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2011年糖尿病防治10大关键词

来源 :糖尿病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sdd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这个日渐寒冷的季节,站在新旧更迭的时光路口,我们挥手告别2011年,带着不舍,也带着遗憾。这是充满希望的一年,这也是夹杂失望的一年。减肥手术给予我们前所未有的期盼,但争议一直未断;胰岛素的使用和注射技术有了规范,自我管理和血糖达标仍任重道远;新的妊娠糖尿病诊断标准更加严格,新的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目标适当放宽,前者的严格使中国的“糖妈妈”增加了100多万,后者的放宽告诉我们,比达标更重要的是安全;老药历久弥新,新药不断涌现,药物的安全性疑问又让我们增添几分忧患;假医假药仍在时时变换嘴脸,病友来来往往总在上当受骗。《糖尿病之友》创刊整整10年,我们的努力给您多少启发,我们的工作又有多少欠缺……2011,我们再见。2012,就在今天。
  
  关键词1:减肥手术
  减肥手术获IDF认可
  
  2011年3月底,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发表声明,认可减肥手术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措施之一,并建议符合条件的患者及早考虑手术,以帮助预防并发症。声明表示,已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证实,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状态可在减肥手术后得到明显改善。同时,我国2010年版的《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也将减肥手术列为治疗肥胖症伴2型糖尿病的措施之一。
  减肥手术成功的关键是掌握好手术指征以及医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即应选择合适的医生为合适的患者进行手术。患者的年纪越轻、体重越重、病程越短、C-肽值越高(即胰岛功能越好),手术效果相对就越好。但仍有多位专家认为,鉴于手术相关事项仍有争议及中国医疗环境的双重原因,目前并不适合在国内大规模推广该项技术。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肥胖与糖尿病学组组长、上海长海医院内分泌科邹大进教授:
  手术治疗糖尿病仍是相对较新的事物,术后也仍需进行一定程度的生活方式控制。说减肥手术能“治愈”糖尿病有夸大之嫌,建议使用“缓解”一词,指术后不用再进行口服药物治疗或胰岛素治疗,仍能长期将血糖保持在糖尿病诊断标准之下。国际糖尿病联盟的声明中使用的也是“缓解”(remission、remit等)而非“治愈”(cure)。糖尿病患者做减肥手术的最高目标,应该是提高完全缓解率,而对适应证的严格把握是关键。
  IDF发表的声明中认为,减肥手术适合于使用现有药物未能达到治疗目标的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特别是患有肥胖合并症,如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或者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疾病的患者。
  
  关键词2:胰岛素使用
  中国首部胰岛素使用教育管理规范发布
  
  在2011年8月的糖尿病教育管理研讨会上,由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编撰完成的《中国糖尿病患者胰岛素使用教育管理规范》(简称《规范》)正式发布。
  《规范》详细介绍了与胰岛素治疗有关的知识,如:何时启动胰岛素治疗、胰岛素注射技巧、各种类型胰岛素的作用时间及注射区别,此外还包括了饮食、运动与胰岛素治疗的配合、胰岛素剂量调整方案、常用胰岛素种类及其作用特点等内容。
  在胰岛素治疗中,正确规范的注射技术至关重要,包括选择合适长度的针头、注射部位的轮换、注射的角度、深度和捏皮的手法、避免肌肉注射、注射前清洁双手、器具的合理处理方案等。其中注射部位的选择要根据自身情况和使用胰岛素的种类决定:短效人胰岛素的理想注射部位为腹部;速效可在任何部位;中长效或长效胰岛素类似物可在大腿及臀部;预混人胰岛素或预混胰岛素类似物则早晨在腹部注射,傍晚在大腿或臀部注射。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纪立农教授:
  这是中国第一个针对胰岛素使用的教育管理规范,其出台将为糖尿病医生、护士以及其他教育者提供正确、统一、规范的胰岛素使用观点和治疗方案,使他们更好地掌握胰岛素治疗中的起始时机、剂型、用药方案以及相应的生活管理方案,并将有助于解决我国胰岛素治疗依从性差的问题。希望随着《规范》的发布和推广,中国医务人员对胰岛素的认知和使用水平能上升到一个新高度,中国胰岛素治疗的依从性能有大幅提高,更多的糖尿病患者能从胰岛素治疗中获益。
  
  关键词3:药物注射技术
  中国首个糖尿病药物注射技术指南发布
  
  2011年8月,在南京召开的糖尿病教育管理研讨会上,首个《中国糖尿病药物注射技术指南》(简称《指南》)正式发布,宣告着中国胰岛素注射技术将有章可循。过往流行病学调研显示,我国使用胰岛素进行治疗的患者血糖达标率仅有37%,患者对注射技术掌握不到位可能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指南》首次提出了“三位一体”理念,即注射技术与注射药物、注射装置同等重要,缺一不可;不同胰岛素因起效时间的差异,其注射部位也不同。对于注射装置的推荐,该《指南》提出:胰岛素注射笔具有剂量调节准确、使用方便、便于携带等优点,患者容易掌握;而对于注射针头,《指南》强调:患者在胰岛素注射过程中应遵守针头一针一换的原则。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任委员纪立农教授、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糖尿病教育和管理学组组长郭晓蕙教授、副组长孙子林教授共同表示:
  《指南》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在胰岛素应用方面越来越规范化、国际化、细节化,该《指南》不仅能让正在使用胰岛素的患者得到正规指导,实现血糖达标,同时也将帮助还未使用胰岛素的患者走出误区,消除恐惧,及时开始胰岛素治疗。
  在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糖尿病教育与管理学组的组织下,全国即将在重点医院开展医生和护士的注射技术培训,同时面对患者进行宣传,使更多患者了解注射技术指南,主动配合医生的治疗,尽早体会到胰岛素治疗带来的益处。
  
  关键词4:妊娠期糖尿 病诊断新标准
  ADA发布妊娠期糖尿病诊断新标准
  
  美国糖尿病学会(ADA)发布了妊娠期糖尿病诊断标准,根据这个最新诊断标准,中国的妊娠糖尿病患者人群增多了10%,提示“准妈妈”们要更加重视对妊娠期间的高血糖进行管理。
  ADA新标准将空腹血糖的诊断标准由5.3mmol/L降至5.1mmol/L,口服75克葡萄糖后2小时血糖由8.6mmol/L降至8.5mmol/L,同时规定空腹血糖、服糖后1小时、餐后2小时这3项指标中的任意一点血糖异常即可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而以往标准则规定上述3项指标中的2项达到或超过标准方可诊断。根据这个标准,中国妊娠糖尿病的发病率预计由原来的6%上升至16%,预计每年有198万(除去农村患者)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比以前增加了124万。
  
  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杨慧霞教授:
  胎儿早期发育的宫内环境是日后慢病的触发因素,不利的宫内环境可增加成年后慢性病的发病率。妊娠期发生糖尿病或肥胖的孕妇,其所生婴儿发生糖尿病或肥胖的几率增加,所生女儿在成年后妊娠时也会有极大可能发生妊娠期糖尿病或肥胖,如此一代一代形成恶性循环。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产后2型糖尿病的发病风险较普通人群高7倍以上,子代将来发生肥胖、糖尿病等代谢综合征的风险也增加,在儿童期和成年早期发生糖尿病的风险是正常孕妇后代的7~20倍。医生往往建议“糖妈妈”先进行饮食调整和适当的餐后运动,在合理的饮食和运动调整3~5天后,如果血糖值仍然偏高,再使用胰岛素治疗。但此次ADA降低了妊娠期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提示我们要更为严格地控制血糖,因此对于妊娠糖尿病的患者,也要更早地进行治疗,以保证母婴的安全和健康。
  
  关键词5: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目标
  2型糖尿病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目标专家共识发布
  
  糖化血红蛋白被称做是评价血糖控制的“金标准”。经过多年研究,大家对良好的血糖控制可以延缓糖尿病的进展及其并发症的发生这一观点都已认同,但对于究竟将血糖控制在哪个范围内才是最理想的状态这一问题学术界却一直争论不休。2010年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指出,糖化血红蛋白的控制目标应小于7.0%,许多临床研究表明:强化降糖治疗对某些特殊(相当部分已有大血管疾病、病程近10年、平均年龄60岁左右)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大血管病变无明显益处。因此,许多人都认为放宽血糖控制目标,可使患者受益更多。为此,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制订了“中国成人2型糖尿病糖化血红蛋白(HbA1c)控制目标的专家共识”。
  对于身体状况不佳(年龄>65岁、合并心脑血管疾病或易发低血糖等情况)的2型糖尿病患者,“共识”不再过分强调严格血糖控制,而是将糖化血红蛋白的控制目标适当放宽,例如对于既往有严重低血糖史、合并其他严重疾病、预期存活期<5年的患者,控制目标可放宽到HbA1c<9.0%。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常务委员兼糖尿病学组组长、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内分泌科童南伟教授:
  “共识”建议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标要因人而异。“共识”中反复强调,达标的前提是安全平稳,避免低血糖和体重增加等不良反应。所以放宽标准,对某些患者获益更多。此外,虽然HbA1c是衡量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金标准,但由于影响HbA1c测定的因素较多,而且HbA1c也不能反映瞬时血糖水平及血糖波动,所以不能替代血糖监测,必须与血糖监测充分结合才能真正了解糖代谢的控制情况。
  
  关键词6:二甲双胍降低癌症发生风险
  
  二甲双胍降糖之外的其他益处
  糖尿病与癌症,看起来各自独立,井水不犯河水;其实,两者暗中却频繁来往。美国糖尿病学会和美国癌症学会近期发表共识认为:糖尿病与癌症之间确实存在一定关系,同时指出,二甲双胍治疗可以降低糖尿病患者罹患癌症的风 险。
  二甲双胍预防癌症的机制目前还不能确定,以下几点可能与其防癌机制有关:第一是二甲双胍可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周围组织的胰岛素抵抗,进而降低内源性高胰岛素血症。内源性高胰岛素血症是心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与肿瘤发病亦存在某些直接及间接的联系。第二是二甲双胍可激活蛋白激酶(AMPK),它是肿瘤抑制因子LKB-1的靶目标,能抑制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途径,因而能抑制肿瘤细胞蛋白质的合成及其生长与增殖。第三是因其可以抑制细胞线粒体的电子转移,抑制氧化磷酸化,并可通过影响肝细胞内呼吸酶链复合物I导致细胞凋亡。第四,二甲双胍可以影响细胞周期,进而抑制肿瘤细胞增殖。
  
  北京内分泌学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洪天配教授:
  很多临床研究显示,接受二甲双胍治疗的患者患肿瘤的风险大大降低,其剂量越大,肿瘤发生风险越小。已有的报道显示,二甲双胍可减轻2型糖尿病合并乳腺癌患者肿瘤病变程度,降低前列腺癌、胰腺癌、结肠癌等肿瘤的发病风险。这个抗“糖”传统老药因其防治肿瘤的作用而再次在人类面前展现出它迷人的风采,而且贡献似乎还远远不止这些。
  
  关键词7:新机制新药物
  GLP-1类似物和DPP-4抑制剂在我国相继上市
  
  随着肠促胰素与2型糖尿病病理生理学相关研究的深入,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的作用机制以及在2型糖尿病领域的临床应用取得了一系列的重大进展与突破。由于天然GLP-1在人体内会被广泛存在的二肽基肽酶-4(DPP-4)快速降解,新一代降糖药——人GLP-1类似物和DPP-4抑制剂应运而生,为2型糖尿病的治疗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过去一年里,此类药物在我国的相继上市,让无数患者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希望。
  目前已在我国上市的GLP-1类似物有艾塞那肽注射液(百泌达)、利拉鲁肽注射液(诺和力)等,DPP-4抑制剂已上市的有西格列汀(捷诺维)、沙格列汀(安立泽)、维格列汀(佳维乐)等。GLP-1类似物需注射给药,降糖作用更大,并能减轻体重。DPP-4抑制剂口服即可,对体重影响不大。
  
  北京内分泌学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洪天配教授:
  新的降糖机制和新的降糖药物的出现,给广大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也给临床用药提供了更广泛的选择。
  鉴于此类药物作用机制的复杂性,目前还有许多问题尚未阐明,已有动物实验提示,GLP-1类似物或DPP-4抑制剂可能导致急性胰腺炎。基于此类新药毕竟上市时间短,是否诱发胰腺炎的风险目前尚无定论,出于安全性考虑,使用这类药物的患者应关注胰腺炎症状,一旦出现胰腺炎应该及时停药,对于有胰腺炎病史的患者,则需谨慎应用。
  
  关键词8:用药安全
  吡格列酮的膀胱癌风险引发关注
  
  2010年,罗格列酮因存在严重心血管安全性问题被限制使用,步其后尘,同类药物吡格列酮的安全性亦引发关注。多项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吡格列酮的使用可能小幅增加膀胱癌的发生风险,长期使用风险增加。目前,包括美国、法国、欧盟等多个国家及组织已对此作出反应,如修订产品说明书,增加对膀胱癌风险的进一步提示;将膀胱癌患者、有膀胱癌病史或出现未明原因血尿的患者列入使用禁忌;采取措施将吡格列酮升高膀胱癌的风险降至可接受的水平等。
  2011年11月,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通告,提醒医务人员和患者关注吡格列酮的安全性,并采取适当措施防范其可能带来的疾患。目前,药品监管部门正在与生产企业共同研究吡格列酮的说明书更新事宜。
  
  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会内分泌专业委员会委员、海军总医院内分泌科主任郭启煜教授:
  对于广大患者“吡格列酮还能不能用”的疑问,我想说的是,任何一种药物都可能有其潜在的安全性问题,吡格列酮降糖机制确切,作用明显,虽然有增加膀胱癌发生风险的可能,但是只要注意相关方面问题,大部分患者仍可放心使用。在新的研究结果出来之前,我们的建议是:
  膀胱癌患者、有膀胱癌病史的患者应避免使用吡格列酮;在有效治疗的前提下,尽量使用低剂量的吡格列酮;使用过程中,尤其是长期或高剂量治疗的患者,应定期进行检查;在使用过程中如出现血尿、尿频、尿急、排尿疼痛等症状,应立即就诊;吡格列酮为处方药,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医生应定期评估吡格列酮的治疗效益,权衡用药利弊,为患者制订合理、安全的糖尿病治疗方案。
  
  关键词9:《糖尿病之友》创刊10周年
  从2002到2012
  
  2002年,中国第一本糖尿病教育杂志《糖尿病之友》创刊,到今天,整整走过10年时光。
  10年前,我国糖尿病患病人群2000多万;10年后,这个数字令人震惊地达到了9000多万。10年前,糖尿病还被认为是那些生活优越人群的“专利”;10年后,糖尿病面前,城乡平等。10年前,人们还不知道一种疾病除了接受医生治疗外,尚需自身参与其中;10年后,无数患者认识到了自我管理的重要性——在这个过程中,《糖尿病之友》功不可没。
  10年过去,《糖尿病之友》的读者已从零发展到50万之众,遍及全国各省市地区直至偏远乡镇。一本杂志,承载着责任,撒播着希望,惠及千家万户,成为无数患者的良师益友、指路明灯。
  除此之外,一本健康杂志还应担负什么样的使命?
  
  《糖尿病之友》杂志社社长章凌浪:
  从杂志创刊一直发展到现在,我们见证了糖尿病相关领域的发展变化。毋庸讳言,我们行业在过去10年里取得的进展远远落后于我们的期望,我们已经做的工作还远远少于我们应该做的和能够做的。无论是政府、媒体,还是各类社团、医生以及病友,在下一个10年里都应该思考:我们应承担什么样的职责,以使我们所处的行业更加美好?
  《糖尿病之友》发展到现在,得到这么多病友的拥戴和喜爱,我想,这与她能坚持提供“科学、实用”的内容方针有关,也与她以“推动糖尿病产业进步、创造高质量健康生活”作为企业使命有关。正因如此,她才得以在这个环境中发展、壮大,才能够得到我们的读者、我们的医护人员以及各类社会组织的全力支持。
  至于未来,我们仍将一如继往地关注我们的内容品质,为病友提供强有力的支援,为行业进步提出建设性意见,与我们的读者一起,期待人类更美好的明天。
  
  关键词10:假药曝光任重道远
  2011年《糖尿病之友》曝光的糖尿病相关药品或产品
其他文献
喜庆的春节期间,合家团圆之时有些“糖友”难免在饮食上对自己放松要求。暴饮暴食、饮食不规律是糖尿病患者节假日常犯的两个饮食错误。节假日作息时间不规律,应酬增多,易出现暴饮暴食的现象;油脂和胆固醇的摄入量增加,饮酒也易过量。这些错误不仅会导致血糖波动,还可能诱发心血管意外。因此,知蜂堂提醒“糖友”,为了您的健康,在节假日期间更要严格控制饮食,使血糖保持长期稳定。  别让一时放松毁了健康  “糖友”要想
期刊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毛主席一首脍炙人口的《水调歌头·游泳》令湖北首府武汉名扬天下。武汉人与水相邻,傍水而居,游泳成了大多数市民常见的休闲运动,众多糖尿病患者也乐在其中,受益无穷。更有喜好冬泳的,在冰冷江水中斩浪前行,成为道道美妙风景。但是,随着天气越来越冷,那些“浪里白条”们也需适可而止,量力而行。    游出来的烦恼  老王今年60岁
期刊
长期卧床的糖尿病患者各脏器功能衰退,常伴有多种严重病症,并易在冬季加重。所以,此阶段的家庭护理尤为重要。    心理护理  长期卧床患者多数精神苦闷。尤其是老年人,自责之外,更是害怕孤独或被遗弃。所以,亲属应关心、体贴病人,尽量抽时间多在其旁边陪护,多与其聊天,回忆过去一些难忘的美好时光,以减轻老人的寂寞和失落,增强其生存的信心和勇气,以积极而健康的心态配合治疗。    皮肤护理  冬季长期卧床的
期刊
对于上班族糖尿病朋友来说,一天的工作繁忙劳累,都想借中午调整一下,对于退休在家的老年糖尿病朋友来说,午休也是十分重要的。可是两类人群在小憩之后都会遇到一个问题,就是醒来后发现自己脑袋沉沉的好像还沒有完全清醒,精神似乎还不如午休前清爽,这是为什么?因为休息时我们的身体处在相对静止的状态,身体各器官的运行也在一个低点上。而这个时候血液黏稠度相对较高,携氧量也还在低位,因此午睡醒来身体需要一段时间去调节
期刊
生活中,“糖友”们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尴尬事,有的时候这些事情的发生往往是人们无法控制的,让人猝不及防又无可奈何,但是化解尴尬总有解决之道。那么,冬季会有哪些尴尬事等着“糖友”们去一一化解呢?    气温下降 血压易升高  到了冬季,患有高血压的“糖友”会深有感触地发现:这个季节的血压变化很明显,血压升高幅度一般在5~10毫米汞柱,最高可达20毫米汞柱。  有些患者以为是吃的降压药不起作用,急于换药
期刊
冬季怕冷是“甲减”惹的祸  去年冬天,有位老年女性糖尿病患者因为最近血糖不稳定来就诊,就诊时她用嘶哑、低沉、缓慢、发音不清的语调向医生诉说着:“今年的冬天真是冷啊,怎么就觉得像待在冰窖里一样”,医生抬头看看这位患者,发现她的头发干燥、稀疏,皮肤蜡黄、粗糙,鼻、唇增厚,舌大,面部表情较呆板,随来的家属也反映入冬后,她特别怕冷,记忆力明显下降,特别爱睡,人还长胖了,医生让患者卷起袖子和裤腿,见她整个前
期刊
一针一药,一针即基础胰岛素,一药即口服降糖药,基础胰岛素联合一种口服降糖药,低调了说是优势互补,高调些就是“黄金组合”了,总之深受“糖友”欢迎。正可谓:二者联姻,抗“糖”同心,针药齐施,谁与争锋?    一针是什么样的针  目前我们对基础胰岛素的认识和要求可以简而概之:理想的基础胰岛素需具备作用持续时间能覆盖24小时、注射次数少(一天一次)、低血糖发生频率低、无明显吸收高峰、作用曲线平缓等特点。 
期刊
脂肪肝与糖尿病就像一对孪生兄弟,如果更形象的比喻就是鸡生蛋与蛋生鸡的关系。国内有研究显示,2型糖尿病人群中脂肪肝的患病率高达46%,换句话说,几乎每两个糖尿病病人就有一个出现脂肪肝。可人们往往起初并不重视脂肪肝的潜在危害,观念上存在种种误区。    误区一  脂肪肝不是什么大病  脂肪肝是一种“不痛不痒”的疾病,因此,很多患者常常忽视疾病的治疗,或采取“不管不问”的态度。其实,这都是因为脂肪肝善于
期刊
表格说明:    星期一  农夫山泉:刚刚享用过美妙周末的美食饕餮,周一不妨来点素食、粗粮等食物,平衡一下周末摄入的多余能量!  小计划:将早餐习惯改变一下,把原来爱吃的烧饼、油条、肉包子统统从餐桌上撤去,换成烤全麦面包片加蒸蛋羹,晚餐来个窝头或菜团子加凉拌素菜。至于午餐?按照这个计划自己定。  迈开腿:周一上、下班高峰,何必去拥挤,迈动双腿走两站!   小计划:步行15~30分钟。速度由慢逐步加
期刊
在糖尿病的综合治疗中,血糖监测是判定治疗有效与否的重要手段,也是医生调整治疗方案的主要依据,主要监测指标有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血糖等。  糖化血红蛋白是人体血液中葡萄糖(简称血糖)和红细胞的血红蛋白通过糖化作用所形成的稳定的糖基化产物,其所占血红蛋白总量的百分数表示糖化血红蛋白的值。血糖浓度越高,葡萄糖与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结合的数量越多,糖化血红蛋白值也越高(如图所示)。所以,糖化血红蛋白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