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妙引 精彩生成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chengshab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是检测学生三年来的学力水平和高中段学校选拔生源的基本依据,也是评价教师教学效果的重要依据。中考试卷的命题方向对指导教学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本文作者试图通过一道中考试题的评析,窥一斑而见全豹,洞察命题走向,更好的指导教学。
  【关键词】舟山市 2012年学业考试 试题评析
  【中图分类号】G632.4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7-0144-02
  2012年浙江省初中畢业生学业考试(舟山卷)社会·思品第21题,依常规选取了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内容。该题材料选取简单明了,新颖别致,图文并茂,又富有地方特色,贴近学生生活。问题设计形式多样,考点指向明确,突出重点,对教学具有正确的导向作用。
  一、真题再现
  21.(9分)中央电视台拍摄了《远方的家·北纬30°中国行》。北纬30°中国段,西起西藏日喀则地区,东至浙江舟山市,记者自西向东一路走来。
  1.请从纬度带的划分角度,说明30°纬线的特殊性。(2分)
  2.图中A、B标注的是我国重要的稻米产区。请完成下表。(4分)
  3.记者自西向东拍摄到不同地区各具特色的生产生活场景。
  请按示例完成空格: ▲ →洞庭湖畔稻花飘香→舟山渔场千帆竞发 。
  这些场景印证了《历史与社会》中的什么观点?(3分)
  二、主要亮点
  (一)材料选取好
  简短的文字说明提供了有效信息。“北纬30°”、“西藏日喀则”、“浙江舟山市”等关键词为问题设计埋下伏笔。且让舟山考生倍感亲切,一下子拉近了与考生的距离。放在非选择的第一题,缓解了学生答题的紧张情绪。地图片段的选取凸显了地理学科的特点,暗合了《考试说明》中对该专题内容一条重要考点——“能够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该考点能力要求高,教材中无固定章节阐述,考察该考点对命题人选取背景材料的要求自然就很高。
  (二)考点把握好
  三个问题设计都紧扣七年级《历史与社会》考点中的重要知识点。第1、2问都体现了考点2“能够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的要求,第3问则体现了考点9“分析中国地形、气候特点及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考点8“比较我国南北方、东西部之间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的差异”,考点10“理解因地制宜、优势互补”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三)梯度体现好
  该题设计就很好的体现了这一原则。本题总分9分,平均得分5.3左右,得分在7分以上者占四成左右,3分以下者占1至2成,从中可看出该题的梯度体现还是很好的,既能满足大多数同学的毕业需求,又能为高中段学校尤其是重点高中选拔优质生源。
  三、存在问题及失分原因分析
  该题对考生思维能力、学习能力有一定要求,对那些只会死抠知识点,平时不注重思维能力训练和知识迁移的考生来说,往往理解问题不够准确,答非所问,造成失分。
  (一)第1小题存在的问题及失分原因
  1.审题不清
  “从纬度带的划分角度”是回答该问题的前置条件。由于审题不清,往往忽略此要求,使许多考生答成了热量带的划分或30°纬线所处的热量带,从而造成失分。另一种审题不清表现在错误地回答了这条线上的各类奇观作为“特殊性”,从而造成失分。
  2.表达不清
  考生语言组织能力差,只能意会而不可言传,无法将正确答案落实在卷面上,也是该小题失分的又一主因。其实该题对知识点的要求非常明了。只要知道纬度带是怎样划分的,就很明确地知道30°纬线是低纬度与中纬度的分界线。但“分界线”三个字却难煞了许多人,非常简短的答案绕了很多圈,就是答不到点子上。
  (二)第2小题失分表现及原因
  该题失分主要是考生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回答问题缺乏针对性等原因造成的。主要表现为两方面:
  1.基本概念不理解,掌握不牢
  “主要地形区”的概念不理解,回答出现严重偏差,很多考生把“地形区”写成了地势特点,“西高东低”等。“气候类型”理解不到位,不能从气温和降水两方面回答,对北纬30°所处的热量带回答错误或根本就没有回答。
  2.识图能力差,不会利用材料提供的有效信息
  图中A明显标在了“川”字的右边,很明显该区域属于四川盆地或成都平原,B在安徽、湖北、江西交界处的长江干流上,很容易可看出该区域属长江中下游平原。但大量考生只回答“盆地”或“平原”,回答缺乏针对性、完整性,造成失分。
  (三)第3小题失分表现及原因
  该题的失分在于审题不到位,对题目要求没有完全吃透而盲目作答。另外,学生日常思维训练不到位,思维僵化,不能从材料提供的有效信息中得出结论性的观点,不善于归纳、总结。
  1.没吃透题目要求,盲目作答
  这一问题有两方面的答题要求,题目指向非常明确。一是自西向东,空格中所填内容必须处于洞庭湖以西,且在30°纬线上;二是必须具有特色的生产生活场景。
  失分考生的答案主要有:(1)所填区域偏离30°纬线;(2)描述的区域特点不属于生产生活场景,而是描述自然风光;(3)描述区域生产生活场景不具特色。
  2.不能从材料提供的有效信息中得出结论性的观点
  很多考生不理解“观点”的含义,它是结论性句子,很多同学得出的观点不简洁,而是照抄书上的整段话,如描述我国地形、地势特点,或描述我国气候特点,答案完全与题目要求相背离。
  四、对今后命题与教学工作建议
  (一)命题建议
  1.注意材料与问题的契合,切莫误导考生或引起歧义
  该题材料选取就是我国同一纬度的不同地区,因地形地势的不同,而产生了不同的自然与人文景观。考生思维很容易误导至从地形、地势角度思考作答。
  2.注意考查知识点的针对性与实际意义
  如第1小题,从纬度带的划分角度,说明30°纬线的特殊性,我觉得所考查的知识点就不是很明确,也不是太重要,实际意义不大。在中考卷中设计此类问题,对指导教学工作不利。   3.注意问题指向的明确性与可操作性
  如第1小题中30°纬线的“特殊性”,指向就不是很明确,一个事物或一件事其特殊性,往往有多重理解,阅卷过程中的可操作性不强,这种特殊性其实有很多种表达方式,不单单是像参考答案中所说的“是低纬度与中纬度的分界线”。如“30°纬线既属于低纬度,又属于中纬度”;“30°纬线划分了低纬度与中纬度”;“30°纬线是低纬度的终点线也是中纬度的起始线”;或者说“北纬30°纬线以南是低纬度,北纬30°纬线以北是中纬度,南纬30°纬线以北是低纬度,南纬30°纬线以南是中纬度”等,我觉得都是可以的。所以,建议今后命题时一定要注意问题指向的明确性与可操作性。
  4.注意问题与答案设计的严谨性
  如该题第3小题各具特色的生产生活场景,给出示例是“洞庭湖畔稻花飘香”、“舟山渔场千帆竞发”,这两处场景尽管有特色,但也有普遍意义。而要求考生填写的地区其实也可照搬示例中的答案。
  (二)教学建议
  1.夯实学生基础,落实条目考点
  学业考试的命题依据是《考试说明》中所列的考点,它理应成为指导我们教学复习工作的主要依据。教学过程中要根据《考试说明》对考点所提出的不同层级要求,逐条加以落实,要求学生在理解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的前提下,学会结合材料分析,形成知识迁移。否则,在答题过程中极易因基础知识不牢,知识点落实不到位而导致失分。
  如本题第2小题的失分主要原因就是考点知识落实不到位造成的。许多同学对地形区与气候类型指的是什么,应该怎样回答都没搞清楚。
  2.加强思维训练,注重知识迁移
  从本题考生失分情况看,我们应该反思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思维训练重视不够。学生不会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观察社会现象,不会根据材料和问题,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得出结论。也就是说学生还停留在过去传统的闭卷考試的思维模式,不会灵活迁移知识。
  如本题描述各具特色的生产生活场景,得出《历史与社会》的基本观点,就很好地体现了这方面的能力要求。
  3.学会取舍材料,巧妙设计问题
  社会·思品试卷的非选择题质量的高低,难易的把握,取决于材料的选取与问题的设计两方面。所以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必须注意精心选取材料,巧妙设计问题,以加强学生解题能力的针对性训练。切忌教学时拿出现成的复习资料,不加选择,甚至教师本人都没作过的前提下,向学生布置质量低下的重复无效作业。这样不但耗费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限制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还会误导学生的解题思路。我觉得做好这一点教学工作意义重大。
其他文献
【摘要】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都非常重视课前准备和教案的设计,往往忽视课后的教学反思与总结。事实上,教师在教完一节课后,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实施进行回顾和总结,将经验和教训记录在教案上,作为完善教案、改进教学、总结经验长期存在探索规律的依据,写好教学后记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教学反思 记录 教学设计 再教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
期刊
【摘要】本文以西安工业大学北方信息工程学院为例,结合学院的培养计划,对学院《计算机拆装与网络基础》这门实验实训课程从课程内容建设、实验教师建设、试验设备建设、实验教材建设等方面展开分析和研究,并提出一些愿望和设想。  【关键词】计算机拆装 网络基础 课程建设 实验实训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7-0054-02  1.研究背景  
期刊
【摘要】课堂改革的关键是什么?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课堂改革后,教师的作用是什么?在掌控学情的基础上及时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参与热情,调控发言、讲述、展示的内容,在学生确实需要的时候,及时送上自己的价值引导、智慧启迪、思维点拨。  【关键词】平等课堂 和谐合作 价值引领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7-0069-0
期刊
【摘要】“以人为本”虽是新课程核心理念,但受“知识就是力量”的影响,我们仍习惯性地以“知识目标导向”进行课堂教学,高考命题也难改“知识立意”,“高负低效”的基础教育弊端依旧,“穿新鞋走老路”成为新课程改革的现实写照。只有将“过程与方法”调整为三维目标之首,并加快高考由“知识立意命题”向“能力立意命题”的转变,才能引导教师以“能力目标导向”进行课堂教学,真正实现新课程改革目标。  【关键词】人的基础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7-0044-02  河南省自2008年8月开始实施新课程改革,作为第一批尝试新课程教学的高一教师来说,大家在新奇与兴奋的同时也明白即将面临诸多挑战,当年我也是其中的一员。新课程强调学校要致力于校本课程的开发,学校领导也多次召开教师会议进行提议与研究,但对于没有任何实践经验的我们来说无疑是个新鲜而又棘手的课题
期刊
【摘要】21世纪,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新时代的教育呼唤以人为本,具有生命活力的绿色课堂。学生本身就是活动变化着的,有不可预知性,因此生活中的课堂是没有彩排的,每一次都是“现场直播”。独具慧眼的教师必须勤于思考,善于捕捉,发挥临场机智应变的能力,打造思品“绿色课堂”,共同来邂逅“未曾预约的精彩”。  【关键词】绿色课堂 动态生成 瞬间契机 引导适时  【中图分类
期刊
【关键词】真实 简约 有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7-0078-02  莎士比亚说:“简洁是智慧的灵魂。”借鉴到品德教学中,就是要删繁就简,返璞归真,追寻形式简约而内蕴丰盈具有实效性的品德课堂。现行品德教材以图为主,图文并茂,不少教师拿到教材后忙于网络收集相关资料,材料堆砌,方法花哨,学生雾里看花,导致教学结构模糊,内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总结沼涛中学德育工作,提出了做好未成年人德育工作措施的探讨,以及对提升素质教育质量的影响。  【关键词】德育工作 素质教育  总结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7-0084-02  “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 与应试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7-0103-01  学生的作文是一个经历“客观现实→心理感受→语言文字”的过程。培养创造力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创造想象。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是学生练习写作的重要条件之一,学生有了
期刊
【摘要】词汇是语言的三要素之一。英语拼音文字的特点决定了培养学生音、形结合能力是初中英语突破单词拼写关的主要教学策略。培养音、形结合能力,可以为英语学习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师可运用正迁移,培养字母的音、形结合能力;利用单词,培养字母组合的音、形结合能力;坚持听写单词, 巩固音、形结合能力;长抓不懈,使音、形结合能力达到自动化。  【关键词】音形结合 正迁移 字母 字母组合 自动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