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大师吴冠中

来源 :走向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jing16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3月,我到北京百雅轩版画院参观,百雅轩文化艺术机构执行总经理王玉林告诉我,最近吴冠中先生身体状态不太好。否则,他会经常到版画院来,指导版画的制作。
  百雅轩版画院是国内最大的版画生产基地,吴冠中先生的版画都是这家机构制作完成的。先生曾有一个心愿,他希望自己的画能够为更多的人欣赏到,而版画是一个非常好的途径。
  如今,吴冠中版画仅仅完成了一部分,这位令人敬仰的艺术大师,便匆匆离开了我们。当他把这九十余载的人生画卷徐徐掩上的时候,多少人因为失去了尊长、失去了朋友,失去了艺坛精神支柱而悲痛难抑。
  吴冠中一生崇敬鲁迅,生于五四运动那年的他视鲁迅为精神之父。他曾说,“一百个齐白石也抵不过一个鲁迅,尽管不好比,但我觉得齐白石少几个,对这个国家关系不是很大。没有鲁迅,这个民族的心态就不行。”
  同样,对我来说,吴冠中先生也是我的精神之父。我是一个传媒人,本与艺术无关,然而吴冠中先生却给了我一片令人意想不到的精神家园。我曾在一封信中写道,还在我很小的时候,家里请来一位在玻璃上作画的画工,专门给家里的房门玻璃做装饰。那段时间,我被这位画工迷住了,在他走的时候,我死活要跟着他学画去。后来父母告诉我,家里很穷,没有办法供我学画,但是可以教我写作,当一个作家。
  就这样,我放弃了最初令我着迷的艺术梦,转而走上了文学道路。二十多年过去了,我没有当成作家,但是成了一名媒体人,写作成了我谋生的职业。
  很多次机会,我都想重新拾回我的艺术梦,再到学校学画去。然而,听了几堂课,观摩了几次素描,也拜访了几位画家,却发现当下这种以技法为核心的绘画根本不是我想要的东西。那段时间,我非常迷茫,当年那位画工在玻璃上挥洒自如的情景常常出现在我脑海里,我却找不到方向。很多人告诉我,算了,你这个年龄再去学画,晚了。
  就在这时候,我看到了吴冠中先生的一篇文章,他说看到现在很多画家的功夫都着眼于技法的更新,学人家,学古人的技法,然后力求创出自己的独特技法,从颜料,纸张,笔法到题材,写实抽象……都在尝试探索,他们将功夫用在画内,却失去了感人的力量源泉。怎样才能画出感人的作品呢?“拿出你的心,首先自己要有感受,如能不择手段的表达你的感受,哪怕你短于辞令,甚至有些口吃,留得真情在画图,代代知音不绝。”
  为了更清楚的阐明自己的观点,吴冠中先生还讲了一个故事,当年在杭州艺专,有用功的学生拿着极为严谨的作品去请教校长林风眠,和蔼可亲的林校长看后摇摇头,说“乱画嘛”,让学生不要这么严谨,尽可大胆“乱画”。
  吴冠中先生的这篇文章,如醍醐灌顶,令我茅塞顿开。多年来一直在苦苦寻找的,不就是这样一种感觉吗?由这篇文章开始,我彻底喜欢上了吴冠中。他的每一篇文章,我必细细研读,他的每一个观点,我必用心揣摩,我如同随时面对这位慈祥的老人,进行心与心的交流。这些文字或情真意切,或坦诚炙热,对读者观念的影响完全可以和他的绘画作品媲美。难怪英国著名文学评论家迈克·苏立文教授说,单凭吴冠中发表的文字,就足以让他在艺坛上占有一席之地。
  吴冠中1919年生于江苏宜兴农村,在浙江大学代办高级工业职业学校读书时,遇到了杭州艺专的朱德群,参观了艺专,立即着了迷,发疯一般抛弃珍贵的浙大高工学籍,考入艺专预科年级从头开始学起。就这样,他“爱上了美术并与之结了婚”,在此后波涛起伏的人生中,“身家性命都属美术了”。
  这样一个人,怎么可能不去用心作画?2007年,吴冠中在北京798艺术区举办了一次新作展,在展览前言中,他写了这样一段文字,“老人走向遥远,虽渐远渐小,却背影清晰。有人追去摄其影,老人猛回首,被摄了前胸。他笑说,我的衣饰及肌肉都是透明的,你恰恰摄了我的心肺。这里展出的,是其血淋淋的肝胆心脏。”
  正是因为这样一颗心,他才能画出感动人心,震撼人心的作品,才能创造出独树一格的生命意境。
  吴冠中先生的老师,四五十年代前后威震巴黎的重要画家苏弗尔皮曾经把艺术分为两路,说小路艺术娱人,而大路艺术撼人。这种艺术观给吴冠中带来了重要的启发,所以,当很多人一生都在用技法雕琢自然风景的时候,他却用心之赤诚渲染出了人生风景的凝重。
  越是了解吴冠中,越会被他的人格魅力所征服。先生一生致力于“油画民族化”及“中国画现代化”的探索,同时他穷毕生之力与陈规陋习、偏见时弊作斗争,以鲁迅的斗士精神在艺术领域进行着孤独的拼争。可以说,他就是艺术界的鲁迅。
  他于1992年写下的“笔墨等于零”,提出了“脱离了具体画面的孤立的笔墨,其价值等于零”,引发了美术界旷日持久的大争论,直到今天,还有人无法理解这一论述的真正含义,他奉清代大画家石涛为“世界现代艺术之父”,对石涛的“一画之法”进行了精彩解读,给那些唯古人为上的画家以当头棒喝:而2007年“以奖代养”,“取消美协,画院”的言论,更是激起轩然大波。
  “国家不需要花钱去养画家,从美国到俄罗斯,全世界没有养画家的,我们花那么多钱来养画家,养出来还可以,要是养不出来呢?”“当下很多画家千方百计进入美协,获得一个头衔,目的就是为了把画价炒上去。”
  在吴冠中先生看来,真正的艺术家都是苦难中成长起来的。诗人、画家是“养”不出来的,艺术家没有吃过苦,没有感情和心灵波动不可能成长起来。
  他说,“我90岁了,我要把想说的话说完,总要有人把真话说出来。”而在给百雅轩的一个题辞中,他则说知识分子的天职就是推翻成见。
  先生画过一副名为《野草》的油画,画面中,各种鲜亮颜料画成的野草包裹着鲁迅的遗像,尽管鲁迅的面目模糊,但是神情却充满了不屈和力量。凝视着这幅作品,我们更能理解吴冠中先生,他如鲁迅一样,在燃烧这短暂的生命,去完成对对艺术的忠诚和对生活的眷恋。
  吴冠中先生生前留下遗愿,逝世后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不举行追悼活动,骨灰撒人大海。为了纪念这位艺术大师,2010年7月8日,“不负丹青一一吴冠中纪念特展”开幕式在中国美术馆隆重举行,那些怀揣着对先生无限敬仰的人们,以这样
  种方式表达了对这位艺贯中西的艺术家最深切的缅怀。
  李长春在这次展会上,做了这样的发言:吴冠中提倡艺术家要尊重传统,但不要盲目迷信传统,提倡要为我所用地吸收外国现代艺术长处,反对照搬洋人的艺术,主张中国人要挺直自己的脊梁,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他融通中西,古今,把传统与现代,中华文化与西方文化,具象与抽象有机融合起来,为我国当代艺术的开拓创新和多元发展树立了典范。
  “艳冶随朝露,罄香逐晚风”,这本是南唐文益禅师一句佛偈,言指花开花落只是一个过程。在这里,我们或可借用这句话,为大师送行。世间的浮华、艳冶已经如朝露逝去,而先生留下的作品和思想,如一缕馨香,随晚风飘送。
其他文献
在考中阶段,英语是课程中的主科之一,对于整体成绩影响非常大.听、说、读、写是学习英语的基本步骤,阅读理解是了解英语含义最常用的方法,同时也是学习英语非常见效的途径,因
随着当前新课改的不断深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当中的问题逐渐凸显,当前,师生互动交流存在问题,而对于课堂来说,只有师生互动,才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有效培养
目的:建立用化疗药物顺铂(Cisplatin)诱导的大鼠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动物模型,运用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分子生物学等技术综合评价注射人脐带间质干细胞(hu
电网建设飞速发展,有关的电力工程造价管理构成了工程项目管理非常重要的内容,在推动电力工程建设方面具有突出的作用,不断优化相关技术,在实践当中起到突出作用.分析了配电
在教育过程中,家校之间的沟通和协调在孩子健康成长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利用网络平台高效、便捷、承载量大的特点实现家校互动、师生互动、家长间互动,形成学生成
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越来越快,新时期我国建立的企业类型越来越多,不仅促进了我国的经济发展,还带动了我国人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的富裕.但是在我国企业的经济
目的了解护士社会网络、工作投入和组织公民行为现状,探讨三者间的关系;通过半结构访谈,对量性结果进行解释和补充。提示管理者关注护士社会网络资源,为提高护士工作投入水平
据《中华新闻报》报道: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4周年、北京建都850周年之际,由北京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摄制的《我在北京》、《北京欢庆国庆》
研究目的:核酸适体是能够特异性结合靶细胞及相关分子的单链寡核苷酸片段,不仅有分子识别功能,还可能有信号转导和调节功能,已被作为分子识别工具和治疗药物的载体用于多种疾病
德育教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实现德育教育的信息化管理,利用信息化技术完善德育教育方法将信息化教育手段与传统教育手段相结合.提高德育教育水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