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体育运动”开展过程中的困扰因素分析

来源 :成功•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f7400470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前言
  
  为了遏制青少年体质下降的势头,引导广大青少年学生走向操场、走向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2006年底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提出在全国开展“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计划,该方案于2007年4月29日全面启动。
  “阳光体育运动”以“阳光”为主题词,紧紧把握“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鼓励青少年学生走向操场、走向大自然、走到阳光下,充分尊重学生个体成长的规律和兴趣的需要以及能力发展的需求,旨在培养每一位学生成为一个健康、积极、乐观、主动、自信、友善的和谐个体,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命的价值、生命的意义、生命的质量和生命尊严的意识,使每一个人都能拥有和谐、美好的人生。
  开展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是在“健康第一”思想指导下,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的重要举措,是培养学生自觉参与体育锻炼意识的有效途径,是加强对学生课余体育活动、竞赛活动指导的主要手段。但是,“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两年来,还存在一些不和谐因素。
  
  二、落实“阳光体育运动”过程中的问题分析
  
  1.社会体育氛围不够浓厚。当下,应试教育的阴影还没有完全离开社会,一些家长把学生考取大学作为目标追求,重智育、轻体育,以学习好作为衡量学生发展的唯一标准,不考虑学生身心发展的得与失,急功近利,创造条件为孩子补课、参加特长班,不留一点时间与空间让孩子参加身体锻炼。很显然,这样的氛围非常不利于“阳光体育运动”的全面开展。
  另外,社会上对“阳光体育运动”的认识还不够深刻,一些人总是思想不解放,不明确党的方针导向。最突出的表现在对2008年10月26日启动的、以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为主题的“全国亿万青少年阳光冬季长跑活动”质疑声甚大,有人把此次活动看作“献礼工程”,看作形式主义抬头,总在为这一活动“挑刺”。事实上,这些不必要的争议势必影响到全社会体育氛围的形成,会直接导致“阳光体育运动”在跌跌撞撞中行进,难以达到用3年时间、使85%以上的学生做到每天锻炼1小時、掌握至少2项日常锻炼的体育技能这一基本目标。
  2.学生的健身意识不够强烈。第一,由于现代科技的发达,各种电脑和网络游戏花样百出,吸引了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一旦他们拥有了自己的活动时间,便迫不及待的坐到电脑、游戏机旁,对体育锻炼毫无兴趣。虽然学校给足了课余体育锻炼时间,积极鼓励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一些学生仍然无动于衷。
  第二,一些学生行为懒怠,缺乏吃苦精神,虽然也曾有学生动过参加身体锻炼的念头,却总是支配不了自己的行为,名义上是说怕脏、怕累、怕流汗,其实是典型的只想不动、只说不干的懒怠表现。甚至一些学生对体育产生着误解,认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会导致头脑简单、四肢发达,为自己的不锻炼进行“辩护”。
  第三,课业负担过重是导致学生健身意识不够强烈的主要原因。按理说课程改革是以留给学生更多的自由活动空间为出发点,而事实上许多学生却没有从课堂上解放出来。一个中学生,课余时间基本被预习、复习、做作业、思考问题等形式强夺,每天睡眠时间7个小时都难以保障,过着“朝五晚九”的紧张生活,根本不能完全放开学业的包袱、全身心投入的锻炼身体。而受老师宠护、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曾经的健身念头早被繁重的课业任务驱散,已经没有了参与锻炼身体的心思。
  3.学校体育工作思路不够通畅。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与德育、智育并行不悖,共同承担着培养人才的重任。“阳光体育运动”是学校体育工作深入贯彻“健康第一”教学思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阳光体育运动”实施之初,便有一些学校信誓旦旦的表示会投入资金,完善学生健身的场地设施,全力促进该活动的开展。可是,一年多来,并不见这些学校投入多少人、财、物来强化落实该活动的开展。
  通过一年多的实践,不难发现学校体育工作的思路不够通畅是制约“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最突出因素。“应试教育”体制下的学校体育工作以单纯的追求体育达标为目标,工作重心严重偏离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然而,要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树立“健康第一”的教学指导思想,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依然要走过一段漫长的道路。更有甚者,有的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存在重智育、轻体育的恶劣态度,正常体育教学的时间都被挪占、挤用,哪里还给学生提供课外体育活动时间?
  4.体育教师的认识不够深刻。体育教师是“阳光体育运动”工程的主要参与者,甚至是领导者、指挥者。然而,一些体育教师缺乏职业道德感,对学生课余体育活动漠不关心,根本不主动引导、组织学生课余体育活动。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是教师教育的失败,是体育教师工作的失职。
  “阳光体育运动”计划用3年时间,使85%以上的学生做到每天锻炼1小时、掌握至少2项日常锻炼的体育技能,这其实也规定着体育教师的任务。体育教师要把握好体育课堂,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因势利导,传授学生日常锻炼的体育技能,培养学生终生参与的体育锻炼习惯。
  
  三、结语
  
  “阳光体育运动”对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全社会都要关注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大力营造浓厚的体育氛围,鼓励和支持更多的青少年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对人才素质要求的提高,以前学制中所提出的教育目标已经很难顺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实现由“共同世界”向“个性时代”的转变,通过教育培养学生的个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就成了当务之急。   [关键词]教育 学校 体育 发展 趋势    体育活动,因其能满足人类对身体活动这一基本的需要,符合人类的攻击天性,同时又体现人类对真、善、美的追求,吻合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变化趋势,是大
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和交往过程。从建构主义的角度说,学习是学生不断探索与思考,不断质疑与释疑,不断表达个人见解和提升个人经验的过程,也是学生不断超越个人行为成为群体合作的行为,是团队精神和群体意识发展的契机。学生在合作交往的学习中,可以增强合作意识,使自己亲身体会到自己需要学习,更需要向别人学习和别人的帮助下获得发展,在学习活动中,既要独立思考,更需要交往合作。那么,如何培养学生交往与合作的技
近年来,土壤污染事件频发,严重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也威胁着公众的健康安全。随着土壤修复的起步与发展,依然面临着责任主体模糊、修复标准滞后以及责任实现无保障等制度困境。
[摘要]历史新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多年,新课程背景下,我们的日常历史教学工作到底该如何进行,这是我们一线教师在实践中必须要关注的问题。本文中笔者对新课程环境下如何有效的开展备课、上课、作业批改等问题展开了探讨。  [关键词]历史教学 备课 上课 作业批改    备课、上课、作业批改是我们每位历史教师日常教学中的主要工作,也是我们教学的主要手段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途径,是否能有效的进行备课、上课和作业
[摘要]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教学的目标也在从以往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使学生能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中学的体育教育变得越来越重要。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强健的体魄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初中生正是身体生长的关键时期,必须要重视初中体育教学,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本文主要阐述了提高初中体育教学质量的一些体会,希望对体育教学能有所启发。  [关键词]初中体育 教学 体会 建议
[摘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如果我们能从鉴赏的角度来教授教材文本,利用语文课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和是非判断能力,对学生进行崇高情操,进步思想的熏陶,促其形成初步的人生价值观,也许,语文的教化功能会更强大,这也是《课标》对语文课程的社会性要求之所在。  [关键词]语文课堂 美文赏析 大胆创新 培养审美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
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十分注重考查考生的基础知识及对知识的实际运用及各种潜在的能力。所以,对考生来说,要想提高成绩就必须有深厚的功底及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怎样才能达到呢?我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逐渐摸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方法,那就是在政治课的学习过程中,坚持熟读、悟透、精练三环节有机结合的学习方法。    一、熟读,读透,目的是为了掌握夯实课本的基础知识    个别同学认为,高考侧重考查
[摘 要]审题是解题的关键步骤,是正确解决问题的重要前提,审题的质量直接决定着解题的成败。本文以学生审题为视角,通过研究分析相关题目,旨在找到一种合理的审题方法,提高学生解题的准确率。  [关键词]初中物理 审题 思路     一、抓关键词,理清题意    审题以阅读题目为基础,边读边想,对一些关键的词、句应特别注意,并认真思考、斟酌,以求获得解题信息,找到解题的途径和方法。其实有许多物理问题,在
本文以国内外研究现状为线索,介绍了天然气低氮燃烧技术的发展历程。对近几年迅猛发展的燃烧数值模拟在天然气低氮燃烧技术领域的作用和进展做了介绍,总结了天然气低氮燃烧技术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