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图表达的教育地理信息可视化初探

来源 :地理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gyu94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空间信息的图形表达、时间变化序列和属性信息的特有规律三方面入手,揭示教育地理信息的空间结构特征、时间动态变化规律和内在特有属性,提出了教育地理信息的两个维度,并结合两个维度综合表达教育地理信息的三个层次,由此建立教育地理信息模式。
  关键词:教育地理信息;地图可视化;初探
  一、教育地理信息的内涵
  教育地理信息是指表征某些教育信息数量和质量的空间结构、分布规律、时间序列、属性特征的独特信息,它兼有教育信息与地理信息的双重属性,是教育信息中教育机构信息与地理信息中人为信息的有机结合,如图1所示。
  教育地理信息实质包含三个层次内容,即教育空间信息、教育时间信息、教育特有属性信息。教育空间信息是表达教育类事物(现象)空间分布和空间位置关系的信息,如普通高校招生数的空间聚集分布情况。教育时间信息是表达教育类事物(现象)在时间序列上动态发展变化的信息,如改革开放30年来普通高等学校生均图书册数的增长情况。教育特有属性信息是表达教育类事物(现象)自身特有性质以及与同类或关联事物(现象)之间关系的信息。
  二、教育地理信息的模式
  本文结合教育地理信息的三个层次,以《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地图集》为例,提出教育地理信息的两个维度,即指标表达维度与时间序列维度,结合两个维度综合表达教育空间信息、教育时间信息和教育特有属性信息,由此建立教育地理信息的模式,如表1所示。
  三、基于表达模式的实例设计
  1.单一指标单年份——表达教育空间信息
  如图2所示,以单一指标单年份的形式表达学生模块中的教育空间信息。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生在校生数即为单指标单年份的数据。在地图可视化表达过程中,采取分级比率方式,以象形点状符号表达在校生数,同级别之间的差异性通过统计图排序的形式表达。
  2.拟合指标单年份——表达教育空间与特有属性信息
  如图3所示,以拟合指标单年份的形式表达教育空间信息和教育特有属性信息。在教育空间信息的地图可视化表达方面,以堆砌式点状符号表达各地区单位GDP在校生数这一拟合指标的空间分布情况;以等值区域法表达各地区人口密度的分布情况。在教育特有属性信息的地图可视化表达方面,通过在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生在校生数与GDP两个指标的综合分析,拟合出单位GDP在校生数承载量这一指标,用于反映各地区国民生产总值对当地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生在校生数培养的贡献率。
  3.多指标多年份——表达教育空间、时间与特有属性信息
  如图4所示,在教育空间信息的地图可视化表达方面,以分区统计图的形式表达三个年份“211工程”高等学校博士生在校生数的空间分布情况;以等值区域法表达各地区普通高等学校博士生在校生数中“211工程”高等学校博士生在校生数所占比例的分布情况。在教育时间信息的地图可视化表达方面,以扇形统计图式点状符号分别表达2000年、2003年、2006年三个年份的发展变化情况。以条形统计图和圆环统计图结合的方式表达2000—2006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博士生在校生数的年际变化。在教育特有属性信息的地图可视化表达方面,通过普通高等学校博士生在校生数、211工程”高等学校博士生在校生数、设有研究生院的高等学校博士生在校生数三者之间的层层包含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在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在时间上的动态变化综合反映博士生在校生数的自身特有性质。
  4.拟合指标多年份——表达教育空间、时间与特有属性信息
  如图5所示,在教育空间信息的地图可视化表达方面,以等值区域法表达各地区人口密度的空间差异情况;以分区统计图法表达1985年、1993年、2006年三个年份各地区师生比的空间分布情况;为弥补在地图空间表达中无法直接反映各地区2006年(现状年份)师生比的具体数值和位次排序的缺陷,以“渐变色柱状统计图”的形式反映各地区2006年师生比的具体数值和位次排序情况。在教育时间信息的地图可视化表达方面,以分区柱状统计图在各区域内按年代排序的形式表达各地区生师比的发展变化情况,以及这种变化的空间差异情况;以统计图的形式表达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主要年份师生比动态变化情况。在教育特有属性信息的地图可视化表达方面,通过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数与普通高等学校专任教师数两个指标的综合分析,拟合出师生比这一指标,用于反映各地区普通高等学校每位专任教师所负担的在校生数;通过底层面状符号与表层点状符号的组合对比,反映各地区人口密度与生师比之间的关系,以及各地区各年份师生比变化差异与人口密度的对应关系。
其他文献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师和学生是教育活动中的两个基本要素,学生是受教育者,但不完全是被动的受教育者,他们具有主观能动性,一切教育的影响必须通过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教育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使学生具有充分的动力,主动学习、善于学习。而传统中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是:教学内容枯燥、陈旧;教学方法单一,主要以“填鸭式”为主,教师讲、学生听;教学手段落后、学
2004年,河北省中考文综试题开始实行全开卷考试,这使学生心理负担和学习负担都减轻了。在复习中应如何优化课堂教学,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做到教学相长,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下文笔者就此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转变观念.防止两个极端    开卷考试尽管已进行了三年,但有些老师和学生的观念还未转变,依旧是老师“读读、画画”,学生死记硬背,结果丰富的历史知识变成枯燥的历史包袱,学生的
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而能力的培养需要在活动中才能完成,因为一个人的能力总是在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那么在地理课的教学中,怎样才能贯彻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能力,为学生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打好基础呢?  在农村的初级中学里,很多学科都严重缺乏教具及其他相关的辅助教学设备,更谈不上多媒体教学。同时,受学生、学校等许多条件的限制,教学质量的提高受到一定的局限。因此,在初中的地理教学
一、人文素质教育,呼唤开放式语文教学模式    素质教学的主渠道是课堂,人文素质培养的主渠道也应该是课堂。要将人文素质的培养落到实处,就必须高度重视课堂教学环节。如果语文教学课堂结构中还是教师占压倒性的主体地位,从时代背景到作者简介,从内容分析到写作特色,教师大包大揽地分析、推演,却很少引导学生去体味作品的情趣、理趣、景趣、意趣,很少提示学生设身处地的思考、探讨,那么,这种模式是与人文精神背道而驰
由雅克·德洛尔担任主席的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提出,教育应该建立在四个支柱基础之上,即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和学会生存。也许没有人会反对这样一个观点,但是对于如何达到这样一个目标,却仍有许多人感到迷茫。纵观我国近年的教育理论书籍,大力倡导讨论式教学法的很多。课堂讨论是教学的一种有效方式,也是我校在“道德课堂”的旗帜下实施“合道德教育”的
中国银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杨再平亚太金融高峰论坛上表示,中国银行业要致力于打造“普惠银行”,为民生、社区、弱势群体等提供普惠优质服务。杨再平认为,“普惠银行”应惠及以下方面:百姓个人、中产阶级、弱势群体,小微企业,三农发展、社区发展以及低碳经济。  在过去的数年时间里,我国银行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根据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的2011年银行业社会责任报告,是年各大银行发放战略性新兴产业贷
遗忘过程是有一定规律的,从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可以看到遗忘的一条重要规律:遗忘的进程不是均衡的,而是先快后慢的。在识记后的最初时间遗忘得比较快,以后逐渐缓慢,到了相当时间,几乎不再遗忘了。在教学中,要使学生所获得的知识能够得以巩固而不至于遗忘,基本的方法就是及时地、经常地进行复习。帮助学生复习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笔者经过研究和实践,认为课堂小测试是有效的方法之一。    一、课堂小测试的原则    1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我经过多年的课堂实践,将一堂新课教学的全过程按“质疑导读,全面感知一合议解惑,启迪思维一精讲概括,深化理解一精练测试,巩固记忆”四个程序进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现在以“锋面”一节教学为例,加以分析说明。    一、质疑导读,全面感知    教师在备课中根据教学大纲、高考说明、教材和学生情况制定出一堂课的教学目标,然后按目标要求和教材顺序精心设计出一套“自学思考题”供学生自学。要
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指出,普通高中课程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构成,模块教学时,可对模块的学习顺序、模块内容进行组合,并注意体现各模块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遵循高中课程方案提出的课程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三大原则,依据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和四套新课程标准教材,参照师生知识现状,整合具有时代气息的生活中的地理事件,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进行模块化的开发(即该开发满足“模块”两大属性:标准
摘要:直观教学法是地理教学方法中的基本方法之一。直观教学这一思想由大教育家夸美纽斯最早提出。由于时代差异、社会发展,夸美纽斯的直观教学思想既具有现代直观教学法的共性,同时也有其特殊性。  关键词:直观教学;对比;启示;夸美纽斯  一、夸美纽斯直观教学思想与地理直观教学法的比较  1.地理直观教学的涵义  “直观教学”思想最早由夸美纽斯先生于17世纪在《大教学论》中提出,书中并未直接提到“直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