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惊吓的男孩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l_w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7-0171-01
  星期一早晨,我提着有关实验器材自信的走进三(5)班教室,今天的教学内容是:探究质量守衡定律。我很早就备好课:首先让学生演示教材P90页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实验,然后通过现象观察和数据分析让学生认识到参加反应的白磷的质量与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的和等于生成的五氧化二磷的质量;其次让学生演示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再通过现象观察和有关数据分析让学生认识到参加反应的铁钉的质量和参加反应的硫酸铜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铜的质量与硫酸亚铁质量的总和。接着让学生演示实验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让学生发现反应后天平的指针指向右边,得出反应后质量变轻了,让学生讨论变轻的原因……
  可是,丁文宇同学上台演示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实验时。却出现了奇怪的现象:气球没有膨胀,插在锥形瓶中的橡皮塞被顶起,大量的白烟散发出来呛得他连声咳嗽。我急忙让学生打开门窗,并迅速把装置移出教室外。待我再回到教室时发现丁文宇同学还呆呆的站在那儿,一脸的茫然反复再说:怎么会这样?我的操作都正确啊!再看看其他学生也大都如此。此时,我的脑海中又浮现了02年班上尖子生傅强同学做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实验时发生爆炸的一幕。爆炸后我们忙于把傅强同学送医院治疗,忽视了和学生一同分析爆炸的原因,帮助学生消除恐惧心理,导致后来的实验学生都不敢做,一些学生也慢慢由恐惧实验而散失了学习化学的兴趣。短时间的思考立刻使我做出改变:就此问题展开讨论疏导学生不安心理。于是我让丁文宇同学回到座位,然后对同学们说:丁文宇同学实验基本规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怪事”呢,老师也不清楚原因,我们一起来讨论好吗?老师适时地评价和谦和的语气立刻消除了部分学生的不安心理,并立刻投入对此现象的讨论:①插在锥形瓶中的橡皮塞为什么会被顶起?②气球是用来干什么的,为什么没有膨胀?
  学生通过讨论认识到:①白磷燃烧产生热使锥形瓶中的气体受热膨胀,同时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②气球是防止锥形瓶中气体受热膨胀而顶起橡皮塞导致白烟散发出来,气球没有膨胀可能是玻璃导管被堵住了。
  接着,学生又产生了新的问题:是什么原因导致玻璃导管被堵住的?针对这个问题学生又展开讨论。
  讨论得出原因:①白磷燃烧产生热使玻璃熔化导致导管堵塞;②插入橡皮塞时用力过猛导致导管插入沙中,被沙堵住了。
  弄清楚上述问题后,我提出如何避免玻璃导管被堵塞呢?学生通过讨论得出,玻璃导管的作用有两个:一是热的导管引燃锥形瓶中的白磷;二是将部分白烟和热的空气导入气球。继而学生在热烈的讨论中得出若把单孔塞换成双孔塞,用玻璃棒代替导管引燃白磷,把气球通过另一只短玻璃导管插上就可避免上述“怪现象”。于是,我很兴奋对同学们说:大家讨论的很好,那么课代表你去实验室找孙老师拿一个合适的双孔塞和一根玻璃棒以及一根短导管。
  组装好仪器后,我问谁愿意上台演示,很多学生举起他们的小手,我看到丁文宇同学也举着手站了起来。我说:同学们,我们把这次机会让给丁文宇同学好吗?学生异口同声的说好。于是,丁文宇同学充满自信的走上讲台,很潇洒的完成了实验,我带头鼓起掌,很多学生也跟着鼓掌。实验现象告诉同学们实验完毕后质量不变,然后我引导学生分析:变化的量与不变的量得出参加反应的白磷的质量与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的和等于生成的五氧化二磷的质量。然后,我又问:如果刚才白烟散发到空气中,我们称量质量结果会怎样?学生立刻回答:总质量会变小。刚讨论到这儿下课铃声响了,我说:今天同学们表现得非常好,希望同学们回去以后认真阅读教材并预习P93页的教学讨论。
  课后反思:中学时期是人生最为重要的阶段,中学生感情丰富而又极其脆弱,对未来充满了幻想和憧憬,然而,一旦面对现实,却又不堪一击,有时会因一次实验失败而沮丧不已;有时则因一次考试不好就一撅不振。为此,教师要善于察诊学生“病情”,并能及时“对症下药”,使他们尽快解除心理障碍,振奋精神,满怀信心;同时能使他们信任老师,思维始终随着教师的教学活动而积极活动。
  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最好以一个合作者的身份与学生共同解决问题,使学生明白问题的最终解决还是要靠自己去積极参与思考和研究;此外,问题的解决也绝不能就事论事,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问题的思考与分析,培养学生举一反三和反三归一的能力。这样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学力。
  我始终记得区化学教研员王晓敏老师说过的一句话:“衡量一节课的好坏不一定是这节课上得是否完整,而是看学生是否始终处于一种学习状态。”虽然,这节课我没有上完,但我能及时帮助学生从惊吓的阴影中走出来,避免了学生因实验失败而导致学生以后对学习化学和进行实验产生不良影响,同时又激发学生对实验异常现象的分析培养了学生学科学的优良品质,使学生获得了新的成就感,这一点会使学生终身受益的。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以西安工业大学北方信息工程学院为例,结合学院的培养计划,对学院《计算机拆装与网络基础》这门实验实训课程从课程内容建设、实验教师建设、试验设备建设、实验教材建设等方面展开分析和研究,并提出一些愿望和设想。  【关键词】计算机拆装 网络基础 课程建设 实验实训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7-0054-02  1.研究背景  
期刊
【摘要】课堂改革的关键是什么?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课堂改革后,教师的作用是什么?在掌控学情的基础上及时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参与热情,调控发言、讲述、展示的内容,在学生确实需要的时候,及时送上自己的价值引导、智慧启迪、思维点拨。  【关键词】平等课堂 和谐合作 价值引领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7-0069-0
期刊
【摘要】“以人为本”虽是新课程核心理念,但受“知识就是力量”的影响,我们仍习惯性地以“知识目标导向”进行课堂教学,高考命题也难改“知识立意”,“高负低效”的基础教育弊端依旧,“穿新鞋走老路”成为新课程改革的现实写照。只有将“过程与方法”调整为三维目标之首,并加快高考由“知识立意命题”向“能力立意命题”的转变,才能引导教师以“能力目标导向”进行课堂教学,真正实现新课程改革目标。  【关键词】人的基础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7-0044-02  河南省自2008年8月开始实施新课程改革,作为第一批尝试新课程教学的高一教师来说,大家在新奇与兴奋的同时也明白即将面临诸多挑战,当年我也是其中的一员。新课程强调学校要致力于校本课程的开发,学校领导也多次召开教师会议进行提议与研究,但对于没有任何实践经验的我们来说无疑是个新鲜而又棘手的课题
期刊
【摘要】21世纪,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新时代的教育呼唤以人为本,具有生命活力的绿色课堂。学生本身就是活动变化着的,有不可预知性,因此生活中的课堂是没有彩排的,每一次都是“现场直播”。独具慧眼的教师必须勤于思考,善于捕捉,发挥临场机智应变的能力,打造思品“绿色课堂”,共同来邂逅“未曾预约的精彩”。  【关键词】绿色课堂 动态生成 瞬间契机 引导适时  【中图分类
期刊
【关键词】真实 简约 有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7-0078-02  莎士比亚说:“简洁是智慧的灵魂。”借鉴到品德教学中,就是要删繁就简,返璞归真,追寻形式简约而内蕴丰盈具有实效性的品德课堂。现行品德教材以图为主,图文并茂,不少教师拿到教材后忙于网络收集相关资料,材料堆砌,方法花哨,学生雾里看花,导致教学结构模糊,内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总结沼涛中学德育工作,提出了做好未成年人德育工作措施的探讨,以及对提升素质教育质量的影响。  【关键词】德育工作 素质教育  总结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7-0084-02  “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 与应试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7-0103-01  学生的作文是一个经历“客观现实→心理感受→语言文字”的过程。培养创造力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创造想象。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是学生练习写作的重要条件之一,学生有了
期刊
【摘要】词汇是语言的三要素之一。英语拼音文字的特点决定了培养学生音、形结合能力是初中英语突破单词拼写关的主要教学策略。培养音、形结合能力,可以为英语学习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师可运用正迁移,培养字母的音、形结合能力;利用单词,培养字母组合的音、形结合能力;坚持听写单词, 巩固音、形结合能力;长抓不懈,使音、形结合能力达到自动化。  【关键词】音形结合 正迁移 字母 字母组合 自动化
期刊
【摘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是检测学生三年来的学力水平和高中段学校选拔生源的基本依据,也是评价教师教学效果的重要依据。中考试卷的命题方向对指导教学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本文作者试图通过一道中考试题的评析,窥一斑而见全豹,洞察命题走向,更好的指导教学。  【关键词】舟山市 2012年学业考试 试题评析  【中图分类号】G632.47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7-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