们班的同学很难了解这四个字的笑点在哪里,实际上,我高二刚转到这个班来的时候也不知道。
  高二开学第一天的第一节课就是语文,课前课代表在讲台前带晨读,上课铃响的时候,突然从后排传出一个洪亮的男声:“等军哥来的时候大家一起喊‘主任好’啊!”
  军哥是语文老师的另一个“昵称”,我本来以为不会有人响应,可直到后来被那一阵排山倒海而来夹杂着哄笑声的“主任好”吓得差点腿一抖趴在桌上,才知道我实在是“图样图森破”。
  之前被科普了很多关于王大主任的八卦,类似“文艺青年一枝花”、“精通中国上下8888年历史”的小道消息,使我在脑海中勾勒出一个高瘦、戴眼镜、满身书卷气的斯文男形象,所以在看到那个个头不知是否有一米七、顶着小肚子、胳肢窝里夹着书、另一只手里拿着茶杯的人时,感觉还有点玄幻……从高富帅掉落到男屑丝,差不多就是这种落差吧。
  但显然不戴眼镜的王大主任视力非凡,手里的粉笔一个斜抛,直挺挺地落在刚才发号施令的男生桌上,换来后者笑嘻嘻的一张脸,王大主任则哼了两声:“得亏刚才我拿的不是手榴弹,不然就直接帮你整容了。”
  于是又是一阵“哈哈”。
  到这里,最后知道真相的我眼泪掉下来。心中对文艺青年的期待连最后的一点渣都不剩了。
  事后我才知道,王大主任这一名头的来源,是因为他除了有语文老师这一身份外,还任职我们学校的办公室主任。我们叫他校长的“贴心小蜜”。
  王大主任常年风里来雨里去,每次开会回来再给我们上课时。话中都带着一种高层人物度日不易的心酸,真是闻者伤心听者流泪,久而久之,“主任”之名便成了大家茶余饭后的笑点之——当然,不要误会,这可不是什么外号,而是和“军哥”一样的爱称。
  不过话说回来,我们王大主任“精通中国上下8888年历史”的名头却绝对不是吹出来的,上课经常能从魏晋阮籍青白眼,说到民国吕碧城《信芳集》,偶尔还放放蒋勋讲学的录音,化身脑残粉当一把声控。这个时候的王大主任,攻击力也是以往的好多倍,有人胆敢在下面说话,亵渎“脑残粉”的信仰,王大主任分分钟外套一掀,露出一排炸药包——假的,其实啥也没有,大喝一声:“信不信我跟你们同归于尽!”
  底下立刻有人双手前伸,配合地往桌子上一倒,同桌半天戳不起,看见一长条的哈喇子,才发现是睡着了。
  这时,王大主任就会放轻声音,温柔得一塌糊涂。这样就能很明显地看出来,他的差别待遇:对上课说话的同学如严冬一样无情,对于像我们这种睡觉的如春风般温暖。
  “你们也不容易,数学老师上课那个节奏,眼一闭一睁题目就讲完了,英语老师喜欢提问你们,班主任的课也不敢睡,除了睡我的课还能睡什么呢?尤其是某些同学,语文课睡觉之前考80分,睡完就考120了。”
  有了这段话的鼓励,我们睡得更加肆无忌惮,每次惊醒,都是因为听到周围的笑声。同桌见我醒了,问:“你知不知道军哥是‘北大’毕业的?”
  我表示很惊奇,求扒真相,才知道王大主任大学其实就读某所师范学校,那所学校中文系很多老师被北大挖走了,在王大主任口中就是:“x院中文系,俗称小北大。”我看着讲台上青花瓷、据说明朝嘉靖年间出产、正面印着埃菲尔铁塔的杯子,默默摆出失意体前屈的姿势。
  听着王大主任有时正经学术、有时逗比知性的语文课,就走完了高二。高二期末考完要放假那天,全班像被集体打了鸡血一样,群魔乱舞,管都管不住。来布置语文作业的王大主任,用白色粉笔在黑板上写下两个大字“历劫”。
  他说我们现在正处于历劫最痛苦的时期,到了九月高三开学,班级的面貌就会焕然一新。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别说九月,直到来年四五月,我们班还是全年级“独树一帜”的活泼,完全没有“历劫”结束的迹象。
  班主任整天陪我们笑呵呵,反而是原先一度好脾气的王大主任忍不住了。
  “今后你们班主任不管的事,都交给我来管!”有顽皮的男生忍不住在下面接话,王大主任横过去一眼,拍着桌子,“你们班主任如果是光绪,那我就是慈禧,你说我管不管得着啊?”
  原本剑拔弩张的气势一下子又变得偃旗息鼓,大家除了“哈哈”根本没有别的应对方式。
  当然,一向能言善道的王大主任也有词穷的时候。高三数不清第几次月考之后,王大主任要以班里的大学霸迪哥为榜样教育我们。迪哥是住校生,平时给我们的感觉就是三个字:学学学!
  王大主任:“都这个关头了,你们还天天玩手机,看看人家刘迪,肯定连手机都没有!”
  躺着也中枪的迪哥却很诚实:“我有手机啊。”
  第一次受挫的王大主任很快重拾信心:“有手机人家肯定也是不能上网的!”
  依旧很诚实的迪哥不能忍自己手机“颜面”受损“我手机能上网,一个月100兆流量呢!”
  第二次受挫的王大主任努力给自己找回面子:“人家用手机是要和家里人联系的,哪像你们天天只知道玩游戏聊QQ!”
  迪哥:“我也玩游戏的……”
  受到最后一击的王大主任倒在地上再起不来。
  可是无论王大主任究竟说过什么做过什么,最终我们班高考语文平均分110的军功章绝对得分给他一大块。
  昨天晚上,在YY上,几个妹子大合唱的时候,唱到那句“老魏琼姐王大主任,惠勇我爱你”时,各自不约而同地停顿了一下,我不知道她们是在做什么,我只知道自己,是在偷偷抹掉眼角不经意逸出的那一点泪花。
  编辑/梁宇清
其他文献
每次想起高一那年的生活,我都会很懊恼。那时候我是个傲慢、嫉妒心很强的女生。  我从小家境就很好,像小公主一样被父母宠着。凡是喜欢的东西,我就一定要得到。我不许别人穿得比我漂亮,不许别人的玩具比我多,更不允许在比赛上有人比我更出色。我甚至不喜欢跟脏兮兮的女孩一起玩,还曾经当着全班同学面表示不跟成绩倒数的人做同桌。  我是以全区中考第一名的成绩进入这所高中的,接着顺利地去了重点班。每次我的排名都是班级
期刊
有孩子在学校吃到一枚双黄蛋,回家后兴奋地告诉了妈妈,这下可把妈妈急坏了。毕竟,这种双黄蛋可不是什么寻常物,而且一直都有传言说,双黄蛋是非正常培育的,且含有激素,尤其是少年儿童不宜吃,吃了会影响发育。多么的触目惊心,这也就不奇怪妈妈为什么如此担心和不安了。那么,双黄蛋到底有什么样的故事呢?  双黄蛋是如何形成的  在说双黄蛋的形成之前,先来简单说一下鸡蛋的形成。  母鸡成年之后,卵巢会产生卵黄。卯黄
期刊
一个人也要好好吃饭。很多时候,我会觉得这是比心灵鸡汤更能治愈入的一句话。因为只有吃饱了,人才会真正相信在这个世界上可以无所畏惧。  1.郡份对孤独的忍耐和吸收。才是成长的定义。  我还记得那些一个人吃饭的日子。残余着油光的桌子,食堂里穿蓝色工作服的阿姨,一小份有点冷掉的米饭,我一个人坐在位子上,小口小口地吃完。门外光线静谧,偶有被惊起的飞鸟,撞碎一地的阴影,然后所有的心绪便和地上的光影一同斑驳混杂
期刊
马克思17岁时,写过一篇《青年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从中可以看出,他对选择职业已有比较成熟的思考,并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虽然他后来并没有什么“职业”,一直靠恩格斯挣钱资助。奇怪的是。现在学生到了高三,往往不清楚自己以后要做什么。他们不是选择职业,而只是在选择大学;在得知自己考分后,开始考虑学校和专业。职业服从考分。  说说自己的职业理想,并不是什么重大问题。儿童认识世界时就会有这样那样的职业梦想。我
期刊
头条  如果你上过中学或者正在上中学,如果你经常参加语文考试,那么,恭喜你,即使你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书呆子,恐怕也知道写文章的周国平。为什么呢?因为他的很多文章都被搬到了试卷上,摇身一变成了“掌握”你的分数甚至命运的考题。  按理说,周国平先生应该感到荣幸,乐得合不拢嘴。然而现实却刚好相反,对此他居然怒不可遏。在“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首届年会上,作为中国社科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的周国平终于把压在
期刊
我们常常会陷入环境形或的或自己设置的困局。  想想看,如果不懂得欣赏美食,不管吃什么都只求果腹,当然是一大憾事,可如果真是个眼里揉不得沙子的吃货,又免不了要担心肥胖以及其他健康问题。如果从不曾有梦想,固然免去了奋斗的辛苦和失望的打击,人生又总会很无聊;反过来,诸如“白日梦”“痴人说梦”之类的说法也有可能深深地质疑那些怀着瑰丽梦想的人。  可以开怀饕餮又懂得适可而止吗?可以既沉浸于梦想带来的激励,又
期刊
Q:每年六月你上考场,似乎变成了一场秀。你会觉得这个过程是一种炒作吗?  A: 说我炒作的人,让他试着去考三年,其间不准打牌、每天有空就抱着书看,并且要看高中的教科书,他要是能坚持下来,才来说我是炒作。  Q:1983年以来,你已经失败了这么多次,你的信心从何而来?  A:信心主要是来自我对高中知识的领悟。有的东西真的是看上去一点都不难,不管是数理化还是英语这些,我看着都很简单,就这么回事儿。至于
期刊
[事件要点]  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莫言在广州中山大学演讲时,遇到了一位让他“坐不住”的中学生。该中学生提到一个问题:“莫老师的书看着看着就会看到一些描写性行为的部分,我不知道这适不适合中学生看?”莫言在受到提问后当场表示“坐不住”,并“谢谢小同学的坦率”。随后莫言给出了自己最“直接的建议”:“不要听你老师的,不要读我的书。可以读一些写母亲的,写乡村风景的,长大结婚后再读我的小说。
期刊
我在17岁的时候,听了父母的建议——他们认为我未来可以是一个土木工程师,所以我就选择了土木科系。到土木科系就读以后,我遇到了我的音乐老师,她提供了一个“未来,我可以是谁”的第二个选项。我在17岁之前从来不知道自己可以唱歌。就接受了她的训练。两年之后,我发现我心中“未来,我想是谁”的想法萌芽了。我就开始从这两个里面,选了我很喜欢的唱歌这件事情。  在那个时候,其实在学校里面有另外一个风云人物——李骥
期刊
南京,一座听起来就透着古朴的城市,六朝古都,岁月在这里留下了太多深深的印记,也给这片土地留下了深深的人文情怀。我一直觉得,每座城市都有其特有的韵味,而南京有的,大概就是漫长岁月所沉淀下来的厚重文化底蕴。就连很多高校,都是从百年风雨中一路走来,慢慢变成了如今桃李满天下的模样。这里有太多太多著名的高校,985、211不胜枚举,而我要说的,并不是早已声名在外的那些。  或许很多人都不知道,紫金山下、玄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