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假日,“糖友”更要管住嘴

来源 :糖尿病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w2449425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喜庆的春节期间,合家团圆之时有些“糖友”难免在饮食上对自己放松要求。暴饮暴食、饮食不规律是糖尿病患者节假日常犯的两个饮食错误。节假日作息时间不规律,应酬增多,易出现暴饮暴食的现象;油脂和胆固醇的摄入量增加,饮酒也易过量。这些错误不仅会导致血糖波动,还可能诱发心血管意外。因此,知蜂堂提醒“糖友”,为了您的健康,在节假日期间更要严格控制饮食,使血糖保持长期稳定。
  别让一时放松毁了健康
  “糖友”要想在节假日期间保持血糖平稳,要做到以下几点:
  1.假日期间,要和平时一样控制饮食。少吃肥肉、油脂和甜食等高热量食物。
  2.熬夜要加餐,最好是睡前一小时进餐。有两种方式:一是从晚饭中匀出部分食品;另外一种是适当吃些低能量的食物,如苏打饼干3块加无糖酸奶120~160毫升。
  3.节假日要遵循食不过饱的原则,即不要一次性摄入大量的食物。
  4.少吃刺激性和会升高血脂的调料,如辛辣、勾芡、高汤等;适当多吃有保健作用的调味品如醋。
  5.糖尿病患者在糖化血红蛋白7.5%以下,无严重的并发症及频发低血糖反应的前提下,可少量饮用干红葡萄酒(100毫升以内),不要喝白酒特别是烈性白酒。糖尿病专用酒或无糖啤酒同样含碳水化合物和酒精,也应计入每日的总热量范围内。口服降糖药或者注射胰岛素的患者不要空腹喝酒,以防止低血糖的发生。
  6.节假日也不要减少运动,以免影响血糖控制。避免突击节前购物、做家务等,因为过于劳累也会影响血糖。应合理安排时间,有计划地生活。
  糖尿病患者适当吃粗粮,好处多多
  ◎长期吃得太精细,会造成粗纤维和一些营养摄入不足,致使出现便秘、营养缺乏等情况。
  ◎粗粮是膳食纤维的主要来源,可以增加肠道蠕动,改善便秘。
  ◎膳食纤维可以减少糖的吸收速度,帮助调节血脂,对餐后血糖的控制有一定帮助。
  ◎可以适当吃的粗粮有:玉米、高粱米、小米、荞麦、燕麦、薏米、黑米、豆类、薯类等。
  小提示
  中国营养学会建议:中国人每日应摄入25~35克膳食纤维。粗粮虽好但也不能吃得过多,一是容易产生饥饿感,二是会加重肠胃负担。粗粮:细粮=1:4
  糖尿病患者每天半两植物油为好
  从维护健康和预防心血管疾病的角度来看,糖尿病朋友选择食用油最好以植物油为主,如:野生茶花油、橄榄油、玉米油、花生油、葵花油、豆油等。
  建议成年人每天食用油不要超过半两,相当于我们喝汤常用的小白瓷勺大概2勺半。
  小提示
  做菜时尽量用煮、蒸、拌等方法。做菜时油温不要太高,否则会产生不利健康的反式脂肪酸。植物油最好要交替吃。
  便秘的糖尿病患者在饮食上要注意什么
  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可促进肠蠕动,减少便秘的发生。
  多饮水,晨起空腹一杯开水,对防治便秘效果好。
  适当多吃些富含维生素B族的食物,如:蔬菜、花粉等。
  适当食用莴笋、萝卜、洋葱、黄豆、生黄瓜等产气食物。
  小提示
  有便秘的糖尿病患者要少用或不用刺激性食物或调味品如辣椒、咖喱。尽量不要食用乳制品及含脂肪高的食物。
  吃饭过快害处多
  1.如果吃得过快,患者难以有饱腹感且很容易饥饿,从而会导致吃得更多,血糖升高。
  2.咀嚼程度的不同,可以影响营养成分的吸收。有实验证明,粗嚼者比细嚼者要少吸收蛋白质13%,脂肪12%,纤维素43%。吃得过快会造成食物未经良好消化吸收而出现营养不良。可见细嚼慢咽作用重要。
  3.吃得太快,食物没有充分咀嚼便进到胃里,增加了胃的负担,颗粒较大的饭菜也容易伤害食管黏膜和胃,长此以往,容易患肠胃疾病。
  4.美国科学家研究表明,与那些吃得较慢的人比起来,吃得快的人更容易发生食管反流。反流入食道的胃酸可腐蚀食道,继而导致更加严重的健康问题。
  5.在口腔细嚼食物时,大脑也会做出相应反应,指示肠胃的消化器官做好相应准备。但是,吃饭太快就会打破这个过程,造成消化代谢功能的紊乱,引起便秘。
  远离并发症,请来知蜂堂
  如果你面临血糖波动大、视物模糊、乏力、瘙痒、失眠等并发症难题;如果你不会制订科学的饮食、运动等生活管理方案。请你走进身边的知蜂堂,我们将为您解决难题,制订科学的防治方案。您还会得到以下服务:
  ◎免费检测血糖血压
  ◎免费知识讲座,传授稳定血糖、防治并发症知识
  ◎免费生活指导,解决饮食、运动、用药等难题,全面防治糖尿病
  ◎优惠购买高品质蜂产品,蜂胶、蜂王浆、蜂花粉、蜂蜜等
  ◎全国免费咨询电话:4008909993
其他文献
新闻背景  2011年11月7日,由解放军第306医院全军糖尿病诊治中心、总装备部第二干休所、《糖尿病之友》杂志社联合主办的“糖尿病医患联谊会”在总装备部第二干休所举办。306医院全军糖尿病诊治中心主任许樟荣教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营养科主任孙孟里教授、306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刘彦君主任医师、总装备部第二干休所所长花怀彪先生出席了会议。  孙孟里教授为大家讲了“老年人如何合理饮食”,解放军第306医院
期刊
“糖友”的苦,知蜂堂懂得  大家都知道“五驾马车”很重要,可到底要从哪里入手才能做好呢?“糖友”的苦恼,知蜂堂懂得。如果您想驾驭好“五驾马车”获得健康生活,请来知蜂堂,您会收获更多健康知识。  每一家知蜂堂专卖店,就是一个糖尿病服务中心  知蜂堂是中国蜂胶产业的开创者,并且第一个将蜂胶推荐给糖尿病患者,将其用于糖尿病综合防治领域。  知蜂堂更是糖尿病健康服务引领者。从1999年成立起就致力于为糖尿
期刊
跟人说起我有28年的糖龄,也许很多人都会生疑。的确,我今年虽然已经80岁,却看不到任何疾病的痛苦,只有充满阳光的运动和生活的幸福。  从患病到现在,我的血糖一直控制得很稳定,除白内障外,各项功能均正常且无明显并发症。我很清楚,能取得这样成绩,除饮食、药物外,运动功不可没。  热爱生活,早晚运动  和初升的太阳一起伸个懒腰,阳光洒在脸上的感觉很温暖。起床前,我会在床上稍稍坐一会儿,3分钟后,站起来开
期刊
这或许是我们创刊以来最特殊的一位“封面人物”。她只有10周岁,在2001年刚诞生时便肩负重任。而今,她成了您的朋友,每个月都会与您定期见面。她的名字叫《糖尿病之友》。本期封面人物带您走近她的身世——一个关于爱、关于改变、关于责任的故事。    “你不可能患糖尿病,”医生斩钉截铁地说,“你每顿只吃一碗饭,一天只喝一壶水,怎么可能是糖尿病!得了糖尿病,一天要喝好几桶水,一顿吃好几碗饭呢!”听着医生胸有
期刊
《糖尿病之友》创刊十年了。  十年前,我国糖尿病患病人群2000多万,十年后,这个数字令人震惊地达到了9000多万。这十年,到底发生了什么?  十年前,糖尿病被冠以“富贵病”,似乎是那些生活优越人群的“专利”,十年后,糖尿病走入千家万户,在它面前,城乡平等;十年前,没人觉得糖尿病有多严重,十年后,无数患者失明、截肢、心梗、脑梗;十年前,人们视胰岛素为“毒品”,不到万不得已绝不会用,十年后,胰岛素早
期刊
你有没有听说过“中药零食”?也许你没听过,但一定见过。只要你仔细观察,小到街边食品店,大到各种商场超市,都能发现它的踪影。记者调查发现,50%的“糖友”都买过中药零食,并且对它赞赏有加。这种零食究竟有什么魅力,让这么多的“糖友”对它趋之若鹜?有些“糖友”说,这种零食可以“食补”,比零食健康,比中药稳妥。但仔细想想,这种零食真的会给我们带来健康吗?    什么是中药零食  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直门医
期刊
2011年11月在北京举办的联合国糖尿病日活动上,《糖尿病之友》的同事们为很多糖尿病朋友专门设立了营养展厅,展厅里面列举了一些常见食品的热量、所含蛋白质等相关信息,并增加了实物比较。可很多病友看了一圈下来仍一头雾水。这个栗子能吃吗?这个玉米可以吃半个吗?这个花生也是可以吃的吗……一天下来,这样的问题不说不计其数,也是成百上千。约有80%的病友不清楚自己一天可以吃多少食物,哪一种食物应该多吃,哪一种
期刊
被广告钓上了钩  2011年9月16日安徽《文摘周刊》第14版有一篇报道,称“不吃药不打针 糖尿病也能好”,副标题是“京城红墙诊脉名家张书斌教授谈中医化糖疗法”。文章从8个方面介绍了化糖贴能治疗糖尿病及并发症,恢复化糖本能。号称:“全国全面推广化糖疗法,60万糖尿病人用了化糖贴后成功停药,1500万糖尿病患者受益,4个疗程甩掉糖尿病。”  我平时血糖不够稳定,且患有多种并发症。看到报道后很动心,
期刊
“管住嘴,迈开腿”是很多医生给糖尿病病友的建议,可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却发现有相当多的病友既没有“管住嘴”,也没有“迈开腿”。当然,后果也很严重。美食都有一种天然的诱惑,稍不留神,我们就会掉入美食的圈套中,然而,现在你或许只要改变一下自己的饮食习惯,就能“管住嘴”,你信吗?    实验:多吃73%却不自知  美国饮食行为专家布莱恩·文辛克撰文提出了一些可以糊弄自己少吃的妙招,那就是更换更小的容器。  
期刊
温馨提醒:春节期间为糖尿病患者推荐一周食谱,考虑到南北方差异,如果有一些食材您买不到,也可以用同类食物替代。菜谱中的马兰头和荠菜为南方菜,也可以用相应的绿叶菜替代,如萝卜缨、小白菜或茼蒿等;鲑鱼和鲍鱼等也可以用其他的鱼类替代,如鳝鱼、鲈鱼等均可。    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期间亲朋好友团聚少不了欢宴聚会,这直接给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控制增加了难度。另外,糖尿病患者在节日期间因作息不规律容易导致不
期刊