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平县基础教育信息化现状调查和发展思考

来源 :信息教研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nthializz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广泛应用,为抢占信息时代教育的制高点,教育信息化已成为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热点问题。为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创新人才,根据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实际和未来需要,我省在2001年制定了《河南省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特别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提出的加强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特别强调加强基础建设、开发信息资源、优化应用管理、提升服务效益,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在其指引下,我县也制定了相应的发展规划,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在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但也存在着诸如对教育信息化建设不到位、师资力量薄弱、基础设施落后、资金欠缺等问题,严重制约着教育信息化建设整体目标的实现。本文以问卷调查、访谈、座谈等方法为主,对我县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调查和分析,然后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促进我县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优化策略,以期为加速镇平的教育现代化进程提供参考。
  1.调查的方法和对象
  1.1调查方法
  网上问卷调查统计法、访谈以及座谈等。
  1.2调查的对象
  本次调查的对象为全县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信息技术教师以及其他学科教师.为使采集到的数据更具有代表性,我们在全县随机抽取45所中小学作为调查对象,其中城区初中、小学各4所,平原乡镇初中、小学28所,山区学校9所。本次调查通过网上共发放问卷,共回收问卷316份,问卷调查期间,与部分学校领导和教师座谈9次,并进行多次访谈。调查结果基本上能客观、准确地反映出我县基础教育信息化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2.镇平县基础教育信息化现状调查结果与分析
  2.1教育信息化基础建设方面
  2.1.1建设资金投入不足、城乡差距大。
  在本次调查的中小学校中,投资在1万元以下的学校占19.6%,基本为乡村山区小学;在1-10万元之内的学校占45.3%,主要是乡镇中小学,还有部分条件较薄弱的城乡结合部小学和初中;在10-20万之间的主要是城区初中,占16.4%;在30万元之内的学校占12.0%;投资在30万元以上的学校只占6.7%,只是个别条件较好的示范学校。
  2.1.2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2.1.2.1计算机教室的配备情况:
  2006年国家农村远程教育工程,每个初中配置一个计算机教室、一个多媒体教室、一套光盘播放系统、空中资源接收设备、一个打印机,被称为“农远模三”;完小配备一套光盘播放系统、空中资源接收设备、一个打印机,被称为“农远模二”;教学点配备一套光盘播放系统,被称为“农远模一”。微机的配置为(硬盘80G、内存256M)。每个计算机教室配置32台,一台教师机、一台服务器、30台学生机。合计有1248台,现在报损的有975台。从2008年至2013年通过购置用于办公的计算机全县共有1123台。
  2.1.2.2多媒体教室:
  2006农远配置的39个多媒体教室,投影仪的亮度全部不能满足教学需要。学校自行安装和通过装备中心安装了42个多媒体教室。多媒体一体机2台,亮度有些差。2011年我县通过统一招标安装446块电子白板。
  2.1.2.3网络安装使用情况:
  城域网学校现有18所。2013年接入光纤专线接入启用17所。Adsl接入的学校一共113所。实现班班通的学校有18所城域网学校。实际情况是教室的电子白板微机能上网,初步建成校园网的学校共有1所(涅阳四小)。
  到目前为止,我县用于教师备课用教师机统计有456台,全县生机比为95:1,在校初中生27467人,微机教室可用计算机为1025台,初中生机比25:1,全县小学在校生为86411,小学生机比为690:1。
  2.1.3设备的教学利用率偏低调查发现,除了信息技术课教师外,其他学科教师很少使用多媒体教室,调查中40%的教师只是在上公开课时使用计算机,并且由于缺乏专业设备维护人员的问题,普遍存在资源闲置和设备维护困难问题.。计算机设备用于文件、教学资料打印的占有率为70%,教学使用的占65%,备课查找资源的占52%。
  2.2教师队伍建设方面
  2.2.1信息技术专业教师数量不足通过调查统计得知,信息技术专业教师与学生的师生比为1:640,与接受信息技术培训学生数的比例为1:280,信息技术教师严重不足.。调查还发现,由于信息技术课教师比较紧缺,加上还有校园网络和多媒体教室的维护与管理和文印处理、数据统计等工作,部分学校每周只能开设1个课时的信息技术课。
  2.2.2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急需加强在参与调查的教师中,85%的教师参加过计算机应用能力考核,参加过多媒体课件制作在岗培训的教师占62%,93%的教师参加过计算机初、中级培训。
  2.2.3教师的信息素养和理念欠缺46%的教师能随时关注技术新发展,不断自觉学习新的技术,39%的教师有学习的愿望和兴趣,但不愿花太多的精力和时间,还有15%毫无学习的愿望和兴趣.在登录教育信息网的教师中,有42%的教师是为了获取教学资源,有22%的教师是为了获取学生的学习资源,还有28%的教师是为了了解教育动态。
  2.3教学信息资源建设方面
  2.3.1校园教学资源建设投资不足,资源匮乏从建设资金的使用来看,硬件设备就占了88%,而软件平台和资源占7%,师资培训费用还不到5%,学校投入到教学资源建设方面的资金比例偏低。许多学校还没有专用的资源室,常用的现代教学媒体资源主要是音像教材(VCD,DVD、录像带等)和CAI教学课件,但品种较少,而通过互联网与卫星宽带接受的资源更少.在座谈中,教师普遍反映网络有效资源内容匮乏,合适的教学资源难以找到。   2.3.2教师利用资源能力较差调查得知,只有58%的教师有能力利用信息技术服务于教学工作.即使部分教师有利用网络获取教学资源的愿望,但是种种因素制约着教师对教学信息资源的利用。目前教师不能上网的困难表现在有45%的教师认为教学负担太重没时间,认为上网条件不好的占26%,网络知识、技术不够的占17%,费用太高的占12%。
  2.3.3教师自主开发教学资源的能力有待提高教师对PPT的掌握程度比较高,有31%学科教师熟练掌握,有44%的教师基本掌握,有19%的教师了解一点,需要帮助制作,大约有6%的教师(主要是农村学校的教师)根本不会。对于教师的CAI课件设计制作能力,只有12%的教师能够熟练掌握,21%的基本掌握,30%的教师了解一点,37%的教师根本就不会。掌握网页制作的教师更是寥寥无几,大约有36%的教师只了解一点,有43%的学科教师不会设计制作网页。可见,学校虽然拥有计算机,但是很多教师缺乏自主开发教学资源的能力。
  3促进我县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思考
  针对上述我县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和讨论,根据河南省教育厅、财政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基础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意见》(教基一〔2013〕1055号)、市教育局、财政局转发《河南省教育厅、财政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基础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意见》的通知(教基一〔2014〕14号)等文件精神和要求,为加速推进我县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进程,加快实现我县教育现代化,提出以下建议以供领导参考:
  3.1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结合我县基础教育发展实际,为有效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制订我县2014—2015年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3.1.1立足镇平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实际,结合省、市基础教育信息化整体发展规划,科学规划,优先发展,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
  3.1.2制定出我县2014—2015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目标
  3.1.2.1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
  按照省、市要求,结合我县网络接入实际,多形式推动宽带接入。到2014年春期,全县所有乡镇所在地小学和所有初中全部接入宽带网络并实现与南阳教育城域网的光纤接入;到2014年秋期,所有完全小学全部接入宽带网络;2015年春期全县60%农村学校(教学点)采用ADSL方式接入;2015年秋期全县农村学校(教学点)全部采用ADSL方式接入。到2015年底全县所有中小学校全部实现办公室、教室、实验室、图书室等各个场所有线或无线网络全覆盖。
  3.1.2.2推动优质资源“班班通”
  以网络接点、多媒体投影仪、计算机和交互式电子白板、交互式大屏幕液晶电视和网络直播互动教室及管理平台等信息化终端设备进教室的建设应用管理模式为主。2014年全县所有初中及完全小学实现班班多媒体。城区30%中小学校和30%中心校完成网络直播互动教室及管理平台的建设。2015年城区40%中小学校和30%中心校完成网络直播互动教室及管理平台的建设。60%农村教学点达到点点有“白板”,所有教学点采用数字播放设备、软件资源包建设模式,实现中小学“班班通”。
  3.1.2.3促进数字校园“点点通”
  以多媒体教学设施和网络资源为依托,启动“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名师工作室”建设,逐步实现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推动优质资源共享,促进数字校园“点点通”。
  3.1.2.5实现教师信息化能力“师师通”
  将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纳入教师培训计划,落实培训经费,加大培训力度,采用集中培训与网络培训相结合开展多层次、多类型的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到2015年底实现所有乡镇中小学教师达到教育技术能力初级合格水平,城区中小学教师达到教育技术能力中级合格水平,形成教师信息化能力“师师通”。
  3.1.2.6形成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人人用”
  建立县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并与国家、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相对接,建立学生信息、教职工信息、学校信息、地理信息、教育资源5大基础数据库。开发地理信息辅助决策系统、教学质量分析评估系统、招生报名录取系统、平安校园监控系统、教育教学公共应用系统及教育信息服务系统。建成县教育云服务中心,实现集约共享。2015年,全面完成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并对外开放。形成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人人用”。
  3.2要实现基础教育信息化就要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和保障措施。
  3.2.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成立基础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全县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领导和管理。领导小组由局长任组长,分管副局长、相关副局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根据省、市规划和我县基础教育发展实际,负责全县教育信息化建设方案的制订和组织实施工作,指导、督查各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管理及应用工作。
  3.2.2统筹规划,精心组织按照省教育厅、财政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基础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意见》的要求,结合我县教育信息化发展和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实际情况,积极做好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的项目规划和组织实施。要求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组织招投标、实施工程监理,严格按照项目标准建设、验收。
  3.2.3落实经费,加大投入创新机制,加大财政投入,吸引社会团体、企业支持、参与,形成多元化的教育信息化投入格局,保证学校基础教育信息化基本条件建设和教育信息化服务的经常性支出。设置教育信息化专项经费,用于硬件建设、教学资源的补充、开发与更新、师资培训、应用推广以及日常运行维修维护。积极鼓励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教育信息化建设和服务。
  3.2.4完善机制,强化管理建立和完善县、乡、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的考核机制,将教育信息化工作纳入绩效目标管理。完善中小学信息化建设、应用、管理制度,加强对项目设备完好率、使用率的管理。开展教育信息化先进乡、校评选活动。   3.2.5强化应用,技术保障需求导向,强化应用,“建、管、用、评”齐抓并进。把师生的教学需求作为教育信息建设的导向,把应用和效益作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落脚点,充分利用好现有存量,抓好“建、管、用、评”,边建设边管理,边应用边评估,以评估促发展。加强教育信息化标准规范制定和应用推广。完善信息安全保障。完善教育信息化运营维护与技术支持服务体系。
  3.3一点想法与建议
  3.3.1政府加大经费投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和谐发展
  经费问题是一个普遍性难题,更是贫困地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最大障碍,几乎每一个地方、每一个学校都认为建设经费紧张.政府应该出台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分步实施的新政策,加大信息化建设的资金和技术扶持力度。特别要注意的是,目前城区与农村地区教育信息化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政府应给予倾斜,加大对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努力缩小城乡差距,促进教育公平。
  3.3.2学校领导充分重视,提高设备的利用率
  有些学校的教育信息化设施相对比较完备,但也普遍存在着重建设、轻应用的现象。对教师的培训、内部资源配置及建设、应用平台的建设等重视不够,甚至有些学校电脑处于闲置状态。这就要求学校领导要转变观念,不能认为教育信息化是可有可无,可早可晚,要有紧迫感.学校领导要积极引导,重视教师培训,鼓励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和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出台奖惩措施,把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成果作为考核、评先进和晋级的重要依据,充分应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教学和科研工作。
  3.3.3加强信息技术培训,提高教师能力和积极性
  教师培训的内容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理论培训,使教师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的、内涵和方法,以及它对于实现21世纪素质教育培养目标、深化中国教育改革的重大意义等。二是信息技术技能培训,培养教师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加工信息的能力,操作和使用教学设备的技能,如多媒体网络教室管理系统、网络教学平台、资源应用平台系统等设备的操作,以及软件和网页制作技能等。
  4结束语
  基础教育信息化对于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促进教育管理现代化、培养创新型人才具有重大意义,文中针对我县基础教育信息化的现状和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设性建议,如领导要充分重视、加大资金投入、加强信息化基础性建设、重视师资培训、加快教育资源建设等,希望能为我县教育信息化的健康、快速、协调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建议。
其他文献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怎样渗透环保教育,我采取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充分利用乡土资源,在传授物理知识的同时,有意识地加强环保意识教育,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而且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结合物理学科的特点,我在物理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的采用了以下方法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教育:  首先 结合教学内容进行环保教育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在我们新的课程标准教科书里列出了很多与环保内容。例如:噪声的污染及控制(
期刊
教学是教师指导学生主动掌握知识、技能,发展智力与体力,并形成一定思想品德的过程,它具有复杂的结构体系。在这一结构体系中,教学方法则是其关键环节之一。教师正确地选择和不断地改革教学方法,不论是对个别学生的指导还是对班级授课来说,都是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事情。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学校教育要改变传统应试教育的教育观,以素质教育为目标,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在教学中如何运用恰当的
期刊
一、案例描述  作为高三班主任,为了班级学生能“赢在高考起跑线上、备战联考、冲刺高考”,我起早贪黑,晚自习基本上与学生一起离开教室,狠抓班级日常管理,积极主动地与学生交流,鼓励学生树立奋斗目标、增强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努力营造良好的班风学风。  2010年11月份的第一周晨会,学校宣布下周体育组组织高中生篮球比赛、为期一周。首先是同年级进行淘汰赛,然后是各年级的冠军进行争夺校冠、亚军。为此,
期刊
英语与汉语差异很大,对中国孩子来说英语是比较难掌握的语言。由于平时使用率低,缺乏相应的语言环境及受母语的影响,因而在学习过程中,成为部分差生望而生畏的学科。从而增加了老师授课的难度。但如果在教学中注意以情助教,以诚待生,就能激励学生努力学习,从而减少差生的人数。  心理学家的实验证明“情感的心理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人的情感是行为的动力,积极的情感,如轻松愉快,是正动力,消极情感是负动力。”对学生来
期刊
摘要:小学科学课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是学生们打开科学世界的第一道大门。要想提高科学教学的学习效能,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知识的源泉,兴趣是成功的秘诀,兴趣是学生获取知识的直接动力。  关键词:培养;兴趣;学习;科学  任何一门学科都必须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培养,尤其是科学课要注意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因为科学课程安排较少,老师与学生接触的时间不足,有很
期刊
信息技术课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主要目标是让学生在初步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学生对信息收集、加工、处理能力的培养,切实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如何为实现信息技术教育在培养信息化人才,创造性人才方面能够发挥其积极有效的作用,就必须积极探索先进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在此,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微笑式教学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微笑作为人际关
期刊
对于一个绘画者,别人评介“画技”如何,也许只指绘画技巧。如果别人评介“水平”如何,这“水平”二字就不止是技巧,更多的包容绘画者的作品面世之后所引起的效应。当然作品的面世效应还是起源于技巧,没有绘画技巧就谈不上绘画,也就无从谈起绘画者的意识和情感。这里先从技巧说起。在商业社会中,浮躁和投机的急功近利象苍蝇一样盘旋于当代艺术的各个角落,形成了庸俗文化、流行文化,在这样的背景下,潜心于绘画技巧的艰苦磨炼
期刊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是新课改下教学的重要目标,这与素质教育培养创造型人才的要求是一致的。当前的数学课堂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这给我们的素质教育敲响了警钟,同时也为我们今后的数学教学提供了新的指引。  从新型试题上分析,与以往相比,新试题较侧重测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及知识的运用能力,而减少了对学生解题的熟练程度的检查。另外许多测量题的解法空间有所拓宽,目的是要考查学生的思维广度。  从学
期刊
摘要:在化学教学中引入微型化学实验不仅创新了化学教学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实验操作、观察、思维、自学等能力,从而有效地提高化学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微型化学实验;实验能力;思维能力;观察能力;自学能力  微型化学实验是用尽可能少的化学试剂获得比较明显、清晰的反应结果和化学信息的一种实验方法。其特点是实验药品微量化及实验仪器微型化,可以减少试剂用量,降低实验排废量,减少环境污染,缩短实验时
期刊
摘要: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作为中专教师,应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构建有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本文从避免应试教学、丰富教学内容和方法、采取任务驱动、注重课后作业四个方面谈了四点体会。  关键词:中专;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  计算机应用基础不但是一门文化基础课,也是实用性很强的技能课。它不但包含了信息化社会中现代人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还为后续计算机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近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