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苏联版画展览会

来源 :焦点·风土中国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qi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记得曾有一个时候,我们很少能够从本国的刊物上,知道一点苏联的情形。虽是文艺罢,有些可敬的作家和学者们,也如千金小姐遇到柏油一样,不但决不沾手,离得还远呢,却已经皱起了鼻子。近一两年可不同了,自然间或还看见几幅从外国刊物上取来的讽刺画,但更多的是真心的介绍着建设的成绩,令人抬起头来,看见飞机,水闸,工人住宅,集体农场,不再专门两眼看地,惦记着破皮鞋摇头叹气了。这些介绍者,都并非有所谓可怕的政治倾向的人,但决不幸灾乐祸,因此看得邻人的平和的繁荣,也就非常高兴,并且将这高兴来分给中国人。我以为为中国和苏联两国起见,这现象是极好的,一面是真相为我们所知道,得到了解,一面是不再误解,而且证明了我们中国,确有许多“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的必说真话的人们。
  但那些绍介,都是文章或照相,今年的版画展览会,却将艺术直接陈列在我们眼前了。作者之中,很有几个是由于作品的复制,姓名已为我们所熟识的,但现在才看到手制的原作,使我们更加觉得亲密。
  版画之中,木刻是中国早已发明的,但中途衰退,五年前从新兴起的是取法于欧洲,与古代木刻并无关系。不久,就遭压迫,又缺师资,所以至今不见有特别的进步。我们在这会里才得了极好,极多的模范。首先应该注意的是内战时期,就改革木刻,从此不断的前进的巨匠法复尔斯基,和他的一派兑内加、冈察洛夫、叶卡斯托夫、毕珂夫等,他们在作品里各各表现着真挚的精神,继起者怎样照着导师所指示的道路,却用不同的方法,使我们知道只要内容相同,方法不妨各异,而依傍和模仿,决不能产生真艺术。
  兑内加和叶卡斯托夫的作品,是中国未曾绍介过的,可惜这里也很少;和法复尔斯基接近的保夫理诺夫的木刻,我们只见过一幅,现在却弥补了这缺憾了。
  
  
  克拉甫兼珂的木刻能够幸而寄到中国,翻印绍介了的也只有一幅,到现在大家才看见他更多的原作。他的浪漫的色彩,会鼓动我们的青年的热情,而注意于背景和细致的表现,也将使观者得到裨益。我们的绘画,从宋以来就盛行“写意”,两点是眼,不知是长是圆,一画是鸟,不知是鹰是燕,竞尚高简,变成空虚,这弊病还常见于现在的青年木刻家的作品里,克拉甫兼珂的新作《尼泊尔建造》,是惊起这种懒惰的空想的警钟。至于毕斯凯莱夫,则恐怕是最先绍介到中国来的木刻家。他的四幅《铁流》的插画,早为许多青年读者所欣赏,现在才又见了《安娜·加里尼娜》的插画——他的刻法的别一端。
  这里又有密德罗辛,希仁斯基,莫察罗夫,都曾为中国豫先所知道,以及许多第一次看见的艺术家,是从十月革命前已经有名,以至生于20世纪初的青年艺术家的作品,都在向我们说明通力合作,进向平和的建设的道路。别的作者和作品,展览会的说明书上各有简要说明,而且临末还揭出了全体的要点:“一般的社会主义的内容和对于现实主义的根本的努力”,在这里也无须我赘说了。
  但我们还有应当注意的,是其中有乌克兰,乔其亚,白俄罗斯的艺术家的作品,我想,倘没有十月革命,这些作品是不但不能和我们见面,也未必会得出现的。
  现在,二百余幅的作品,是已经灿烂的一同出现于上海了。单就版画而论,使我们看起来,它不像法国木刻的多为纤美,也不像德国木刻的多为豪放;然而它真挚,却非固执,美丽,却非淫艳,愉快,却非狂欢,有力,却非粗暴;但又不是静止的,它令人觉得一种震动——这震动,恰如用坚实的步伐,一步一步,踏着坚实的广大的黑土进向建设的路的大队友军的足音。
  
  附记:会中的版画,计有五种。一木刻,一胶刻(目录译作“油布刻”,颇怪),看名目自明。两种是用强水浸蚀铜版和石版而成的,译作“铜刻”和“石刻”固可,或如目录,译作“蚀刻”和“石印”亦无不可。还有一种Monotype,是在版上作画,再用纸印,所以虽是
  版画,却只一幅的东西,我想只好译作“独幅版画”。会中的说明书上译作“摩诺”,还不过等于不译,有时译为“单型学”,却未免比不译更难懂了。其实,那不提撰人的说明,是非常简而得要的,可惜译得很费解,如果有人改译一遍,即使在闭会之后,对于留心版画的人也还是很有用处的。
其他文献
(1)  艺术·美景·浪漫——这就是烟霞洞。  这里,除了禅坐洞中吴越时期及宋元时期佛教造像艺术;除了峰岩叠翠,绿荫蔽日的自然美景。更为浪漫的是,这里曾有胡适一段“犹如神仙生活”般风花雪月的故事。我喜欢他当时在这里写的那首诗“依旧是月圆时,依旧是空山,静夜。我独自踏月归来……”  烟霞洞边的清修寺,胡适在1923年6月从上海来到杭州,曾密会尚在杭女师读书的“表妹”曹佩声。他来到这里租到了大殿东边的
期刊
调整继续进行,国内国际反差大  2012年已走到了尽头,持续近三个月的艺术品秋季拍卖会也即将收官。由于经济运行水平下行,国内艺术市场正处于回调期。艺术品拍卖市场继续大幅缩水,甚至许多人认为明年春拍将继续遭遇寒流。  从已拍卖的总成交额来看,几大拍卖公司在秋拍继续减量,相比春拍,缩水近30%左右,有的甚至高达50%。在今年秋拍之后,价格超过亿元的拍品仅有1件,而春拍的过亿元拍品共有6件,包括书画两件
期刊
古迹散步  东南沿海各省的石窟,以浙江最多。在杭州附近就有飞来峰、烟霞洞、石屋洞、八卦田、慈云岭等石窟造像,除此以外,还有绍兴的柯岩大佛和新昌大佛寺造像等。  杭州飞来峰:位于西湖景区灵隐寺。乘坐杭州市内K7、游1线/Y1(外环单线)、游2线/Y2(内环单线)、K807、K837等线路的公交车便可到达西湖西北面的灵隐寺,飞来峰就在灵隐寺前。  杭州烟霞洞:西湖周边最古老的洞府之一,杭州市内乘坐游3
期刊
历史,如花朵般只管开放,却永远无语。  飞来峰石窟的雕像群,积孕了五代之后历代王朝的佛教造像艺术,与杭州这座千年古城的神秘,默默地掩隐在山水之间……  (1)  它的笑脸,从小便相识。  一迈入杭州灵隐飞来峰前的小道,迎面,便见布袋弥勒石佛开心的笑脸。年复一年,我们相遇又相约,它一直、一直是这般快乐,静静地笑迎我的到来,默默地看着我一点点长大。我与他之间那种亲近和熟悉感,难以言语……童年那些最快乐
期刊
大佛寺:石壁开金像,香山倚铁围  我的笔,实在无法写出大佛寺的神韵,因为大佛寺有太深的文化内涵。当我踏进大佛寺的时候,我就踏进了1400多年前。“新昌名迹寺,登览景偏幽”是李白歌咏浙江新昌大佛寺的诗句。“石壁开金像,香山倚铁围”是孟浩然对大佛寺石弥勒像的赞誉。走进白云湖,便想起了“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句子。行不多久,便见一石林。高大的化石,共有30多棵,最高一棵高达14米。这些形姿各
期刊
“这么一想,因为拍照已经成为我的生理反应,我无法说出应该要如何拍,或怎样才是对的拍法。摄影实在和我的生理状态太契合了,所以我才会说自己是摄影天才。因为,摄影,就等于我。”1——荒木经惟  荒木经惟,这个从未在大陆出版过作品集的日本摄影大师早已通过各种渠道被广大艺术爱好者所熟知。他标志性的猫耳发型,八字胡,圆片墨镜,自绘的无袖T恤,背带裤,举着各式各样的胶卷机,狂狷个性的外表满足了所有荒木迷关于偶像
期刊
(1)  真是一个很奇怪的感觉,一直觉得和这“三圣像”熟悉,熟悉到无需将它留在记忆里,闭着眼睛就知道它在那里。可这几年去寻它,竟三番五次的碰壁,找不到。  对它最清晰的记忆,是9年前,去杭州凤凰山宋城遗址的后花园圣果寺,在像被神灵用刀猛砍直劈而下的峭壁上,依崖雕琢着3尊高近10米的佛陀造像,中间巍立的是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分坐左右,我们杭州人简称为三圣像。虽然当时它已经残缺不全,但依稀
期刊
记得我们在小的时候,在抗日战争年代,我们是看着苏联的小说,听着苏联的音乐参加革命的,我从11岁就参加了新四军,做一个文工团的小战士,一直能够梦想到俄罗斯,后来到苏联去学习油画,更感到高兴,我们当时说是第二故乡。  我记得得知苏联解体的那天晚上,我们当时的学生和梅尔尼科夫老师一起聚会,正好喝茶、吃饭,他流着眼泪非常感动,我们一起唱着俄罗斯的民歌《卡秋莎》,他说我们回想卫国战争的时期,我们保卫祖国的日
期刊
佛教雕塑艺术起源于古代印度,是传播佛教、实现佛门普渡众生理想的重要方式。中国佛教造像艺术是伴随印度佛教及其艺术在中国的传播而发展起来的。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容纳百川的中华文明吸收了印度犍陀罗、马土腊和笈多风格佛教雕刻的精华,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出富有本土特色的佛教雕刻艺术。  中国佛教雕刻崇高庄严,淳厚质朴,浪漫飘逸,积淀着中华民族坚定沉郁、勤劳忍耐、豁达和平的精神,凝聚着历代匠师的聪明智慧和虔诚敬重,
期刊
冬宫的埃尔米塔日剧院,是叶卡捷琳娜二世于1783年下令兴建的,担当设计的是宫廷建筑师克瓦连吉。这座皇家剧院规模不大,只能容纳两百多人。观众席不是正对着舞台,而是由中央的一条通道给分成左右两部分。座椅呈圆弧形,所以从远处看,它就像一个裂成两瓣的红石榴。  这颗红石榴诱惑着我们,谁不想品尝它内里洋溢的汁液呢!更何况即将在此上演的,是柴可夫斯基的著名芭蕾舞剧《天鹅湖》。所以尽管票价高达三千卢布,折合人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