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化学教学中利用微型化学实验培养学生能力

来源 :信息教研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tty198308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化学教学中引入微型化学实验不仅创新了化学教学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实验操作、观察、思维、自学等能力,从而有效地提高化学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微型化学实验;实验能力;思维能力;观察能力;自学能力
  微型化学实验是用尽可能少的化学试剂获得比较明显、清晰的反应结果和化学信息的一种实验方法。其特点是实验药品微量化及实验仪器微型化,可以减少试剂用量,降低实验排废量,减少环境污染,缩短实验时间并且安全可靠。在化学教学中引入微型化学实验,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理解理论教学内容,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思维、自学等多方面能力,对提高学生素质起着重要作用。
  一、强化实验能力
  实验能力是化学教学中最基本的内容之一。在教学中引入微型化学实验,将增加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实验能力。
  1.重视学生实验
  常规实验改为微型实验可节约试剂用量,减少污染,可以放手让学生做更多的实验。这样既增加了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又提高了实验课的效益。如“硫酸的性质“这节实验课,安排学生用微型九孔板代替其中多数试管实验,这样节省了课内实验时间,在多余的时间里再要求学生把稀硫酸换成稀盐酸重复实验,结果学生多做了一个实验。
  2.自制微型化学实验箱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动手加工制作一个微型化学实验箱,实验箱内的全套微型仪器都是利用医院或学生家庭中的废旧物品经简单加工做成。如把医用安培瓶、一次性输液管、一次性针筒、各种口服液瓶和饮料瓶收集起来,整理分类,代替烧杯、集气瓶、广口瓶、细口瓶、试管、导管等。实验箱内的药品,一部分是学生动手从废旧物品中收集来的,如从废电池中收集到锌、石墨、二氧化锰等;一部分是由老师一次性为学生配备的。
  3、人人参与演示实验
  化学课中的演示实验在整个化学实验中占了很大的比例,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用微型仪器操作后,增加了每个学生的实验机会。凡是微型实验能操作的演示实验都放手让学生去做,从中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
  二、发展思维能力
  通过观察得到的是感性认识,要使其上升到理性认识,还要借助于思维。通过思维活动,把观察的结果上升到理性认识,揭示事物的内在因果关系和本质特征。由于微型试验仪器精美小巧,尤其是学生自己做的仪器,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学生一看到小巧的九孔井穴板、酒精灯就迫不及待地想操作,使学生们的思维活跃起来。许多学生课前主动预习,课上认真听讲,按照试验步骤操作,通过自己动手做实验,观察现象,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思维,讨论、解释现象、证实结论。如在“氯气与水反应”的演示实验中,教师结合学生观察的现象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滴有氯水的蓝色石蕊试纸中间变白外圈变红?再引导学生思考,“变白”说明氯水中有能使有色物质褪色的物质,H2O和HCl均无漂白作用,那么是Cl2与水反应后其他生成物有漂白性?怎样用实验证明?学生积极开动脑筋提出各种方法,然后由教师总结归纳,给出一套封闭式微型装置进行实验,最后得出结论。
  在复习课上,为了改变以往复习课难上、枯燥、沉闷的不良现象,让学生边复习边做几个微型实验,将化学知识串联起来,激发他们的综合思维能力,使复习课充满生机。如复习氧族元素的性质时,要求学生设计一套硫、硫化氢、二氧化硫为主干的系列实验,且配以相应的思考题,让学生既动手又动脑,通过对试验现象的比较、分析、综合,提高了归纳、推理、判断的能力,从而收到较好的复习效果。
  引入微型化学实验,使学生不断从生动的直观现象变为抽象理论思维,使学习过程与实验紧密结合在一起,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思维能力。
  三、提高观察能力
  观察是学生发展智力、增长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学生认识事物累积知识的基本方法。没有敏锐的观察力就不会有灵敏的思维力、丰富的想象力和良好的记忆力。观察是思维外壳,要使思维得到发展,必须学会认真、仔细的观察,从而得到广泛的感性认识。
  过去课堂上的演示实验都是由教师一人做,全体学生进行观察,许多实验现象只有前排学生看得清楚,多数学生印象浅,效果差,大大削弱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失去了学习化学的兴趣。引入微型试验后,由于微型试验小巧便携,学生每人都有自己的实验箱,教师把一些演示实验改为学生自己动手做微型试验后,在实验中每个学生都能近距离观察实验。实验前教师明确实验要解决的问题,讲清观察方法和方向,提醒学生观察重点现象,实验中学生按照教师提出的观察目标、观察步骤进行仔细观察,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通过分析、综合、抽象思维来解释观察到的现象,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论,得出概念性的结论,使学生既增强了观察能力,又轻松愉快地接受了新知识。
  四、掌握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是顺利完成学习任务的本领,是独立获得知识的能力。由于微型实验的引入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使教师讲课与学生实验同步。学生在实验中能观察到许多明显的现象,如物质形态的变化、颜色的变化、新物质的生成等,学生的亲眼目睹,实验过程的亲身参与和成功的快乐,都会使他们欢欣鼓舞,并产生进一步学习的愿望。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能主动预习新课,课堂上认真听讲,认真记笔记,课后认真复习,归纳知识重点,提出疑难点,同学之间相互进行讨论。一些学生还利用业余时间阅读科普读物、参考书等,不仅扩大了知识面,巩固加深课内的学习,还提高了阅读能力,培养了阅读习惯和兴趣。教师平时还布置一些家庭实验,让学生结合自己所学的化学知识去完成。
  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是化学教学改革和教学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适应时代发展,贯彻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它不仅是学生完成在校学习任务的必要条件,也是学生将来从事工作不可缺少的本领。微型化学实验是当前国际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重要发展趋势。在化学教学中引入微型实验,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思维、观察、自学等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品德,从而有效地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郑长龙.化学实验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7,3.
其他文献
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给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也带来了良好的机遇,我本着提高教学质量,加强教学的针对性、生动性、实效性、时代性的目的,依托学校信息化建设的良好内部基础和外部环境,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本文作初步的探究。  所谓“课程整合”,其核心就是把现代教育技术融入到小学数学学科的教学中去,在教学实践中利用技术手段得到文字、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甚至三维虚拟等多种信息
期刊
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希望,是祖国的栋梁,是祖国的未来。因此对青少年的教育极为重要,数学广泛应用于各个方面,然而现实的中学生对数学产生了极度的厌倦,认为数学枯燥无味,抽象,不会,不想学,甚至放弃了对数学的学习,学生思想受到了束缚,导致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说过:“成功的秘诀在于兴趣。”兴趣是一种潜在的素质,它能激发学生对学习产生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倾向,是克服困难推动学习的动力。
期刊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怎样渗透环保教育,我采取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充分利用乡土资源,在传授物理知识的同时,有意识地加强环保意识教育,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而且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结合物理学科的特点,我在物理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的采用了以下方法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教育:  首先 结合教学内容进行环保教育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在我们新的课程标准教科书里列出了很多与环保内容。例如:噪声的污染及控制(
期刊
教学是教师指导学生主动掌握知识、技能,发展智力与体力,并形成一定思想品德的过程,它具有复杂的结构体系。在这一结构体系中,教学方法则是其关键环节之一。教师正确地选择和不断地改革教学方法,不论是对个别学生的指导还是对班级授课来说,都是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事情。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学校教育要改变传统应试教育的教育观,以素质教育为目标,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在教学中如何运用恰当的
期刊
一、案例描述  作为高三班主任,为了班级学生能“赢在高考起跑线上、备战联考、冲刺高考”,我起早贪黑,晚自习基本上与学生一起离开教室,狠抓班级日常管理,积极主动地与学生交流,鼓励学生树立奋斗目标、增强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努力营造良好的班风学风。  2010年11月份的第一周晨会,学校宣布下周体育组组织高中生篮球比赛、为期一周。首先是同年级进行淘汰赛,然后是各年级的冠军进行争夺校冠、亚军。为此,
期刊
英语与汉语差异很大,对中国孩子来说英语是比较难掌握的语言。由于平时使用率低,缺乏相应的语言环境及受母语的影响,因而在学习过程中,成为部分差生望而生畏的学科。从而增加了老师授课的难度。但如果在教学中注意以情助教,以诚待生,就能激励学生努力学习,从而减少差生的人数。  心理学家的实验证明“情感的心理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人的情感是行为的动力,积极的情感,如轻松愉快,是正动力,消极情感是负动力。”对学生来
期刊
摘要:小学科学课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是学生们打开科学世界的第一道大门。要想提高科学教学的学习效能,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知识的源泉,兴趣是成功的秘诀,兴趣是学生获取知识的直接动力。  关键词:培养;兴趣;学习;科学  任何一门学科都必须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培养,尤其是科学课要注意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因为科学课程安排较少,老师与学生接触的时间不足,有很
期刊
信息技术课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主要目标是让学生在初步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学生对信息收集、加工、处理能力的培养,切实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如何为实现信息技术教育在培养信息化人才,创造性人才方面能够发挥其积极有效的作用,就必须积极探索先进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在此,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微笑式教学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微笑作为人际关
期刊
对于一个绘画者,别人评介“画技”如何,也许只指绘画技巧。如果别人评介“水平”如何,这“水平”二字就不止是技巧,更多的包容绘画者的作品面世之后所引起的效应。当然作品的面世效应还是起源于技巧,没有绘画技巧就谈不上绘画,也就无从谈起绘画者的意识和情感。这里先从技巧说起。在商业社会中,浮躁和投机的急功近利象苍蝇一样盘旋于当代艺术的各个角落,形成了庸俗文化、流行文化,在这样的背景下,潜心于绘画技巧的艰苦磨炼
期刊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是新课改下教学的重要目标,这与素质教育培养创造型人才的要求是一致的。当前的数学课堂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这给我们的素质教育敲响了警钟,同时也为我们今后的数学教学提供了新的指引。  从新型试题上分析,与以往相比,新试题较侧重测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及知识的运用能力,而减少了对学生解题的熟练程度的检查。另外许多测量题的解法空间有所拓宽,目的是要考查学生的思维广度。  从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