蔓越莓中天然苯甲酸膳食暴露风险评估

来源 :食品安全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fxbfxa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蔓越莓中天然苯甲酸含量进行测定并进行膳食暴露风险评估,明确人群暴露风险水平.采用GB 5009.28—2016测定2020年9月—2021年4月采集的68份蔓越莓相关食品中的天然苯甲酸,运用基于蒙特卡罗(Monte Carlo)模拟技术的@risk 8.0软件对天然苯甲酸含量进行分布拟合,结合相关暴露参数,构建暴露评估模型,采用风险商表征人群通过食用蔓越莓相关食品摄入天然苯甲酸的风险.蔓越莓相关食品中苯甲酸检出率为100%,苯甲酸平均值为0.053 g/kg,最大检测量为0.20 g/kg.不同蔓越莓相关食品中天然苯甲酸分布符合LogLogistic分布,记为RiskLogLogistic(-0.0036425,0.048101,3.8017).普通居民通过食用蔓越莓途径摄入天然苯甲酸的风险商平均值<1,高摄入量居民通过食用蔓越莓相关食品途径摄入天然苯甲酸的风险商是普通居民的10倍.居民仅通过食用蔓越莓相关食品途径摄入苯甲酸的膳食暴露不存在健康风险,虽然风险商均<1,但仍需日常监测,从而进一步降低高危人群的膳食风险水平.
其他文献
目的:建立适用于定量测定维生素片中泛酸含量的微生物法.方法:植物乳杆菌(ATCC8014)繁殖速度与泛酸的含量呈正比关系,且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呈线性关系,对培养后菌悬液的吸光度与泛酸标准工作曲线进行比较,定量测定出维生素片中的泛酸含量.结果:微生物法测定泛酸的线性范围为0~98.0 ng,其标准曲线多变量相关系数为0.99129,测定维生素片中的泛酸含量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23%,回收率为91.4%~103.4%.结论:微生物法测定维生素片中的泛酸含量操作简便、稳定可靠、重复性好.
目的:评定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食用油脂中合成辣椒素含量的不确定度,提高测定结果的准确度和可信度,找出对不确定度影响最大的关键性因素.方法:依据CNAS-GL 006:2019化学分析中不确定度的评估指南和《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JJF 1059.1—2012),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食用油脂中合成辣椒素含量,建立不确定度评定的数学模型,通过对标准品溶液配制、样品溶液的配制、测量重复性以及标准曲线拟合这4个方面引入的不确定度进行分析,确定各个不确定度分量,得到扩展不确定度.结果:按置信
目的:研究分析乳矿物盐与牛磺酸复合片剂的安全性与功能特性.方法:采用急性毒理学、遗传毒理学和90 d毒性试验,考察复合片剂安全性;同时,以高、中、低3个剂量组进行为期30 d的灌胃试验,分析其对小鼠体重、免疫器官指数、吞噬指数等免疫指标变化的影响.结果:毒理学试验表明对小鼠无毒副作用、无致畸、各项生理功能正常;与对照组比较,小鼠的体重与免疫器官指数均无显著的影响(P>0.05),但显著提高了小鼠的细胞免疫功能和单核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等免疫功能(P<0.05).结论:研究表明乳矿物盐与牛磺酸复合片剂安全无毒副
目的:通过参加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组织的能力验证,比对不同检验方法对巧克力样品中沙门氏菌的检出及鉴定效果,找出不同检验方法对样品中不典型沙门氏菌分离及鉴定的特性,有效提升实验室对不典型沙门氏菌检验能力及质量控制水平.方法:实验中样品前处理按照考核方案作业指导书进行,沙门氏菌的分离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GB 4789.4—2016)要求进行操作,通过BAX?system Q7快速筛查可疑样品,MALDI-TOF-MS定位可疑菌株,VITEK 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
天然苯甲酸是植物生长期次级代谢产物,本文采集普通居民日常消费渠道中的蓝莓、杨梅、蔓越莓、树莓等32份小浆果,采用GB 5009.28—2016测定样本中苯甲酸含量.结果显示,17份蔓越莓样品中苯甲酸检出率为100%,苯甲酸均值为0.053 g/kg,含量范围为0.011~0.200 g/kg,标准值为0.041 g/kg.15份非蔓越莓样品中苯甲酸检出率为20%,检出苯甲酸的浆果分别为杨梅、树莓、黑加仑,苯甲酸均值为0.006 g/kg,含量范围为0.003~0.029 g/kg,标准值为0.009 g/
本文通过用酸度计法和比色法对酱油中氨基酸态氮的检测方法进行比较,结果显示酸度计法操作快捷简便,适用于小批次检验,比色法测得数据更加准确、精密,更适合严要求、大批量的检验.
目的:采用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探究茶叶蛋对茶汤中铝的吸附情况.方法:考虑到茶叶蛋不同组成部分的基体效应,建立微波消解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条件,在测定鸡蛋原料中铝残留的基础上,对茶叶蛋浸泡过程中铝元素含量的动态变化进行监测.结果:在0~500μg/L线性良好,最低检出限为0.065 mg/kg,在添加水平为1.0 mg/kg,3.0 mg/kg和9.0 mg/kg条件下,铝的加标回收率在102%~108%,相对标准偏差在1.5%~4.3%(n=6).茶叶蛋中的不同组成部分对铝的吸附程度不同,即
本文研究了保鲜膜中非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环己烷-1,2-二甲酸二异壬基酯(Di-isononyl-cyclohexane-1,2-dicarboxylate,DINCH)的迁移规律,分别用50%乙醇溶液和正己烷模拟酒精类食品和脂肪食品.结果表明,该方法在1~20 mg/L呈现良好线性关系,R2>0.999,加标回收率为98.52%~100.20%.该方法操作简单、重现性好、准确度高,能满足对食品接触用保鲜膜制品中DINCH迁移量的评价.
为建立一种快速测定食品中锡的方法,以豆豉鱼罐头、黄桃罐头和真空包装鸡为样品,湿法消解后,用原子荧光双标准比较法与标准曲线法对照测定.结果表明,锡的检出限为0.17μg/L,相对标准偏差0.55%~1.5%,回收率为104.00%~104.14%.该法与国家标准方法相比,无需绘制标准曲线、不用测定空白溶液,快速简便、成本较低,工作效率得到较大提高,为食品中锡的测定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分析技术,有一定的创新性和推广应用价值.
为有效开展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对β-受体激动剂(瘦肉精)进行有效监管,本研究以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联用法建立了动物源性食品中16种痕量β-受体激动剂的检测方法.经酶解、提取、固相萃取净化,采用多反应监测(MRM)同时捕集16种目标分子母离子-子离子离子对,7.5 min内实现高效、准确分离测定.16种目标物加标回收率为64.5%~112.3%,日间精密度0.62%~1.37%,保留时间偏差为0.010~0.042,检出限为0.05~0.84μg/kg,定量限为0.17~2.76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