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七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美

来源 :安家(校外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8306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美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的获得丰富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审美也是新课标的最新要求,然而很多教师没有想到数学与美联系起来,在大部分学术的眼中,数学是一门极其复杂的学科,学生们感到困难重重,甚至有部分学生对数学产生恐惧的心理,影响了学生的自信心,这在很大程度上说明教师没有让学生意识到数学的美,数学来源于生活,更是一种艺术形式,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让学生善于发现数学中的美,通过数学美的教学,使学生学会感受数学美、欣赏数学美、创造数学美,从而让学生在学习数学中感知更多的乐趣,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数学美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数学美展示来了数学知识的本质特点和内在逻辑,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学美的渗透,可以让学生感知美、欣赏美的同时,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知识,从而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提高自身的修养和素质,但是由于初中生的知识水平有限,学生们很难发现数学美,甚至难以理解,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采取一定的措施,让学生更容易感受到数学学习中的美,使学生学到更多有美感的数学知识,本文以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为例,来探索如何在七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美。
  1、创设美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教学中感知美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对称美是常见的数学美,比如在学习北师大版七年级的对称轴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常见的元素来展示这种对称美,比如蝴蝶、窗花、风车、埃及金字塔、脸谱等这些大量的元素,让学生来感受对称美,除了对称美之外,数学知识的直观性展示也更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之美的发现,让学生成为美的欣赏者,比如在学习《展开与折叠》的过程中,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动手操作,让学生沿着立体图的表面沿某些棱剪开,让学生观察所得出来的图形,在整个过程中,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自己是怎样将正方体展开的?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去观察其他同学的作品,当发现有特殊的展开图时,可以再次展开讨论。通过学生的实践活动,将立体图形和展开图之间的内在关系直观的展示在学生的面前,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1]。
  2、教师要有发现数学之美的洞察力
  著名艺术家罗丹说过,生活中的美到处可见,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美的发现,数学教学也更是如此。很多学生认为数学是一门非常复杂的知识,其实不然,教师要充分的引导学生去发现数学知识所涵盖的规律,并悉心的挖掘数学之美,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知识点的备课,还要备审美点,将这些审美点融入到教学设计中,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的能力。比如在北师大版七年级第三章《探索与表达规律》中,可以引入一段歌词:一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条腿,扑通1声跳下水;两只青蛙2张嘴,4只眼睛8条腿,扑通2声跳下水;三只青蛙3张嘴,6只眼睛12条腿,扑通3声跳下水;通过这段歌词让学生来善于发现和总结规律,并让学生思考,当青蛙的只数是n时,青蛙有多少只眼睛,多少条腿,多少声?从而帮助学生来更好的研究数的变化规律。再比如日历中的九个数的和与方框中正中间的数有什么关系?如果正中间的数是a,那其他的8个数是多少?这些数存在怎样的关系?
  3、在开放的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美
  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但是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需要给学生创造开放式的教学活动,不断优化教师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在开放的教学活动中,将数学理论知识潜移默化,使知识逐渐内化,同时开放性的教学活动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提供更多的机会,同一个知识点的教学通过不同风格和方式的教学所获得的教学成果是大不相同的,比如在学习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探索中,讓学生们思考:有几种方式来得到一个平角?有的同学说用拼凑法得到一个平角,有的学生说可以用量角器,还有的学生说还有第三种方法,撕掉一个三角形的一个角,将这个角与三角形的另一个角拼接起来,然后将三角形的底边延长会多出来一个角,这三个角形成一个平角,然后依据平行线的判定来推断出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那老师可以再次提问:如果三角形ABC的三个角不能分割时,要怎么求证呢?教师们通过小组探究,利用平行的方法将角进行转移来得到一个平角,来判定三角形内角和的定理。在开放式的教学环境,通过合情的推理,来体现出数学中的创新美。
  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需要立足于教材,以美育为己任,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充分的展示数学之美,让学生学会善于发现、欣赏、数学之美,使数学课堂变得更加的生动有趣,使学生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提高自身修养。
  参考文献
  [1]韩伟. 激发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实践研究[D]. 山东: 鲁东大学, 2014.
  [2]陈淑萍.例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J].新课程导学,2020(33):85-86.
  [3]吴白凤. 数学游戏融入七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的调查和实验研究[D]. 福建: 闽南师范大学, 2013.
其他文献
摘要:《新时代课程思政教育实施纲要》指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课程思政教育的主渠道。”以课程思政为指挥棒,将课程思政融入新工科高校的思政课教育还有很大的发挥空间,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提倡教学改革,转变教育观念,创新教学模式,积极采取多元化案例化等教育新途径对学生开展课程思政教育。充分利用好课堂,做到真正实现课程思政教育的渗透,培养学生成为具有民族精神和正确思想政治观念的人。  关键词:课程思政
期刊
摘要:在新课改背景之下,初中物理老师主要从教学手段、教学理念等多个维度进行改革,将高效的初中物理课堂作为所追求的教学目标。该文则是对新课改下的初中物理高效课堂构建策略进行研究、分析。  关键词:初中物理;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传统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存在的弊端逐渐浮出水面,与新课改所倡导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目标存在一定的偏差。基于此,探索高效的初中物理课堂是物理老
期刊
摘要:要建立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师就要做到课程与生活的有机结合,以生活化的方式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同时将语文知识运用到生活之中,以生活来增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以知识来指导学生更好的生活。在生活和教学有效融合的过程中,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凸显出语文教学的实际效果。本篇文章主要围绕“生活与小学语文教学的融合”展开探索,旨在寻找到促进小学语文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的可靠途径。  关键
期刊
摘要:随着现阶段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社会经济和教学事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在这一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尝试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相结合,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也引入了现代化的教学技术、手段,使得课堂教学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提高了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为此,初中数学教育工作者需要从多方面进行分析,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进行整合,以发挥出其教育教学的价值。本
期刊
摘要 传统翻转课堂难以在信息技术课堂实现,作者总结三点原因:家长不重视,学生自主能力不足,信息技术课堂操作性强。一次偶然的机会,作者尝试“课内小翻转”教学模式,即一堂课先学生自学后教师点拨,讲解,评价,效果非常好。作者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总结“课内小翻转”教学要素:学习单,微课,教师指导,激励评价。以及“课内小翻转”流程:导入,先学,后教,再创新,最后评价。  关键词 翻转课堂;翻转小课堂;微课
期刊
摘要:新一轮课程改革之后,教育需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本文立足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背景,分析创新小学数学教学的策略,提出可行的教学实践策略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创新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现阶段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进行了改革和创新,践行全面培养学生的教育政策,让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目的达到。在创新性的教学策略当中,互联网技术和现代
期刊
摘要:小学科学教学的有效开展,对于培养学生科学态度、提升学生探究意识、增强学生科学素质起着重要作用。但是从当前的现状来看,小学科学教学普遍存在一些共性问题,这些问题如不及时加以解决,势必会对小学科学整体教学效果产生不利影响。基于此,下文笔者主要就小学科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展开探讨,以期为其他小学科学教学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G4
期刊
摘要:现如今,在新时期的教育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在展开阅读教学期间也开始革新方式方法,而批注式阅读教学作为提升小学生阅读效率的关键手段也得到了更加多的关注,愈来愈多的教师开始将批注式阅读教学运用在小学语文阅读之中,不僅显著的提升的阅读教学品质,同时还能够进一步培育小学生的语文素养以及阅读能力。基于此,下文就围绕小学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做出探索,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实践 
期刊
摘要:体育锻炼是能够提高人们生活质量和身体素质的重要手段,在素质教育理念逐渐深入的今天,体育课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作为小学阶段学生最喜爱的课程之一,体育课不但能够起到锻炼身体的作用,还可以使学生在参与体育锻炼过程中感受到快乐,促进学生与人交流沟通能力遵守纪律等诸多素质全面发展。然而,现阶段小学体育课程依旧不能完全满足学生需求,因此,本文就将针对游戏化小学体育教学的意义和开展方式进行探究。  关键
期刊
摘要:在新课改的覆盖下,全科教育都将以核心素养为中心展开教学,致力于学生整体进步,全面发展。在初中阶段学生的身体素质已经完成了基础的培养,在接下来的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要基于体育的核心素养实施教学,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提高学生运动的时间内容,使其身体素质得到充分的培养,让其身体以健康的状态持续成长。  关键字:初中体育;核心素养;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前言:少年强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